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又说道:“我更要谢谢郑国公,我们修路的那些郡县都是我们的阻力,但郑国公都查不出什么问题,反而让我们的修路更快畅通无阻了。”
本来心情还不错,因为田亩清查的事情,还想来谢谢李正的帮忙。
现在魏征心里一点想谢的心情也没有了。
李正舒坦的喝下一口热茶说道:“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是吧,郑国公。”
魏征看着李正说道:“你在利用老夫?”
李正感慨道:“郑国公此言差矣。”
魏征冷声说道:“怎么不是了?”
李正摇头叹息道:“首先郑国公郑国公也明白,修路这事儿于国于民都有利,是也不是?”
思量了一会儿,魏征说道:“老夫觉得利弊都有,大征民力,大兴土木本就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大唐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大兴土木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李正说道:“我没有强征民力,也给了足够的工钱,所有的劳工都是自愿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心事
魏征说道:“正是因为这样老夫更要盯着你,但凡你有强征民力之事老夫一定亲手抓你。”
李正咧嘴笑道:“你看看,这都是郑国公自己想要查,我哪里是利用。”
魏征感觉自己有点被说服了。
李正品了一口茶水说道:“所以说还请郑国公接着查,千万不要放弃了。”
魏征看着泛绿的茶水又喝下一口茶,茶水很不错,入口温和不涩,还有些回甘。
李正又给魏征续上一些茶水。
魏征说道:“李正你是一个很豁达的人。”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哪里哪里,其实我这人也记仇。”
说了这么多,魏征确实也知道自己是被李正利用了,但这都是自己想要去查,话说明白心里反而没有这么生气了。
魏征低声说道:“你年纪轻轻能有如此豁达的心态,老夫年轻时可没有你这样的心态。”
李正说道:“您老就当我活了两辈子吧。”
魏征摇头说道:“你这个年纪应该是争锋出头要风光的年纪,你这般年纪有你这般豁达的年轻人不多。”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我只是活得比较明白。”
魏征重新站起身说道:“你不屑做官,你也不屑与人争斗,这就是你这份豁达的所来,你不争所以你看得开。”
李正看着无精打采趴在地上的大狗说道:“我就是一个俗人而已。”
魏征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说道:“老夫希望你以后都可以保持住这份心态。”
李正说道:“希望吧。”
魏征把杯中的茶水喝完,便继续朝着泾阳县丞府衙而去。
李正看着魏征的背影,想到魏征在历史上的结局,就算是死后也不被李世民待见。
魏征确实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子,而且还不近人情。
李世民留着他不是没有原因。
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需要一个明君的形象。
也需要魏征在朝堂中。
现在魏征一心为民为了大唐社稷出力,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李世民心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午时刚过,李义府便来到了马圈,他一脸无精打采看起来是午觉刚睡醒,又没睡够的样子。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工匠队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动工去修路。”
李正说道:“以后就叫工程队。”
李义府改口说道:“工程队已经准备好了。”
李正把身体的重心完全放在椅子上低声说道:“各地的秋收都如何了?”
拿出一份卷宗,李义府说道:“洛河一带的情况大致都清楚了,秋收也结束了,过了九月我们就可以动工了。”
李正说道:“提前开始招人,秋收之后,秋季到冬季都是农闲,不怕找不到人手,魏征会继续跟着盯查我们。”
李义府拿着一本小册子记着这些话语又说道:“银钱方面的事情是不是先给一个月的工钱准备付给劳工。”
李正说道:“工薪还是和以前一样,到时候会把银钱交给你。”
李义府点头说道:“明白了,在下先去忙了。”
回到府衙之后的魏征当即写了一份奏章让人送入朝中。
午后的时间算是李世民心情最好的一段时间,早晨下朝到了午时处理完奏章,便是难得的清闲时光。
王鼎拿着一份奏章而来说道:“陛下,郑国公有奏章送来。”
原本闭眼养神的李世民疲倦地睁开眼。
但凡魏征递交奏章就没好事。
李世民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
看完上面的内容李世民重新闭上眼说道:“泾阳清查田亩的事情如何了?”
