《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泰一边吃着烫嘴的羊肉一边点头。
    就快要新年,村子里都在准备准备过年,整个村子里都有活力了许多。
    李丽质更是大笔一挥,所有工坊都休息。
    李正来到马圈,许敬宗和李义府都在这里。
    看到李正来了,许敬宗走上前说道:“长安令,吐蕃那边有消息送来,说是唐玄藏正在游说,他们天竺一带的佛门中人更多了。”
    消息是默呕送来的。
    如今默呕的势力要盯住吐蕃的风吹草动倒是没有问题。
    许敬宗又说道:“但是大食的国王不信佛门那一套,把唐玄奘派去的佛门子弟都给赶了出去。”
    李义府也说道:“虽说现在中原的佛门势力没有以前这么大了,但还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寺庙,过得很低调,但势力依旧还在。”
    都是一些纸老虎而已,这种力量一戳就破。
    李正说话道:“东海那边怎么样了?”
    李义府拿出一份卷宗说道:“阎立德和段纶在东海集结了一千多人力,已经有十五艘新式海船可以出海了,只是他们还是对海船后方那个奇怪的空间很好奇,阎立德不止一次送信来问。”
    现在阎立德所造的海船不是一般的海船。
    而是要装锅炉来驱动的海船。
    李义府说道:“工匠的事情我也不懂,也只能来问长安令。”
    把这些卷宗放下之后,李正说道:“到时候会把锅炉运到东海,有大用。”
    李义府点头道:“在下知道要如何回信了。”
    铁家三兄弟要造出锅炉,还需要一些时间,尽管在长安找了不少铁匠分开干活,这个进度还是有些慢,到现在第一台正是的锅炉,还在铸造出来。
    光是第一台就造了两个月,还是几次返工修改的成果。
    现在也没这么快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钢铁洪流也不是这么简单可以做出来的。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倭国的称心怎么样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前些日子送来的消息说是已经准备好再开战了。”
    村子里的仓库还留着数万石称粮。
    这些粮食光是留着就只有发霉的分。
    李正说道:“告诉称心可以开战了。”
    “喏!”
    正说着话,杜如晦带着四万贯钱来了。
    李世民手中现在有很多的现钱。
    大唐的银子储备很充足。
    李世民自然也敢放开手花钱。
    杜如晦带着人提着一箱箱的钱说道:“陛下已经准许了让泾阳工程队修建山海关工事,按照你说的这是四万贯,之后的四万贯工事完成后便会给你。”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尤其收到钱的时候。
    李正感觉世界又美丽了。
    杜如晦又看了看许敬宗和李义府,笑着说道:“那老夫就不多打扰了。”
    李正说道:“马上就要新年了,我祝福杜尚书新年快乐。”
    杜如晦说道:“你也一眼。”
    把钱箱放下之后,杜如晦便离开了。
    等人走远之后,李正对李义府说道;“这是朝中的第一笔生意,以后会有更多。”
    李义府微笑着说道:“明白了,朝中的生意才是大工程。”
    大工程除了自己建设,大多数就都在朝中了。
    朝中的工事何止山海关一件。
    大虎把马圈马儿放出来,清扫着这里的马圈。
    自从成婚之后大虎来清扫马圈的时辰越来越晚了。
    不过倒也没什么,马圈里平时也没什么事。
    村子里的工坊都停工。
    整理完今年的账本之后,武媚也没无事可做,瞧着村子里的孩子低声对李丽质说道:“听说长安令要改建印刷坊?”
    李丽质点头低声说道;“确实是这样,李义府已经安排人准备开工了,在来年开工之前,要把印刷工坊改建好。”
    一直帮着李丽质整理帐本的武媚对如今村子里的运作情况很了解。
    印刷坊一天印书九千张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印刷坊经过几次改进之后才有的成果。
    现在改进印刷坊应该就是为了扩大印刷坊的产能。
    武媚看向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印刷坊的产能提高?”
