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离开酒肆走入了人群中。
许敬宗又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半个时辰之后才离开。
高阳又回到了宫中。
甘露殿内,李世民听着高阳的讲述,一时间有些头疼。
李世民扶着额头说道:“你一个公主去户部做什么?”
高阳抬着下巴有些骄傲地说道:“女儿要为父皇分忧。”
“分忧?”李世民苦涩地笑了笑,“你要是能乖乖地在宫里,等着出嫁就是分忧了。”
高阳像是知道李世民会这么说,一脸自信地说道:“如今泾阳已经成为了关中第一富村,泾阳居民所挣的钱是周围几个郡县好几倍,要是到了旺季甚至比长安都要高。”
听出了自己女儿话里的意思,高阳说得并不错,泾阳的赋税确实很高。
甚至比长安城一年的赋税都要高。
高阳又说道:“难道父皇想要一直都这么下去吗?坐享其成?若是有第二个村子和泾阳一样,对朝中来说只能算是有益吧。”
李世民冷笑道:“你有这等本事?你以为大唐还能再出第二个李正?”
高阳又说道:“女儿有没有这个本事不知道,但女儿一定会尽力而为。”
李世民挑眉不怒反笑,“你这是在跟朕谈条件了?”
高阳说道:“若是女儿做不成,女儿一定乖乖按照父皇的安排出嫁。”
李世民低声说道:“除了你,朕也可以让别人去办这事。”
高阳越发笑的自信,“女儿的皇姐掌握着整个泾阳的财权,敢问谁比皇姐有钱?”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女儿许久不说话。
这是阳谋?
高阳联合了李丽质来对抗中?
李世民苦涩地笑了笑,“朕的这几个儿女还真是没有一个省心的。”
高阳脸上依旧带着微笑。
面对更高的赋税,打造出第二个泾阳确实让李世民有些心动。
谁不想大唐富庶?
高阳就差没说这件事是李正的主意,李丽质的安排。
李世民心里很清楚,但又不好多说什么。
高阳反倒有恃无恐。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可以让你试试。”
高阳当即说道:“多谢父皇。”
“但!”李世民语气重重一顿,“户部的地位在朝中举足轻重,朕也不会给你任何在户部的职位,不过朕会安排几个人手帮你。”
高阳摆手说道:“父皇不用给女儿任何的人手,若是女儿有需要,给女儿调度之权就好。”
李世民看着高阳的态度说道:“就这么一个要求?”
高阳说道:“就这么一个要求。”
语气非常的肯定。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瞧着高阳,“朕可告诉你,你早晚有一日要出嫁,你的事情成败与否与你出嫁无关。”
高阳又是笑了笑,“想必父皇以后不会让女儿轻易出嫁的。”
话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安静了好一会儿。
见父皇不再说什么,高阳躬身行礼说道:“女儿先去安排了,女儿告退。”
说完高阳离开了甘露殿。
独自坐在甘露殿中,李世民还在思量着高阳的话语,没想到高阳会有这种手段。
第九百二十一章 程处默的一语中的
高阳竟然敢和朕谈条件。
李世民发现自己竟然没有生气。
反而有些欣慰。
高阳没有像以往那样只会无理取闹。
这一次反而能够和朕谈条件。
心情说不好也说不上坏。
只是觉得高阳的心性似乎长大了不少。
离开了甘露殿中,高阳就叫上侍女准备好了马车,急匆匆赶往泾阳。
李正和李丽质正在家中下棋。
此刻棋盘上的情况有些焦灼。
身为后世一个象棋老手,此刻竟和李丽质对弈得有来有回。
李丽质笑着说道:“该你了。”
李正迟疑的将自己的卒子往上推一格。
李丽质当即吃掉了这只卒子。
见李丽质上当,李正立刻将车推上说道:“将军了。”
李丽质皱眉看着棋盘,又看了看李正的神情,想要挪动自己的将。
却发现李正的马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了棋盘的右边。
