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四周,许敬宗又看了看自己的头顶说道:“你甚么时候来的。”
柱哥尴尬地笑了笑,“有一会儿了。”
许敬宗说道:“怎么一点动静也没用。”
柱哥还是一脸的笑容,“用长安令的话来说这就叫专业。”
许敬宗长出一口气低声说道:“查到了什么?”
柱哥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朝中虽然有在查兵器生意,不过查的很零碎,没有很多太详细的消息,倒是大理寺中有人一直在跟着兵器生意的进展。”
许敬宗接过卷宗看了起来。
柱哥说道:“当初陛下让大理寺查兵器案子,第一个接手这件事的就是戴胄,前几年戴胄过世之后大理寺还留有不少兵器案件的卷宗,那都是最开始的线索,你可还记得戴胄的子侄,现在的大理寺少卿。”
许敬宗守好这份卷宗说道:“光他一个少卿不见得有这么强能力追查兵器生意。”
柱哥儿点头说道:“这件事说来也巧了,这个少卿有一个当年的同窗,这个同窗又和长孙冲走得很近。”
许敬宗捉摸着说道:“这里面有没有长孙无忌的事情?”
柱哥摇头一脸担忧,“说不好,现在没把握。
但给某多一些时间接着查。”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选择未来
说完柱哥就走入了热闹的人群中,很快就在人群中没了身影。
许敬宗收好情报也离开了长安。
关中以西的吐蕃。
默呕收到了关中送来的信件。
看着信上的内容,默呕对阿大说道:“召集我们领地的所有牧民。”
阿大好奇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安排吗?”
默呕把信件烧了说道:“将我们牧场重新整理分配,并且留下空余的牧场再招收一千牧民。”
收到话语,阿大便去办事。
王盛已经习惯了这里日子,除了每天都要教书还算是自由。
在他们的领地之内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人管着。
但要是走出领地不到半柱香的工夫,对方的人马很快就会把自己抓回去。
抓回去也没什么惩罚,就算是罚也只是洗衣服或者饿一顿。
倒还算是自在。
这里的牧民孩子学的都是关中文字,关中话,读的也是关中书籍,王盛心中明白教出来的这些孩子可能连他们自己的吐蕃文字都不认识。
看到阿大在召集牧民,王盛好奇地上前说道:“这是做什么?”
阿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要把牧民全部召集起来,然后将牧场重新分配。”
默呕接手了这片领地之后就是一直都是按照统筹分配的管理原则来的。
牧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牧场,领地内的牧场也是默呕平均分配,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牧场放牧。
将牧民召集在一起之后,阿大便开始给牧民们重新分配牧场。
王盛看到坐在营帐边的默呕,一步步走上前来到他面前。
默呕抬头看了看王盛低声说道:“人老了记性不好,你叫什么来着。”
王盛说道:“我姓王,你们抓我来教书的。”
默呕缓缓点头说道:“老头子我记起来了。”
王盛低下身平视着默呕,“我很好奇你们到底要做什么?”
默呕说道:“我们要做甚么与你有关吗?”
王盛接着说道:“你要我教那些吐蕃孩子说关中话,学关中文字,还籍,我担心有朝一日他们长大之后融不进原本的吐蕃部族。”
默呕笑了笑说道:“也难怪你会落在许敬宗手里,看来这位公子真的不算聪明。”
从小读书的王盛自然自己学识不浅,被眼前这个老头子这么说心中多少有点怨气。
也确实被许敬宗摆了一道这才会落得这步田地。
也没法反驳他的话。
王盛坐下来说道:“你们是要把这些孩子培养起来吗?”
