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兕子咧嘴笑了笑。
    李世民看向几个孩子说道:“你们都自己玩,李正在哪儿?”
    李治看了一眼四下说道:“他应该在马圈。”
    带着长孙皇后和自己儿女们聊着现在的日子。
    孩子们都过得很不错。
    让李正带着他们,李世民心里还是很放心。
    就算是李正在不靠谱,还有丽质在这里。
    李世民看着李丽质说道:“李正对你如何?”
    李丽质递上月饼说道:“挺好的。”
    看着眼前的月饼,李世民说道:“这些月饼都是自己做的?”
    小兕子说道:“月饼是老师做出来的,上面的雕花是女儿自己做的。”
    李世民吃下一口月饼,月饼是红豆沙馅,甜又不是太甜,也不腻,倒是恰到好处。
    李丽质说道:“父皇,这边还有别的口味的。”
    李世民说道:“朕去见见李正,你照顾一下弟弟妹妹。”
    李丽质点头说道:“女儿明白了。”
    走出家门,李世民走向马圈。
    路边成排的灯笼,把道路照得通明,泾阳布置得长安都好。
    这里的中秋过得非常有味道。
    一路走到马圈,李世民就看到李正和李泰在马圈相对而坐,两人似乎还有说有笑的。
    李世民说道:“村子里这么热闹,你们两人却在这里对饮?”
    李泰连忙站起身说道:“父皇。”
    李正说道:“我们俩比较喜欢安静。”
    李世民也坐下,铁架上放着烤肉,给自己倒上一杯酒水说道:“朕也喜欢安静。”
    说完李世民看着李泰说道:“书院怎么样了?”
    李泰说道:“不瞒父皇,泾阳书院和很多地方都不同,又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借鉴,孩儿也是在摸索。”
    李世民看向李正,“你又为何不去村子里过。”
    李正说道:“我也喜欢安静。”
    喝下一杯酒水,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也迷茫,大唐的未来会如何?”
    这种话不好接,大唐的未来会如何?
    总不能和李世民说,把李承乾逼急了,李承乾真的会造反的。
    现在李世民在泾阳,李承乾应该在东宫过着凄凉的中秋,心中的落差肯定很大。
    今夜的晚饭很舒服,一边吃着烤肉李正说道:“种树的工程已经开始了,户部的官吏却全部入狱了。”
    李世民说道:“本就是他们失职,难不成朕要放过他们?
    朕的脸往哪儿搁。”
    李正拿出两张纸说道:“陛下请看。”
    李世民拿过检讨书说道:“这是什么?”
    李正说道:“台阶,给大家一个台阶下。”
    李世民看着检讨书说道:“这检讨书倒是新奇,这是你们书院的规矩?”
    李泰说道:“书院确实有这种规矩,犯错的孩子都要写检讨反省自己。”
    李正说道:“高阳公主和晋王殿下都已经很深刻的检讨自己过了,而且也反省了。”
    “律法是律法,户部犯错就是犯错了。”
    “犯错也是大错,不过是十里地的田亩卷宗,又不是什么大事。”
    “那你教朕如何?”
    李泰看着李世民和李正的对话,嘴里吃着烤肉。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这样吧,我们泾阳多交三成赋税以自罚,晋王殿下和高阳公主禁足三个月。”
    李世民说道:“这还不够。”
    李正又说道:“朝中府库现在有多少陈粮,应该都已经放不下了吧。”
    李世民说道:“岭南不是每年都会给你送粮食吗?”
    给李世民倒上一杯酒水,李正说道:“那些粮食都是饲料,但那些陈粮我打算都要了,想来朝中因为这些陈粮也很头疼吧。”
    看李世民拿着酒杯有些犹豫。
    李正又说道:“朝中的所有陈粮都卖给我,一切收入都是朝中的,并且原本交出的十里地田亩卷宗,让户部官员再去开垦十里地的荒地,让他们将功抵过。”
    李泰也说道:“这样一来公主和皇子也都有了惩罚,户部卖了陈粮对朝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让惩罚户部官员去开荒也算是惩罚,本就不是大错,现如今公主皇子受罚,户部让朝中有了更多地收入,还去开荒惩罚。”
    李世民说道:“情面给了,道理有了,朝中还有好处,就冲着这些朕应该给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李泰说道:“谢父皇。”
    李世民苦笑道:“行了,朕就知道这一次中秋你们就想给大家一个台阶下,至于买朝中陈粮的事情李绩都已经和朕说过了。”
    李泰狐疑地看了一眼李正。
    也不清楚李正买这么多粮食是做什么?
