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伙计好奇道:“好狠毒的手段,竟然想要死在咱们驿馆来给长安令添麻烦。”
    李义府说道:“所以要看紧了。”
    伙计使劲点头,“放心,在下一定让人求死不得!”
    求死不得?
    这话好像不是什么好话。
    李义府长叹一口气离开。
    泾阳的别院里,李世民坐在院子里捧着手中的书,这本书是从泾阳书院里来的,说的是一些科学的基础知识。
    本来就觉得这种书籍应该不能随便给外人看。
    却是在泾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随意翻看。
    看了许久之后,李世民闭眼揉着自己的眼睛低声说道:“根本看不懂,这上面写着的都是什么东西。”
    一旁的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一脸懊恼的样子忍着笑意没说话。
    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说道:“什么叫做冰融化的时候吸热,水凝结成冰的时候是放热?”
    这本科学书,李世民已经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
    很好奇李世民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想要学的和泾阳书院的孩子一样。
    在长孙皇后看来,李世民更多是和自己过不去。
    毕竟李正因为科学一途,让李正身边多了不少能人才俊。
    似乎科学也可以用到方方面面,就像是硝石成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不是什么奇怪的法术,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但谁又能知道其中的原理。
    倒是别院里的日子舒坦多了。
    至少这里不会和长安一样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
    除了泾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有泾阳的绿化特别好,树荫很多。
    人在其中不自觉就冷静下来。
    王鼎走来说道:“陛下,李正和禄东赞已经谈完了。”
    李世民站起身舒展着四肢说道:“谈得如何?”
    王鼎躬身说道:“看起来是挺顺利的,给了禄东赞考虑的时间,过些日子就可以写下字据契约了。”
    说完王鼎又拿出一本账单说道:“陛下,这是长乐公主让人送来的账本。”
    李世民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内容,看起来是泾阳几个作坊的账本。
    账本上罗列着一条条账目,一看之下密密麻麻让人看着费劲。
    李世民又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说道:“这么一说李正已经和丽质说过了。”
    王鼎说道:“长乐公主也已经答应了,这本账本是总账,要是陛下想要看细账,过些日子也可以送了。”
    李世民摆手说道:“倒也不用,丽质从小就懂事,朕放心她。”
    一旁的长孙皇后说道:“陛下,臣妾怎么总觉得这件事不对劲。”
    李世民说道:“如何不对劲了?”
    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的身边说道:“陛下,李正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像他这样的人不会白白送给陛下这么多的份子。”
    李世民又说道:“自然是用吐蕃一半的债赎买的。”
    长孙皇后又说道:“就算是用吐蕃一半的债赎买,谁都知道吐蕃很难还清五百万贯的钱财,李正怎么可能用一笔不确定的回报,给陛下这么多好处。”
    这话让李世民精神一振,还真是这样。
    李正真会有这么一笔不确定的回报来还?
    长孙皇后又说道:“陛下不要小看自己的女儿,尤其是丽质,丽质掌握着整个泾阳的财权,而且丽质还将其运作的井井有条,买卖越做越大,丽质有这样地能力,难道丽质会吃亏吗?”
    李世民低声说道:“莫不是因为朕?”
    长孙皇后笑了笑,“臣妾还是那句话,陛下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女儿,既然丽质也肯同意这笔赎买,想来其中定有陛下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李世民沉默了下来,心中想着是不是算漏了什么。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就算陛下不和李正交易,要是吐蕃一直欠着钱不换,这个债也不过是空口白话,李正算准的就是这个,陛下一定会尽早的将利益拿到手,可这若是一笔稳亏不赚的买卖,李正会做吗?”
    李世民醒悟过来说道:“他当然不会做。”
    见李世民已经明白过来,长孙皇后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李世民苦恼地扶着额头低声说道:“难道朕连自己的亲女儿也不能信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不辜负
    不要把别人想得太简单。
    李世民真看不明白这笔交易?
    李正坐在泾阳的河边钓着鱼,想来李世民肯定在怀疑,不过他有什么办法?
