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宫的属官来到李承乾面前躬身说道:“太子殿下什么吩咐。”
    李承乾一咬牙便说道:“送一千贯给李正。”
    “喏。”
    说完李承乾就后悔了,一千贯呐!
    东宫也没多少钱了。
    日子苦,不好过,李承乾悲伤地吸了吸鼻子,状若委屈。
    为了父皇,为了打倒李泰,李承乾咬着牙,忍着心疼。
    这一千贯孤送李正了。
    拿起东宫的账本李承乾看着整个东宫的盈余还剩下五万贯。


第一百零六章 五行缺钱的人
    苦恼地收起账目,李承乾心中安慰着自己都是值得的,都是值得的!
    一定要趁着现在李泰不在长安,把李泰给比下去。
    以后少花点就是了,心中这么笃定着,拿起一本战国策接着看起来。
    泾阳县
    李泰端着一碗面坐在孙思邈身边,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李正和一个东宫的属官有说有笑。
    孙思邈整理着草药说道:“魏王殿下,李正的日子一定很舒服吧。”
    李泰吸溜着面条点头,“还有人赶着给他送钱,他的日子能不舒服吗?”
    孙思邈看着情况,李正似乎拒绝了别人送来的钱。
    再过一会儿看到对方拉着钱离开。
    孙思邈看着好奇又问道:“李正为什么拒绝了?”
    李泰瞅着事情一定不简单。
    孙思邈又是一阵点头,“不被金钱收买,看来李正是个好孩子,贫道的眼光没错。”
    吃完一碗面连带汤喝了个干净,李泰说道:“孙神医,你高看李正了。”
    李泰拿着空碗走向李正问道:“太子送你的钱你都不要,这不像你李正的作风。”
    手里摇着蒲扇,李正说道:“胖子,在你眼里我的人品有这么差吗?”
    李正爱钱李泰知道,要是有人送钱他估计都要笑开花。
    发生这种事情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见鬼了。
    还有一种可能,李正在憋大的,他的招式还没出完。
    李泰狐疑地对看着李正,“李正,你是不是吃什么脏东西了。”
    “那是太子的钱我能随便收吗?”
    李泰点头,“倒也是,不收也好。”
    做事稳一点,没错。
    东宫
    李承乾听着东宫属官的禀报。
    竟然不要送过去的钱,李承乾着急问道:“他说了他为什么不要这些银钱吗?”
    东宫属官禀报道:“李正让我们带回来话说,太子殿下误会他了,他李正不是那样的人,就算太子殿下送再多的钱过去他也不会收的。”
    “当真?”
    李承乾心里分析着李正的话。
    思量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承乾又说道:“再送五千贯过去。”
    “喏。”
    东宫属官立刻去办事。
    李承乾的心在滴血呀,五千贯。
    这是要攒多久才能攒够。
    第二日,东宫的属官再次来报说道:“太子殿下,李正还是不收。”
    “怎么还是不收。”
    李承乾着急地来回走动,心中一横咬牙说道:“给孤送一万贯过去。”
    等到几个东宫属官拉着一车又一车银钱而来。
    李泰也看得目瞪口呆,知道东宫的钱一定比自己多,没想到这一出手就是一万贯。
    东宫属官对李正说道:“县侯,这是太子的一些心意烦请县侯一定要收下。”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太子殿下这么有诚意,我就勉为其难收下了,下次不许这样了。”
    “明白,明白。”
    东宫的属官笑呵呵点头。
    李正拿出一份竹简递给他说道:“我这人做事讲究个礼尚往来,这是我的回礼请交给太子殿下。”
    东宫属官珍重地接过这份竹简。
    等到东宫的人离开之后,李泰盯着在清点一车车银钱的李正。
    “胖子,你也帮我数数,这么多我一下子数不完。”
    李泰有些恍惚,回想着之前的种种,“李正,你真不见兔子不撒鹰。”
    “过奖了。”
    “你李正果然还是李正!”
