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走上前说道。
李正说道:“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了。”
李丽质长出一口气,“今日李泰带着你去长安的时候,我才知道父皇病了。”
看着她还有些焦虑的神情,李正说道:“其实就是这个季节很常见的一种病,只不过你父皇的严重了一些而已。”
李丽质原本紧皱的眉头这才舒缓了。
安静的院子里,李丽质低声说道:“你早点休息吧,我也回去休息了。”
李正稍稍点头。
关上家里的门,李正回到自己的书房倒头就睡,迷糊间又听到了李丽质和徐慧在书房外说着什么。
第二天,李世民就可以正常地上朝了。
李世民的痊愈速度刷新了徐照邻的认知,甚至觉得有负太医署监正这个身份。
身为大唐医学的天花板,在看到李世民这么快的痊愈速度。
徐照邻又觉得自己还有得学,还真是人外有人。
早朝依旧,下朝之后李孝恭便带着吐蕃的国书送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打开吐蕃看着上面的内容,“李正的要求松赞干布竟然同意了?”
李孝恭躬身说道:“从今年年初禄东赞和李正谈判,过了三个多月,吐蕃才来答复,想必他们也商榷了很久。”
李世民看着国书上的内容,“松赞干布同意将青海以西的一千顷土地用来质押,并且可以让中原人贩卖领土?”
李孝恭说道:“松赞干布已经将这些地域的吐蕃部族迁走了。”
虽然喉咙有些隐隐作痛,但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唯一的代价就是七天不能喝酒。
李正的医术确实很高明,李世民甚至觉得之前的病症几乎是一扫而空,好得非常迅速。
以前也不是没有得过这种病,只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恢复得如此之快。
李世民看着吐蕃的国书心中思量着,总觉得应该报答一下李正。
可看到李正那张笑脸,李世民心中又莫名觉得不服气。
李世民收起吐蕃的国书说道:“既然这些事情都是李正做得,就些土地就让李正去安置,随他是卖了还是他自己经营。”
李孝恭有些意外地看着李世民。
见李孝恭不说话,李世民又说道:“怎么了吗?”
李孝恭再次躬身问道:“陛下,真的全部交给李正处置吗?”
李世民点头说道:“你能做好这种事情吗?你能让朝中挣多少?”
说到这话,李孝恭又沉默了。
要说谈判这种事情李正非常在行,从吐谷浑和突厥的事情就能看出来。
李正可以把对方的价值榨干。
要说做生意,谁可以像李正这样在短短几年内能把生意做到整个关中乃至关外。
李孝恭接过吐蕃的国书,莫名觉得这国书的分量很重。
陛下想要的事情是什么?
是利益最大化。
是府库更多的银钱。
这种事情对李正来说应该他是最了解的。
当初吐蕃欠下的五百万贯银钱到现在的土地质押,也都是李正设计的。
“你把这份国书交给李正吧,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低声说道。
李孝恭躬身行礼,“臣明白了。”
等到李孝恭离开之后,李世民停下批阅奏章的笔,有时候又觉得李正对自己的价值很大。
他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以前总是想着怎么收服这个小子,奈何李正油盐不进还赔上了自己的女儿。
第九百二十五章 吐蕃国书
可如今朝中的青年一代要说和李正相比,想来想去似乎也没有人是李正的对手。
李承乾吗?