    他不可能会知道这世界还有多少没有被人发掘的金矿银矿。
    钓起一条草鱼,李正把鱼放在鱼篓中,熟练的挂上鱼饵,再次把鱼钩放入河中。
    禄东赞在泾阳的这几日,每日都像个行尸走肉一般在泾阳闲逛。
    直到第五天,禄东赞再次来到李正面前。
    李正看着他说道:“考虑好了?”
    禄东赞说道:“考虑好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即便是你的条件再不好,我们吐蕃也只能接受。”
    李正拿出两份契约,两份字据说道:“我们一人一份,一起签字画押,你先看看有没有问题,若是没有问题的话,现在就可以画押。”
    禄东赞看了一遍皱眉说道:“什么叫作泾阳承包商。”
    李正颔首说道:“意思就是那三千里地我们泾阳暂时承包了,我们承包范围的土地就是吐蕃质押给大唐的土地。”
    禄东赞又说道:“你这上面有一条我不明白。”
    李正品着茶水说道:“请讲。”
    禄东赞指着其中一条说道:“若有牧民作乱不听工作安排,泾阳承包商有权力将牧民驱逐,并且牧民没有资格谈条件只能服从。”
    李正放下茶杯说道:“我这么和你说吧,这些土地你们已经质押了,所以在还清所有债务之前这些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包括每一颗石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并不是拥有了牧场。”
    许敬宗和李义府安静地站在一旁,李孝恭也在一旁盯着禄东赞。
    这个禄东赞眼神中的愤恨显然是不同意承包契约上的条款。
    李正又说道:“从一定意义上,所有在质押土地上放牧的牧民都是给我们承包商工作的,而并不是他们想要放牧就要放牧。”
    禄东赞盯着李正说道:“那他们从牧民变成什么了?”
    李正笑道:“他们当然还是牧民,只不过他们的劳作性质变了而已,变成了为承包商劳作,而他们通过劳作所得的其中三成都要给我们承包商。”
    禄东赞咬牙指着另外一条条目说道:“还有这条是什么意思?
    出现在质押土地中的任何冲突,吐蕃方面都不能参与,而且一切冲突都有承包商的现有协议来处理。”
    李正说道:“你们吐蕃自然不能管质押土地上的事情了,你们吐蕃要是一直来管,岂不是显得我这个承包商很多余。”
    牧民成了承包商的劳工,并且还是随时会被赶走的劳工。
    吐蕃更是不能管承包地内的任何事情。
    禄东赞深吸一口气,“这份契约我若是不签呢!”
    李正看向李孝恭,“河间郡王觉得呢?”
    李孝恭琢磨着说道:“为了让内乱不扩大到质押土地,朝中会派兵进入吐蕃保护那些牧场,驱赶牧民离开质押土地,只是驻守倒也没事,至于你们的内乱朝中实在是没有精力去管,毕竟这才刚刚打完东征高句丽一战,哪有现在就再次兴兵的道理,对朝政不好。”
    李正说道:“你也可以现在就回去,空手回去的话先不说你怎么和松赞干布与各个吐蕃部落如何交代,我倒是担忧好不容易一统的吐蕃部落再次分裂,一切都前功尽弃可不好。”
    看禄东赞还在犹豫,李正低声又说道:“我保证在善待牧民的条件下,让牧民可以安心放牧,直到还清债务。”
    禄东赞从怀中拿出印信,目光看着李正说道:“如果你李正对吐蕃牧民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禄东赞就算是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正笑着点头。
    紧紧握着手中的印信,松赞干布盖在了契约和字据上,并且按上了手印。
    李正收拾着契约和字据说道:“好了,不久之后会有人作为我的代表接管那些土地。”
    看着已经画押的契约,禄东赞浑身无力地坐着,他低声说道:“还清之后这些土地真的会还给我们吐蕃吗?”