默呕稍稍点头,“年轻人,不管你怎么想,都和你没什么关系,你只要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如果你不好好教书,你就去给牧民做苦力。”
相比给那些牧民去做苦力,王盛宁可保持原样教书。
王盛受不了马粪和牛粪的味道。
默呕说道:“以后在我们的领地中,只能用关中话和关中文字交流。”
王盛看着默呕眼神。
默呕看起来老迈,但他的眼神很清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精神丝毫不像是一个年迈的老头。
看他身穿破烂衣服,脸上还有一些污垢。
王盛觉得他是故意把自己打扮这般老迈。
这个默呕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已经老眼昏花了。
见王盛还坐在自己面前,默呕低声说道:“前些日子我们的牧民和松赞干布的牧民产生了冲突,我们的草场确实很肥沃,也为了以后这种冲突发生的更少,我们决定再招收一千牧民,将多余的牧场分配给他们。”
王盛说道:“领地内的牧场足够再容下数千牧民。”
默呕点头说道:“没错,但我们也不能囫囵吞枣一般把人全部揽进来,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也不容易管理,所以我们打算一步步来,以后还会有下一批。”
王盛低声说道:“我总觉得你们这样做只会让冲突更大,反而不是解决冲突。”
默呕观察着王盛的神情,笑了笑便闭上眼不再说话。
在阿大的组织下牧民的牧场得到了重新分配。
阿大来到王盛面前说道:“帮我起草一份文书。”
王盛疑惑道:“什么文书?”
阿大递给王盛一张羊皮卷说道:“你就在上面写我们打算再招收一千牧民,并且这一千牧民必须有孩子的牧民,孩子的年龄不得超过十岁,孩子越多越好,满足这个条件的牧民才可以经过我们挑选进入我们的牧场。”
王盛分析着阿大的话语,进入牧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带有十岁以下的孩子,并且孩子越多越好。
又看了看依旧闭着眼盘腿坐着的默呕,王盛心中莫名感到一阵寒意,看向阿大低声说道:“你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那些孩子。”
阿大说道:“当然,谁带来的孩子多,谁就可以进入我们的牧场,优胜劣汰只挑一千个。”
平时阿大也不是很难接触。
相反的阿大很平易近人。
王盛在这里教书也可以感觉其实阿大对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敌意,反而很照顾。
两人相处的也不错,王盛是真心把阿大当作朋友。
王盛说道:“你们要的不是牧民是孩子!”
阿大说道:“牧民对我们的价值并不大,选择了牧民是选择了现在,选择了孩子就是选择了未来。”
说出这番话似乎阿大也并不忌讳,他根本不在乎这种诡计被人拆穿。
况且就算真的看破其中计谋吐蕃又能怎么办。
原本这片领地控制之后,就有很多牧民失去了牧场。
现在在外面还有很多牧民在流浪,王盛中心中相信肯定会有人为了肥沃的牧场不择手段。
他们要控制的是吐蕃的未来,他们要祸乱的是吐蕃的内部。
就算知道其中心思有多么的歹毒,在活下去面前他们没得选。
有多少牧民会为了这一千个名额争抢得头破血流。
甚至有人会把目光放在十岁以下的孩子身上。
要挖掘吐蕃的根基,就要控制吐蕃的未来。
多么可怕的想法,王盛心中不敢多想以后的吐蕃会是什么模样。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锅炉的第一次实验
现在布达拉宫就快落成,一座座宫殿也基本上已经完工,耗时数年的建造眼看就要结束。
布达拉宫内,禄东赞和松赞干布说了默呕招收牧民的事情。
松赞干布听完禄东赞的讲述说道:“现在默呕手里有多少牧民了?”
禄东赞思量着说道:“不多,就算这次再招收一千牧民他们手里也就只有三千牧民。”
松赞干布琢磨着说道:“看来李正是用心良苦呐。”
禄东赞皱眉说道:“赞普觉得如何?”
松赞干布长叹一口气说道:“他们要的是吐蕃的孩子,而不是真正的牧民。”
很少见松赞干布怎么关注吐蕃的事宜,看来松赞干布也不是完全就放弃了吐蕃。
能够看到这个样子的赞普,禄东赞心中宽慰了不少。
禄东赞低声说道:“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吗?”
松赞干布重新闭上眼说道:“难道我们要拦着我们的牧民不去他们的领地吗?”
