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之后,带着信封走出家门。
找到正在河边睡午觉的李义府。
瞧着鼾声不断的李义府,李正清了清嗓子。
正在睡觉地李义府猛然睁开眼睛,像是触电般的坐起身说道:“长安令; 你怎么来了。”
有点佩服熟睡的李义府,可以如诈尸一般的醒来。
看满眼血丝的李义府,李正说道:“要不你再躺着睡一会儿,不着急。”
用河水洗了洗脸,让自己清醒过来,然后重新站定,李义府说道:“不用了,在下已经很清醒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把许敬宗叫来。”
“喏!”
李义府收到话语急冲冲就去办事。
半个时辰之后,许敬宗也来了。
瞧着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 李正拿出一封书信说道:“这封信交给默呕。”
李义府接过书信说道:“还是老样子吗?”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这封书信有点重要,许敬宗的人要做好掩护。”
许敬宗也使劲点了点头。
李正又拿出另外一张纸说道:“信纸我做了特殊的处理。”
许敬宗敲着李正手中这张黄颜色的纸; 上面没有一个字。
李正把纸张对着阳光说道:“这封信只能在有热源的地方看到。”
见李正把信纸对着阳光; 渐渐地信纸上出现了文字。
李正又说道:“其实用烛火也是可以地。”
李义府说道:“如此来说就算是这个信纸丢了,没人知道其中地奥妙也是一张白纸。”
许敬宗好奇说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正笑道:“就是蜡遇热会融化一个道理。”
许敬宗有些愣愣地点头; “在下明白了。”
其中的缘由也不好多问。
李义府说道:“在下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也说道:“在下去安排人。”
按照现在的时间; 等到禄东赞到了吐蕃之后,信也该送到默呕的手里了。
李正来到田地里; 继续研究田地里的西瓜苗。
一个月后,吐蕃高原上。
从戈壁走到草原; 禄东赞骑着马儿一路往西。
目光从远处看去; 可以看见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
这里比起炎热地关中; 清冷许多。
不远处就是雪山下; 还在修建的布达拉宫了。
这里和一个月前也没有什么变化。
带着一些无奈和失望。
禄东赞来到布达拉宫下。
现在布达拉宫下的信徒越来越多了。
看见这么一幕,禄东赞的心里泛起了厌恶。
这些信徒什么都不做,只是整日诵佛。
不劳作,也不放牧。
这样的人对现在的吐蕃有什么用处。
自嘲地笑了笑,禄东赞翻身下马,走上台阶,步步朝着布达拉宫最大的宫殿而去。
在最高地宫殿中,这里有一群僧人正在殿前念诵佛经。
也不知道唐玄奘到底对松赞干布都说了什么。
能够让有如此以前有如此雄心的松赞干布,变成了现在这样。
当初就该杀了唐玄奘。
禄东赞心里暗暗想着。
走到一处宫殿,禄东赞见到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慢慢睁开眼看着禄东赞,“你回来了?”
禄东赞在他面前说道:“李正给了让我们平息内乱的办法。”
说完将手中地契约交给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看了看说道:“这就是你去关中的结果吗?”
禄东赞说道:“赞普,我不知道找谁,如果李正可以让我们的牧民过得更好,我也只能找李正。”
松赞干布低声说道:“这份契约的目的,你也应该看得出来吧。”
禄东赞点头,“但我们有选择吗?”
松赞干布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办法,那就先这样吧。”
禄东赞站起身看着松赞干布说道:“你说我们以后该怎么办?”
松赞干布低声说道:“以后的事情该如何?你知道吗?”