    李正笑着说道:“那是自然,我要那些荒地也没什么用,又种不出粮食。”
    禄东赞也收好契约,朝着李正行礼。
    在泾阳又呆了两天,禄东赞终于离开了泾阳。
    李正带着李孝恭和吐蕃的契约再次来到别院。
    李孝恭向李世民讲述着前前后后的事情。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如此一来,朕按照约定也该和你画押了。”
    李正拿出又拿出两份新的契约说道:“陛下画押之后可不能反悔。”
    李世民非常爽快地画押,如果真能将这个吐蕃收入大唐版图,眼下这点利益的得失不算什么。
    但看李正得意的表情,作为皇帝和自己的女婿谈条件实在是感到有些丢脸。
    朕可是大唐的陛下。
    “契约一人一份还请陛下收好。”
    李正一边说着一边收好自己的契约。
    李世民对契约并不是很在意又说道:“朕再问你一个问题。”
    李正重新站好说道:“陛下请问。”
    李世民凑近看着李正的神情说道:“将来有一天你会像对吐蕃这样,对待大唐吗?”
    李孝恭也看着李正,李正机关算尽把吐蕃坑得这么惨。
    要是这样的手段用在大唐,后果又会如何?
    谁都不敢多想。
    李正笑了笑说道:“陛下,到现在为止我做过任何一件损害大唐利益的事吗?”
    李世民细想了一番说道:“倒也没有。”
    李正又说道:“陛下,我生在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不会辜负这一切,陛下请放心。”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也希望是这样。”
    李正说道:“就此告退了。”
    李世民看着李正离开的背影说道:“你注意到了吗?”
    站在一旁的李孝恭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问道:“陛下说得注意,是注意什么?”
    李世民苦涩地笑了笑,“没什么你先回去吧。”
    “喏!”
    李孝恭也行礼退下。
    李世民抬头看着晴朗天空,李正口口声声说的是不辜负养育他的土地,可他一直没说的是报效大唐。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自甘堕落
    将这份契约守好,李世民拿起一块冰放在嘴里继续拿起书院的科学书开始煎熬自己。
    长孙皇后瞧着这一幕也是无奈摇头,也不知道是不是陛下为什么一直和自己过不去,明明看不懂科学,还要逼着自己去看。
    可能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长孙皇后心中思量着,其实陛下完全没有必要把李正当作对手; 纵然李正多么的没有规矩,多么的目无帝王。
    只要李正这个孩子不祸乱天下,也没有必要真的如此敌视李正。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其实李正这个孩子心地还是好的。”
    李世民说道:“朕也不想把他想得太坏,可一个如此有实力的孩子,朕不得不先把他想成一个对手。”
    长孙皇后无奈叹息,以前李世民可不是这样的。
    坐上了皇位之后; 他变得越来越多疑了。
    看待身边的人也不一样了。
    都说帝王是孤家寡人。
    这世上的帝王都是这样吧。
    李正回到家中,将已经画押好的契约放在李丽质的面前。
    李丽质检查了一遍契约; 确认没有问题后说道:“要吐蕃还清这五百万贯; 需要多少时间?”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你知道吗?其实在质押地土地中有一处金矿,两处银矿。”
    说完账房内安静了许久。
    李丽质回过神当即站起身,看了看账房的门外,又看了看窗外,确认没有人听到这才长出一口气。
    李丽质小声说道:“你确定?”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知道大概的位置,开掘起来需要一点时间。”
    李丽质皱眉说道:“父皇也不知道?”
    李正点头,“那是自然。”
    吐蕃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矿产非常丰富的地方。
    包括还有很多稀有矿石,乃至很多的铜矿。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吐蕃是一块宝地。
    不过因为后世的混乱,和暴力开掘导致这些矿产都会破坏得严重。
    当然了,大唐这个朝代,眼下的这些都还只在地下。
    在这个勘探全靠手挖的年代,他们哪里知道地层数米下有什么。
    李丽质低声说道:“这话可千万不要让别人听到。”
    李正点头说道:“当然。”
    回到自己的书房,李正写好一封书信走出家门。
    写好之后,带着信封走出家门。
    找到正在河边睡午觉的李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