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一会儿一把钢刀就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你们是什么人?”称心用高句丽话语说道。
    “你又是什么人,这里怎么会有关中的烈酒。”
    王玄策用关中话问道。
    “我是称心。”称心这次用关中话说道。
    王玄策手中的刀没有放下,转过身借着月光看向称心的面容,确认了好一会儿这才放下刀:“看来长安令说在平壤城的桩子就是你了。”
    称心也是长出一口气,“你们来这里多久了。”
    一旁走出几个泾阳护卫队的队员,王玄策说道:“我们在这里守了一个月,按照长安令的吩咐来找你。”
    称心拿出一份图说道:“这是整个平壤城的布防图。”
    王玄策接过布防图,看了一眼收好。
    称心又问道:“大军在哪里?”
    王玄策收好横刀说道:“大军刚过江走得不是很快,我们带着人先过来了。”
    称心又说道:“既然你们都来了,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救出高句丽王。”
    大虎站在一旁细心地听着,从泾阳出发到高句丽跋涉数千里地,这一次是为了挣军功而来。
    众人没有点火把,这个时候点火把会引起远处村子的注意,惊扰了平壤的大军可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今日的月光不错。
    王玄策说道:“平嚷城内的守备如何?”
    称心低声说道:“渊盖苏文放在平壤的兵力有三万,其中平壤皇宫的守备就有五千人,整个平壤城都已经严阵以待,渊盖苏文做好了在平壤城下和唐军决一死战的打算。”
    称心又说道:“那时候我给渊盖苏文的建议是死守平壤,现在的他正是打算这么做的,而且平壤的兵力还会增加,渊盖苏文一直都在强征壮劳力,每日都会有近一千的兵力到达平壤,每日都会增加,等到唐军到的时候应该有七万到五万的兵力,甚至是十万。”
    听到这个数目,王玄策皱眉说道:“只在平壤?”
    称心解释道:“高句丽不像中原,高句丽很多城池都已经年久失修不堪一击,只有平壤这座大城可以勉强防守,这是我给渊盖苏文的建议。”
    王玄策点头说道:“这样也好,拿下了平壤就等于一网打尽。”
    大虎也笑了笑如此布置兵力,渊盖苏文地败局已定。


第九百四十三章 边城战
    王玄策看着平壤的城防图皱眉说道:“整个平壤的防御都是铁桶一块,要救出高句丽王怕是不容易。”
    称心低声说道:“高句丽王不能死,一旦高句丽王死了,战后就算我们打赢了也没了高句丽王室会很难办。”
    王玄策稍稍点头,“你说得也对,这个高句丽王确实不能死,他死了大唐如何再扶持一个高句丽王,现成的这个必须要保住。”
    几人商议好一会儿,决定让称心在平壤多留一些时日。
    回到平壤的时候,天快要亮了。
    拖着疲惫的身躯,称心重新走入平壤城中心里很希望这场战斗可以早点结束。
    平壤城的北方数十公里外。
    大军已经过江,随时准备进攻高句丽的边城。
    牛进达坐在中军大帐听着李大亮的讲述。
    两人决意明日先破了边城。
    薛仁贵带着一份地图而来说道:“牛大将军,这是整个高句丽地势地形图。”
    听到这个有些意外,牛进达接过地图看了一眼神情更是讶异,“好详细的地图。”
    李大亮也看了一眼说道:“这地图哪儿来的?”
