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自家亲眷的事情,身为晚辈的丽质自然不会多问,也不会多管长辈的决定。
高阳和丽质两难,没想到是她们自己的舅舅在设计。
李世民喝道:“王鼎!”
王鼎小步走入其中躬身说道:“陛下,老奴在。”
李世民开口说道:“带朕的话给长孙无忌,身为当今国公也要以身作则。”
王鼎低声说道:“只有这些吗?”
李世民说道:“够了。”
王鼎急匆匆去送话。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朕怎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呢?”
长孙皇后疑惑道:“如何不对了?”
李世民想着说道:“李正要扩建纸浆作坊在先,在把其中七成份子给朕,他知道长孙无忌在是坏,也知道丽质的性格,就把七成份子给朕。”
长孙皇后叹息一声说道:“陛下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李世民板着脸说道:“李正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而且这种哑巴亏也不会闷声吃下,你觉得李正是一种会吃亏的人吗?
他是把麻烦给朕,让外面的人知道,谁也不敢动他们泾阳的产业。”
眼下越想越气。
当天晚上,李世民来到李正的家中,正是饭点。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看到朕来你家吃饭,你还是一样板着一张臭脸。”
李正笑着说道:“陛下能来陋舍,实在是让我家里蓬荜生辉。”
小兕子说道:“父皇,今天有糖醋排骨很好吃的。”
李世民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有了李世民在这里,总觉得一家人吃饭有些拘谨,大家都放不开。
就连平日里最能吃的李治,也就吃了一碗饭。
菜色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饭后,李世民和李正坐在院子里。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陛下,平日里应该多吃点素菜和水果,看陛下的气色已经有高血压的症状了。”
李世民听不懂高血压是什么,也大致能明白不是什么好话。
喝了一口茶水李世民说道:“你给朕纸浆作坊的份子,是让朕给你在前面顶着,好让你的泾阳排除一些危险。”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陛下未免把我想得太坏了,我只是想要吐蕃的地产而已。”
李世民又说道:“看来以后谁也不能阻拦你的泾阳作坊扩建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记恨
李正说道:“难道陛下没有在其中获利吗?
我可以赎买了两百五十万贯的债。”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李正说道:“不管你说什么,你都不会承认的。”
李正笑笑看着星空说道:“今夜的夜色真是不错。”
在这里又坐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站起身说道:“这这些破事朕就不和你计较了,你好好待丽质。”
第二日一早,高阳就收到了消息,灞上这边有近千壮劳力来。
高阳喜出望外,当即带着人去灞上建设作坊。
灞上的作坊可以顺利扩建。
李丽质也觉得奇怪。
瞧着正在院子里打着太极拳的李正,李丽质问道:“看起来赵国公不会再为难我们了。”
李正打着太极拳的动作没有停下,低声说道:“这是好事。”
李丽质又说道:“看起来是父皇做得,既然父皇有印刷厂的七成份子,他就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冒犯,父皇一定会做这件事的,而赵国公在父皇的面前自然不敢造次。”
李正稍稍点头说道:“你父皇可是最硬的金字招牌,要好好利用。”
李丽质笑了笑,“赎买五百万贯土地的用份子交换的买卖,仔细一想还真是稳赚不亏,你果然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
李正说道:“我真没有想这么多,你我夫妻这么多年,难道还不了解我。”
李丽质了然地笑了笑走入她自己的账房。
看来她是咬定这件事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这么复杂。
赵国公府,长孙无忌面前站着长孙冲。
长孙冲说道:“父亲叫我来何事?”
长孙无忌低声说道:“昨日陛下身边的王鼎来了。”
长孙冲好奇问道:“他来做什么?”
长孙无忌拍案说道:“他来做什么?
你难道不清楚,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你不知道吗?”
听着自己父亲的怒声责骂,长孙冲说道:“孩儿最近一直都在吏部。”
长孙无忌冷笑道:“李正是如何得罪你了?