    李正稍稍拱手,“客气了客气了,太子破财你应该高兴才对。”
    李泰:“……”
    一走神,李正会想着,“咦,我刚刚数到哪儿了。”
    “……”
    李正意犹未尽,“罢了,我再数一遍。”
    李泰走回院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甩手就关上了房门。
    东宫
    李承乾看着东宫属官送来的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地感叹道:“这个李正真是一个世外高人啊,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过那一万贯确实花得有些心疼。
    李承乾把竹简上的策论抄写下来。
    一路来到甘露殿,把策论交给了李世民。
    再看自己父皇专心看着策论,李承乾心底暗暗肯定父皇一定会采纳的。
    李世民看完之后交给房玄龄,而后陷入沉思,盯着李承乾看了许久。
    房玄龄接过竹简看了许久说道:“工人的工钱不得低于货物售出价格的两成,平衡了物价也可以平衡工钱,商人不敢卖得太贵,劳工的工钱也有了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如此一来这件事好办了。”
    杜如晦看着这份策论上又写着,“户部统管商户开设举报衙门。”
    “这么一来监管也有了。”
    “所有劳工到工坊工作必须有契约,劳工被工坊辞退,必付给劳工赔偿。”
    看到这里杜如晦点头赞叹,“如此一来工坊也被约束不敢随意替换劳工,让劳工的工钱更加稳定,这可以促进工坊之间竞争,工坊会拿出更多的好处让劳工留下。”
    只要有了保障,劳工们也会回来。
    商户也不敢肆意抬价。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份策论可以让商户与劳工之间的约束更好,上下相扣相辅相成。”
    如今的劳工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工钱的不稳定。
    有时候还会被工坊主随意替换。
    今天干了这家,明天又要找另外一家。
    第一天找到活干,第二天可能就会找不到活。
    现在看来劳工们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工钱也不是由工坊随意来定,这也提高了劳工的工钱。
    杜如晦说道:“太子殿下的这份策论,实乃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世民说道:“中书省制定好章程便下发下去,挑选几家工坊试试。”
    “喏。”
    房玄龄和杜如晦告退。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李承乾说道:“你也退下吧。”
    李承乾心中窃喜地离开甘露殿,李正的策论果然好用。
    甘露殿里,李世民问一旁的太监,“这份策论当真是太子所想吗?”
    太监小声回话道:“东宫的眼线来报,太子送了李正一万贯钱。”
    一万贯!李世民眉头直跳,“朕的太子这么有钱吗?”
    太监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说了一遍,“还说是李正五行缺钱,太子这是在给李正治病。”
    李世民听完黑着老脸。


第一百零七章 白吃白喝的贯彻
    真要是李承乾做错了,倒也算不上,至少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好办法。
    可李世民心中越想越不舒服。
    之前就是李泰和李承乾赶着给李正送钱。
    听完太监的禀报,李世民心中讶异,这里面竟然还有李恪的事。
    李承乾,李泰,李恪这三个小子没一个像样的。
    李恪也就算了,李承乾作为太子竟然还要向李正买主意。
    原本以为李泰在李正的身边,怎么也可以时不时劝导李正入朝为官。
    可以为江山为社稷出力。
    现如今李泰不仅没有劝说李正,竟然还帮着李正一起敲太子的钱!
    好在如今长安的乱象有了解决的办法。
    李世民黑着脸,李正想必是笑开花了吧。
    有道是就怕后院起火。
    朕与朝臣绞尽脑汁想着办法,太子却赶着去给李正送钱。
    莫非下一次朕也要求着李正不成!
    现在李正建设村子的钱都是从哪里来?
    那可都是朕的!
    心里越想越气,李世民看了一眼左右喝道:“朕的剑呢!”
    李丽质刚刚赶到甘露殿外就听到了自己父皇的一声大喝。
    停下脚步又转身离开,回到立政殿,李丽质对自己的母后说道:“母后,最近父皇怎么越来越喜欢练剑了。”
    长孙皇后用针线正在做着一件衣服,听到丽质的话语微笑说道:“可能你父皇也不服老吧。”
    说来李世民也才三十多岁,正是壮年。
    父皇也还没到老的时候吧。
    心里想着,李丽质看着自己母后的孕肚,笑着说道:“母后,我是不是又要有一个妹妹了?”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弟弟呢。”
    长孙皇后已经快要生产了,太医署的御医说就是这两个月的事情。
    这些日子也一直在立政殿,可不敢有什么差错,现在是最需要照顾的时候
    乖巧地给自己的母后盛了一碗粥,李丽质的目光看向宫门外。
    长孙皇后看着自己女儿的神态说道:“是不是又在想李正了?”
