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都有错。
    事情到了最后只有当今陛下没有错,更体现了陛下近人情又宽容的一面。
    李世民还是那个受人敬仰的天可汗。
    所有好声音也都是李世民的。
    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
    事情到了最后,也只有他李世民是对。
    许敬宗无奈地笑了笑,人们不知道的事情这其中还有皇后和李正的身影。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民得到了他想要的。
    在酒肆对付了一顿,许敬宗走出长安城外,看着城外工地上种树的工程队人员。
    这些树都是半人高的树苗,种下之后还要时常灌溉。
    看施工进行的挺顺利的,许敬宗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走向泾阳。
    在长安早晨的空气是最好的,只是每当风沙吹来的时候,每呼吸一下空气,都感觉有沙子进了鼻子里。
    真正需要的是防沙林,在长安城外种植树木也算是有点用吧。
    走到泾阳之后,许敬宗撞见了李义府。
    李义府也急匆匆往马圈走去。
    跟上李义府的脚步,许敬宗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被放出来了。”
    李义府说道:“意料之中。”
    看着泾阳的景色,许敬宗说道:“你说我们以后还能再进入朝堂吗?”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都已经和朝堂不两立,尤其是在科举之后。”
    许敬宗点头赞同,上一次科举之后看似有很多新人进入朝堂。
    但是那些进入朝堂的人大多数都是五姓培养出来的士子。
    这些人都是五姓留下来的遗产。
    他们因为五姓受益,成了这天下少有的读书人。
    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的也都是这些读书人。
    寻常人家读书没有他们多。
    这种情况似乎还要持续几年。
    而这些进入朝堂地士子虽说现在离开了五姓。
    但不论怎么说五姓这个庞然大物是李正推倒的。
    士子受惠于五姓。
    李正却推翻了他们的恩人。
    这些读书人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单纯的。
    他们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也嫉恶如仇。
    这些人也李世民最需要的人才。
    李正推翻了五姓,让读书人不再受五姓世家的控制。
    但读书人并不会感谢李正。
    甚至还会记恨李正。
    许敬宗想着这些,或许真的是儒术害人吧。
    两人来到泾阳河边见到李正。
    忙完马圈中的事情,李正在水里洗着澡,看到两人来了靠在岸边说道:“说说吧。”
    许敬宗躬身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出来了,倭国的信也已经到了。”
    李正拿过信看着上面的内容,信是称心写得,上面写着是倭国需要的东西。
    许敬宗说道:“按说信现在才到,倭国的船只应该也在路上了。”
    李正说道:“李义府你把信上的东西准备一下,许敬宗把信抄送一份送给李绩大将军。”
    许敬宗点头称是。
    李义府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我们泾阳工程队在长安城外的建筑工事进行得挺顺利的,倒是有些人也想要我们工程队帮忙建造东西。”
    李正接过李义府的卷宗看着上面的内容皱眉说道:“修建房屋?
    只有一间?
    修缮屋墙?
    修补房顶?”
    李义府尴尬地笑了笑,“确实都是这么一些小事。”
    李正低声说道:“倒是这个修缮田埂沟渠的工程还不错,李义府你去看看情况。”
    李义府躬身说道,“明白了。”
    有些清冷的清风吹过,李正上岸换上干净的衣衫。
    李义府和许敬宗又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正舒展着懒腰回到自己的家中。
    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李丽质和高阳一起站在家门口。
    看着两人李正在自家门口停下脚步说道:“我去做饭,你们挡住大门了。”
    说完两人各自侧身让开路。
    见李正若无其事地走入家中,李丽质说道:“你就不想问问我们在家门口等你是什么事吗?”
    李正一路走向厨房,一边说道:“难不成李承乾准备造反了?”
    李丽质跺脚说道:“你说什么呢!”
    “那是什么事情?”
    “有很多个郡县都派人来了。”
    “嗯,所以呢?”