灞上作坊要建设你为何要拦着。”
长孙冲躬身说道:“父亲,孩儿不想眼看着李正做大,这才……”
站起身长孙无忌来回走了几步说道:“你知道李正做了什么吗?”
长孙冲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他做什么了?”
长孙无忌摇头说道:“李正把印刷厂的七成份子给了陛下,陛下会坐视不管吗?”
长孙冲苦涩的笑了笑,“这个李正还真是舍得。”
拍着自己儿子的肩膀,长孙无忌说道:“你还是小看李正了,你要做阻拦他们的作坊建设这件事本就不对,作坊建设意图是在造福郡县百姓,让朝中有更多的税收,也可以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这对地方郡县,户部和朝政都是有好处的。”
长孙冲双手握着拳。
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你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和朝政作对,不论李正给不给陛下份子,这个作坊建不成朝中都要查,高阳公主在户部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你以为是小大小闹。”
长孙冲躬身说道:“孩儿知道错了。”
看着自己儿子一脸倔强的神情,长孙无忌说道:“面对李正你还是太嫩了,这段时间你就不要去吏部任职了,过些日子老夫会和陛下说明白,让你离开吏部。”
长孙冲说道:“孩儿在吏部没有什么。”
“你还没有没有做错什么?”
长孙无忌挥袖怒声说道:“你知道陛下会如何看待我们长孙家吗?
你知道接下来我们长孙家要面对多少的猜忌吗?
就算是陛下的猜忌也就算了,这件事要传出去,我长孙家的颜面何在。”
长孙冲咬牙说道:“我们家对陛下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拍案说道:“正是因为忠心耿耿,你可以和李正作对,陛下自然不会插手你和李正的事情,但你要和朝政民生作对那就是和陛下作对,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长孙无忌挥袖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在这里禁足,在辞去户部侍郎之前,都给老夫在家里。”
任由长孙冲站在原地,长孙无忌来到自己的书房。
许敬宗这个人在御史台的时候就弹劾过自己。
长孙无忌自然也知道许敬宗肯定也记恨着自己。
许敬宗离开御史台算是断腕求生,若是许敬宗还留在朝堂以自己的羽翼完全可以玩死他。
眼下他离开朝堂跟了李正,也可以看得出他是在韬光养晦。
若是有朝一日许敬宗再次得势,往年的恩怨他都会报复张孙家。
看着如今许敬宗在李正的手下混的风生水起,长孙无忌心中也是担忧。
除非让许敬宗再也进不了朝堂。
长孙冲又被长孙无忌禁足。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许敬宗的耳朵。
许敬宗来到泾阳向李正说着这件事。
李正说道:“原来这一切都是长孙冲在捣乱。”
许敬宗说道:“看来是的,长孙无忌可能也才知道他儿子竟然还做了这种事情。”
李正悠哉的说道:“我就说这个长孙无忌虽然阴险,但也不会如此不识大体,感情是他的傻儿子干得。”
许敬宗又说道:“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心长孙无忌的报复,这件事确实长孙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想长孙无忌的性子,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李正吃了一口番茄,也递给许敬宗一棵。
吃着多汁爽口的番茄,许敬宗又说道:“很多人知道灞上的作坊新建,最近也有也有越来越多的郡县上奏说是希望户部也可以把这种事情安排在其他的郡县,或许过几天就会有户部官吏来找长安令。”
李正说道:“阿史那怎么样了?”
话题从户部一下子说到阿史那,许敬宗一时间没有回过神,好一会儿之后才缓过来,“阿史那于六天前到了突厥地界,这是最新的消息,需要我们的人盯着他吗?”
李正点头说道:“最好安排一个人混到阿史那的身边,这样我们也可以踏实一些,我总觉得这个阿史那不对劲。”
许敬宗说道:“如何不对劲?”