    李丽质笑道:“知识。”
    武媚疑惑道:“知识?”
    李丽质从地里摘了几只番茄说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用知识来改变现状,如果说活字印刷是提高产能的一次阶梯,那么流水线,就是第二个阶梯,那下一次改在印刷坊后就是提高产量的第三个阶梯。”
    “这些都是用知识来改变现状的,当人还在木头棍子石头拼命的时候,有人学会了用铁器,这就是一次知识改变现在的场面。”
    武媚听着李丽质的话语,不免陷入了沉思。
    李丽质说道:“如果一个印刷坊的产量一直都提不高,你会怎么做。”
    武媚说道;“加大人力,提升劳作时间。”
    李丽质说道:“这样一来你的产能是上去了,但同时成本也上去了。”
    武媚皱眉说道:“那要如何?”
    李丽质说道:“通过知识改造技术,用技术来提高产量,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武媚若有所思地点头。
    看着武媚的神情,李丽质感觉她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似乎现在的武媚改变了挺多的。
    如果武媚说要减少工钱,李丽质还会觉得武媚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导。
    不过眼下武媚的思维没有转过来。
    她还没从以前的固有思维跳出来。
    李丽质耐心对她说道:“如果有空你可以去书院听一听课,有时候书院所学的东西会让你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事物,很多时候我们所看的不要光是相信眼前的,当你换了一种思维之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阎立本归来
    武媚皱眉看着远处已经印刷坊,不再言语。
    书院的学识,武媚也见识过有多厉害。
    甚至李正可以把人送上天,这对武媚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神迹。
    对泾阳书院的学识,武媚打心底里有一种敬畏。
    从泾阳书院出来的学子,和一般普通人也不同。
    他们所学的东西也和外面孩子所学的不一样。
    在武媚的眼里,书院是整个村子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最不能冒犯的地方。
    平日里就连村子里的人也不会轻易靠近书院。
    村子里的日子很平淡,所有人都在为了新年忙碌。
    李丽质让养殖场给每户人家送一只鸡,再分猪肉。
    正好养殖场的鸡确实有些太多了。
    李丽质穿着一身新作的衣裳说道:“这也算是给养殖场减少负担了。”
    看李丽质和徐慧,还有王氏整理账本。
    李正说道:“武媚呢?”
    李丽质说道:“她去书院了,去书院听课对她有好处。”
    系统进度:属地四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一人。
    完成任务:修路十公里。
    任务奖励:铁矿五千吨。
    药店三阶段
    农作物二阶段
    图书馆三阶段
    新任务:垦荒一万亩。
    任务奖励:农作物三阶段
    久违的收到了系统提示。
    看来阎立本的修路已经完工了。
    五千吨的铁矿不少了。
    倒也够以后使用。
    新任务垦荒一万亩,让李正有些麻爪了。
    一万亩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百个足球场,这面积比整个泾阳都要大了。
    去哪里垦荒一万亩。
    李丽质注到李正的神色说道:“你怎么了?”
    李正苦恼的扶着额头说道:“没什么,就是想到一些比较头疼的事情。”
    贞观十一年的最后一个晴天结束。
    贞观十二年第一天。
    天气还算是不错。
    李正早早起床,走出家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就看到王鼎站在家门口。
    看到他李正说道:“王公公,这新的一年应该在宫里挺忙的,怎么来我这里了。”
    王鼎拿出一些绸缎说道:“这是皇后交待的,送给公主殿下的绸缎,给晋王殿下和晋阳公主做一些衣服。”
    徐慧上前接过绸缎说道:“多谢王公公。”
    李正说道:“那就不送了。”
    瞧着王鼎的背影,他的脚步没有以前这么轻快了。
    王鼎也是一年比一年老了。
    徐慧拿着绸缎说道:“其实宫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给每一个皇子和公主送去东西,不是给一些珍稀的东西,就是给绫罗绸缎,宫里的皇子公主这么多,每年到这个时候宫里都要花很多的银钱。”
    李正说道:“现在朝中有的是银钱。”
    李义府匆匆而来说道:“长安令,阎立本回来了。”
    阎立本赶着新年带着修路的工程队回到泾阳。
    李正来到村口迎接,“这一年辛苦阎大匠了。”
    阎立本抚须笑着说道:“不辛苦,老夫不过是指点别人办事。”
    跟着李正走入村中,阎立本说道:“听说老夫的胞弟,阎立德去了东海?”
