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活动稀缺的年代,找不到乐子的情况下,李正把余下的精力全部用在看书上。
仔细想想自己上辈子也没看过这么多的书。
拿出地图,将地图铺开在桌子上,李正的目光看向中原的辽东一带。
想来牛进达他们应该到了辽东附近。
李正打开一份卷宗,上面写着的是朝中的各类情报。
这些情报都是许敬宗这个特务头子搜集的。
朝中最新的军报是牛进达已经过了河东道就要进入幽州地界。
看着地图,李正心里推算着大概还有一个月,牛进达的大军就会到达高句丽的边界。
徐慧站在书房外说道:“长安令,开水已经好了。”
李正拿着茶杯走出书房,往茶杯中放入一些茶叶。
徐慧瞧着李正的动作,先是闻了闻茶叶的香,然后把水壶中的开水倒入杯中,再看李正拧好了杯盖,还检查了一遍茶水会不会倒出来。
这一系列动作非常的流畅老练。
像极了常年这样喝的。
可是想想炒茶叶这东西才出来几年。
而李正像是喝了很多年一样。
捧着茶杯,热乎的茶水隔着茶杯可以感受到温热。
李正在院子的躺椅坐下,抬头看着星空。
徐慧知道李正这么一坐就会坐很久。
就这么沉默不语地看着星空。
谁都有一些小癖好。
而李正的小癖好很是少见。
到底谁会这样一动不动看着星空看这么久。
除了那些占卜天象的。
但李正似乎从来对这种玄乎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收拾好家中的一切,徐慧去李丽质房间。
帮着李丽质准备好明天的事宜已经是深夜了。
李丽质向院子里看去,李正已经没有坐在院子里。
躺椅也收到了一边。
书房里的油灯还亮着,看来是已经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还在睡梦中的李正就被人摇醒。
恍惚间睁开眼,天才刚刚亮。
心说家里有谁起得这么早,李正低眉就看到小兕子站在床边。
“父皇来了,在院子里等你。”
李正从床上爬起身,看了看窗外,“你父皇来做什么?”
小兕子指了指窗外的李世民,示意让自己去问,她便离开了房间去找了她皇姐。
从床上坐起身,李正披上外衣。
虽说已经入夏,但清晨的风还是有些冷。
李世民就坐在院子里,一旁站着王鼎。
打着哈欠,还是睡意惺忪,李正说道:“陛下大早上不准备上朝,你怎么有闲情来我这里。”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今日是休朝。”
“是吗?”李正一边穿着衣服问道。
李世民看着院子里的景色说道:“最近有一些声音在朕的耳边缭绕很是烦人。”
李正认真思量着点头说道:“陛下该不会是耳鸣吧。”
“耳鸣?”
这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话,李世民摇头,“朕没病,只是有一些人经常拿着一件事进谏。”
第九百三十一章 没朋友的李世民
正早起也没有吃早饭,徐慧端来了一碗粥和几个肉包子。
李世民也理所当然地蹭着饭食,看他一口包子一口粥吃得津津有味。
“原来你李正每日吃着这么寡淡的饭食。”李世民一边吃着说道。
“早饭吃寡淡一点有好处。”
面对正在狼吞虎咽吃着早饭的李世民,李正没有什么胃口只是平淡的说道。
哧溜哧溜……
李世民大口喝着粥,声音还挺大。
好一会儿之后,李治和小兕子去了书院读书。
李世民这才放下碗筷,舒坦地打了一个饱嗝。
“陛下的胃口真是不错。”
李正吃着鸡蛋说道。
李世民回味着; “虽说粥很寡淡搭配着肉包子吃倒是很不错。”
李正笑了笑,“是吧。”
李世民又说道:“这个包子的秘方宫里也有,宫中做出来的包子却没有你这里做得好,看来宫里那些人的手艺还是不够好。”
李正喝了一口热茶,“陛下过奖了。”
李世民重新站起身说道:“青雀就要成年了,已经有不少言官进谏说是该让青雀前往封地了。”
李正端着茶水说道:“有这事?”
