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吐蕃的国君是松赞干布,吐蕃就不会这么轻易对大唐俯首称臣。”
“说的,好像你很了解吐蕃一样。”
李正吃完面条提着筷子说道:“你看着吧,这一次吐蕃来使大唐没好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图纸画法
大唐先是在阴山一战获胜。
凉州一战又打出了威风。
吐谷浑的这一次冒进,让吐蕃对大唐的国力明白了一个大概。
其实这一次吐蕃来大唐也只是摸底,看看如今大唐的实力究竟如何。
松赞干布野心勃勃,一统了吐蕃部族之后目光就看向了中原。
也怪吐蕃的后方都是一片荒漠戈壁。
土地贫瘠。
又没什么资源。
除了有些风沙还没什么值得占领的。
可相比吐蕃东方的中原就不一样了。
中原是一块沃土。
只要能咬下一块对吐蕃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
禄东赞来到的玉门关,把国书递给了这里的守军。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大唐在玉门关部署的兵马。
长安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
凉州大胜,彰显了大唐国威。
吐谷浑慌了,立刻投降颁布了国书向大唐臣服,愿意像突厥一样。
并且派出了使者来大唐。
甘露殿内,秦琼,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在商议着。
程咬金说道:“陛下!不和,咱们就要杀他个落花流水。”
房玄龄摇头说道:“应该是片甲不留,你个杀才!”
“不都一样吗?”
杜如晦说道:“陛下,现如今吐谷浑式微,可还要防备吐蕃。”
李世民点头,杜如晦说得没错。
想要吐谷浑确实要防备吐蕃。
李大凉和尉迟恭已经打算反攻吐谷浑了,最近的战报传来,在吐谷浑的后方又出现了吐蕃的兵马。
正在蚕食吐谷浑的领地。
如此一来大唐要攻取吐谷浑还要考虑会不会连带吐蕃一起开战。
和吐谷浑开战有信心。
吐蕃不得不防,若是一旦和吐蕃交锋。
大唐很有可能会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战争。
整个吐谷浑都会成为吐蕃和大唐的战场。
程咬金大声说道:“陛下!臣愿意带三千甲士,去灭了吐蕃,怕他做甚!”
秦琼眼神示意程咬金不要乱说话。
这一次吐蕃的来使的意图很明显,是冲着吐谷浑的领地去的。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一次来使很可能会决定以后我们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
李世民面色凝重起来。
“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是磨磨唧唧的。”程咬金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陛下!让臣带兵出征吧,一定提着松赞干布到太极殿,让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跳胡旋舞!”
杜如晦叹息说道:“吐蕃人不跳胡旋舞。”
程咬金茫然四顾,“有这回事吗?他们不跳的吗?”
“那是胡人跳的。”
秦琼实在不愿意和程咬金站在一起了。
没见过这么杀才的杀才。
李世民问道:“礼部准备得怎么样了?”
房玄龄说道:“现如今礼部由河间郡王的长子李崇义代为主持。”
看来李孝恭心里的芥蒂还在,到现在还是不想入朝。
李世民心里当然希望,李孝恭可以摒弃前嫌。
当年一起征战的人到如今还剩下的几个,走的走散的散。
都说孤家寡人,李世民心里不免感到有一些悲凉。
像是一朝一夕间再也没有当年的兄弟义气。
有的只有君臣之别。
虽说自己也想过会有这样的局面,现在想来还是有些扼腕。
虽说不后悔,若是弟兄们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就好了。
“你们都退下吧。”李世民疲惫地说道。
等人都离开了之后,小太监在李世民的耳边说道:“陛下,汉中王李元昌回长安了。”
李世民的目光闪过一丝警惕,问道:“他什么时候来的。”
“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没报上来,这段时间经常在太子和长孙家之间走动。”
李世民眼神阴翳,兄弟里李孝恭是个好汉子,李元昌除了偷奸耍滑没什么本事。
倒是背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他最擅长。
李世民开口说道:“盯住他。看看他在做什么。”
“喏。”
李正在试着这个刚做好的轮椅。
用起来还不错,不得不说这些个木匠的手艺非常好。
“县侯可还满意?”工头说道。
“很满意,就照这么做,做二十三个。”李正说道。
工头指挥着他自己的手下开始干活。
李义府找来说道:“县侯,阎立本来了。”
“这么快就找上门了?”
李义府提醒道:“八成是来抢人的,要不要拿家伙赶走他。”
李正说道:“咱们是斯文人,让他进来吧。”
阎立本来到李正的面前说道:“泾阳县侯,你什么时候可以把人还给我。”
李正瞧着阎立本说道:“现在那些人已经为我效力了。”
阎立本又说道:“县侯有所不知,如今皇宫之内有不少殿宇要修。”
“着急吗?”
“倒不是这么着急……”
木匠班的工头见到阎立本连忙赶来,“见过阎大匠。”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宫里还等着你们修缮宫殿呢。”
木匠班的工头解释道:“我们几个也是要吃饭的,工部给的工钱实在太低了。”
“你们!”
阎立本心中着急,可也没什么办法,朝中就给工部这么点钱。
“修缮宫殿岂是那些银钱可以衡量了,那可是给当朝……”
话说到一半,阎立本的目光立刻被挂在大棚外的图纸给吸引住了。
走到图纸近前,阎立本痴痴地说道:“这个图纸……”
李正问道:“阎大匠刚刚说什么来着。”
阎立本看着图纸思索,“先不说那些,老夫问你这图纸是谁所画。”
回头看向李正,阎立本对李正说着:“这图纸,难道县侯画的。”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正是在下!怎么样,没见过吧。”
阎立本叹息说道:“可惜了!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画得这么差的。”
李正:“我说你这人会不会讲话。”
打量着这份图纸,阎立本呢喃说道:“对了!就该这么画才对,这个画法倒是不错,就是画工真不咋滴,没什么天赋。”
阎立本看着图纸神情痴迷,有种像是看到一个脱光衣服的黄花闺女……那种感觉。
李正小声问着工头张齐,“你说这个阎立本是不是有毛病啊。”
第一百一十五章 阎立本的顿悟
张齐解释道:“回县侯,阎大匠对画物也颇有造诣。”
“是吗?”
