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没了睡意,疑惑道:“你的意思是让李正去种树?”
长孙皇后说道:“妾身只是出钱,价钱方面妾身会安排人去和李正谈。”
李世民犹豫着说道:“这件事不经过朝政?”
长孙皇后说道:“妾身出钱,李正出人出力,朝中不用费任何的心思,就算朝中要问起也是臣妾要种树。”
李世民神情舒缓了不少,“朕明白了,你这个主意很不错。”
长孙皇后说道:“能为陛下分忧,臣妾也很高兴。”
等李世民走了之后,长孙皇后坐在立政殿写了一份书信,随后叫来了李江山。
看着李江山,长孙皇后握着她的手说道:“她已经过世这么多年了,有些事情该放下了。”
李江山低声说道:“明白了。”
长孙皇后又说道:“这份信交给李正,由你和李正去谈,从今以后你就好好跟着丽质。”
李江山说道:“末将以后还能在皇后左右吗?”
长孙皇后说道:“丽质比本宫更重要。”
看着长孙皇后,李江山单膝跪地说道:“这么多年末将拜谢皇后照拂。”
长孙皇后说道:“行了,去吧。”
李江山躬身说道:“末将告退。”
看着李江山离开,长孙皇后也是心情复杂,当年李江山是跟在李秀宁身边的女将,因为是女子她在军中没有名分,一直以来她也是以末将自居。
李秀宁也已经过世了,这件事让很多人放不下。
李江山是其中一个。
往事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守着一个过世的人没什么意义。
让她跟着丽质也是希望她可以更加自由一些。
李江山的年纪不小了,也快三十岁了吧。
她这个年纪也早该嫁人了。
长孙皇后打心里还是希望她可以过上她自己希望的日子。
一辈子不要一直活在过去。
泾阳
李正受不了小兕子的撒娇还是给她做了一碗冰沙。
捧着冰沙小兕子一口一口挖着吃。
李正说道:“这个东西一次不要吃这么多,容易闹肚子。”
小兕子满脸满足地吃着不住点头。
正说着李丽质带着一个女子而来。
乍一看,李正站起身说道:“这不是杀手姐姐吗?
好久不久了。”
李丽质说道:“以后江山姐姐就跟在我左右了。”
李江山面对李正单膝下跪说道:“末将受皇后所托,以后会尽忠职守保护公主殿下。”
李正清了清说道:“其实杀手姐姐也可以顺手保护一下我。”
一句玩笑话,李江山还是一本正经说道:“明白了。”
李丽质拿出一封信说道:“除了这件事,其实母后也有事情相托。”
李正疑惑道:“什么事情?”
把信交给李正,李丽质说道:“母后想在长安以西也和泾阳一样种下一片树林,这件事不好经过朝中,所以母后以自己的名义想要种树,并且想和你谈谈价钱。”
李正看着信中的内容,长孙皇后把这件事完全交给了李丽质来谈,具体多少银钱也由李丽质来定。
李丽质说道:“如果只是生意这件事传出去怕是不好听,但若是为了孝心这件事还是可以办的,外界的人也不会阻拦我们种树。”
李丽质作为女儿为了尽孝给长孙皇后种树,确实是一件美谈。
为了这份孝心想必其中在阻力也会小很多。
李丽质说道:“虽说一分钱不收对我们来说是一笔赔本买卖,但如果在建设树林之时冠上泾阳工程队的名声,这样一来种树的事情可以顺利进行,二来也可以给我们工程队最好的宣传,短时间来看人力物力银钱全部都是我们承担,长远来看可以让我们泾阳工程队的名声传播出去,从此关中人便知道了有了泾阳工程队的名头。”
广告效应?