    李正解释道:“他说他也想做一番事业,我想把海船交给他去做。”
    阎立本低声说道:“海船?
    老夫年轻的时候也看过典籍,如果从岭南运粮食,沿着东海岸线走海路会快上很多,加之前隋杨广开拓的运河,海船可以从苏杭一带进入河道,并且顺江直下入关中。”
    听着阎立本的讲述,李正说道:“没想到阎大匠对运输也颇有研究。”
    阎立本说道:“按照这条路,只要货物到了关中,就可以经洛阳,由长安令新修的道路直到长安,期间所耗费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说了这些阎立本不知道的是海船要去的是更为广阔的海域。
    这世界远比他们所想像的要大得太多。
    阎立本也不知道远海还有多少宝贝。
    海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笔财富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踏足。
    阎立本这次带回来的工匠有三千多人。
    李义府带着这些人去领取工钱。
    这三千人当时培养出来的工匠。
    这些人可以独自带领一队工程队修路建房。
    至于其他的修路的民夫都已经回家了。
    来年开春这些民夫还要种地。
    如果还不放这些民夫回去,影响了今年粮食的丰收,李世民得急眼。
    也是阎立本这一年以来培养出来的。
    和阎立本说了现在工程队的改观。
    阎立本皱眉说道:“修建山海关的工事?
    你连朝中的工事都要承办?”
    李正说道:“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朝中已经答应了。”
    阎立本抚须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也好,如今朝中工部的水平或许还不如泾阳,还不如交给泾阳,山海关确实已经年久失修,但修缮山海关也是杯水车薪,山海关连接着海洋长年海水海风侵蚀下,山海关就算修建好不出几年又会成为原来的样子。”
    李正说道:“我知道一种石料,可以防止海水的侵蚀,其实就是火山岩的一种。”
    “火山岩……”
    阎立本思量半晌,从石料来改善这个问题,确实也是一种以前没有考虑干活的方向。
    李正带着阎立本回到书院。
    李泰早早就在书院等着了。
    “阎大匠,你总算是回来了。”
    看到阎立本,李泰像是看到了亲人,“阎大匠,你是不知道呀,好多学子想要听你讲课,你这一走好多孩子都转到了别的学科,全去学数术了。”
    阎立本抚须说道:“让魏王殿下烦心了。”
    李泰不住地点头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淳风和褚遂良也出来欢迎阎立本。
    大家都是书院的几个元老。
    看到阎立本回来了,李淳风也是如蒙大赦,“阎大匠要是不会来,老夫真的教不过来了,数术的孩子太多了。”
    褚遂良说道:“你教一百个一千个也没啥大区别。”
    阎立本回来之后,泾阳的工程队主心骨暂时也回来了。
    李义府也可以从很多工程队的事务中脱身。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这段时间都让工程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印刷坊改建
    阎立本和李泰在书院里商量来年的事宜之后,便跟着李义府去了工程队。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目光看着地下的一群使者,和满朝的文武大臣。
    享受着一群朝贡使者的行礼,李世民的心情也很不错。
    李承乾站在群臣面前念着新年的第一道旨意。
    新年旨意无非就是一些奖赏,已经对满朝文武的鼓励。
    在形式上,李世民还算是做足了场面。
    等各国使者都表达了敬意和上供了各国的礼物之后,到了中午一场新年隆重的朝会这才结束。
    李世民疲惫地回到甘露殿,拿下沉重的礼冠。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东西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