李世民想了想又摇头,要是李承乾没了太子这个身份,还真不是李正的对手。
如果李承乾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论从心智上或者说从谋略上都会被李正拿捏着玩。
如今好在有李丽质这条皇家的纽带绑着李正。
自己的女儿再怎么样应该也不会对李正多么死心塌地吧。
李世民心里这么想着神情又放松许多。
陛下得了一场重病,而后又经李正一夜治疗,立马就痊愈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长安。
许敬宗听着长安城的人们议论,走起路来腰杆子都直了不少。
李正本来医术就很高超,今日的长安竟然连骂李正的声音都少了。
曲江池本就是皇家的别苑。
不过平日里也会有宗室子弟来这里走动。
李崇义走在曲江池边上,眼前是一群宗室子弟在议论。
按说辈分李崇义的辈分是很高的,加上李孝恭的地位,这些子弟见到李崇义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周围都是议论李世民的生病的事情。
李崇义安静的听着他们说着。
李景恒小声问向李崇义,“崇义哥,你和李正走得比较近吧。”
对方一问,很多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里。
李景恒是李道宗的儿子。
李道宗在军中也很是有威望,显然是这群子弟中的领头人。
对此李崇义也不能和李景恒去挣。
李景恒的爹,李景恒是军中举足轻重的人,人家是手中真正有兵权的人,更是宗室中的将领中唯一一个。
而李孝恭虽说也有军功,但总归手上已经没有兵权,而只是一个礼部的尚书。
李崇义还记得当初自己父亲说过,没了兵权反而是一种好事。
看着李景恒的神情,李崇义说道:“我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去见李正了。”
李景恒有些好奇,又问道:“李正的医术真的很高超吗?”
周围人的目光一直看着自己,李崇义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开口说道:“他治过的病人确实有很多都已经痊愈了,不过他平日里不随便给人治病。”
“哦,是吗?”
李景恒语气带着怀疑,都是青年一代的才俊。
李崇义听得出他语气中带有一些挑衅。
思量了半晌,李崇义又说道:“倒是孙神医在泾阳的小医馆,每日给各地来泾阳看病的人治病。”
见李景恒的神情依旧带着怀疑。
李崇义说道:“我和李正走得很近,但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不多。”
李景恒稍稍点头,“都说李正深居简出,还真是让人好奇他的高深莫测。”
说完李景恒已经收回了目光。
李崇义站起身也离开。
宗室子弟们的聚众宴席,李崇义觉得应付一下就得了,也不想在这里久留,在这里就是一个名利场。
互相攀附的一群人而已。
大家都是互相装的,李崇义摇头叹息,根本不是这些名利场老手们的对手。
回到了京兆府的府衙,李崇义这才感觉到自在了一些。
泾阳
李崇义的带着吐蕃的国书送了李正的面前。
李正坐在马圈和往日一样烤着肉。
看李正拿着吐蕃的国书许久没有说话,又眉头紧皱,李孝恭好奇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青海以西的那些土地要是能利用倒也不错。”
李正琢磨伤着说道。
李孝恭从铁架上拿起一串羊肉吃着说道:“既然不错,你板着脸做甚?”
李正放下国书说道:“从国书上来看松赞干布已经躺平了,而且是那种任由对手宰割的躺平。”
李孝恭笑道:“躺平?这个说法倒是有点意思,可不就是躺平了嘛。”
李正又说道:“不过松赞干布又把人口都迁走了,这就有些头疼了。”
李孝恭好奇道:“人都迁走了会怎么样?是不是很糟?”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人要是都迁走了,那就是一片空地,只有土地没有人口,我们用这些土地做什么用?留着长草吗?”
一拍大腿,李孝恭如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果然没有这么好的事情,这个松赞干布还留了一手!好歹毒的人。”
李正放下茶杯长叹一口气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松赞干布疏忽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李孝恭瞪大眼睛又说道:“你这一句话好,又说问题不大,又说松赞干布疏忽了一件事情。”
看李孝恭显得有些不耐烦,李正给他倒上一杯茶水说道:“河间郡王不要着急。”
“老夫能不着急吗?陛下都给这件事交给你办了,你要是办不好,老夫怎么和陛下交代。”
李正说道:“虽说大多数都是游牧为生,不过游牧的部族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们放牧为生就有很强的领地意识,若是有一大批别的地方的牧民进入,部族和部族之间是会起冲突的。”
李孝恭想着李正的话大脑里补充着场景,“你这么一说还确实是。”
“而且吐蕃的草原有限,戈壁雪山居多,能够放牧的地方很少,土地资源紧缺再加上大批的牧民迁走。”
李孝恭思索着说道:“你这么一说怕是不得打起来。”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而且青海那边的草原非常的肥沃,想来那些被迁走的人很不情愿吧,本来自己有着这么好的草原,眼下还要被迁走,去了一个贫瘠的地方又要看人眼色,寄人篱下。”
李孝恭低声说道:“我要是他们,我一定痛骂松赞干布干部。”
说完李孝恭回味了一番又觉得不对劲,“你这话的意思是?”
