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一桌子的菜肴没有动筷,转头看向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陛下有心事?”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说道:“朕让李正办一件事,你说这个李正为何说一半留一半?”
给李世民夹着菜,长孙皇后说道:“你们翁婿两人相斗这么多年,彼此难道还不了解?”
李世民拿起筷子咬了一口青菜咀嚼了一会儿又放下筷子,像是在回味着青菜的味道,又像是在思考。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又给李世民倒上一碗汤,低声说道:“泾阳的侍女回报说兕子已经很久有数个月没有犯病了,太医署的医官说过几日要去泾阳看看小兕子的病情,似乎小兕子的病真的好了呢?”
说完这话,长孙皇后又低眉说道:“当年看着小兕子犯病,妾身揪心得难受,都说这病治不好。”
李世民突然一拍桌案说道:“朕明白了!”
这一拍桌子让长孙皇后登时一愣,“陛下,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放下筷子说道:“李正是在等着朕的好处呢,这个臭小子难怪说一半留一半。”
闻言长孙皇后瞪了一眼李世民,“陛下想着李正,是不是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管不顾了。”
李世民的神情重新恢复过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听徐照邻说过,小兕子的病症是先天不足,药石只能缓解。”
用完饭食,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把朕的话语传给李正,就说吐蕃国书的事情他要几成利。”
王鼎收到话语躬身行礼说道:“老奴明白了。”
说完王鼎又朝长孙皇后行了礼,便小步退出了甘露殿。
泾阳
至于关于吐蕃的事情当然不能都和李世民说了。
如今兵器生意也已经停了,李世民已经好久没有挣到兵器生意的钱。
想必停了这么久,李世民的府库大概是又缺钱了。
谈生意和吐蕃的国书是两回事。
先谈分赃再做坏事往往没错。
家中院子里的苗圃又长出了不少野草。
李正耐心地除着草,“今年雨季时间长,春日又来得早草长得也多。”
小兕子一边点头一边用力挥动着小锄头。
今日是大晴天,小丫头额头有一些汗珠脸颊被阳光嗮得通红。
小兕子一边干活小声说道:“吐蕃的国书不是应该交给父皇吗?怎么在你手里。”
小丫头会知道这件事估计也是听李丽质说的。
国书就放在自己家的桌子上,李丽质还打开看过。
正说着,武媚和高阳带着徐慧一起走出家门。
忙完了苗圃里的事情,李正在院中坐下。
小兕子也有样学样地坐下,抱着茶杯喝下一口热茶。
李丽质端着一盆水果走来说道:“西域送来的瓜。”
李正看了一眼说道:“这个不是哈密瓜吗?”
“哈密瓜?”
李丽质疑惑道:“瓜就是瓜,哈密瓜是什么?”
小兕子吃着瓜说道:“我知道,西域有个叫做哈密的地方。”
其实哈密瓜和哈密没什么关系。
“我说的对吧。”小兕子抬着下巴有些骄傲的说道。
看样子,她认为这样是对的。
李正笑了笑不拆穿,先蒙她几年,几年之后她长大了就明白了大人世界的险恶。
第九百二十七章 恐龙化石
大牛在书院做了一件非常震惊人的事情,他在泾阳书院搭了一个很大的骨架。
骨架是一个非常大的牲口。
程处默看着巨大的骨架问道:“李正,你说真有这么大的牲口吗?”