李世民疑惑道:“你不知道?”
李正摇头,“确实没有和我提起过。”
李世民感慨地长叹一口气,“皇子之事很多人都不敢插手; 这是皇子的事,也是朕的事情,更是皇家的家事。”
正说着他目光看向院子里的菜地,李世民低声说道:“既然青雀不和你说,想来也是他不希望你牵扯进来。”
李正放下茶杯说道:“难怪他最近来泾阳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李正说道:“朕觉得青雀是真的把你当兄弟了,不希望你卷入这件事中。”
成年皇子离开长安前往封地是一直以来的规矩。
李恪是在军中任职,而且是庶出不会有夺嫡的威胁。
有一个任职之后李恪留在长安反而是理所应当。
李正瞧着李世民的神情说道:“陛下和我说这个做什么?”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想要听听你的看法。”
和李世民说话很累,尤其是李世民的家事。
干涉皇帝家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历史上那些想着帮忙夺嫡的那些人往往也都没有好下场。
见李正没有回答,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娶了丽质,再怎么说也是半个皇家人,朕和你说这些就没有把你当外人。”
首先李世民是在别人家里,这一点李世民确实没有把他自己当作一个外人。
而且还非常的理直气壮。
是不是做皇帝的都这么厚脸皮?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那陛下觉得魏王殿下该不该留在长安。”
李世民低声说道:“如果青雀去了他自己的封地,朕和皇后也会一直牵挂着他,孩子出了远门还这么久不能回家,或许每逢佳节可以回来一两次,只不过谁希望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虽说朕不是一个好父亲。”
多么发自肺腑的一段话。
可从李世民的嘴里说出来,李正总觉得他带有别的目的。
李世民又说道:“你有办法可以让青雀留下来吗?”
想了一会儿; 李正又喝了一口茶水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世民脸上终于有了微笑; “说一说是什么办法?”
有点坐累了,李正换了一个坐姿说道:“其实也很简单,朝中不是一直惦记着我的书院嘛。”
李世民点头,“朝中也是有言语在议论你的书院。”
李正说道:“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魏王殿下迁到书院中来,让魏王入主书院。”
“入主书院?”李世民挑眉说道:“这可是你一手搭建起来的书院。”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魏王殿下如果入主书院,以后泾阳书院的绝大多数可以由魏王做主,这么一来朝中也会放心很多,再怎么说由魏王盯着书院,非议也会少很多,而泾阳书院由魏王掌握,魏王就有了留在长安不去封地的需要。”
李世民稍稍点头。
李正说道:“或者说陛下也会比较放心。”
李世民笑道:“这么一来不高兴的人就是承乾了。”
李正站起身活动着筋骨说道:“太子是什么心情与我无关。”
“也对,太子是什么心情与你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看到院子里有一根鱼竿,“朕听说你很喜欢钓鱼?”
李正看了看天色说道:“大清早可不是钓鱼的好时辰啊。”
“钓鱼还分时辰?朕可没这么听说过。”
说完李世民便扛起了鱼竿,“走,陪朕去钓会儿鱼。”
说完他便扛着鱼竿走出了家门。
根本没有人给人拒绝的机会。
李正也拿起一根鱼竿,跟着李世民走出家门。
瞧着李世民的背影; 有时候想想李世民这样的人,应该过得也不舒坦。
做一个皇帝没有朋友; 兄弟姐妹们都怕他。
而且还防着所有人。
这样的人活着也挺累的
要是这种日子过久了; 会不会成了一个心理变态?
走到河边,李世民挂上鱼饵随手把鱼钩抛入河中。
一看就不是很专业的样子。
李正挂上鱼饵,把鱼钩放到靠近河滩的位置。
两人把鱼竿搁在一旁,各自坐在一旁的石头上。
安静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正见这个小子一直不说话便说道:“你真打算与朕就这么坐着,一直不说话?”
