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很高,看不到内部的情况。
牛进达感慨着说道:“这房子漂亮呀。”
程咬金琢磨着说道:“倒是建的奇怪。”
眼下确实只能用漂亮来形容这幢房子。
程咬金摸着下巴的胡子说道:“也从来没见过有人这么造房子。”
牛进达推门而入,眼前是一个宽敞的院子。
院子里的地是重新浇筑过得,也是非常的平整。
四面还有几个盆栽。
盆栽不是什么花树而是长安少见的松树。
牛进达说道:“李正这个小子还是挺会做事的,把你的房子建的这么漂亮,记得你说过以后要在骊山的脚下养老。”
程咬金皱眉说道:“老牛,你家有没有要修的房子?”
牛进达思量着说道:“你问这个做甚。”
程咬金说道:“老夫答应了你正要给他介绍生意。”
说完程咬金一拳打在围墙上,围墙纹丝不动,满意的点头,“还挺结实的。”
长安城皇宫中,正在甘露殿看着奏章的李世民问向一旁的王鼎,“高句丽和倭国已经暂时休战了?”
王鼎低声说道:“确实是这样,就算是再要开战还要等到两国使者回去之后。”
李世民看着奏章说道:“唐俭弹劾御史台六个官员品行不端。”
王鼎疑惑道:“这个唐俭似乎很久没有出面过了。”
李世民把唐俭的几份弹劾奏章递给王鼎,“吩咐大理寺的人去查实一下。”
王鼎接过奏章躬身说道:“这就去办。”
走出甘露殿,王鼎心里想着自从陛下登基之后,这个唐俭一直都没有出面过。
甚至陛下可能都忘记他了。
或许唐俭这么做是想要引起陛下的注意吧。
这年头这种人不少。
这些弹劾奏章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呈给大唐就陛下,只要一查就会引的别人一身麻烦。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学以致用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算传出去也会败坏名声。
尤其是那些御史台上了年纪的言官。
那些言官很在乎他们在自己的名声,要是他们的名声臭了他们还怎么立足在朝堂之上。
自己平行就不端还怎么弹劾他人。
不得不说唐俭的眼光很独到,找到了对方的软肋下手,那些言官的软肋就是他们自己的名声。
王鼎细细想着这件事总觉得有些熟系的感觉。
这种手段怎么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
现在这些言官正在弹劾李正对倭国和高句丽谈判的事情。
弹劾的是长安令李正。
现在来这么一出反而可以把矛盾转移了。
手段算不上高明,不是什么大事,但有用。
王鼎走入大理寺,如今的大理寺很冷清,自从戴胄过世了之后大理寺卿的位置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坐了。
整个大理寺没了大理寺卿这个位置,大理寺的官吏也都像一片散沙,大家都无精打采的。
就算是官吏也是寥寥无几。
王鼎把这些弹劾奏章交给大理寺的少卿,这个大理寺的少卿还是戴胄的侄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了大理寺。
王鼎走出大理寺就去了长安城的东市。
按说这个时辰,许敬宗应该在那里喝酒。
长安城的东市一直很热闹。
王鼎的目光看向一个酒肆,许敬宗就在老位置坐着。
看到王鼎,许敬宗倒也不讶异招呼道:“王公公许久不见。”
王鼎走到许敬宗的位置,在他面前坐下说道:“前几天还刚刚见过。”
许敬宗吃完一碗羊肉汤,又拿着一张饼啃着。
见许敬宗没搭这话,王鼎又说道:“唐俭的事情你们安排的?”
许敬宗稍稍点头。
王鼎皱眉说道:“要挟了?”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王公公,话不能这么说。”
王鼎又说道:“那好好一个国公帮你们办事?”
许敬宗长叹一口气说道:“年轻人行差踏错也难免,不过好在长安令心善愿意帮他们,不过长安令的性子大家也都明白,长安令不会平白无故地帮人。”
王鼎问道:“提前设计好的?”
