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神情紧张地说道:“我姐姐是不是已经糟了李正的毒手。”
阿大冷笑一声说道:“你先好好教你的书吧。”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营帐前,王盛看到了近百个孩子正在等着自己教书。
王盛又说道:“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我姐姐的消息。”
阿大面无表情地说道:“不能!”
回答的斩钉截铁,根本没有机会。
王盛愣在原地瞧着阿大离开,再看眼前的一群孩子,此刻心如死灰,感觉人生已经完了。
阿大来到营地的一处角落的营帐。
默呕喝着茶水看到阿大来了问道:“都安排好了?”
阿大点头说道:“按照父亲的要求已经放了唐玄奘回去,并且也派出了眼线一路跟着唐玄奘走了。”
看了一眼默呕的神色,阿大问道:“父亲,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拿下唐玄奘。”
默呕低声说道:“你觉得拿下唐玄奘就一了百了了是吧。”
阿大说道:“难道还要继续这么放任唐玄奘吗?”
默呕又喝下一口茶水目光看着远处驱赶着羊群的牧民说道:“孩子啊,你若是现在抓了唐玄奘,就只是抓了一个唐玄奘,这对长安令来说没有任何的用处。”
再看阿大的神情,默呕又说道:“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阿大皱眉说道:“父亲的意思派人盯着唐玄奘,知道唐玄奘要做什么,并且在最合适的时机下手或者那时候可以得到最大的成果。”
默呕对他说道:“你知道中原的先辈为什么都这么有智慧吗?”
阿大低下头说道:“孩儿不懂。”
默呕说道:“中原有句话叫作三思而后行,在你做决定之前要三思之后再动手,多想想多考虑考虑对你来说没损失,反而会让你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牢记这些话语。”
阿大躬身说道:“孩儿一定铭记。”
两人交谈着又一个少年走来对默呕说道:“父亲,逃亡在外的波斯王子希望我们可以帮他复仇攻打占领着波斯的大食人。”
默呕思量着说道:“现在波斯境内还有多少大食人盘踞着?”
阿大看向他说道:“老二,波斯王子手里有足够的银钱吗?”
老二说道:“盘踞在波斯的人大食兵马大致还有三万左右,他哪里来的银钱,只不过给了打赢之后的许诺而已。”
阿大看向默呕说道:“父亲这个波斯王子可以扶持吗?”
默呕低声说道:“再观察观察,如果这个波斯王子是一个可造之才不妨用之,若他只是个泛泛之辈以后也不过和他有来往了。”
两人听完一起向默呕行礼便离开。
老二对阿大说道:“哥哥,父亲真的要帮助波斯复国吗?”
阿大想着说道:“波斯本就是在丝绸路上的咽喉,只要大食人不退就算帮他复国了,也迟早会再引来战乱,到头来还是被毁,说不定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老二无奈说道:“父亲不会做错误的决定,想来他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
阿低声说道:“波斯夹在吐蕃,天竺之间,如果可以拿下波斯再有吐蕃做后方波斯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戮场,只要后方吐蕃可以给予粮草兵马源源不断送往波斯,那波斯就是一条最好的防线,不仅可以防住天竺,还可以防住大食人。”
听着阿大这么说,老二说道:“可能父亲也在等着长安令的看法吧,这件事干涉重大,或许也不是父亲可以做决定。”
阿大也非常赞同这个说法,“不如先安抚好波斯王子,等待时机如果长安令要抛弃波斯父亲也做不了主,如今的波斯早就被大食人洗劫一空,就算是我们重新拿下来了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眼下的波斯就是在战乱的核心处,谁都知道波斯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吐蕃这边一旦有动作,天竺和大食也必然会应对。
但若是有和当初大牛一样的神兵利器,区区波斯当然也不再话下。
这一切还要看李正要怎么决定。
阿大伸了一个懒腰,这些烦恼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海的另外一边
禄东赞回到了布达拉宫,走到松赞干布面前说道:“唐玄奘已经平安离开了。”
松赞干布说道:“他们没有为难唐玄奘吗?”
禄东赞看向松赞干布,“这一次是警告,下一次如若再犯就不是这样了。”
松赞干布看着远处地雪山说道:“我明白了。”
看着松赞干布已经没有了斗志的眼神,禄东赞说道:“我决定去攻打那些西域国家。”
回头看了一眼禄东赞,松赞干布说道:“为何?”
禄东赞说道:“难道我们一直这样吗?
中原这笔账什么时候能清,赞普若是一直无所作为,那我只能自己来做。”
松赞干布手里拿着佛珠,“你能劫掠几个西域小国才能还清楚这笔账。”
“那总比一直坐以待毙要好!”
禄东赞大声说道。
声音很大,周围的吐蕃僧人都看了过来。
禄东赞看着松赞干布说道:“当初我追随赞普难道是因为吐蕃无可救药吗?
那是因为赞普是一个有雄心的人,现在呢?
赞普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早就没了当初的斗志,你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
松赞干布还想在说什么,禄东赞已经转身离开了。
站在原地,松赞干布看着禄东赞的背影越走越远,把想说的话都咽下了下去长叹一口气。
倭国
称心和倭国新王苏我信看着一车车的粮食从船上搬下来。
苏我信激动地说道:“国师我们有粮食了。”
称心笑着说道:“这些粮食还不够我们度过这个冬季,还要抓紧时间买下一批粮食。”
听到这话苏我信有些犹豫,“长安令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卖给我们?”