李正惆怅道:“当然让那些牧民重新迁回来,并且我们还要给他们好处,这些可都是人心。”
李孝恭低声说道:“松赞干布能同意吗?”
“人家要迁到什么地方是人家的事情,松赞干布同不同意有什么关系。”
李孝恭又点了点头,“你这么说的倒也对,老夫这就去安排。”
第九百二十六章 说一半留一半
刚走两步,李孝恭又说道:“还有什么安排吗?”
李正摆手说道:“暂时就这些了,没什么其他的安排。”
“好嘞。”
说完李孝恭便又急匆匆离开。
李正又看了一眼一旁的国书。
给那些被迁走的吐蕃人一些好处,并且他们迁回来。
这些人记恨着松赞干布,又拿了中原给的好处,肯定心中会有落差。
若是以后再给他们过一些好点的日子,那么这些被迁走的吐蕃牧民,又可以发展成关中最坚实的拥护者。
李世民不是蠢人。
肯定不会想不到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世民手中的那些能人,玩弄人心可是很拿手的。
铁架上的羊肉在炙烤下滋滋冒油。
李正拿起一串羊肉默不作声吃了起来。
目光看着远处悠闲的马儿,双脚搁在凳子上放松着自己的四肢。
吐蕃的土地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李世民心里要的是什么。
要的是府库中更多的银钱。
和皇帝谈生意需要很谨慎,皇帝也是一个有私心的人。
与李世民谈条件不谈前提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说太多。
大家几几分账还没谈妥呢。
不然皇帝赖账。
除非你造反。
……
来到甘露殿,李孝恭将李正的话语复述了一遍。
李世民就大致明白了,李正到底要做什么。
想了一会儿之后,李世民说道:“你们礼部出人府库出钱给那些被迁走的吐蕃部族的人一些好处。”
李孝恭点头说道:“明白了。”
李世民又问道:“李正还说了什么?”
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李孝恭低头说道:“倒也没说什么了,李正只是说先这么办,至于之后要做什么,李正没说。”
“他没说?”
李世民也有些诧异。
李孝恭低声说道:“确实是没说。”
李世民琢磨道:“他为什么不说。”
面对李世民的疑惑,李孝恭很想说我怎么知道。
但也不敢冒犯李世民,李孝恭躬身说道:“臣这就去再去问问。”
见李世民板着脸不说话,李孝恭躬身说道:“那臣先告退了。”
走出甘露殿,李孝恭心里犯嘀咕,这个李正自己不说下一步的计划,害得老夫还要被陛下使眼色。
这个李正还真是可恶。
说完李孝恭快步离开,打算找许敬宗喝酒去。
李世民独自站在甘露殿的窗前,心中有些纠结也很矛盾。
本意上这件事最好是绕开李正,朝中自己来办。
但事情从头到尾,到了如今这一步也是李正一手造成的。
转手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再加上兵器生意的事情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想了好一会儿,长孙皇后走入殿中说道:“陛下,饭食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这才重新坐下,宫女把菜肴一样样地端上。
“菜肴比之以往清淡了不少。”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太医署的人说陛下这段时间的用食还是清淡一些的好。”
李世民看着一桌子的菜肴没有动筷,转头看向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陛下有心事?”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