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如晦暗示道:“长乐公主可是当今陛下和皇后的掌上明珠。”
    瞅着杜如晦,李正说道:“你说你个做臣子的,撺掇我打你家陛下女儿的主意,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你不愿意吗?”
    李正翘着二郎腿稍加思索,“我矜持一下。”


第一百一十二章 轮椅
    杜如晦想了会儿说道:“长乐公主的婚事,陛下一拖再拖,现如今也该到嫁娶的年龄,你可要想好了,满朝文武可都看着这门婚事,娶了长乐公主以后陛下的眷顾不可估量啊。”
    见李正一脸犯难,杜如晦又说道:“怎么?你还是不愿意成婚是吗?”
    拿起水囊往自己嘴里灌了好一会儿凉水,李正说道:“老杜,这不是娶不娶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李正叹息道:“太小了,我下不去手。”
    杜如晦说道:“这有什么,早成亲也不是一件坏事,老夫的儿子像你这个年纪也该成亲了。”
    十二岁就成婚,这也太禽兽了。
    古人果然可怕。
    杜如晦:“你刚刚说老夫什么?”
    李正回过神一脸疑惑,“我刚刚说话了吗?”
    苦笑了一阵,杜如晦接着问道:“不过想来也对,你小子一直都在拒婚,你们全村上下都为了你的婚事。”
    李正叹息说道:“娶公主?我还是别想了,多喝热水少做梦。”
    听完杜如晦拍了拍了李正的肩膀站起身。
    “两万人,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了?”
    杜如晦笑道:“民户怎么能随便迁,何况还是两万人。”
    “刚刚说好的帮我,你说话不算话。”
    杜如晦意味深长一笑,“老夫帮你向陛下说,能不能成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说完杜如晦看了一眼大棚里伤兵的情况后,就离开了。
    等杜如晦离开之后,李正重新回到大棚给伤兵们换药。
    大牛在一旁细心地帮忙。
    断了腿的伤兵苏醒过来,抓着李正的衣衫说道:“神医,我不想活了,你别治了。”
    看着他的神情,李正说道:“别死不死的,你要死换个地方死去。”
    伤兵泪眼婆娑说道:“我不想下半辈子做个躺在床上的废人。”
    “我知道,我知道。”李正点着头对他说道:“放心,你不会是废人,我保证你不会半辈子躺在床上。”
    伤兵哽咽着闭上眼。
    大牛看着很有感触。
    没体会过战争,但看这些伤兵也可以感觉到凉州战事的惨烈。
    说是大捷,可有多少人丧命在凉州又不得而知。
    给这些士兵换药又是花了一个时辰。
    生理盐水已经不需要再吊着了,把这些收起来。
    大牛看到李正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入火里少了有些不解。
    老师这么做一定有老师的道理。
    大牛心里想着。
    把遮盖大棚的黑布全部拉开,让大棚里的空气流通,这样士兵也可以舒服一些。
    大牛小声问着:“老师,那些伤兵还能治好吗?他们的腿不是已经……”
    摸着大牛的小脑门,李正说道:“当然还能好好活着了。”
    大牛似懂非懂地点头。
    到了下午,给伤兵们喂了一些米粥。
    看着他们睡着,李正从系统的图书馆里拿出一本书《图解木工操作技术》
    打开第一页是前言,再看第二页是目录。
    又翻过一页,安全守则。
    “嗯!果然还是要先看看安全守则。”
    见李崇义走来,李正又收起书问道:“怎么了?”
    李崇义低头想了一会儿问道:“我刚刚听李义府说了,你要收留这些伤兵。”
    李正点头。
    李义府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我代这些伤兵谢过泾阳县侯。”
    连忙把他扶起,李正说道:“我叫你崇义哥吧,你比我年长,其实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人是一个负担,可这些老兵对我来说真的有用,你千万不要这样。”
    李义府依旧单膝跪地,“也谢谢你救了这些袍泽一命,以后若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客气了,客气了。”李正扶起他说道。
    李崇义说道:“我要回长安办一些事情,先回去了。”
    “崇义哥慢走。”李正送别他。
    等人离开之后,李正按照书上的内容开始勾勒着轮椅的图纸。
    手轮,手柄,铆子,锁扣。
    要做的东西有点多。
    嗯……
    李正看了许久收起书,术业有专攻,果然看不懂……
    还是先从画图纸开始吧。
    废了好半天劲才画了一个大致的图纸。
    孙思邈提着一竹篓草药而来问道:“你这画的是什么?”
