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严重也是大唐后期毁于一旦的原因。
这是历朝历代地积累下来的问题。
眼下李世民还在位,在以后近百年内倒也不会出什么事。
这是久病成疾,土地的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问题。
处理不好权贵会和皇权冲突,想要处理好又不是一件容易事。
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李泰看着李正钓上一条草鱼,见李正不说话又问道:“李正,你觉得这事要怎么办?”
把鱼放入竹篓中,李正说道:“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些。”
李泰好奇问道:“那你在想什么?”
李正无奈道:“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什么,我是把鱼做汤呢?
还是清蒸呢?”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不堪一击的自信
李泰看了看竹篓中的草鱼,“这鱼不错,做汤应该可以。”
李正点头,“我也这么觉得,再放一些豆腐野菜做汤喝。”
再看李正的神情,李泰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说道:“你宁可想着今天吃什么,也不会去想朝中的事情。”
李正说道:“我这人比较贴合实际,并不想考虑太过遥远的事情。”
李泰又说道:“其实我觉得泾阳的田地管理挺好的,就像你们泾阳田地,你是泾阳的郡公,泾阳所有的土地都是你的,而你让村民们自己耕种,大家都按照分配的田地种地,并不会有侵占之事,因为田地都是你的,赋税也都是你一个人的,反倒是给村民减轻了负担。”
李正低声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样管起来比较方便而已。”
李泰又说道:“你觉得如果中原也施行和你在泾阳做得事情一样,你说这个样子好不好。”
李正重新把鱼钩抛入河中说道:“魏王殿下此话何意?”
李泰说道:“我的意思是泾阳的田地管理方式,就像你是父皇,而天下庶民就是泾阳的村民。”
李正一手撑着下巴低声说道:“魏王殿下,你的想法很危险。”
李泰站起身说道:“可是这样不好吗?”
李正摇头叹息说道:“书院夫子的事情,魏王殿下安排得如何了?”
李泰说道:“正在办。”
李正说道:“这件事不用着急,宁缺毋滥,我们自己书院出来的孩子也可以留下来做夫子。”
李泰暗自点头,确实如李正所说宁缺毋滥。
而且还要防止心思歹毒之人。
在选择夫子的事情上还是要慎之又慎。
如果书院自己培养出来的夫子是最好的。
李泰说道:“这些日子大牛也开始在书院讲课了,我也问过李淳风褚遂良他们,其实他们也不希望书院中有太多儒家的味道。”
看李正坐在河岸边不再说话。
也不知道他在发呆还是再专心钓鱼。
李泰也不再说什么,转身走向书院。
等到了傍晚时分,李正这才提着一天钓鱼的成果回家。
住在泾阳的时候王乔儿倒也没觉得之后。
现在一直都在跟着长乐公主处理泾阳账目,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李正。
现在再看李正,李正每日的生活和一般的农夫没什么区别。
不过他倒是活得很自在。
见账房里没有别人,王乔儿低声问向武媚,“李正很喜欢吃鱼吗?”
武媚说道:“看季节吧,如今正是鱼儿肥美的季节,他就会去钓鱼。”
王乔儿又说道:“那他喜欢吃鱼,为何不直接捕鱼呢?
这样鱼儿又多又不费事。”
武媚放下手中的账本,看向正在厨房门口杀鱼的李正对王乔儿说道:“他这人就是这样,用公主殿下的话来说,钓鱼是心情,吃鱼也是为了胃口,他乐在其中而已,而且为了每年都有鱼能够吃,泾阳也从来滥捕滥杀。”
王乔儿稍稍点头,“还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武媚又说道:“李正不只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很恐怖的人,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和李正做敌人。”
王乔儿说道:“为何?”
武媚低下眼眉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就是感觉站在李正面前自己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尤其是他能一眼看穿你的心思,这种感觉我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被人看穿心思的感觉不好受,在李正面前卖弄聪明,反而会被李正拆个干净。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当你面对李正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自信在李正面前什么都不是。
武媚现在回想起当初和李正的对话,到现在武媚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他会用远超于你的认知推翻你的所有预想。
站在李正面前犹如一个没穿衣服的人,你的一切心思对他几乎没用。
武媚在李正面前卖弄过,也体会过。
到头来是自作聪明,而且那种羞愧心仿佛要把自尊吃了。
王乔儿说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武媚看向王乔儿低声说道:“我劝你不要对李正动任何心思也不要卖弄聪明,更不要觉得他和别的男人一样,不然你会在李正的面前抬不起头的。”
夕阳照映入账房,武媚收拾完账本说道:“天色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武媚也没有久留,走出了账房便离开了。
王乔儿的目光再次看向李正,此刻李正还在熟练地杀鱼。
壮起自己的胆子,王乔儿走到李正身边说道:“很少有男人会亲自下厨。”
处理好鱼,李正冲洗着杀好的鱼说道:“我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糊口夫子两人都会做饭。”
王乔儿又说道:“可你很喜欢做饭?
而且你做的饭食花样很多,也很好吃。”
洗完鱼李正又开始洗菜一边说道:“那今晚留下来吃饭。”
王乔儿也没打算拒绝,话语说到这里也不再多说。
小步离开厨房,王乔儿想着李正话语,他倒是也不卖弄,把话递过去李正总是有些搪塞的意思。
更让王乔儿觉得李正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
确实就如武媚所言,自己的自信在李正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王乔儿对自己的容貌有自信,或许外面的男人看自己移不开眼睛。
在李正面前,自己似乎没什么区别。
李丽质坐在二楼的窗台上,目光一直看着院子里,也看着王乔儿的一举一动。
站在一旁的徐慧也看在眼里,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这个王乔儿对长安令很好奇呢。”
李丽质颔首说道:“谁都会对李正好奇。”
李丽质和李正自小就相识。
徐慧知道李丽质和李正虽说还没有子嗣,但夫妻间的感情根本不会被撼动。
这也是武媚和王乔儿比拟不了的。
跟在李丽质身边,徐慧一直都可以感觉李正和李丽质之间的感情很融洽。
夫妻间相得益彰,李丽质根本不用防着别的女人。
武媚的姿色也是上乘,王乔儿更是出了名的美人,但她们在李正面前一直都只是客人而已。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战报再传
徐慧说道:“这个王乔儿近日看起来很想接近长安令。”
李丽质收回眼神不去看王乔儿,低声说道:“大虎家的祖籍都查清楚了吗?”