    “他们说也想在他们郡县建造作坊。”
    高阳说道:“灞上的纸浆作坊落成之后,这两个月很多在灞上做工的人也都拿到了工钱,其他郡县看着羡慕。”
    说出这话高阳眼神来还有些小骄傲。
    古代女人基本上不参与什么事业。
    都说女人能够顶起半边天。
    当女人参与劳动事业的时候,其能够产生地价值一点都不输给他们。
    眼前这两个女人就是。
    李丽质一头扎进了事业中,根本就不想出来。
    高阳公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似乎连脾气也好了很多。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各地奏章
    是没事干给闲的。
    李正心中落下结论。
    李丽质一路跟上脚步说道:“长安周边就有十多个郡县想要我们建设作坊,据说还有更远的郡县已经在路上了。”
    李正洗着菜说道:“晚上想吃什么?”
    话语被打断,李丽质愣了愣。
    李正说道:“今年南瓜可以吃了,虽然不多但也够吃。”
    李丽质说道:“那就吃南瓜吧。”
    高阳看了看李丽质又看了看李正,心中不免一阵无奈。
    明明一开始说的是作坊问题,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晚饭上。
    这个季节正是南瓜成熟的季节。
    李正把南瓜切成块,还要先把南瓜蒸熟。
    在把南瓜子先剔出来,这个那瓜子炒一炒再吃也是一种美食。
    既然李丽质没再说作坊的事情,高阳也不好再说。
    宫中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奏章也是一时间头大。
    平日里那些县丞的奏章都是让割地郡守自己处理。
    眼下这些郡守都把奏章送到了门下省,门下省又放到了自己的面前。
    而这些郡县的县丞之所以会集体上交奏章就是会因为建设作坊的事情。
    李世民苦恼对王鼎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小半个时辰之后。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才匆匆而来。
    原本两人还在为今年粮食的事情和户部商量,因为李正要买朝中陈粮的关系。
    李世民看到两人说道:“各地郡县递来奏章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房玄龄躬身说道:“回陛下,臣有看过,如今各地的郡县都希望李正把作坊建设到他们郡县去。”
    李世民皱眉说道:“李正建设的作坊就这么吸引人?”
    杜如晦躬身说道:“陛下,当村民们农闲的时候便无事可做,要不就是去给佃户打零工以换取粮食。”
    李世民稍稍点头这种事情他当然清楚。
    房玄龄接过话说道:“可泾阳的作坊并不是以零工方式来结算酬劳,而是以长期劳作换取长期的报酬,一个月就算是普通的劳工勤快一些也有一贯钱。”
    杜如晦也说道:“对寻常人家一个月一贯钱不少,还能每个月省下不少。”
    房玄龄又说道:“这已经比寻常县丞的月俸都要高了。”
    李世民苦恼地扶着额头,“这么说来朕的县丞还不如去他的作坊劳作?”
    房玄龄接着说道:“现如今不少郡县都给泾阳去了信,说是希望李正去他们郡县建设作坊,现在就看李正怎么回复了。”
    李世民惆怅着说道:“要是李正不答应呢?”
    要是李正不答应……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房玄龄又说道:“陛下,臣可以走一趟泾阳。”
    杜如晦也说道:“臣也可以走一趟泾阳,顺便和李正谈谈今年他向户部买粮食的事情。”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就先这么办吧,再这么下去就怕出乱子了。”
    三十多个郡县一齐递交奏章,请李正建设作坊。
    如今李正就在蓝田县和灞上两个县建设了作坊。
    只是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当地的收入就提升了好几倍。
    据说若是能识文断字给的银钱更多。
    去作坊劳作不看辈分,也不看出身,只看你拥有的本领。
    第二日,下朝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急匆匆来到了泾阳。
    李正还在收拾着马圈,就看到两人。
    房玄龄笑呵呵说道:“李正好久不见了。”
    杜如晦也说道:“好好地一个郡公,整日养马实在是少见。”
    李正请着两人坐下,又对一旁的大虎说道:“把许敬宗也叫来。”
    大虎点头就去办事。
    李正对两人说道:“在下先去洗洗换身衣服,稍等。”
    房玄龄摆手说道:“不妨事。”
    等李正离开之后,杜如晦看着四周的环境说道:“你有没有觉得来到泾阳之后整个人放松了很多。”
    房玄龄点头说道:“确实有这种感觉。”
    喝了一会儿茶之后,李正才回来。
    李正一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一边说道:“两位这次来泾阳难得,不如留下来用饭?”