瞧了一眼李世民的神情,李正说道:“钓鱼还是安静点比较好。”
李世民看到一旁有个火坑说道:“你还在这里做饭吃?”
李正也看了一眼火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自己的习惯,平日里很少有村民会来河边,像是特意给自己留了一个专属的位置。
这个火坑也是村子里的村民默默做得。
河边这两块大石头一直都很干净,也不会有小孩子来这里玩闹。
村民默默做着这些,有时候想想心里还是觉得挺温馨的。
泾阳这个村子不大,穷苦百姓家的人都是最实诚,最淳朴的人。
李世民又看了看四下,“一边钓鱼一边吃饭食,闲情雅致!朕越看越羡慕你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李泰成年之后
“陛下是当今的天可汗,高高在上,那才是让天下人羡慕。”
李正回话道。
李世民又说道:“你说让青雀做你书院的主事,你打算怎么安排?”
思量了一会儿,李正说道:“魏王殿下定期向陛下汇报书院的情况,书院不和朝堂有任何关系,但书院可以给陛下最新的科学知识; 让陛下来决定这些知识是否对大唐有用。”
听完李世民中肯地点了点头,“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李正又说道:“不过我是有条件的。”
听到后面一句,李世民心头一跳,心说就知道这小子不会白做好事。
李世民说道:“什么条件?”
李正开口说道:“魏王殿下可以入主泾阳的书院,但是泾阳以后的教书方针不能改变,陛下也不能改变。”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你的书院不教儒家典籍; 也不教道经,更不学诗经,朕一直都不明白教这些东西不好吗?”
“只是有一些涉猎而已,书院只是书院,书院教的也只是为了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书院与朝中的牵连?”
李正笑了笑没说什么?
看李正笑得意外深长,李世民甚至觉得在李正的眼中,国子监的教书方式是错的。
如今也看得出来,李正书院教出来的那些孩子在数术和一些科学的造诣上非常高。
就说数术上的运算,泾阳十多岁的孩子比那些三十多岁的成年男子都要高明。
还有一些奇怪的科学,听说泾阳的孩子做出了一种抽油烟机的东西。
现在很多长安的居民都在用,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把那些烦人的油烟,用一个轮子全部抽出去。
那些油烟像是受到了吸引一般,烟会自动朝着那个轮子飘到屋外去。
还有就是一直在改进的自行车,在外面是很多孩子们的玩具。
在泾阳基本上已经取代了牲口的作用。
李正从一旁的地里摘了一根黄瓜,也递给李世民的一根,“陛下应该多吃点蔬菜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李世民接过黄瓜便咬了一口,黄瓜清脆爽口,还带有回甘。
李正吃着黄瓜说道:“整日大鱼大肉的饮食对身体很不好; 时不时吃点果蔬调节一下饮食的均衡。”
“均衡!”李世民又是中肯地点了点头,“太医署的医官也没少念叨; 让朕少吃酒肉多吃果蔬。”
太医署的医官还是挺靠谱的。
在身体调理这一块中医算是天花板。
“这话其实说得也没错。”
“果蔬未免也太寡淡了。”
吃肉不吃菜不是腻得慌吗?
看李世民已经有点中年发福的架势了。
算来李世民也快有四十了。
李正想了想说道:“我知道一种果蔬的做法,叫做沙拉,陛下有没有兴趣试一下。”
李世民看着河面说道:“好吃吗?”
李正说道:“是一种果蔬的做法,把一些口味奇特的果蔬混在一起吃,再适当放一些酱汁调味。”
李世民点头说道:“你做的味道一定会很不错。”
太阳从东面出来了,温暖的阳光很快就笼罩了整个村子。
从一夜的清冷,再到早晨温暖。
李世民眯着眼悠哉地坐在河边,看似很喜欢这种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
“你把做法写下来,送到宫里,宫里的人会做的。”
李世民闭着眼说道。
李正看着平静的湖面,鱼儿没有咬钩,鱼线也没有任何的动静。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