王鼎回话道:“回陛下,这两天应该就可以查完了。”
李世民又说道:“查的如何?”
王鼎低声说道:“现在还没有查出来什么端倪。”
刚过了酷暑季节,也就到了夏秋换季的时候。
李世民又说道:“这么说来每年的赋税,泾阳都是足量上缴?”
王鼎低声说道:“如此看来应该是的,按照郑国公的要求上查三年,现在还没有结果。”
魏征在奏章上说的不是别的。
就是在说清查田亩的事情,但清查田亩这种事情谈何容易。
如今也不过是查一个泾阳而已,难不成还要查全天下的田亩不成。
魏征还说了按照泾阳给的公式来算会事半功倍。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个公式的厉害之处。
但这东西真的能查吗?
很多时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魏征这事说着不费力,办起来谈何容易。
权贵门阀世家的土地侵占问题三两言语说不清楚。
就算是要查那也不是朕一句话的事情。
李世民把奏章放在一旁便不再理会,重新闭眼养神。
朝中依旧和往日一样,薛仁贵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左武卫跟着苏定方办事,很快就适应了军中的日子。
和苏定方一起走在皇宫边的城墙,和往日一样巡查守卫。
苏定方一边走着说道:“这里的日子和你在泾阳的日子相比如何?”
薛仁贵说道:“说实话这里的日子轻松一些,平日里当值大家都是一样,但是下差之后大家又会三五成群成了平时一样的样子,该喝酒该玩,相比泾阳我觉得还是泾阳的护卫队更加严苛,而且训练也更多。”
苏定方说道:“确实,左武卫就是这样平日里疏于训练,而且还懒散,能够进左武卫的人多少都和权贵有沾亲带故,你觉得这些人会有多少真才实干?
站个岗谁不会?
这些人有人是靠着关系来到这里,还有些甚至是花钱来的,有几个能像你这般靠着军功进入这里。”
再看薛仁贵的神色,苏定方又说道:“其实我并不想一直留在这里,我觉得左武卫这种安逸的地方你也不想一直留在这里。”
薛仁贵说道:“将军说笑了,卑职受陛下旨意岂敢有二心。”
苏定方爽朗地笑了笑,“你不用这么拘谨,我觉得你和我都一样,我们应该去边疆驰骋,应该去开疆拓土,若是在左武卫时间太久了,迟早会变得和他们一样。”
说着话苏定方指了指值守的官兵,薛仁贵又低下了头。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天下事和晚饭
苏定方说道:“其实左武卫并不适合你,也不适合施展你的才能。”
薛仁贵低声说道:“离开泾阳之后我就知道,很多事情就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高句丽一战之后薛仁贵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来到左武卫的。
这一切也确实是陛下的意思。
薛仁贵又说道:“旨意就是这样,你无法去反驳它,也不能决绝,它根本不会在乎你心中所想。”
苏定方苦涩地笑了笑,“很少有人会这样说,很多人收到陛下的旨意都会很高兴,何况是封赏。”
说话间,苏定方顿了顿有一种从来没有的念头在心里萌发,他低声说道:“确实就像你说的这样,它根本不会在乎你心中所想,你也不能拒绝它。”
要说泾阳护卫队和左武卫的区别,在左武卫一切都要服从命令办事。
这些日子以来薛仁贵越发清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之前一直说不上来,现在心中莫名有了一种感觉,在泾阳护卫队和左武卫相比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公平。
在左武卫一切都要听从上级将领,但是在泾阳反而众人都是平等的。
尤其是在长安,这种上下级间的压迫感会更加地明显。
习惯了在泾阳的日子,在卫府军中这种感觉很明显。
这种莫名又强烈的阶层让人很不舒服。
再看其他人似乎都能够很快融入其中。
魏征给李世民清查田亩的奏章一时间没了消息。
李世民像是没有看过这份奏章一般。
经过十天的盘查户部终于把泾阳所有的田亩都清查完整。
魏征带着满满一车的卷宗要回长安。
李正亲自站在村口送别,“郑国公要是以后有空要常来泾阳呀。”
魏征抚须说道:“以后老夫都会很忙,你也别太记挂老夫。”
李正笑呵呵说道:“那您老慢走。”
魏征带着户部的官员走出村口。
李正站在村口目送他们。
回到长安之后,魏征带着一份奏章走入了皇宫中。
一路来到甘露殿,魏征看到李世民递上奏章说道:“陛下,泾阳田亩都已经清查完整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说说吧。”
魏征打开奏章念道:“泾阳有地三百一十顷,其中耕种水田一百六十一顷,旱田八十五顷,其余皆是闲置土地。”
李世民稍稍点头说道:“赋税呢?”