李正瞧着眼前的恐龙骨架说道:“很久很久以前确实存在过,不然它的骨头怎么可能拼接得出来。”
大牛用绳索和木架把整个骨架搭建了出来。
这应该是一条长颈龙,算上脖颈的高度足足有十多个成年人的高度。
程处默仰头看着说道:“这种牲口的肉应该很多吧。”
李正笑了笑,“应该味道也不错吧。”
这个恐龙骨架是大牛从吐蕃的雪山上带来的。
李泰也端详着巨大骨架说道:“坊间也传闻过久远岁月前有很多巨大旳野兽,莫非山海经的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山海经的传说当然不是真的,但恐龙确实在远古存在过,并且还是那时候地球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
李正说道:“不过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这种巨兽了。”
李泰低声说道:“那些奇闻怪志的记载是不是也有所根据。”
三人正说着话,就看到大牛刚刚从书院走出来,程处默走上前一手将大牛拎起带了过来。
大牛看了一眼李正又看了看李泰。
程处默低声说道:“来和某说说,这个东西是从哪儿来的。”
顺着程处默所指的方向看去,大牛看了看恐龙骨架说道:“这是我们在修建吐蕃防御工事的时候发现的,那时候我们打算在吐蕃后面的雪山挖出一片利于防御的地势,挖着挖着就挖出了这些。”
程处默摸着下巴的胡渣又说道:“那里有这种活物吗?”
大牛使劲摇了摇头,“当初捡到这些骨头的时候,很多骨头都是镶嵌在石头里的,骨头都已经成了石头了,年代非常久远。”
程处默的目光盯着恐龙骨架说道:“这么大的牲口可不好,对付若是一大群更是不得了。”
李泰说道:“光是天竺的战象群就不是人力可以抗衡。”
程处默低声说道:“这么厉害的牲口,怎么就会找不到了?”
有时候看程处默是一个憨货,但他总是能够在一些时候说出那种一语中的。
就像是程处默现在说的,恐龙为什么突然从地球上绝迹了,就连后世也有很多的猜测和学说。
程处默会往这方面去想,不得不说他的问题非常超前。
大牛又说道:“我这里还有很多的骨头,看起来这是一个大族群,太零散了有些拼凑不起来,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李泰摆手说道:“我对骨头不感兴趣。”
化石终究只是化石和当下的生活没有关系。
也不会闲得去刨根问底。
最近李泰来泾阳的次数越来越少。他的脸上很显然地写着三个字,有心事。
可能他的心事就是成年的那一天就要去封地。
李泰没有说,李正也不愿意多问。
几人又多看了一会儿,很快就对这个恐龙化石没了兴趣。
三人一起在村子里走着。
李泰问向程处默,“今日你怎么不去泾阳护卫队了?”
程处默懒散地松了松肩膀说道:“今天是休息,规矩是李正定的。”
李正稍稍点头,“护卫队每周两天休息,只有少数人轮班。”
程处默长叹一口气,“就那几個朝中来的权贵公子,今日他们的家里人来探望他们了,营地里到处都是外人,我也懒得去了。”
因为那几个公子哥可都是长安城权贵阶级的孩子。
来看望的都是拖家带口的。
程处默又说道:“倒是听说了一件事,那些权贵公子们的家人听了他们在泾阳苦训的事情,说是过了午时之后就要去陛下面前弹劾。”
李泰笑道:“这是父皇安排的事情,他们也敢忤逆。”
程处默低声说道:“那几个公子心里记着仇呢,上一次就有一个半夜想要逃走的,结果被抓了回来。”
程处默管泾阳护卫队挺合适的。
本就是一个没什么心思的人,而且为人厚道讲规矩。
除了现在有些怕老婆之外,没什么别的毛病。
程处默又说道:“再说了咱们泾阳的训练虽然差了点,但十来岁的孩子不都练得好好的,而且伙食一直都是有菜有肉,要说吃得比他们的卫府好上好几倍。”
李泰点头说道:“那确实是这样,泾阳的吃食在关中都是名声响亮的。”
三人正走着,看见王鼎急冲冲朝着这里而来。
看到王鼎的样子,李正别有意味的笑了笑。
李泰看到王鼎有些意外地说道:“父皇大病初愈,你怎么不在父皇身边。”
王鼎连忙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让老奴来给长安令带一些话。”
“原来是这样。”
李泰恍然点头又对程处默说道:“处默,听说你家有些好酒?”