    李世民说道:“朝中现在有二十万石陈粮,你准备好银钱。”
    李正说道:“二十万石够用了,我还可以扩大养殖场,需要更多饲料。”
    重新站起身,李世民说道:“行了,这一次让朕来泾阳,李正你的目的算达到了,朕就先回村子里吃月饼了,顺便去见见孙思邈。”
    等李世民离开之后,李泰好奇问李正,“你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买卖兵器和粮食的事情李泰还不知道。
    看来李世民也不愿意让李泰知道,也没有说起。
    二十万石粮食给倭国打仗算是足够了,再者说村子里也有很多陈粮。
    这些陈粮与其放在粮仓里发霉,不如卖了。
    兵器的生意是由李绩来办,兵器买卖的渠道还掌握在李绩手中。
    想要知道这个渠道,还要让柱哥儿去查。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产业问题
    李泰的目光看着看着李正,“你不会和父皇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吧。”
    李正吃下一口烤羊肉笑着说道:“魏王殿下真爱说笑。”
    面对李泰狐疑的眼神,这家伙的眼神显然不信。
    李泰是一个聪明人,他一定想到了一些事情。
    只是怀疑,他没办法一口咬定。
    在无法确定的时候,只能是一直地试探与查问。
    总有一天,李泰可能会知道其中的秘密。
    而当他知道他父皇也是兵器与粮食买卖的主谋之一,不知道他会如何看待他自己的父皇。
    当然李世民肯定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就算是李世民不想让人知道,他可以把所有参加兵器买卖其中所有人都处理掉,甚至李绩。
    别问李世民会不会作出这种事情,他这种人怕是真做得出来。
    谁也不知道李世民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李泰说道:“你觉得书院以后要变成什么样子。”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觉得书院里学术味道再浓重一些,少一些和朝中相关的事情,能不参与最好不要参与。”
    李泰点头说道:“书院是你建的,这些安排当然听你的。”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后世发生的一切。
    在后世的战乱年间,学生的处境并不是太好。
    可学生偏偏又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
    那个时候皇权已经没了,但拿着权力的人从来没有变过。
    在现在这个大唐皇权更是掌握着生杀大权。
    学子的前沿思想会很危险。
    李正低声说道:“其实在建设书院的时候我后悔过,扩大书院的时候我也好好想过,这到底对不对。”
    李泰说道:“之前我也不觉得,但亲眼看过科学之后,我觉得很了不起。”
    李正没有否认地点了点头,“对,科学很神奇。”
    李泰又说道:“你放心,在我手里书院一定会充满学术,让泾阳书院成为中原最具有智慧的地方。”
    李正笑着举杯。
    两人一饮而尽。
    又和李泰聊了好一会儿,夜色已经深了。
    本来就滴酒不沾的李正,喝的是茶水。
    李泰倒是喝醉了。
    扶着李泰在马圈旁的小屋睡下,让大虎照顾他。
    李正回到家的时候,小兕子和李丽质已经睡下了。
    徐慧收拾着家中见到李正回来说道:“长安令,陛下和皇后已经回去了。”
    李正有些疲倦,点了点头便走入家中的浴室开始洗澡。
    中秋的夜晚并不是很燥热。
    不过李正还是很喜欢冷水浇在身上地感觉。
    没想到李正一回家就洗澡,徐慧急忙端来热水说道:“长安令,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看到李正洗澡,徐慧急忙避开眼神,手忙脚乱的放下热水。
    夜里家中很昏暗,只有微弱的烛光。
    尽管看不真切,也只是看了一眼而已,徐慧还是红着脸背过了身去。
    李正拎起一桶凉水浇在身上又说道:“把换洗衣服放在门口吧。”
    身为侍女照顾主人的生活起居也是应该的,面对李正徐慧还是有些难以掩饰自己的忐忑,把衣服放在门口之后,便帮李正关上了门,守在门外。
    洗完澡之后,整个人舒坦了不少,换上干净衣裳,李正回到自己的书院。
    桌案上放着后世建筑学的书籍。
    大多数书籍也都是中世纪的。