阎立本指着图纸上一些横线与数字问道:“画这些有什么用。”
“这个是比例和标注。”李正说道。
“原来是这样。”
阎立本一边看着又是点头又是一番斟酌。
“阎大匠,宫里修缮宫殿不着急吗?”李正问道。
阎立本摆手说道:“让老夫再多看一会儿。”
看完之后,阎立本对李正说道:“没想到县侯与在下是同道中人。”
同道中人……李正诧异说道:“阎大匠,你可不要乱说,我什么时候和你是同道中人了。”
李正和他保持距离,心想我可不会像你一样看图纸像是在看那啥……
阎立本说道:“若不是同道中人,怎么能把图纸画得这番详实?”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视图。”
“简单!”阎立本眼中带着愤怒,“你管这图说简单?”
李正说道:“是挺简单的呀。”
“若说你的图纸简单,老夫这半生所学算什么?”
这人怎么动不动就急眼了呢?
李正又说道:“我这个真的画简单的,要是再难点还要有角度,虚实线,还有比例,还要零件的剖析图。”
“且慢!”阎立本打断李正的话,问道:“你说的这些都是什么?老夫怎么闻所未闻。”
阎立本指着图纸上标线问道:“这画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轮子直径。”
“直径……”阎立本想了一会儿,“就是轮子的宽度对不对?”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阎立本又问道:“这断断续续的线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虚线,也是基准线。”
“基准线有什么用?”
“基准线是画图纸的必备呀,你要确定图纸的尺寸就要先用基准线。”
“是这样吗?”
阎立本半知半解。
又细细看完了这幅图纸,阎立本感叹,“敢问县候,还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画法?”
“说来,悲哀可能全天下就只有我一个了。”
阎立本眼神火热地说道:“这图纸对中原的匠作意义重大。”
这种画法前所未见,但对如今的大唐匠作来说,缺少一种统一的画图方式。
往往画工的画法决定了建筑会不会走样。
就算画的再细致工匠也一定造的好,光是看一幅画很难把握分寸和样式。
有些画工为了彰显自己的画技把图画得很好。
熟不知工匠根本不会在意你画的怎么样。
工匠只会在意是东西要怎么造。
而这图纸只有线条勾勒。
但却处处对这工匠的胃口所画。
阎立本越看越激动说道:“县侯,你对世间工匠功德无量啊。”
“哪里哪里,其实这个也不是我画出来的,其实是有人教我。”
阎立本追问道:“是何人?”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阎立本好奇说道:“那要从何说起呢?”
李正叹息说道:“从前有个道士路过我家门口,他看我与他有缘,就要把这种画法教给我,若是我不学他就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那位道士可还在。”
李正惋惜地说道:“如今怕是已经位列仙班了。”
“可惜了。”
阎立本感叹。
正在煮草药的孙思邈:“……”
“这些木匠手艺也都是一等一的,以后还望县侯好好对他们。”
“你不计较了?我可是抢了你的人。”
阎立本苦涩一笑,“是在下技不如人,县侯的匠作造诣让在下学到很多,这图纸可比这些人的意义大太多了。”
李正尴尬地笑着,“哪里哪里?”
阎立本临走前还多看了眼图纸,有些不舍。
出身工匠世家的阎立本第一次知道人外有人。
从来都是自以为阎家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工匠世家。
如今见到这份图纸才知道自己的自傲有多可笑。
基准线,标注,尺寸……
这些才是图纸的真谛呀。
工匠除了手艺好,图纸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图纸工匠才能动手。
阎立本深刻明白这个道理。
图纸才是匠作的魂。
没了图纸再好的手艺有何用。
仿若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阎立本感到自己的匠作水平还可以再抬高。
有了这样的画法,以后的大唐匠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阎立本朝着李正行礼说道:“若是以后在下再来泾阳,还望县侯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
“是在下孟浪了,这些木匠在县侯手下才能有更好机会展示手艺,还请县侯见谅。”
“客气了,客气了。”
“告辞。”
“不送。”
阎立本一路离开泾阳,心中很激动,现在就想回到工部,将所有的图纸都重新画一遍。
李正不像长安传闻的那般张狂,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好孩子。
而且看起来很谦虚,一点都不为自己的本事自傲。
难怪陛下几次想要请他入朝为官。
如此人物若是不能入朝为官实在是太可惜了。
等阎立本离开,孙思邈问着李正,“真有这么一个道士吗?”
李正点头说道:“对,那是另外一个道士了。”
孙思邈听了点头,“是啊,那么贫道问你到底还有几个道士想要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
李正也感叹道:“这个真说不准。”
“说瞎话都不脸红,还能举一反三,一用再用,贫道开眼界了。”
“孙神医客气了。”
回到大棚,李正叫上大牛把一个断了腿的士兵抬到轮椅上。
他的双腿膝盖以下都已经截肢,现在还缠着纱布。
耐心教他使用轮椅。
试了几次。
看他用轮椅绕着大棚转了一圈。
李正对他说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不用半辈子躺在床上。”
这个士兵使劲点头,而后哽咽着哭泣起来。
李正对他说道:“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留在泾阳,我这里需要你帮我训练村民建一个守卫队。”
他使劲点头说道:“谢谢,谢谢神医。”
大棚里的士兵也纷纷点头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