    李丽质的脸一红立刻扭过头,“哪有。”
    尽管嘴上这么说,长孙皇后怎么会不知道李丽质的心思。
    看着李丽质的神色,低声说道:“你父皇没少为李正的事情费心,只是这小子抗拒官场,不像是个想要做大事的人,却是一个喜欢逍遥快活的人。”
    “对他来说他的大事就是建房子。”
    长孙皇后无声地笑笑,“这样的人也好,朝堂是个池子,进这个池子的人有多少人可以完好地出去。”
    李丽质问道:“那母后也不希望李正进入朝堂?”
    长孙皇后叹息道:“可能这就是李正高明的地方吧,只要他不碰权力,你父皇可以保他一辈子高枕无忧。”
    说完长孙皇后看着李丽质的神色,这丫头的神色里竟然还有一些骄傲。
    李正确实是一个本事人,一直在宫中,也不是没有听过李正的事迹。
    这样的一个孩子,能够抗拒人世间这么多的诱惑,确实难得。
    这世间的诱惑很多。
    五姓的招揽,皇子的拉拢,甚至连当今陛下都请他做官。
    可是这些李正都拒绝了,他宁可躲在泾阳县种田。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个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会好奇。
    如果换成一般的孩子说不定李正就入朝为官。
    或者成了五姓的女婿。
    可是李正没有选择这些,他反而隐居起来。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总感觉他有些暮气沉沉。
    就像是那些厌倦的凡尘中的世俗一般。
    隐居在青山绿水之间。
    房玄龄来到国子监。
    正在国子监看着学子文章的孔颖达,见到房玄龄来了好奇问道:“房相,你怎么来了。”
    房玄龄微笑说道:“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孔颖达比房玄龄还要年长,房玄龄说完做辑行礼。
    “据说现在工坊商户的事情已经有了决策,还有什么事情困扰房相。”
    房玄龄惆怅说道:“你说太阳什么时候距离我们最近。”
    太阳?
    孔颖达下意识看了眼窗外的太阳便说道:“自然是早晨和傍晚的时候。”
    房玄龄又说道:“那为什么中午的太阳是最热的呢?”
    孔颖达放下手中的文章,陷入了思索。
    房玄龄又说道:“这个问题是泾阳县的几个孩子问出来的,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似乎里面埋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孔颖达苦笑说道:“不瞒房相,其实李正之前也交给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倒像是一个新方向。”
    “哦,是吗?”房玄龄来了兴致又问道:“是什么问题。”
    “老朽也不好形容这个问题,若是能够想明白说不定要打破千百年来的世俗观念,有些事情老朽不愿意去相信,可真到眼前的时候,却发现有时候李正说的也不是没有依据。”
    就像是大唐的学问圈子里进入了一个异类,这个异类不是那么地嚣张。
    可若是你要去纠结这个异类的对错,你也没有办法去反驳他。
    孔颖达想过很多,或许李正的脑子里装着很多的知识。
    只是他不愿意表现自己。
    更不愿意用他那些不一样的学识来和大唐的这些老顽固分个高低。
    房玄龄对孔颖达说道:“咱们以后就看看李正教出来的那些小子会是什么样。”
    孔颖达也点头说道:“老朽也想看看李正教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
    到了傍晚时候天空乌云密布。
    李正看着天色急忙收拾家里的衣服,要下雨了。
    天空响起几声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收拾着衣服,李正急急忙忙走入屋中,见到正在吃着煎饼果子的李泰。
    “胖子你说你就不能做点活吗?”
    李泰又是咬下一口煎饼果子,“李正,你说太子现在应该高兴坏了吧。”
    “你能不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