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命远远比自己战马重要得多,也比自己的尊严重要得多。
    禄东赞朝着自己的随从大声叫骂了几句,带着愤怒与不甘离开这里。
    看着他们的背影,李正对李恪说道:“赶紧去向你父皇告状,说吐蕃人用剑指着你和魏王。”
    “啊……什么?”李恪诧异的看着李正。
    “还什么!恶人先告状懂不懂。”李正又改口道:“不对,应该是不能被他们恶人先告状才是,你赶紧向你父皇说这件事的原因,咱们有理站得住脚,就算他们吐蕃人告到太极殿,我们都不用怕他们。”
    “明白了。”
    李恪直愣愣地点头。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仰慕上国已久
    吐蕃使者要去拜会李正,却被李正当着这些吐蕃使者的面,杀了吐蕃人的战马?并且又命令村民把战马挂起来示众。
    就挂在泾阳县的村口,路过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些马匹的尸体,这件事像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了长安每个角落。
    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吐蕃人竟然没有动手,反而还要向泾阳的村民道歉。
    诸国派遣来的使者中,也就吐蕃的使者最威风。
    这件事又一次让李正名声大噪,传遍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挺起了脊梁骨,吐蕃想在大唐耍威风?
    在朝中,数十位言官连夜上奏,弹劾泾阳县侯李正不顾边疆大局,不顾朝中大计,为泄私愤,得罪吐蕃人,请当今陛下治罪李正!
    朝臣的弹劾和坊间的议论因为李正的作为开始热闹起来。
    李崇义重新给这些吐蕃使者安排了住处,因为有不少坊间的百姓向吐蕃人的客房扔臭鸡蛋。
    不由得长叹一口气,李崇义心里烦恼这个李正怎么在这个两国之间的重要关头搞事情。
    你搞事情无所谓,不要搞得这么大,现在要怎么收场。
    而李正就像是个没事的人一样,在泾阳该吃吃该喝喝。
    李泰来到李正身边说道:“现在朝中的言论对你很不利……”
    ……
    恨铁不成钢的李泰又说道:“你竟然还有心情烤鸡翅膀?”
    李正给鸡翅膀抹上一些酱汁说道:“你担心你父皇降罪于我?”
    李泰小鸡啄米般地点头,“我可不想你就这么英年早逝了。”
    “魏王殿下多虑了,我不觉得你家父皇会降罪于我,他要是真的想治罪早就把我拿入长安关押起来,用得着到现在还不动手吗?吐蕃侵占吐谷浑领地,打乱了我们朝中的大计,不给他来个下马威,他们还真以为我们大唐人好欺负是不是?”
    李泰长出一声叹息,“李正你是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你知道先朝中有多少人在弹劾你吗?我知道你和长孙家不对付,有很多人抓着这个把柄想要对付你。”
    李正咬下一口烤熟的鸡翅膀说道:“酱汁有点太咸了。”
    李泰着急说道:“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胖子,你稍安勿躁,我先问你吐谷浑的地对我们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李泰吐出鸡骨头说道:“那不就得了,吐谷浑的领地涉及河西走廊,吐蕃人得到了河西走廊就等于把刀架在了中原的脖子上,松赞干布狼子野心对中原跃跃欲试,朝中文武百官看不明白吗?这样的人,我们还需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吗?难道说应该好好伺候这些吐蕃人,才是对大唐好,伺候他们难道一种骄傲了吗?”
    李泰被说得也热血澎湃,“你说的对!河西走廊我们大唐必须要拿下,朝堂那些言官风闻奏事,长他人志气!”
