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专业?
    当真专业?”
    柱哥珍重地点头。
    李正看着众人说道:“诸位兄弟,帮我干活一个月一贯钱,而且有人受伤了或者生病了,只要来泾阳都可以得到医治,以后诸位年纪大了我还可以给大家安排住房,安排养老。”
    “我等愿为长安令肝脑涂地!”
    众人齐声说道。
    正说着,其中一个人肚子叫了起来。
    那人捂着自己的肚子有些尴尬地说道:“在下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东西。”
    李正看向许敬宗说道:“在这里先给兄弟吃一顿饱饭吧。”
    许敬宗点头说道:“这就去安排。”
    正好也是饭点的时辰。
    就在马圈吃饭了。
    许敬宗去泾阳坊市的酒肆驿馆中采买了一桌子饭食。
    众人落座,看到桌上的菜肴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只是众人吃东西的样子让自己一时间没了胃口。
    柱哥一行人吃东西特别地狂野。
    对眼前的食物如狂风一般扫了个干净。
    甚至用手直接拿,也不知道他们洗手了没有。
    竟然还有人一边吃着,一边拿起馒头或者猪肘直接塞进自己的怀里藏起来,这是在为下一顿做准备了吗?
    一顿饭吃得出奇地快,一桶黍米饭直接见底了。
    柱哥还非常仔细地把剩下的米粒全部捡干净。
    在不浪费粮食这条原则上,他们倒是贯彻得很彻底。
    大概算了一下时间,从吃饭到现在吃完,也就不到三分钟吧。
    李正看着众人说道:“诸位都吃饱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甚至有人嘴里还在嚼着手里还拿着一个鸡腿。
    柱哥起身说道:“多谢长安令款待。”
    李正叹息道:“不客气。”
    柱哥面向众人开口说道:“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脱贫致富,好好干活!”
    众人声音洪亮的一起喊话道。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行了,大家都赶紧去干活吧。”
    众人行礼说道:“喏。”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泾阳的秋收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许敬宗低声说道:“这些人实在是……”
    李正说道:“实在是太饿了是吗?”
    瞧着凌乱的桌子,许敬宗皱眉说道:“为什么给陛下刺探情报的人会是这种德行,难道陛下就不给他们饭吃的吗?”
    李正说道:“这就是无理由的上下级关系,他们无条件服从陛下,而陛下可以看心情给他们工钱,默默干活是效忠,效忠这种事情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了。”
    许敬宗感慨道:“其实在下也对长安令忠心耿耿。”
    李正冷笑道:“那行啊,以后我也不给你工钱,你还会为我办事吗?”
    许敬宗跟上李正的脚步说道:“这世道没钱真办不了事,不过就算是长安令一分钱都不给,在下还是对长安令忠心耿耿。”
    李正对这些话并不感冒,许敬宗本就是一个说瞎话不眨眼的人。
    许敬宗会办事也是因为利益相关。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彼此也都心知肚明。
    尽管许敬宗口口声声这么说,他躲闪的眼神还是说出了他的心虚。
    他是一个利己的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话许敬宗最明白。
    能够留在泾阳,许敬宗也是为了自己着想,如今朝中最大势力依旧是长孙无忌。
    这个时候许敬宗根本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更没有当今陛下看重的他没有力量与长孙无忌斗。
    现如今也只好来泾阳避避风头。
    待到来日再等机会。
    在原本的李世民眼中许敬宗和李义府之所以可以扳倒长孙无忌,也是因为朝堂变天。
    李正看向许敬宗说道:“说起来你和长孙无忌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许敬宗回忆起当初说道:“当初陛下还未登基,我等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按说陛下登基之后我等都会受到重用,只因我当初嘲笑欧阳询,长孙无忌这个老贼煽风点火,在下被陛下贬黜至一个郡县去做了一个县丞,后来陛下登基了,陛下把在下召回了长安,其他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再次也是一个侍郎,可在下因为长孙无忌背地里的安排只能屈居御史台做一个小言官,再则在下都忍了,只是长孙无忌的势力步步紧逼,在下只好一直退让。”
    “长安令,你知道吗?