没想到李丽质的目光还挺超前的。
在后世有些厂商甚至倒贴钱去打广告。
李正说道:“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地方挂上我们泾阳工程队的招牌,上面写明我们的业务范围,以及主要负责人员构成,以及接手业务的方式,还能宣传绿化。”
李丽质郑重点头,“你说的在理这些都要记下。”
李江山看着李丽质和李正相对而坐,夫妻俩人很快就进入状态,开始细心地谈论生意上的事情。
似乎完全没有自己的事情了。
李江山只好安静地站在一旁。
李丽质琢磨着说道:“可以从阎立本那里抽调人手。”
李正思量着说道:“先让李治带书院的学生去勘探长安周边的地形,先把设计图做出来,哪里能种树哪里不能种树这些都要提前设计好。”
李丽质也说道:“也要给学子们报酬。”
李正说道:“让高阳去户部抽调户部的卷宗,种树的时候也不要侵占到人家的田地。”
李丽质拿着小册子说道:“所以先要书院去勘探地形,并且设计出图纸,还要户部卷宗确认田地范围,从而达到最大种植面积,而且还要从阎立本手里抽调人手,这件事要书院,户部,工程队三方人手一起合作。”
想了一会儿,李正说道:“那就先这么办。”
看向李治的房间,李正喊道:“李治!”
李治不情愿地从自己房间里出来,双眼通红的他显然没有睡好,昨晚估计又是熬夜做题了。
李正对他说道:“你带几个人,去给长安周边方圆十里的土地勘探一下。”
李丽质也对账房的高阳说道:“你让户部的官员把长安周边的所有田地卷宗抽调出来,先送到泾阳,四五天之后再送回去。”
高阳点头说道:“知道了。”
看高阳要走,李丽质又补充道:“告诉户部的人,要是不肯把卷宗给我们,下一阶段的郡县扶贫计划泾阳就不参与了。”
高阳不住点头,便急匆匆离开。
夫妻俩相互配合,一场生意前前后后就已经安排好了。
李江山看着出奇,李正和李丽质的夫妻关系还真是不可思议。
和寻常夫妻有太大区别。
而且这样的夫妻生活,似乎也很和睦,有些匪夷所思,李江山长叹一口气放弃了思考。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识大体
第二天李治就带着一群书院的孩子去测绘周边地图的地形,包括田亩。
按照安排不管怎么种树都是不能影响到田地的。
长安周边水田不多,倒是很多都是旱地荒地。
大部分的水田都在各个河道边上。
所谓八水绕长安,在长安周边的河流附近都种着粮食呢。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内,听着王鼎的禀报。
消息都是从高句丽送来的,说的也是如今高句丽的情况。
李世民疲倦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说道:“所以说朕的休战旨意没有任何用处是吗?”
王鼎低声说道:“新高句丽王刚刚登基不久,眼下就需要一场大战来树立威信,来收拢人心,”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还真是这样。”
王鼎低声说道:“眼下看来高句丽和倭国的战事依旧要打,来年高句丽和倭国的使者会一起来长安。”
李世民点头说道:“倭国和高句丽的事情就让礼部去办吧。”
王鼎又说道:“陛下,晋王殿下带着人正在测绘土地,而且高阳公主要户部拿出田亩卷宗来核对田亩才能种树。”
李世民面无表情看着奏章说道:“丽质这是也是出于孝心,告诉户部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王鼎躬身说道:“老奴明白了。”
走出甘露殿,王鼎长出一口气,陛下说户部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户部的田册卷宗自然不能随便拿出来给人看。
这就是陛下说的户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但陛下又说了都是出于孝心。
也又是给户部的敲打。
王鼎来到户部,此刻的户部正一片狼藉,显然高阳公主刚来这里闹过。
几个户部的官员苦哈哈收拾着,见王鼎来了他们便问道:“陛下如何说?”
王鼎说道:“陛下说了户部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一众户部的官员点头,田册卷宗怎么能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王鼎一脸忧愁地说道:“说来也是出于孝心,皇子公主们懂事想要给长孙皇后种树,也是为了尽孝。”
一边说着王鼎看着大家的脸色,王鼎说道:“长乐公主,晋王殿下,高阳公主,晋阳公主,魏王殿下,还有蜀王殿下都想尽一份孝心,都是好孩子啊。”
刚刚面色有所缓和的户部官员又沉默了。
这要是户部交出田册卷宗这是要得罪三个公主,三个皇子?