    李恪回宫向李世民说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
    李世民听完之后就让李恪退下,面无表情也没什么表态。
    朝堂上言官都在等着陛下下旨,等来却是一句容后再议。
    事情过了不久,又有一队人来到了泾阳村口,这队人斯文多了,没有带兵器也没有骑马而是步行而来。
    来人吐谷浑的使者,他们看到泾阳村口挂着的几匹马尸,啧啧称奇。
    都说中原人都以礼相待,现在看来似乎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早就听说过突厥派出使者来到大唐之后的遭遇。
    或许这就是突厥人口中说的,现在的大唐是一个虎狼之国。
    李正见到这些吐谷浑使者好奇问道:“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吐谷浑使者自我介绍道:“我乃如今吐谷浑王伏允的胞弟伏逆,常闻泾阳县侯大名特来拜会。”
    看着伏逆神态镇定自若,还谦卑有礼,重点是这个家伙的关中话说得很不错。
    几个随从也是躬身低头地站着。
    吐谷浑如今正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派出的使者竟然是当今吐谷浑王的弟弟。
    这个使者的分量倒是足够。
    伏逆说道:“在下来是看到村口的几具马匹尸体挂着……”
    李正脸上堆着笑意说道:“说来这些吐蕃人的素质实在是太差了,我生平最讨厌两种人,一种就是没礼貌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欠钱不还的人。”
    李泰:“……”
    伏逆微微笑道:“原来是这样。”
    李正说道:“你们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的对不对。”
    伏逆连连摆手:“不会的不会的,那禄东赞就是一个匹夫,就该杀,现在禄东赞还能活着也是仰仗县侯的宽宏大量。”
    “其实在下小时候经常来中原,还跟着中原人学过中原的文字,对中原早就仰慕已久,心有所望,许多年前就盼望着大唐可以成为我们吐谷浑的上国,对我们来说那该是多么的荣幸。”
    对伏逆的这份吹,李正都浑身起了鸡皮疙瘩,马屁功夫不咋滴,还硬吹。
    “你说早就对我们大唐仰慕已久,早就想要归附我们大唐,既然是这样那为何我攻打凉州呢?”
    “额……”
    伏逆的笑容僵硬在脸上。
    “咱们中原人讲究一个有错要认,你们得赔罪才是。”
    伏逆连忙点头,“赔罪一定赔罪,其实凉州的事情一个误会,天大的误会,这次来就是来向大唐陛下赔罪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的烈日,“那你向陛下赔罪去,来我这里做什么?”
    伏逆又说道:“泾阳县侯的美名早就传到了关外,一夜之间诗出三百首,一计定阴山,破灭了突厥人的野望,并且让不可一世的突厥俯首称臣,在下就对县侯的仰慕之情实在是……”
    “停停停!”
    李正打断他的话,这家伙怎么动不动就又拍起马屁来了。
    伏逆说道:“若是县侯可以出手帮助我们吐谷浑走出困境,吐谷浑上下一定对县侯感恩涕零!必有大礼回报。”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这样啊。”
    伏逆眨了眨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李正。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正的大笔一挥
    “抱歉,在下从来不过问朝中事情。”李正挥袖说道:“胖子送客!”
    伏逆连忙又说道:“泾阳县了且听我解释,我们……”
    李泰拽着伏逆就赶出了家门。
    他刚要再说什么,李泰摔门就关上。
    伏逆看着紧闭的大门心里失落,只好带着人先回去。
    等人回长安之后,李泰写了一份奏章送入长安,阐明如今情况,阐明了河西走廊之地的重要。
    这份奏章还没送到甘露殿就被门下省官员看到了。
    一时间主结盟的文官们群情涌动,虽说这份奏章是魏王殿下送来的,可这上面的内容写着是李正说的。
    连当今魏王都主战。
    “一定是李正这个妖人蛊惑了魏王殿下!”
    “宵小之辈!”
    “他李正不在其位,不知时局险恶!”
    “一旦大唐和吐蕃开战,必定民不聊生。”
    ……
    言官们同仇敌忾。
    朝中武将们主战,言官们主和。
    双方本就僵持不下,这次杀出一个魏王直接站在了主战的一方。
    言官们立刻感到了压力。
    不少言官联合一起去泾阳讨问李正!
    不能让此子继续蛊惑魏王殿下。
    近日魏王殿下一直在泾阳,不事朝政,尽和李正玩乐!
    玩乐也就算了,还对朝政指手画脚,是可忍孰不可忍!
    弹劾李正的数十份奏章,陛下没有一份发落的。
    言官们不敢像魏征一样骂当今陛下。
    骂你一个李正何如!