历史上的一些效应让李正浑身不舒服,吃着手中的番茄,李正说道:“松赞干布现在没有动作,阿史那还活着,唐玄奘下落不明不知死活。”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高句丽国书
许敬宗想着李正的话语说道:“长安令,这几年以来我们树敌太多了。”
李正说道:“你怕了?”
许敬宗尴尬笑了笑,“要说在下不怕长安令肯定不信,不过人生在世总会这么几个对手。”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你安排人去把阿史那盯紧了。”
许敬宗点头去办事。
酷暑三个月,李世民一直走在避暑。
这些日子以来,李正和李世民各自相安无事。
到了九月的这天下午,李世民来到河边看到李正正在钓鱼。
河中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建好之后便把这里当作了一个凉亭,村民要乘小船才能进入这个亭子。
瞧着李正钓起一条鱼,鱼儿也只有巴掌大小。
李世民说道:“朕打算回长安了。”
李正把钓来的鱼放入竹娄中,重新给鱼钩挂上蚯蚓说道:“好事呀。”
李世民又说道:“长孙无忌的事情,朕希望你不要太过介怀。”
李正摆手笑着说道:“我怎么会介怀,再说了他是丽质的舅舅。”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知道你和长孙无忌乃至长孙冲都有过节,朕也知道你的苦衷,至少长孙无忌也是朕的功臣。”
鱼钩重新抛入河中,李正说道:“长孙无忌对陛下有用,对陛下来说只要长孙无忌不威胁到朝中,陛下乐得看我和长孙无忌斗的你死我活,而陛下更愿意作壁上观。”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是一个聪明人,长孙冲不见得是你的对手。”
李正也会说道:“长孙无忌一定会在有生之年弄死我,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儿子迟早会死在我手里。”
看着李正淡然说出这些话的神情,这小子的神情很淡定。
李世民接着说道:“朕还需要长孙无忌。”
李正也说道:“如果我和长孙无忌之间,谁没有价值,陛下就会杀了谁。”
李世民摇头叹息不再多说,“朕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衷。”
李正说道:“我也希望陛下明白,如果把一个人逼到绝路,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李世民说道:“你会做错什么样的事情。”
舒坦地伸了一个懒腰,李正说道:“我会把长孙无忌剁了,然后我喂给他家的狗吃,然后我再把他家的狗吃了。”
李世民苦笑了一番,转身说道:“明日朕就离开泾阳。”
李正说道:“在下就不送陛下了。”
到了第二日清晨,李世民果然带着别院的所有人离开了泾阳。
李正瞧着兀长的车队一路前往长安,对身边的李义府说道:“告诉阎立本,准备秋后开工继续修路。”
李义府躬身说道:“在下这就去安排。”
李正再看向一旁的许敬宗说道:“我们的策反计划要加大力度了。”
许敬宗说道:“收买人确实可以,但非常废银钱。”
李正颔首说道:“要多少银钱我都可以给你。”
许敬宗低声说道:“在下一定尽力去办。”
回到宫中已经是中午,李世民来到甘露殿看着这些日子积压下来的奏章。
身边还有李承乾说道这些日子以来长安的各种事项安排。
李世民看到高句丽的国书说道:“你先退下吧。”
自己的话语被父皇打断,李承乾有些错愕,还是躬身说道:“儿臣先告退了。”
李世民手里拿着高句丽的国书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王鼎收到话语躬身行礼就去办事。
如今高句丽的事情都是王武在安排,眼下重建好了平壤城,王武控制了高句丽王,现在是对倭国发动战争的时候了。
不一会儿,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了甘露殿。
看着两人,李世民说道:“高句丽送来的国书,你们两人看看。”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着轮流看着看书。
房玄龄先说道:“陛下,东征高句丽的战事,这才停歇,眼下高句丽求援,臣以为还是不要出兵为好。”
杜如晦说道:“国书上的求援,臣以为不一定要提供兵马,本就是倭国和高句丽小打小闹,不如陛下拟旨让两国休战。”
东征高句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