    “图纸。”李正头也不回的说道。
    看李正画的图纸还有模有样地又问道:“你这画的是椅子吗?怎么还有轮子,有些不伦不类的。”
    李正朝着正在不远处看守的李义府喝道:“李义府,过来!”
    李义府急急忙忙而来,“县侯什么吩咐。”
    “你去帮我叫几个木匠过来,手艺要好,最好是做过马车的。”
    李义府点头,立刻去办事。
    画完图纸,李正舒展着筋骨说道:“这个叫做轮椅,孙神医没有听说过吗?”
    “没有听说过,倒是这种车子的模样贫道在哪一本古籍上看到过。”孙思邈思索着。
    轮椅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来着?
    李正想了想。
    记得是先秦还是东汉时期就有了。
    杜如晦回到了甘露殿,向李世民禀报道:“陛下,李正把那些伤兵治得很好,还有孙神医在,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李世民稍稍点头,“应该还有不少伤兵从凉州回来,让太医署也准备出长安城接纳伤兵。”
    杜如晦又说道:“陛下,李正说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李正说是要两万人口。”
    “两万?他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杜如晦摇头,“不知道,他没说,不过他想要长乐公主封地里的那些民户,说是距离近也方便。”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他还说了其他的吗?”
    “倒是没有了。”
    两万人……
    坊间不是没有人迁居。
    可从来没有这么大范围的。
    动辄两万人,其他郡县还要不要人了?
    人口的移动带来的就是赋税的变动。
    人口的多少决定了赋税的多少。
    李世民心里思索着李正到底想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泾阳县这么多人给李正造房子还不够吗?
    杜如晦又说道:“陛下,河间郡王的儿子,李崇义回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蕃的第一次来使
    李崇义回到长安的事情,李世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李孝恭已经退出军中,现在他儿子在带兵。
    玄武门的事情之后,那些兄弟大多数都离开了长安。
    李孝恭还算是留下来的一个。
    虽说不是李渊的儿子,也是宗室堂亲。
    当初一起平定天下,李孝恭军功卓著,一直以后两兄弟也是无话不谈。
    李世民的神色黯然,自从玄武门之后到现在。
    李孝恭一直闭门不出,封了他礼部尚书,他也一直说抱病在身。
    其实就是不想来面对自己,玄武门的事情,他心中有芥蒂。
    这些年都是流连歌舞,要不就是整日游宴。
    长安,河间郡王府上。
    李孝恭正在家中喝着酒水,见到李崇义回来了就问道:“怎么现在才回家。”
    李崇义回答说道:“孩儿去了一趟泾阳。”
    喝下一口酒水,李孝恭又说道:“老夫都听说了,李正不仅要治疗这些伤兵,据说还要收容他们。”
    李崇义苦笑一番,“父亲的消息可真快。”
    “你身边的护卫都是为父安排的,为父自然清楚,你说了什么话,都做了什么,为父自然清楚。”
    李孝恭看着自己的儿子嘱咐道:“你这些日子都不在长安,最近长孙家很不对劲离他们远一点。”
    “孩儿明白了。”
    李孝恭又丢给他一份奏章说道:“礼部的事情,倭国,吐蕃,还有西突厥,吐谷浑,还有天竺都派了几个使者过来,过些日子你去礼部把事情安排一下,把人接到长安。”
    “孩儿明白了。”
    李孝恭又嘱咐道:“多与李正交好。对你没有坏处。”
    “是!”