    建筑学在中世纪的时候发展是最迅速的。
    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被押注在了军事上。
    这也使得那个建筑学以及其他学科也到了一个近乎于奇迹的发展速度上。
    李正又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航海船舶建造的书籍。
    在中世纪之初西方的航海事业就开始飞速的发展。
    借着油灯的光,李正看着一幅幅海船的图纸。
    与倭国做生意,粮食和兵器的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虽说倭国人也会渡海来到中原,但是他们的船只并不大,也很简陋。
    在海上航行还能活着来到中原实在是命大。
    现在唐朝所用的船只大多数都是底部是平的,这就会导致船速很慢,而且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而偏离航道。
    当然大唐船只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水密舱,水密舱的出现领先世界,也是中原最早在用在船只上的工艺。
    李正翻阅着手中的书籍,在大唐的船只权贵们更多的是楼船,这种船的排水量和重量很夸张,不过大唐大多数贸易都是河船,海船的应用还很少。
    就算是排水量很大的楼船,也就是在船上造了一个楼,这种船在海上要是遇到大风也很容易倾覆。
    也就是说大唐在航海事业上也只是一穷二白。
    徐慧拿着一些点心放在李正的桌边,看到李正皱眉看着书说道:“长安令,吃点吧。”
    李正拿起糕点吃着说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睡吧。”
    平时看李正看书的时候,也没见李正有如此凝重地神情,徐慧壮着胆子小声问道:“长安令,是有什么心事吗?”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我要做一门生意。”
    徐慧问道:“我们要增加新的生意了吗?”
    李正皱眉说道:“我发现我要做这个生意,还要新建一个产业技术。”
    徐慧说道:“敢问长安令要做什么生意?”
    对徐慧也没什么好瞒的,家里的事情除了李丽质最清楚的也就是徐慧了。
    李正低声说道:“海运,但我发现我们在海运的技术上几乎是一穷二白,所以我要做成这个买卖,还要让船舶这个行业重新拔地而起。”
    徐慧想了一会儿说道:“就像是你要吃饭,但是没有碗,在吃饭之前还要把碗造出来,但没有前车之鉴,在吃饭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研究要做?”
    李正稍稍点头收起书本说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徐慧点头小步离开。
    中秋过后,第二天早晨村子里的妇女们就开始收拾村子里。
    昨夜中秋很热闹,热闹一夜之后不论是坊市还是村子里都是一片狼藉。
    早起李正在家中的院子里打着太极拳。
    王乔儿也早早来到了李正家中。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新的船舶技术
    看到李正早起在院子里打着太极有些讶异。
    来到账房之后,王乔儿来到账房问向徐慧,“长安令每日早晨都是这样吗?”
    徐慧说道:“基本上每日都这样。”
    王乔儿又看了一眼打着太极拳的李正。
    打完一套太极拳,李正坐下来吃着早饭。
    见李治也洗漱完了吃着饭,李正把一份图纸递给他说道:“这个图纸你们研究院拿去研究一下。”
    李治一边吃着包子,看着图纸说道:“这上面画着的是船?”
    李正点头说的:“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李治顺手又拿起一只包子一边吃着说道:“这个船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李正说道:“怎么怪了?”
    李治又看了好一会儿说道:“这个船底是尖的,这样的船在水里不会翻吗?”
    刚说完李治看着图纸又想了一会儿说道:“似乎也不会翻。”
    喝下一口粥,李治收起图纸急匆匆出门,一边说着:“我这就让书院的人去试试。”
    李治带着图纸来到书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