说到着话禄东赞也沉默了,眼下牧民之间的矛盾愈发的多。
松赞干布低声说道:“静观其变吧。”
禄东赞站起身虽然不明白松赞干布的心思,但总归看到赞普能够关心部族之间的事情了。
走下布达拉宫的时候,禄东赞看到越来越多的吐蕃僧人心中也不免有一阵悲凉,或许将来吐蕃的勇士会越来越少,吐蕃的僧人却会越来越多。
抬头看向东方,禄东赞心中想着现在的李正到底在做什么。
一阵寒冷的季风吹过,不知不觉已经入冬了。
禄东赞收紧自己的衣衫加快脚步走下布达拉宫。
泾阳,一个巨大的锅炉从铁匠铺拖了出来,这个锅炉比成年男子的身高还要高出一截。
整个锅炉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李正和李泰远远看着大牛和李治等一群书院学子围着锅炉忙活。
李泰看着这个锅炉说道:“这就是稚奴年这些日子以来做出来的成果?”
李正感慨地点头说道:“晋王殿下为了造出这个东西茶不思饭不想,都快走火入魔了。”
李治从一开始的最基础的物理作用开始学,在到后来的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力学开始,在研究动能的转化。
这期间经历了三四年。
这个锅炉还连接着两三个巨大的齿轮。
随着锅炉的点燃,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响起。
汽笛声非常地尖锐且嘹亮,方圆数米都能听得到。
锅炉开始运作,随着炭火的燃烧锅炉的烟囱开始吐烟,随后锅炉便的齿轮也开始转了起来。
李治的眼神中都是兴奋。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锅炉的动静慢慢变小,齿轮也停止了转动。
一群兴奋的学子也冷静了下来,开始寻找问题所在。
李泰远远看着这些说道:“你说这个东西用处到有多大?”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以后你会知道的。”
锅炉停止了运作之后,大牛和李治开始拿着图纸再讨论。
看来第一次造出来的锅炉还是有些问题。
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一阵冷风吹过,关中也到了要入冬的时节了。
李正抬头看了看阴云密布的天空说道:“这天气怕是要下雨。”
李泰也说道:“我在书院的换洗衣服还没收,就先回去了。”
李正回到家中之后,雨水便落了下来。
雨水中还带着细小的雪花。
这种雨水很冷,落在脸上还有些刺疼。
李丽质端着一杯热茶坐在家门口正在教着小兕子写字。
李治也急匆匆回到了家中。
一进门就看到了李治幽怨的眼神。
李正淡然喝着茶水。
李治凑近继续用幽怨的目光看着李正。
安静了好一会热,李治终于忍不住说道:“你难道就不想说点甚么?”
李正看着外面的细雨漫漫说道:“天气入冬了,咱们村子的大棚蔬菜可以准备起来了。”
李治说道:“我要说的事情和天气无关。”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看了李治一眼说道:“晋王殿下想要说什么?”
李治把图纸放在李正面前说道:“锅炉有问题,运作了半柱香时间就停了。”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有句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失败几次晋王殿下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李治指着地图说道:“那你告诉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放下手中的茶杯,李正说道:“晋王殿下用来烧锅炉的炭火可能是火力不足,如果换成煤来烧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李治琢磨着说道:“你说的应该也有道理,煤更加地耐烧而且火力更大。”
李正又说道:“一般的煤矿还需要经过粉碎去除杂质之后才好用,不过这个步骤很污染环境,对人体也不好我这边还是不建议。”
李治思量着说道:“就算是还一种燃料,煤炭的火力更大,那锅里内的压力也会更大。”
李正稍稍点头,“那这一次锅炉问题所在晋王殿下明白了吗?”
李治看着图纸说道:“燃烧得不充分导致锅里内部压力不足,一打开气阀之后锅内的压力迅速溢出,锅内的压力减弱导致锅炉停止运作。”
“晋王殿下总结失败的原因还是挺熟练的。”
李正欣慰地点了点头。
看着这一幕的李丽质忍着笑意,就差李正说一句孺子可教了。
李治又说道:“如果要换一种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