    房玄龄摆手说道:“其实这一次来泾阳是有事请教。”
    李正坐下之后喝下一口茶水,“并州送来的好茶。”
    看着李正悠哉地喝着茶水,又懒散的拿着扇子,杜如晦说道:“真羡慕你的清闲日子。”
    李正给两人的茶碗中倒上茶水,“我这人就是这样。”
    杜如晦感慨道:“老夫实在是羡慕你。”
    看着杜如晦的气色,李正说道:“杜尚书最近身体如何?
    老毛病怎么样了?”
    杜如晦点头说道:“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犯病了,比以前好多了。”
    李正接着说道:“这种毛病属于长期性疾病,要治愈很难,只能靠养,而且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旦犯病若是不能及时缓解那是要人命的,在下这里还有一些药,要不杜尚书先备着?”
    杜如晦尴尬地笑笑,“你还真是客气。”
    李正说道:“哪里是客气,都是应该的。”
    许敬宗也来到了近前。
    房玄龄看了一眼需许敬宗开口说道:“既然人来了,我们就说说正事吧。”
    杜如晦也点头说道:“这些日子各地郡县上交了奏章,也给你李正送了书信过去了吧。”
    李正点头说道:“确实收到了。”
    杜如晦又说道:“那你打算下一个作坊开在哪个郡县。”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开不开作坊是我自己的事情,并不是朝中的事情。”
    这话确实也对。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沉默了下来。
    这些都是李正生意上的事情,并不是说想开就能开,而且开作坊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还要看李正肯不肯拿出这个钱。
    房玄龄又问道:“那你心里有打算了吗?”
    李正琢磨着说道:“其实生意上的事情,我已经很久没过问,泾阳的生意都是长乐公主在管,而且还有高阳公主。”
    房玄龄又说道:“那这各地郡县都递交了奏章,陛下派我俩来问询,朝中也要给各地郡县一个交代。”
    李正感慨道:“其实我也挺苦恼的,因为这种事情还要看地理环境。”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生意对手
    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开设作坊需要因地制宜,各地郡县可以提交自己的情况,并且作坊选址和给出多少人手,并且拿出各地的人手能力,或者说有什么人才,这都是我们选择地方的因素。”
    房玄龄听着点头表示赞同。
    杜如晦说道:“你想要各地先开条件,然后你在从中选择?”
    李正点头说道:“那是当然了。”
    房玄龄说道:“那么暂时就先这样了,我们也只能先这么回复。”
    杜如晦看向一旁的许敬宗说道:“昨日中书省就收到了许敬宗送来的信件,说是泾阳要向朝中买陈粮。”
    许敬宗低声说道:“没错,就等你们朝中出价钱了。”
    房玄龄思量着说道:“既然是陈粮价格要比新粮的市价要低,现如今外面粮食市价一贯钱俩石。”
    李正说道:“陈粮的价格一贯钱十石如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看一眼。
    杜如晦放下茶杯说道:“一贯钱十石价钱也太低了。”
    李正又说道:“这些陈粮如果不卖给就能看着烂在仓库里都囤积了几年了,而且陈粮不清出去,新粮就放不下,这是你们朝中的窘境吧。”
    房玄龄惊疑地看着李正,“你还知道这个?”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很多时候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要和朝中做生意,当然也要知道朝中的情况。”
    杜如晦又说道:“就算是朝中现在有很多陈粮无法处理,但也不能这么贱卖。”
    李正接着说道:“一贯钱八石!你们觉得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