收到李泰地眼神,程处默一拍大腿说道:“某差点忘了,咱们这就喝酒去。”
李泰说道:“李正滴酒不沾的人就不用去了。”
说完李泰和程处默转身便离开。
一听是李世民让王鼎带话来,这两个家伙第一时间躲得远远地。
听不到是最好的,有些话听多了怕是有麻烦。
李正对王鼎说道:“这里就我们两个,陛下带来什么话了?”
王鼎挥着袖子给自己散热,“就是吐蕃国书的事情。”
李正好奇说道:“吐蕃国书的事情我不都和河间郡王说了吗?”
王鼎瞧着李正的神情苦涩地笑了笑,“长安令就不要卖关子了,这说一半留一半可使不得。”
李正说道:“什么使不得?咱们陛下是不是会错意了?”
见李正转过身,王鼎又饶了一圈走到李正的面前,“长安令,陛下的意思也明说了,长安令要怎么做先不谈,事成之后长安令要几分利直说便说。”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当真直说?”
王鼎就差给李正跪下来说道:“不然呢?老奴火急火燎跑来做甚?”
李正看向长安方向说道:“陛下会得到他想要的,无非就是吐蕃的民心归附,已经彻底掌握吐蕃。”
王鼎使劲点头。
李正又说道:“所以除了陛下想要的这些,吐蕃的所有利产生的银钱我全部都要了。”
第九百二十八章 财阀的方向
王鼎双手揣在袖子里脸色上写满了两个字,难办!
安静了一会儿,王鼎再次看向李正,“长安令当真全都要?”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不然呢?”
王鼎来回走了两步,显得有些着急,“那陛下可以得到什么?”
李正深吸一口气说道:“将整个吐蕃收入大唐的版图之中。”
停下脚步,王鼎看着李正; “这可不是小事,长安令莫要说笑?”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的利益可能是短期的,但是陛下的可能就是长期的。”
王鼎琢磨着说道:“老奴想着在陛下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到吐蕃收进大唐的版图?”
李正长叹一口气,“王公公,我们也是老相识了,咱们的目光不能只能看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
王鼎顺着李正的目光看向远处。
李正认真的点头说道:“对了; 就是这样,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老奴只是一个传话人,既然长安令都这么说了,老奴只好把这话转述给陛下。”
王鼎又长叹一口气转身离开。
瞧着王鼎的背影,李正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上一次你给钱的那个大胡子到处在花钱。”
王鼎还没走远,身后就传来了李江山的说话声。
瞧了一眼李江山,李正叹息道:“杀手姐姐,你说这个王鼎活了大半辈子,有没有为自己活过。”
李江山还是和以前一样,穿着一身黑衣板着脸,她开口说道:“什么叫做,为自己活过。”
李正放下手中的扇子说道:“意思就是说你有没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有没有出于自己的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见李江山古怪地看着自己,李正摇头说道:“算了,和你们这种古人我没办法和你们解释太多。”
李江山低声说道:“大胡子到处花钱,出手阔绰; 整日花天酒地你就不想管吗?”
李正继续往马圈方向走去说道:“盯好他,他要是想要跑路第一时间抓了他。”
李江山跟着李正说道:“我看他根本就没有去找,你的钱怕是白费了。”
李正的脚步稍稍停顿,想了一会儿便继续往马圈走,要是大胡子可以找到虬髯客,因此可以和红拂女联系,顺便给李靖一个人情,说不定还可以找到自己生母的消息。
关于生母是谁这件事,李大熊一直都是避而不谈。
不过从红拂女的只言片语中,似乎她知道一些与生母有关的消息。
找虬髯客这件事也是红拂女的要求。
如果能够知道这些,花一些钱也是值得的。
见李正不说话,李江山又说道:“村子外有两个人要见你。”
李正回头看向李江山,“什么人?”
李江山还是板着脸,“一个姓崔还有一个姓郑。”
崔和郑?
李正心中大致明白了是谁,“把他们两人带进来吧。”
李江山刚想说我不是你的下人。
但李正又走进了马圈里。
李江山无奈转过身,反正也要去宫里办事顺路提点一句。
李正拿着扫把清扫着马圈。
虽说李江山长得不算很好看,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