禄东赞咬牙说道:“我不想和你一样,一直坐以待毙。”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猫和耗子
松赞干布叹息道:“你根本不知道李正的实力有多强大。”
禄东赞冷笑道:“中原有句话叫作自甘堕落,就像是赞普现在这样。”
松赞干布重新闭上眼,盘腿坐着。
禄东赞转身走到殿外,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走下布达拉宫。
带上几个吐蕃部落的勇士,禄东赞开始收拢牧民,前往质押的土地。
经过几天的召集,一些没有牧场的牧民渐渐收拢。
还有不少的妇孺孩子; 一共有三万多人。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没有牧场的人和一些原本就是在青海附近放牧地人。
纵然松赞干布已经不再过问这些事情,禄东赞还是竭尽全力让吐蕃的子民过上平稳的日子。
带着牧民来到质押地界时候。
禄东赞遇到了一队人马。
这队人看起来像是西域人。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人,两鬓已经斑白看起来年纪不小了。
警惕的看着对方,禄东赞说道:“你们是什么人。”
默呕拿出一份契约说道:“在下是给长安令办事的,这是契约的副本,还请核实。”
禄东赞检查着这份契约和李正地那份契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默呕又拿出一份印信说道:“这是长安令的印信,吐蕃大相现在相信了吗?”
禄东赞确认了之后说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默呕看了看禄东赞身后的吐蕃牧民说道:“已经划好了地界安置他们。”
默呕拿出一张巨大的地图说道:“这些牧民我们一共分成五个区域,他们在这些区域中劳作,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吐蕃插手了。”
禄东赞说道:“我知道规矩。”
默呕又说道:“那请大相请回吧; 这些牧民交给我来安置。”
禄东赞又看了看默呕身后的人手,这些人看起来像是西域人,不过有些人看起来又不像西域人,像是什么人都有。
可以肯定地是这些人都是李正的人。
李正在关外什么时候有这么一队人马。
人数大致上有两千。
这么一支兵马就算在西域任何地方,都不敢小觑。
看着默呕还是一脸的微笑,禄东赞翻身下马对身后的牧民解释着。
好一会儿之后,禄东赞对默呕说道:“交给你了。”
默呕笑着点头:“大相放心。”
重新组织了这些牧民,禄东赞看着默呕带着这些牧民一路朝着牧场的深处走出。
青海附近的草场非常的茂盛。
这里是放牧地好地方。
在吐蕃如此肥沃的草场不多见。
如此好的一个地方,却质押给了大唐。
禄东赞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片土地夺回来。
默呕回信一路从吐蕃,路过陇右一直送入了泾阳。
李义府把信件交给李正说道:“长安令,这是默呕的回信。”
李正看着信上的内容,默呕说了现在挖银矿的情况,也已经开始安置吐蕃的牧民了。
李义府低声说道:“许敬宗的人打掩护,确实发现了几个眼线,不过都已经避开了。”
李正说道:“那些眼线都是什么人?”
李义府说道:“查了一段时间,这些人都很有经验,应该就是那个人的眼线。”
李正笑着说道:“没什么事了; 你接着去忙你的事情吧。”
李义府点头离开。
又看了看田地里的西瓜苗。
西瓜的成长期有些慢; 嫁接技术也需要好好研究。
先把西瓜苗培育好。
现在西瓜苗的长势不错,李正来到别院。
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还真是少见你主动来别院看朕。”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本来我也不想来找陛下的,只不过最近家里闹耗子。”
李世民皱眉说道:“闹耗子?”
李正又说道:“而且那耗子很大,还挺能躲的。”
李世民了然地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要养猫呀。”
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这人心地善良,也不想将那些耗子置于死地,可以忍一时,但忍不了太久。”
目光看着李世民; 李正低声说道:“把猫逼急了猫还咬人,我希望那些耗子不要碍事。”
李世民也盯着李正的神情; “是吗?”
李正说道:“既然陛下心里清楚; 我也多说几句,要是陛下的耗子出了什么事情也别怪我。”
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你教朕如何放心你?”
李正看了李世民一会儿; 转身走出别院。
一场交谈不欢而散。
就算除了那些眼线; 还是会有第二批。
李世民也会一直盯着自己。
这种情况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
来到马圈,李正对许敬宗说道:“沿途地眼线有多少; 都有什么人清楚吗?”