    直到在下再回过神,发现长孙无忌在朝中的羽翼如此势大,无法与其相斗。”
    李正说道:“所以在秦王府的时候,你就和长孙无忌不和?”
    许敬宗说道:“算是吧,大家当初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只是长孙无忌一时得势要把在下往死里相逼,只因在下文采斐然引得长孙无忌嫉妒。”
    李正无奈地笑了笑,“所以你来投靠我了?”
    许敬宗稍稍一礼说道:“长安令与长孙无忌有过节,而且长安令年轻,在下能见风使舵,也能审时度势,与其在朝中处处受气,不如投效长安令。”
    李正不以为然低声说道:“你在泾阳是为了有一个地方展示你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让陛下看到,就算有一天我出事了,陛下也会因为你是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念及旧情不会杀你,你跟我混是在赌,就算是赌输了你也有第二次机会。”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被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穿并不好受。
    长叹一口气,许敬宗说道:“让长安令见笑了。”
    李正又说道:“现在你我都在一条船上,为了你自己,你会尽心尽力帮我办事,因为你要斗倒长孙无忌,需要我建立起来的势力,为了你自己的前途,如果我倒了你赌输一次又要从头再来甚至活得更狼狈。”
    许敬宗感慨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许敬宗倒是有魄力作出选择。
    天气的炎热褪去好了不少。
    村子里也开始忙着秋收了。
    李丽质下令秋收期间全村休息半月。
    这半月还是带薪休假。
    会让李丽质有这种底气是因为默呕又送来了一车银矿。
    李大熊在田地里忙活着。
    李绩也帮忙在地里干活一边对李大熊说道:“你儿子都是郡公了,泾阳的地都是你们家的,你自己都不用下地干活。”
    李大熊依旧躬着身在田地里忙活一遍说道:“一辈子种地惯了,改不了。”
    不管现在的李正是不是郡公,李大熊一直都是过着原来的日子。
    也没有享受荣华富贵。
    就连种的还是原来的这几块地。
    朴素像是刻在李大雄的骨子里。
    或许李大熊这样的父亲才能教出李正这样的孩子吧。
    不知道为什么,李绩很羡慕李大雄。
    走到李大熊身边,李绩开口说道:“其实你正值壮年,也可以找个女人续弦。”
    李大熊摆手说道:“不用了,我一个人过日子挺好的。”
    李绩看着李大熊的模样,“你一个人过日子难免清苦。”
    李大熊憨厚地笑了笑,“孩子过得好就好,我一个做爹的这样就行了。”
    一开始也不是没有查过李大熊。
    户籍上记载,李大熊当年打仗回来之后,便带着还在襁褓中的李正来到了泾阳,自此有了李大熊这一户,因为打仗的军功和军饷换成了田地,一直以来都是李大熊抚养着李正。
    只是一直不知道李大熊的妻子,李正的生母是谁一直查不到。
    在李大熊来泾阳之前,李大熊的所有底细也就在入军之前,再往前就没有任何底细了。
    李绩想开口问李大熊李正的生母到底是谁。
    之前也有问过,每一次李大熊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李绩心里作罢,既然李大熊不想说出口,再问也只会适得其反。
    整个村子都在为秋收忙碌。
    上官仪也是忙得一头大汗,因为泾阳县丞的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
    秋收的粮食收成工作暂时只能让上官仪来办,在此之前的泾阳县衙也都由上官仪主持。
    只是泾阳的土地是别的村子好几倍,泾阳的土地相当于一个郡县的土地,为此上官仪忙得不可开交。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奇怪的铁桶
    段纶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泾阳。
    自从五姓垮台之后,段纶一直都窝在泾阳,也不想踏出泾阳半步。
    主要是对付五姓的那些日子太过张扬,得罪了不少人。
    各地的五姓子弟对李正恨之入骨,更想把段纶剁了后快。
    或许五姓子弟不敢直接报复李正。
    但是对付段纶就不用顾虑太多。
    在泾阳的县衙,段纶就负责给上官仪打下手。
    泾阳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