    大批的言官来到泾阳村口。
    睡午觉的李正被李泰叫醒。
    “别睡了,一大群文官杀来了。”
    听李泰说完,李正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什么情况?”
    李泰说道:“你看去看看吧。”
    起床出家门还没走到村口,就听到言官们的叫骂声,听着声音确实是冲着自己来的。
    看到李正走到人前,言官们一眼就认了出来。
    “李正!你公然羞辱吐蕃使者,你是想让两国开战吗?”
    之前就听李泰说过有不少文官弹劾自己,没想到还杀上门来了。
    醒了醒神,李正说道:“你少给我扣大帽子。”
    “你不顾百姓安危,一旦吐蕃和大唐开战你知道后果会怎么样吗?”
    “且慢。”李正叫住这个言官问道:“这位老大爷,你几岁了。”
    见李正问自己,他开口道:“老夫今年六十三!河东谢氏。”
    “我知道了,你不用说这么大声,我不是聋子。”李正上前走了一步说道:“你刚刚说开战之后会有什么后果,那我问你吐蕃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应该怎么办?”
    “既然已经结盟怎么会打过来?”
    李正叹息说道:“亏你们活了大半辈子,还相信结盟这种事情,历朝历代以来的盟约到头来什么样,三年前的渭水之盟你们现在就忘了?”
    言官们沉默下来。
    李正的话语依旧在回荡。
    “河西走廊是什么地方!那是边关要塞,关中的咽喉,你把你的咽喉让给吐蕃?!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是要把关中最重要的隘口拱手送给吐蕃人换取片刻的安宁,我问你们,你们晚上睡得好吗?你们的良心能安吗?”
    有言官站出来说道:“那你也不该羞辱吐蕃使者。”
    李正苦笑道:“我真替你们丢人。”
    “你立刻向吐蕃使者道歉。”
    这话气李正想笑,迂腐!
    难怪大唐这么多年拿五姓都没办法,有这么一群迂腐的老顽固在。
    也难怪大唐的科举一直兴不起来。
    李正瞧着这群老家伙,“我要不呢?去宫里告状呀?去弹劾我呀。”
    “你!李正放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拿笔墨来。”
    李义府动作很快,立刻就拿来了笔墨。
    李正就坐在村口,提笔写下,“河东谢氏……”
    “你叫什么来着?”
    那言官回答道:“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谢家远是也。”
    “多谢。”李正说完一边写道:“河东谢氏,谢家远勾连吐蕃使者,从中谋取好处,私收贿赂,还随地大小便。”
    “李正!你敢!你这是诬陷。”
    言官谢家远扶着自己的额头几乎要当场气得昏厥过去。
    李正笑道:“你们能风闻奏事的弹劾,我怎么就不能了,你们可别忘了,我可是中书省平章事也可以递交奏章的。”
    “对了。”李正又问李义府,“我的官阶是不是比他们都高。”
    李义府点头,“县侯完全可以弹劾他们。”
    写下一个,李正指向另外一个文官,“你叫什么名字。”
    这些言官真的干净吗?
    真的没有收钱财过吗?
    他们也经不查。
    “不过也没事。”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以我平章事的名义去中书省拿一份朝中官员的名册过来,我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弹劾个遍。”
    当天下午,李正写了数十份弹劾御史台言官的奏章送入朝中。
    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正难得递奏章入宫,大笔一挥就是一连数十份。
    看着这些弹劾言官的奏章,李世民的表情非常丰富。
    这些奏章实在是太精彩了,有弹劾人家逛窑子的。
    甚至还有弹劾随地乱扔垃圾有损朝中形象。
    随地大小便?
    但是这些奏章里都带着一条勾结吐蕃使者。
    说是李正意气用事,可也没想到他这么意气用事。
    这一下子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得罪死了。
    简直是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
    是不是勾结吐蕃使者还有待商榷。
    倒是直直刺中了这些言官的要害。
    这些言官真的经得起查吗?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去查而已。
    不得不说李正这个家伙的字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堪入目,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禄东赞求见。”
    “什么事情?”李世民的目光没有移开奏章。
    太监又说道:“说是结盟的事情,人就在承天门外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