    薛仁贵说道:“从泾阳出发的时候,书院交给末将的,希望对大将军有用。”
    牛进达豪爽地笑了笑,“有用,当然有大用。”
    大军要深入高句丽,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高句丽的地图。
    高句丽不像中原,牛进达也是第一次来高句丽打仗。
    地形对战斗胜利的影响特别地大。
    李大亮低声问道:“当初辽东发兵的时候,王玄策就带着一队你们泾阳护卫队的兵马离开了,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薛仁贵回道:“他们有自己的任务,到时候会接应大军的。”
    牛进达笑道:“老夫知道规矩,你们泾阳护卫队是我们大军的策应,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权力指挥你们,来之前陛下都已经交代好了。”
    薛仁贵点头离开。
    李大亮又和牛进达商议了好一会儿。
    敲定接下来的行军事宜,牛进达走出大帐看着营地中大军的准备情况。
    正走着就看到营地的一旁,泾阳护卫队的人全部聚坐在一起,正在听着一个人讲课。
    行军打仗都要讲课,牛进达心中暗叹泾阳护卫队的做法还真是特立独行。
    第二日一早,大军再次行军,这一次要攻打高句丽的边城。
    高句丽的边城一共有三座,首当其中的是大行城,这里自汉以来就是中原的辽东郡,只是中原的连年战乱加上长期不管高句丽,这里才被高句丽掌握。
    李大亮带着三万将士打得就是大行城。
    高句丽的另外两座边城在鸭绿江的另外一端,石城和泊灼口,这两座边城相对较小。
    大行城本就是中原人修建,而石城和泊灼口是在鸭绿江对面是高句丽人自己修建的,隔江相望。
    早在李大亮动兵之前,薛仁贵就带着人绕过了大行城到了鸭绿江边。
    这里的地势非常平坦,远望就可以看到那两座小城。
    带着一千泾阳护卫队的队员,薛仁贵等在鸭绿江的上游。
    几匹战马急匆匆从鸭绿江的桥上掠过,是从大行城的方向而来。
    算着时辰看来是李大亮要攻打大行城,而大行城已经来求援了。
    薛仁贵低声对自己身边的队员说道:“准备好木筏渡江。”
    石城和泊灼口本就是小城,兵力不足。
    一旦大行城破了,石城和灼泊口根本守不住。
    看着一队队的兵马从城中而出。
    薛仁贵带着泾阳护卫队的队员从上游开始渡江。
    经过两个时辰的渡江,到了江岸薛仁贵清点人数,所有人到齐之后,队员们这才又在远处蛰伏起来。
    一直到了夜里还是有兵马不停在两座城之间进进出出,看来大行城的战事非常紧张。
    “什么时辰了?”
    薛仁贵问道。
    “子时。”一旁的队员回答道。
    拔出腰间的横刀,薛仁贵带队迅速贴近城墙。
    石城的城墙很低,比关中很多城池都要低一截。
    而且非常的老旧,薛仁贵带着人很快就在城墙的一角挖出了一个豁口。
    众人分好燃烧瓶之后便借着夜色潜入城中。
    大行城战场,李大亮狼狈地从战场上下来对牛进达说道:“没想到这个大行城还挺难啃的。”
    看着李大亮狼狈又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牛进达说道:“大行城本就是我们中原的建造的,也算是边城中的一座大城。”
    李大亮灌下一口凉水说道:“大将军放心,明日定能拿下此城。”
    牛进达倒是很淡定,这一次攻城用的兵力本就不多。
    “伤亡如何?”牛进达说道。
    “伤兵不少,高句丽人的武器并不好,连我们的甲都砍不进去,就是城不好爬。”李大亮活动着肩膀说道:“泾阳来的医疗队治着伤兵呢,不会有大问题。”
    牛进达看得出,李大亮对泾阳的医疗队非常地依仗。
    泾阳护卫队素来我行我素。
    当年在吐蕃也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他们的能力也是李大亮亲眼见过的。
    李大亮打算重整旗鼓,天亮再攻城。
    一个士卒急匆匆跑进大帐说道:“大将军,前方军报。”
    听到这话牛进达疑惑了,“什么前方军报。”
    自己这边就是前方,哪里还有更前方的战报。
    士卒说道:“是薛仁贵将军送来的战报,薛仁贵带着一千泾阳护卫队已经拿下了石城,整座城池已经燃起了大火。”
    听到这话李大亮顿时站起身,目光立刻看向沙盘。
    石城就是大行城的后方,李大亮说道:“大将军此战必胜!”
    牛进达看着石城的位置笑道:“这个薛仁贵还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石城这个要冲位置,拿下了石城就是切断了大行城的后路。”
    李大亮说道:“立刻派兵五千协助薛仁贵!以免对方反扑,告诉薛仁贵给我守住石城!只要他守住了,过了石城进入高句丽就是一马平川,杀向平壤。”
    “喏!”