称心说道:“中原这两年一直都是丰收,中原有很多的粮食。”
苏我信看着海洋说道:“可是我倭国灾害频繁,今年大海倒灌又淹没了这么多粮食。”
称心低声说道:“好在还有长安令帮助我们。”
苏我信又说道:“可是这一批粮食就花了我们六万贯银钱,我们倭国哪里还有这么多银钱。”
称心看这苏我信说道:“尊敬的王,你现在站在整个倭国的社稷之上,高句丽步步紧逼,此刻我们不能退缩,一旦我们退缩了高句丽更是会得寸进尺,正是危急存亡的关头,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钱财而束手束脚。
我们不是还有这么多银矿吗?”
苏我信说道:“你说我这么做是对吗?”
称心看着苏我信说道:“如果王什么都不错,眼看着自己的子民遭受战争的苦难那就是错的。”
听到这话苏我信的眼神坚定了许多,“你说的没错,我不能眼看着倭国的子民遭受苦难,敢问国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称心说道:“召集人手开始挖掘银矿,准备好银钱买粮食和买兵器,别看现在我们的银钱都花出去了,这些都是暂时的痛楚,只要我们拿下了高句丽,那高句丽的沃土就是倭国的,倭国地处狭小,灾害频发。”
见苏我信还没下决定。
称心接着说道:“尊敬的王,长安令以前说过一句话,叫作人定胜天,别人说上苍会怜悯苍生,但长安令从来不信上苍,不论是发生了灾害还是人祸,上苍从来不会怜悯世人,它只会冷眼看着人命死去,信上苍没用,只有相信自己,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和天斗,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人们自己救自己,中原有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些都是在说人们在苦难的时候只有自己在救自己。”
苏我信低声呢喃着,“人定胜天?”
称心点头说道:“对,人定胜天!”
苏我信目光看着远方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说的很对,我会安排人去采集银矿的,但凡有反对的都在与整个倭国为敌。”
看苏我信一腔热血的样子,称心满意地笑了。
称心没说的是真正导致倭国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粮食少也不是灾害太多。
而是倭国人缺少智慧,缺少知识。
当然了这些也不用和苏我信说,他们也没有中原的智慧。
称心看向海洋的另外一边,也不知道长安令现在在做什么。
如今一步步从高句丽到倭国,长安令的计划一步步施行着。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或许再过几年自己就可以回到故乡了。
中原人都会思念家乡,在外漂泊这么久这份思乡之情一直都在。
即便是在倭国享受着荣华富贵,称心也觉得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都是短暂的,倭国有未来吗?
在所有的目的没有达成之前,不论是当今陛下和长安令都不会给倭国一个长远的未来。
倭国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最缺少的是什么。
只要倭国一直都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认知之中,他们就一日不会强大,即便是他们有了粮食和兵力,没有智慧,没有认知能力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直锁死在现在。
称心回过身跟上了苏我信的脚步。
倭国以西跨过东海的中原大地上。
段纶和阎立德坐在东海边上,海浪一次次拍打在岸边。
阎立德手里拿着图纸说道:“就把地址选在这里吧。”
段纶说道;“我去周边的郡县寻找人手,你和书院的学子安排建造的事宜。”
阎立德收起图纸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先造一间小作坊明年开春之前就可以竣工,等到明年我们再扩大建设。”
在阎立德手中还有还有指南针和一份巨大的海图。
没有见过大海之后不知道大海的广阔。
现在人站在东海边,阎立德见到了广阔的大海,领略了大海的广阔,阎立德心中越发好奇大海另外一边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
甚至还有海外仙山的传说,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大海的另外一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财富。
长安,李世民站在城墙上看着栽种工程。
眼下长安以西一片绿色原来荒芜的黄土地现在也被种上了草。
草地和树林这样的景色让人非常舒心,与另外一片光秃秃的荒地形成了一片非常鲜明的对比。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入深秋
李世民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治说道:“这样的工事花了李正多少银钱?”
李治低声说道:“其实大多数材料都是泾阳搬过来,老师不过是付一些人工的费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安城的人有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草地了。”
李治琢磨着说道:“如今已经种下了草地,过些日子草地会慢慢扩张。”
瞧着眼前绿色,李世民低声说道:“现在朕觉得可以再长安的四面都种上草地。”
李治说道:“如果在长安四面都种上草,父皇可以拿出多少银钱。”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告诉李正明年真要在长安四面都看到绿色,至于银钱朕不会差他的。”
眼看着长安城的绿化的工程就要结束了,李治走向城墙带着工程队的人回到长安已经是傍晚时分。
回到村子里,李治把工程队的人交给李义府便回到了家中。
走入家门李治就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下棋。
棋盘上此刻厮杀得非常惨烈。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棋局的形势。
李丽质的黑子再次落下。
李正也跟着拿起白子落在棋盘上。
抬眼看了看李治的神情,李丽质吃掉李正的一颗白子。
李正也跟着吃掉棋盘另外一边的黑子。
此刻李丽质的神情再次凝重了起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别想了,这盘棋已经和棋了。”
李丽质目光从棋盘移开看向李正说道:“你是故意的。”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什么我故意的?”
李丽质站起身目光瞪了会儿李正便转身回屋了。
李治好奇问道:“我皇姐是怎么了?”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下棋下不过我。”
李治低声说道:“父皇要在长安城的四面都种上绿化,说是会给钱。”
李正整理着棋盘说道:“你父皇给钱?”
李治用力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晋王殿下,不论是做什么事情,找你父皇要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李治说道:“老师觉得父皇会赖账。”
李正收拾好棋盘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你觉得你父皇要是赖账了,我能拿他怎么办?”
李治犹豫着说道:“父皇应该不会赖账吧。”
李正说道:“不要把你父皇说的太好,你父皇还欠我好几年的俸禄没有给,你觉得你父皇会乖乖付钱。”
这话让李治也陷入了沉默,确实也没见过朝中的人给老师送过月俸过来。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目光看着坐在院子了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