魏征接着说道:“往年赋税分别是一万六千石,两万石,今年赋税五万石。”
李世民笑道:“五万石粮食?
泾阳还真拿得出来?”
魏征递上奏章说道:“臣几经核实,泾阳所交赋税宁多不少,这是臣这几日以来与户部清查下来的结果。”
李世民看着奏章说道:“辛苦你了。”
说完李世民看了一眼魏征,见魏征还站在原地,李世民低声说道:“还有什么事吗?”
魏征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前几日递交的奏章迟迟没有回复。”
李世民看完奏章放下说道:“魏征啊,这件事朕自己有考量。”
魏征又说道:“陛下,清查天下田亩之事势在必行呀。”
看魏征的神情有些激动,李世民站起身说道:“魏征,你与朕都知道清查天下田亩干系甚大,其实两三句话的事情!”
魏征低下头没有反驳,这话说得没错,清查天下田亩是何等大事。
别说中原了,就说长安地界的田亩就是一笔烂账。
能查吗?
经不起查。
查得了吗?
李世民说道:“若没有其他事情,你也先退下吧,这件事朕会记在心上的。”
魏征躬身行礼说道:“臣告退。”
泾阳
送走了魏征之后,阎立本就带着工程队的人出发了。
李正悠闲地坐在泾阳河边钓鱼。
李泰也无精打采地走来。
两人坐在河边好一阵沉默。
“最近朝中有一些传闻。”
李泰先开口说话了。
李正看着平静地河边说道:“什么传闻?”
李泰低声说道:“这一次户部清查田亩的事情朝中已经传开了,而且这一次清查你们泾阳光是田地就多出了近百于顷地,这么大的收获户部嘴都要笑歪了。”
李正提着鱼竿说道:“这没什么好瞒的。”
用河水洗了一把脸,李泰提了提神说道:“最近朝中传出了一种声音,说是要清查天下田亩。”
李正感慨道:“这可是大事啊。”
李泰说道:“不过父皇一直都没有说过这件事,倒是搞得一些权贵挺紧张的。”
李正说道:“我对朝中的事情不感兴趣。”
李泰依旧说道:“我总觉得父皇不会清查田亩,这件事干系太大,以父皇的性情就算是有人递交奏章,我想父皇也一定会看过就搁在一旁了。”
又想了一会儿,李泰说道:“你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确实有人递交了清查田亩的奏章,但是父皇看了却没有想要查的心思,因为其中牵扯的事情太多,父皇本意是不想查的,只是在外面放出风声,让外面那些权贵安抚一点,就当是清查泾阳田亩是敲山震虎了。”
李正点头说道:“让人最害怕的是刀没有劈下来,而是一直悬在头上的刀才是最有震慑力的,你父皇这手段不错嘛。”
李泰摇头说道:“会有一段时间权贵们收敛一些,但也只是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一样,等人们忘记这件事之后,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土地兼并严重也是大唐后期毁于一旦的原因。
这是历朝历代地积累下来的问题。
眼下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