    军报一来,军中士气大振。
    牛进达依然皱眉,倒也没有太多的喜悦,心中很是狐疑这个薛仁贵是怎么拿下石城的。


第九百四十四章 都是疯子
    第二日,李大亮天不亮就醒了。
    大军也已经准备好了再一次的进攻。
    而就在李大亮准备再次攻城的时候,又一份军报传了过来。
    薛仁贵带着一千泾阳护卫队又拿下了泊灼口。
    横跨鸭绿江两岸的最重要的两个港口边城都被薛仁贵一个人拿下了。
    一千人队伍先后拿下了两座城。
    虽说是两座小城,可再怎么样,薛仁贵只有一千的人手。
    大军成列大行城前,等到李大亮大手一挥准备攻城。
    兵马还没有动,大行城的城门却开了。
    军前一阵寂静。
    搞不明白对方这个时候为什么打开城门对着自己这边的大军。
    大行城的守城将领哭着走出城门,跪在低声大喊着高句丽话语。
    听不懂高句丽的话语的李大亮问向一旁的高句丽向导,“这个家伙在说什么?”
    向导是长年来往高句丽和辽东的商人,他回话道:“他说他们降了,并且还说要粮食。”
    听到这话,李大亮很是诧异,就这么拿下,而且大行城没粮食了?
    把大行城的守将以及士兵全部拿下之后,李大亮几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薛仁贵拿下了大行城的后方两座大城的时候,抓了一个大行城出来求援的将领。
    并且告知了大行城粮草的位置。
    薛仁贵一把火把人家的粮食给烧了。
    牛进达听完这话想笑又有些笑不出来,苦恼地说道:“这个薛仁贵还真是……”
    李大亮接话说道:“兵行险招,我行我素。”
    牛进达低声问道:“在吐蕃的时候泾阳护卫队也是这样胡来的吗?”
    李大亮解释说道:“倒也不是胡来,末将当初在吐蕃听闻泾阳护卫队打仗方式都是小队作战。”
    牛进达皱眉说道:“小队作战?”
    点了点头,李大亮回忆着说道:“一个几百人的小队,行动迅速,并且前后呼应配合非常的好,用他们泾阳护卫队自己的话语来说就是执行力,要说执行力这个东西末将以前没有听说过,大致意思就是下达命令之后,协同作战下的专注。”
    这么一解释,牛进达更加听不明白了,似乎有很多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
    李大亮解释道:“大将军可还记得泾阳护卫队的练兵方式?”
    牛进达思量着说道:“倒也听说过,和我卫府兵马的训练方式不同,泾阳护卫队练兵很少会练战阵,似乎还有演习这种事情。”
    李大亮说道:“就是演习中获得的本领,泾阳的护卫队队员不仅纪律好,但是他们的军规并不是很严格,可练出来的士兵非常有样子。”
    牛进达也没有反驳,低声说道:“老夫自然也见过。”
    李大亮又说道:“末将以为,泾阳护卫队本就人少,他们训练方式就从人少的小队开始训练,每三天一场小演习,每七天一场大演习,训练小队的作战能力,并且他们很少会练军中的刀法,更多的则是搏斗术。”
    “搏斗术?”
    “就是一种短兵相交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让对方失去战斗力的搏斗术。”
    牛进达看着李大亮说道:“老夫听说当初你从吐蕃回来之后,你就给陛下进谏说要研习泾阳护卫队的练兵之法。”
    说道这里,李大亮低下头说道:“确实上书进谏过,只不过陛下似乎没有给批复。”
    泾阳护卫队的独特练兵之法,牛进达在长安自然听说过。
    而且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就在泾阳的护卫队中。
    也一直听程咬金这个老匹夫说起过。
    这也是第一次看到薛仁贵这支泾阳护卫队的战斗力。
    以前吐蕃的战绩也只是听说而已。
    这一次亲自参与在泾阳护卫队的作战中。
    难怪李正会要求泾阳护卫队不听大军指挥,但会策应大军。
    这样长期训练小队作战的队伍,放在大军中确实有些浪费了。
    这种队伍应该放在敌后,牛进达对兵法的了解虽然比不上李靖,但也有自己的独道的见解。
    小队作战有时候要面对一整支的大军,而且兵员的能力也一定要是最上乘。
    收拾好大行城之后,不出李大亮所料,薛仁贵带着一千人的泾阳护卫队已经进入了高句丽境内。
    下一步薛仁贵要去做什么就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