徐慧回话道:“都已经清楚了,而且大虎家中父母的灵位以及兄弟的灵位也都已经在路上了。”
大虎年底就要成亲,知道大虎的家世之后也才知道这孩子挺不容易的。
李丽质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李正去办吧。”
徐慧点头说道:“明白了。”
拿着一份户籍卷宗,徐慧走向厨房。
王乔儿已经离开了。
徐慧走入厨房对正忙着做饭的李正说道:“长安令,大虎祖籍的卷宗送来了。”
李正停下炒菜的动作,把锅里的菜盛出来,拿过卷宗看着上面的内容。
一边看着,李正说道:“他父母兄长的灵位请回来了吗?”
徐慧说道:“已经在路上了。”
李正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他母亲早年去世,他的父亲和兄长在战场上战死,他们家也只有他一人了。”
徐慧说道:“这些年像这样的孩子挺多的,上一辈的人或多或少都死在战场上。”
其实徐慧心里也想说大虎是多幸运遇到了李正。
这世上一定还有很多像大虎这样的孩子,他们遇不上李正,可能也没有三餐温饱。
李正说道:“大虎的婚事我会安排的。”
徐慧用力点了点头。
李治和小兕子也早早回来了。
一大家子围坐在饭桌边吃着饭。
饭后,李治看向李正说道:“郑国公魏征走之前和我说了一些话。”
李正扫着自家的院子说道:“他说什么了?”
李治低声说道:“如今老师还年轻,他说如果将来朝堂能够容下老师,还希望老师能够为天下人站出来,”
说完李治长叹一口气,“老师,你说魏征为何突然对我说这样的话。”
李正说道:“最近朝中有传闻说要清查天下田亩的事情,你觉得应该查吗?”
李治思量着说道:“应该吧。”
看着李治的神情,这小子一直住在泾阳,还没体会过世间的险恶。
李正对他说道:“土地兼并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头疼的问题,如今大唐的新权贵也就算了,但是那些留下来的旧权贵他们是门阀,关陇集团,江南门阀,洛阳以东的世家,他们都是旧势力,他们一方面在早期扶持你皇爷爷登基,一方面做着他们自己还在做的破事。”
李治思索着追问道:“如果可以清查田亩,对所有人都是好的。”
李正说道:“对多数人是好的,但权贵只是少数,你以为那些权贵他们自己心里不清楚他们侵占了多少田地吗?
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利益被重新分配,若是处理不好动辄发生民变事情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李治沉默了下来。
李正接着说道:“魏征从一开始就有想到,你父皇不会去查这些事情,不可能像清查泾阳田亩一般,清查天下田亩。”
李治说道:“那要怎么做?”
打扫完院子,李正把扫把放在一旁说道:“这需要很强硬的政治手腕,也需要很强大的后手与底气。”
李治皱眉说道:“手腕?
后手?
底气?”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你知道清查田亩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要考虑最坏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想来你父皇还没想过该如何接受,眼下也只有按兵不动。”
李治抬头看着李正说道:“魏征说了,希望老师为天下人站出来,如果有朝一日老师会这么做吗?”
李正说道:“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可能要造反了。”
李治追问道:“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这小子还真是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
李正坐在躺椅上说道:“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没有。”
话题一转,李治转头看向李正,“你就是不想说。”
李正说道:“我又不是朝中大臣,天下大事与我何干。”
李治又瞅了一眼李正,转身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安宁的日子总是不错的。
李世民离开了泾阳,秋收之后,泾阳村民又开始回到了作坊工作。
李泰也习惯了每日早上来马圈打扫卫生。
忙了一上午,把马圈打扫干净之后,李泰说道:“最近我是不是瘦了?”
李正转头看了一眼李泰不屑说道:“还这么胖。”
李泰倒是对李正的话不以为然,虽说没有明显地变瘦但是最近睡得吃得好,就连一直以来的便秘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好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大虎倾倒完马粪回来,三人坐在马圈旁休息着。
正打算休息一会儿,许敬宗朝着马圈飞快跑来。
瞧着许敬宗一脸慌张的模样,李正说道:“陛下带兵要来攻打泾阳了?”
听到这话李泰猛然睁开眼,看看许敬宗又看看李正。
一边喘着气一边擦着汗水,许敬宗不停地摇头。
李正又说道:“难不成是太子起兵造反了?
我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李泰站起身说道:“当真有此事?”
许敬宗摆手气喘吁吁说道:“不……不是?”
李正思量着,“难不成长孙无忌要造反了?”
好不容易喘回来一口气,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说道:“高句丽和倭国开战了。”
听到这话李泰这才又坐了下来,好奇问道:“打得如何了?”
许敬宗递上卷宗说道:“都写在上面了,今天刚得到的消息。”
李正接过卷宗看着上面的消息,倭国国王已经病逝,倭国太子顺利登基,并且倭国出兵三万从倭国渡海在东南沿岸方向攻打高句丽。
李泰也看着卷宗说道:“现在战事如何?”
许敬宗摆手说道:“不清楚,过几天应该还会有战报送来。”
当初朝中下旨让高句丽和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