许敬宗把一小块银饼放在桌子上,站起身说道:“凑巧知道了他们家的事情,王公公也尝尝这里的羊肉汤饼,味道很不错。”
看着许敬宗起身离开,一个老妇人来收拾碗筷。
老妇人说道:“这位客人,吃点什么?”
王鼎没心思吃东西,只是说道:“不用了。”
老妇人看到许敬宗放在桌子上的银饼叫来了正在做着汤饼的儿子说道:“儿子,那个客人又给了这么多。”
她儿子拿过银饼看着许敬宗已经走远的背影说道:“他总是这样。”
老妇人收好银饼走入铺子的后院,王鼎跟上前看了一眼原来院子里还有一个病恹恹的小孩子,看她细心地照顾应该是她孙子。
孩子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一副病重的样子,年龄十岁不到。
走出这间羊肉铺子,王鼎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户人家的儿子从小体弱多病,现在就靠参汤续命,一家人靠着这么一个羊肉铺子根本不足以治病。
知道这些之后,王鼎的心情很沉重。
原来许敬宗还做着这样的事情。
知道许敬宗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手段也多。
没想到背地里还做这样的人。
有些人看着恶,但内在却是一个好人。
有些人看着是好人,可他们心里又有恶。
他许敬宗是真君子,假小人?
王鼎长叹一口气突然又觉得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回到宫中之后,王鼎将事情和李世民说了一遍。
李世民一边练着字说道:“这么说来唐俭的事情还真是许敬宗安排的。”
王鼎躬身说道:“听许敬宗说是恰好知道,老奴要再多追问他便不再说了。”
一副字写完,李世民欣赏自己的笔法,对自己的书法李世民一直很满意。
搁下书中的毛笔,李世民说道:“如此说来现在许敬宗势力越来越大了。”
王鼎说道:“能够知晓权贵家事,并且拿出这么多御史台言官的事情,如此看来是有所准备,并且可能还有很多消息掌握在许敬宗手里。”
李世民无声的笑了笑说道:“当初朕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中不起眼的许敬宗,没想到到了李正手里能有如此本事。”
王鼎躬身沉默下来,心里想着或许当初陛下都没有想到李正有这样会的本事。
到底是李正眼光独到?
李正手中这么多青年才俊,王玄策,薛仁贵,还有上官仪,甚至连裴行俭和狄仁杰如今看起来也有不小的潜力。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说道:“抛却这些不说,听说泾阳书院搭建了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叫迷宫。”
王鼎好奇道:“迷宫?”
李世民说道:“据说进入这个迷宫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可以走出来的。”
王鼎说道:“老奴这就去查探。”
在泾阳村外,大牛站在泾阳后山上,在泾阳坊市的另外一边搭建了一个圆形的迷宫,迷宫不大也就半亩地不到的样子。
狄仁杰看着手中的迷宫图说道:“今天还是没人可以走出去。”
大牛说道:“夜色深了,明日再说吧。”
泾阳村中,李正吃完晚饭对李治说道:“锅炉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治吃着一只梨说道:“过两日应该就可以造出来了。”
李正摇着手里的扇子说道:“泾阳县的县丞现在一直有上官仪在办,你除了抓锅炉的事情,明日去府衙帮着上官仪忙一些府衙的事情。”
李治不解地说道:“书院的事情怎么办?”
李正说道:“书院的事情暂时放一放吧,你有多久没有坐下来好好看看村子里,不如暂时放下那些事情,就当是沉淀一下体验生活,对你来说没有坏处。”
听完李正的话,李治有些犹豫。
李正又说道:“学习固然是好,但闷头苦学并不是一件好事,学以致用才行,还记得我说过的吗?”
李治说道:“书院所学要尽可能用到民生上。”
李正接着说道:“你只是学,如果你的所学没有目的,等于白学。”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人的认知
看李治的神情,李正又说道:“你放心,忙完泾阳县的事情你还是可以去书院。”
李治这才点头。
这些话李丽质一直在一旁听着,也是因为李治最近做研究,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等李治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正看向李丽质的说道;“这样子应该可以了。”
李丽质说道:“麻烦你了。”
李正说道:“也没什么,泾阳县府衙确实也缺人手。”
第二日,泾阳村旁的迷宫终于开放了。
一时间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一张迷宫的示意图就放在迷宫外。
李崇义看看迷宫的路线图用手指比划着说道:“这不是可以走出去吗?”