许敬宗站起身回话道:“需要一些时日查清楚。”
被耗子盯上就算是不会妨碍自己的事情,也会让人觉得心烦。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查清楚那些眼线是什么人; 以及对方的所有底细。”
许敬宗说道:“要杀了他们吗?”
李正说道:“不用; 杀了他们还会有第二批,还会有第三批; 这样做反而会让我们自己疲于奔命。”
许敬宗说道:“那是要抓了他们?”
李正瞧着马圈中的马匹说道:“抓了他们也是杯水车薪,反而会有源源不断地人手来补充,倒不如玩个无间道。”
闻言许敬宗好奇说道:“什么是无间道。”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首先你培养一些信得过人,借机打入他们的内部,这些人可以渗入对方的各个方面。”
许敬宗点头用册子记下这些话语。
李正又说道:“培养人手需要时间,眼下最快捷的方式还是策反对方的人手,将对方的情况研究清楚,找到切入点,把对方的人手策反。”
许敬宗当即明白过来,“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人手的隐蔽,还可以知道对方的一举一动。”
要是对付别人也就算了,虽然没有明说但许敬宗也知道盯着送信线路的人就是李世民的眼线。
现在长安令策反陛下的人,不得不说长安令真是胆大包天。
而且陛下和长安令之间地关系如此紧张。
许敬宗心里也很忐忑。
而且还有一些刺激。
如果真按照李正的办法,把事情做成之后,这看起来是要为造反铺路。
长安令和陛下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危险的想法
长安令的想法很危险。
这是许敬宗的第一个看法,长安令的做法是在玩火啊。
策反当今陛下的眼线,这是真要对立了。
忐忑地离开泾阳,既然是李正吩咐的,自己也绑在李正的船上,眼下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不就是离开李正,但自己要重新开始,可重新开始又要开始过着低眉顺眼的日子,思量了许久,许敬宗一咬牙,都走到今天了。
前功尽弃也太不甘心了。
倒不如一条道走到黑。
回到长安之后,许敬宗就着手安排李正交代的事情。
关中酷暑依旧,趴在马圈旁的大狗也是无精打采。
李正吃着西瓜看着大狗。
而大狗的眼珠子也看着李正。
听说过牧羊犬非常地聪明,像是天生就会管羊群。
大狗在马圈似乎也有类似的作用,只要他一叫唤马圈里的马匹就会安静下来。
只要大狗一跑动,马儿就会乖乖地回到马圈里。
怎么看大狗也就是一只很普通的田园犬。
没想到还有这种天赋。
李正对一旁也在吃着西瓜的大虎说道:“咱们村子里还有没做比较合适的母的狗。”
大虎想了一会儿说道:“倒是有几只,不过个头都不大,也不怎么通人性。”
李正皱眉说道:“你说大狗这么好的天赋,能不能传给下一代。”
想是听懂了李正的话,大狗不屑地把头扭到一边。
大虎瞧着大狗黑色的皮毛低声说道:“它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已经过了做那事的年纪了。”
李正啃下一口西瓜说道:“是吗?”
大虎又说道:“不过现在村子里还有它的仔,就是没有它自己这么通人性。”
李正瞧着大狗的模样,仔细一看它的毛发确实没有以前这么黑亮了。
而且也越来越懒散,没太多的活力。
要是另外一条狗来看守马圈,怎么着都觉得不合适。
还不如大狗。
李正对大虎说道:“让它吃好点,争取让大狗多看几年的马圈。”
仔细一想这话,似乎不对,总觉得像是让它吃得好一点,可以更好地压榨它?
大虎说道:“其实它吃的一直挺好的,牙口也挺好,应该还能多活几年。”
李正走到大狗的面前。
大狗抬着下巴像是在嫌弃。
李正伸出手扒开大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