虽说现在有陛下的话语在,可谁敢一下子得罪六个皇家子嗣。
以后还混不混了?
王鼎缓声说道:“虽说孝心使然,但诸位还是要好好办差,陛下都看在眼中的,老奴的话就带到了。”
等到王鼎走后,轮到一群户部的官员纠结了起来。
要是田册不交就得罪了三个公主,三个皇子,这怕是户部以后不好混了。
但要是出于孝心把田亩账册交给泾阳,也是因为皇子和公主们的孝心感动。
成人之美说不定陛下会因为皇子公主们的孝心不计较,就算是计较说不定还能让高阳公主他们求情。
再者说有这点孝心,皇后也高兴,陛下想来也不会太过计较。
几个户部官吏一头大汗,纷纷议论着。
这要是不把田册卷宗交出去怕是当今皇后也会不高兴。
虽然朝中规矩田册卷宗不能随便给人看,皇后也是识大体的人,可嘴上不说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户部众人权衡利弊之下,还是把长安周边十几里地的田册卷宗拿了出来,急匆匆让人送往泾阳。
经过三天的测绘,李治和一群书院的学子也做好了设计方案。
李正面前放着一个沙盘,沙盘上放着各种建筑物,最大的是长安城,其他散落的就是长安周边的村县。
李治说道:“长安周边十里地的情况都在这里了,前两日户部把田册卷宗也送了过来,也才算是做好了这个沙盘。”
在沙盘上画着的几条绿线是第一步设想的绿化带。
李治又说道:“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在长安周边种好第一步的树木需要三千棵,而且不能距离城墙太近,不然也会影响城防,不论是军中和朝中不会答应的。”
李正看着长安城周边说道:“长安城外的土壤如何?”
李治说道:“大部分沙化挺严重的,水土流失过多。”
看来要在长安城外搞绿化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李正说道:“可以在长安城外围种植一些比较耐旱的灌木,再铺上一层草皮,让长安城外变成一片草地,这样可以减少风沙的危害。”
李治拿着手中的小册子,小册子上写满了各种笔记,他低声说道:“不过就算是只是长安周边种植树木也是治标不治本吧。”
瞧着李治的神情,李正说道:“你也想到了?”
李治说道:“其实最大的风沙危害还是从陇右以西来的,上几代人生在乱世,一切都以粮食为重,他们把森林看了,让森林变成了田地,最后田地变成了荒漠,这才会有现在这个情况。”
话语顿了顿,李治低声说道:“老师,是这样的吧。”
李治说得其实一点也没错。
而且李治看到的是更要命的一点,想要长期做绿化需要一个稳定的时代。
绿化不是一两年可以做成地,甚至可能需要十数年。
这十数年间的变数又会有多大。
再者说绿化也延续十数年,甚至百年后的事情。
人们活在当下,有多少人会想到后世数百年间。
李治又说道:“除了在长安周边种植树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长安以西方向的陇右一带种出一个巨大的防沙林,这样才可以挡住大部分的风沙,而且规模甚至是数万棵树。”
李正摇着扇子点头。
有些失落的低下头,李治说道:“数万棵树木谈何容易,这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需要长年进行。”
缓缓抬起头,李治说道:“老师我们可以办得成这件事吗?”
李正喝了一口茶水说道:“晋王殿下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李治点头说道:“听过。”
李正又说道:“其实还有精卫填海的故事,这些故事深入人心,其实我们骨子里就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公益工程
听玩这话李治眼神中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开口说道:“学生明白了,就算是没有眼下我们办不成,只要我们一步步来,总有一日可以建成这个防沙林。”
李正点头说道:“行了,等到工程队的人手到了,赶紧去准备干活。”
李治带着小册子离开。
李正看着眼前的沙盘,土地治理一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