狄仁杰说道:“崇义公子不妨去试试,若是走不出来可以点燃草堆,我们人自然会把人带出来。”
迷宫虽然大,但是看着迷宫地图还是可以从起点走到终点,整个迷宫是圆形的,里面有各种弯弯绕绕和一些小道。
甚至可以从地图中找到最近的路线,能够走出迷宫的方式有很多。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第一批走迷宫的人有数十位之多。
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李崇义也在其中。
随着一声锣响,第一批人走入迷宫中。
李崇义一步步踏入迷宫。
迷宫的墙壁有两米多高。
又走了几步之后,李崇义抬头看去,天空也就只剩下迷宫通道的一线之间。
在看看与自己一起走的人,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有机关。
泾阳的后山上,李绩和张公瑾站在一起也在看着这一幕。
从后山可以俯瞰整个迷宫的情况,一看看到要闯迷宫的十多个人的情况。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迷宫里的人还在打转,甚至都没有过迷宫的一半路程。
看着这一幕李绩琢磨道:“都走了三遍了,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在原地打转吗?”
张公瑾说道:“不要小看这个迷宫,这迷宫内很有玄机。”
李绩说道:“仔细说说。”
张公瑾说道:“你看这个迷宫是左右对称的,如果你在仔细看其实上下的路线也是对称的。”
李绩拿出地图看着上面的内容,细细比对了一番说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想了一会儿,李绩接着说道:“那为何这么做就走不出了。”
张公瑾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正巧看到狄仁杰要从后山回到书院,李绩喊住他说道:“小子,你过来。”
狄仁杰看到李绩走上前说道:“大将军。”
李绩说道:“这个迷宫是你们书院做得?”
狄仁杰点头说道:“是大牛哥和我们一起设计的。”
李绩看着远处的迷宫说道:“这个迷宫看起来不大,老夫看着也停简单的,为什么里面的人一直出不去呢?”
狄仁杰笑着是说道:“看着是简单,但人走在其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绩疑惑道:“仔细说说。”
狄仁杰点头说道:“回将军,人在迷宫之中的视野其实只有两个方向,狭窄的迷宫通道内看不见两侧,抬头是天,但在迷宫中看天空其实没什么大区别,因为云是在动的,迷宫的墙壁的高度正好挡住太阳的方向,所以不能用太阳来做方向参照。”
张公瑾无声笑了笑。
李绩挠了挠头说道:“说点简单的。”
狄仁杰说道:“我们在走路分辨方向的时候考得是参照物来分辨方向,但是失去了参照物就很难找得到方向,加之迷宫壁的设计非常光滑每一块表面都极尽相似,人走入其中前一刻时辰或许还好,但后一刻时辰便已经失去了方向。”
李绩看着迷宫中已经有人点燃了草堆,烟飘起来的时候就说明有人放弃了。
接着一个两个三个,放弃的人越来越多。
李绩问道:“那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走过的路吗?”
狄仁杰接着解释道:“迷宫之中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这就是迷惑他们的地方。”
李绩琢磨着说道:“那这个迷宫要怎么走出去?”
狄仁杰笑道:“很简单,记住路线之后,只要闭着眼贴着迷宫最外围的墙壁一直往前走,就能出去。”
李绩说道:“当真?”
狄仁杰点头。
张公瑾说道:“这么说来是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迷失了方向,有眼睛看反而不行了?”
狄仁杰解释道:“我们用蚂蚁做过一个实验,当蚂蚁走一个圈时,其实在蚂蚁的感知中它感觉自己走的其实是一条直线。”
李绩看着迷宫已经放弃了思考,这已经到了不是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了。
狄仁杰又说道:“当我们在迷宫中走的时候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