    李孝恭虽然不在朝中,任职礼部尚书。
    看起来对朝中不闻不问,李崇义心里明白,朝中形势自己的父亲很清楚。
    转身离开家门,李崇义朝着礼部走去。
    走在大街上,李崇义很想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这种想法其实小时候就有了。
    泾阳
    李义府带了十多木匠。
    “县侯,这是长安有名的木匠班,据说还给皇宫里做过东西。”
    李正拍了拍李义府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
    几个木匠见了图纸之后,这个木匠班的工头找到李正,“县侯,你这个图纸能否卖给我。”
    “你要图纸做什么用?”
    工头苦笑着说道:“不瞒县侯,我们做东西很少看图纸,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轮廓或者模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细致的图纸。”
    “原来是想要画图纸的技术啊。”
    工头使劲点头,“对了,就是画图纸的技术。”
    李正对他们说道:“图纸我送你们了。”
    “真的?!”工头很欣喜不过转而又说道:“不敢,不敢!小人怎么敢收,不如县候开个价。”
    古代的图纸可能没有这么多的讲究,画图纸的方式也没有这么细致。
    工头看着图纸眼神火热,这个图纸的意义太大了。
    如今做工匠最头疼的就是图纸。
    有些时候连图纸都没有,全靠人口述。
    这样做出来的东西,经常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也很容易忙了大半个月又白干了。
    李正想了想对他们说道:“不如这样,以后你们这些人就给我做事吧。”
    “这个……”
    工头犹豫了起来。
    李正微笑道:“我说开价一万贯,你们买得起吗?”
    工头犯难,确实拿不出来。
    “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们做你们不愿意的事情,我更可以把画图纸的技巧教给你们。”
    “县侯稍等,我和兄弟们商量一下。”
    见这群木匠议论着,李正问着李义府:“这些工匠什么来头?”
    李义府回答说道:“京城给宫里做东西,据说和阎立本,阎立德两兄弟关系不错,经常帮那两兄弟做事,还常常帮着工部做事情。”
    “皇家御用的班底?”
    皇家御用班底?李义府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一个意思。”
    见商量完,工头上前说道:“我们这些人以后愿意跟着侯爷做事,只是工钱的事情……”
    李正说道:“我以后每个月给你们二十贯,若是我没有事情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自己找活干。”
    工头苦涩笑笑,“一个月二十贯钱,我们……”
    “没关系拿着吧,咱们有钱。”李义府先说道。
    李正瞅着李义府,为什么从这家伙嘴里说出来搞得自己像个暴发户一样。
    我是暴发户吗?我当然不是!
    还没带着村民奔小康呢。
    工头躬身行礼,“小人张齐,从此以后就给县侯办事了。”
    “赶紧干活把我的轮椅做出来。”
    “好!”
    工头带着人立刻去干活。
    这些日子大牛处理伤口已经很熟练。
    伤兵们的情况也渐渐好转,李正回到家中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
    李泰睡眼惺忪起床见到李正说道:“你终于回来了。”
    李正端着面一边吃着说道:“锅里还有面自己去捞。”
    李泰捞了一碗面条,和李正坐在一起吃着。
    吸溜进一碗面条,李泰说道:“今年年底会有一些他国的使者来到长安。”
    李正喝下一口汤,记得历史上贞观四年是吐蕃使者第一次来长安。
    历史上这一次会面吐蕃和大唐打了一声招呼。
    这是第一次吐蕃向大唐求娶公主,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被李世民给拒绝了这次和亲。
    之后又过了好几年,才有了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事情。
    也是贞观四年,倭国第一次派遣遣唐使来到长安。
    李正思量着说道:“吐蕃或许会来求亲。”
    “求亲?你怎么知道?”
    李正目视前方吃着面条说道:“我猜的。”
    猜的?李泰狐疑地盯着李正,别人要是这么说肯定不信。
    可是李正这么说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李泰想了想说道:“这一次大唐打退了吐谷浑显示了我们大唐的实力,说不定吐蕃是来臣服的。”
    “只要吐蕃的国君是松赞干布,吐蕃就不会这么轻易对大唐俯首称臣。”
    “说的,好像你很了解吐蕃一样。”
    李正吃完面条提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