    忙完了一天,上官仪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握笔的手已经时间太久酸得抬不起来。
    段纶收拾完账目看向一旁小山一般的粮食堆说道:“明天还有这么多。”
    上官仪无奈说道:“泾阳一年的粮食,是别的郡县的好几倍。”
    段纶惆怅着说道:“而且泾阳的粮食种类太多,上交赋税也不好估量。”
    上官仪拿出一份奏章,“去年泾阳粮食就有近十万石,今年天好,收成估计比往年都高。”
    段纶疲惫地坐在草垛,低声说道:“其实泾阳也挺好,我都不想走出去了,在外面还要看他人脸色,在泾阳多自由自在。”
    上官仪瞧着泾阳村民把粮食全部搬入粮仓之中。
    泾阳有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泾阳人几年不耕种,也可以自给自足。
    泾阳还有两处大养殖场,所有村民几乎能做到顿顿吃肉。
    李正坐在马圈听着许敬宗的汇报。
    “长安令,长孙无忌已经让自己的儿子从吏部辞官了,现在整日在家。”
    许敬宗低声说着。
    听完这话,李正感慨道:“这老狐狸还真是不简单啊。”
    许敬宗也点头说道:“能知进退,老狐狸的道行还真不浅。”
    李正看着卷宗又说道:“柱哥他们怎么样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还是和以前一样,倒是吐蕃那边送来的消息,说是王盛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吐蕃的日子。”
    李正说道:“还规矩吗?”
    许敬宗干笑道:“倒也不是很规矩,毕竟十年时间谁也不想在这个苦寒之地待十年之久,几次想要逃走,不过都被抓回来了,还毒打了一顿,现在老实多了。”
    李正不停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年轻人行差踏错难免,知道教训就好了。”
    许敬宗点头说道:“在下当年年轻时也是一样莽撞。”
    李正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说道:“色字头上一把刀,老许呐,你也要注意。”
    许敬宗连忙清了清嗓子说道:“在下已经人到中年了,长安令真爱说笑。”
    李正皱眉说道:“你在平康坊的相好不少吧。”
    许敬宗摆手说道:“没多说。”
    李正对他说道:“吐蕃的事情有默呕看着,你这些日子看着点柱哥他们,还有长安的动静。”
    许敬宗连忙说道:“明白了。”
    在马圈旁吃了一顿烤羊肉,李正也回到了家中。
    王乔儿这段时间也在跟着李丽质办事。
    身为五姓王家女,在五姓倒台之后,这个女人非常果决和五姓划清了界限。
    一个女子能作出如此有魄力的判断着实不简单。
    外面的那些五姓子弟或许都没她看得明白。
    千万不要太过小看女人,尤其是那种聪明又读书多的女人,她们有时候比男人活得更明白。
    不论她接近李丽质是为了保住她弟弟也好,还是想要接近李丽质谋一条出路也罢。
    这种女人也很危险。
    多看了一眼王乔儿,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自己目光,只是礼貌性地笑了笑。
    尽管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
    万事还是要留一手。
    铁匠铺,花费了两个月之间铁大终于把李正要造的这个大铁桶造出来了。
    大牛看着眼前这个大铁桶说道:“铁大哥这是老师要求造出来的?”
    铁大擦着汗水说道:“也不知道长安令造这个要做什么,看起来要装很重要的东西。”
    铁桶不小,直径需要一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
    而且铁桶后半段,还有铁矿固定着,像是一种加固的作用。
    大牛说道:“我看这个东西可不像是用来装东西的。”
    铁大说道:“那是用来做什么的。”
    大牛上下前后打量了一番,皱眉思量着,这种加固的铁桶是用来装什么呢?
    是什么东西要放在底部,还要层层加固?
    什么样的东西,需要这般铁桶的承受力。
    大牛瞧着铁桶思索着好久,又看着铁桶底部的机扩。
    一边打量着大牛问道:“造这个东西的时候老师有来过问吗?”
    铁大回忆着说道:“只是送来了图纸,长安令一直没有来过问,可能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