李正舒坦地喝下一口茶水,“将死了,别挣扎了。”
李丽质无奈的叹息。
看到这个女人挫败的神情,李正非常的满意。
一直以来自信的李丽质很少有这种表情。
李正说道:“其实我们若是有空,平日里也可以多来对弈。”
李丽质刚想要说话,高阳便着急地跑了进来。
高阳扑到李丽质的怀里说道:“皇姐,父皇已经答应了。”
李丽质回头看了看李正。
夫妻俩对了对眼神,第一步已经达成。
李丽质牵着高阳的手走向账房,安排接下来的事宜。
泾阳的产能已经接近了饱和。
想要扩大市场,扩大产能的事情迫在眉睫。
除了不能动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
其他的产能都可以在别的地方扩大。
比如说养殖业,眼下就很需要扩大生产。
随着接受猪肉的人越来越多,泾阳的猪肉都快卖脱销了。
徐慧安静的收拾着棋盘,悄悄看了一眼李正的神色,是不是因为那晚的关系,最近李正对自己的目光似乎有些躲闪。
想到那晚的情形虽然只有这么一刹那,未经历过男女之情的徐慧,每每想到都会脸红。
把棋盘和棋子收入屋中。
徐慧再次回头看去的时候,李正已经躺在躺椅上睡着了。
现在倒也是午睡的时辰。
初夏的下午,总是会让人不自觉的懒散下来。
李正昏昏沉沉睡醒,看天色已经是傍晚了。
赶着天黑之前,李正来到马圈开始收拾这里。
天际边响起了隆隆的雷声,雷雨时节已经到了。
李正费劲地把一匹匹马儿拉进马棚中。
不远处又传来几声喝骂。
回头看去是程处默正带着几个人在拉练。
那几人此刻正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眼看是跑不动了。
程处默正在唾骂着这些权贵子弟。
李正远远地看着。
似乎有人听得不耐烦了,站起身抡起拳头朝着程处默挥去。
程处默倒也不含糊,对方的拳头还没挥到脸前,一脚将对方踢倒在地。
这些权贵子弟也就程处默能够治治了。
来泾阳训练是李世民的意思。
训练他们的又是程处默。
程处默他爹又是程咬金。
要说整个长安城的权贵谁敢去招惹程咬金。
权贵子弟们要是遇到软柿子也就罢了。
偏偏遇上了程处默这个家伙。
他们也只能咽下这个亏。
还能怎么办,和人家比家世?
人家爹可是混世魔王程咬金,招惹不起。
要比身手?
这几个富家子弟就算是一起上,也不见得是程处默的对手。
打架这种事情程处默绝对不含糊。
从小出了名的长安城恶霸。
程处默注意到了自己的目光,又踹了他们几脚,便让他回去休息了。
跑步着来到马圈旁,程处默说道:“这几个家伙也太不能练,这才跑了小半个时辰就哭爹喊娘的,连我们泾阳护卫队的新丁都不如。”
李正听着程处默牢骚一边把马儿牵进马棚。
天边的雷声依旧在响,天空乌云密布就要下雨了。
程处默忧心忡忡地说道:“李正,你说那几个货色这么差劲,咱们关中的府兵是不是都这么差劲?”
李正打理着马圈一边说道:“如今的府兵一直用着以前的办法在训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军制已经很多年没有改了,可改军制又是一件牵涉很大的事情,朝中可不敢乱改。”
程处默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李正又说道:“我们泾阳的护卫队一直都在轮换,老兵要不留下来要不就是回家劳作,每过半年都会换一批人,这样一来护卫队的老人不会太多,而府兵绝大多数都是打仗几年的老兵了,他们有经验,可是他们没有年轻人那样的可塑性。”
当话多的时候,程处默已经听不进去了。
几滴雨水落下,又是一阵风吹过,倾盆大雨就来了。
李正把最后两匹马儿牵入马棚中。
看着漫天的雨水说道:“晚饭就在这里吃吧,我下厨你吃什么?”
程处默说道:“某不挑食,你做什么吃什么,多放点辣。”
马圈旁的小屋挺干净的,大虎在这里的时候一直都在收拾。
这里还有一些豆腐和新鲜的羊肉,摘了一些屋外的野菜,闷上了米饭,再架上一口锅就可以吃火锅了。
屋外倾盆的大雨,屋内是火锅中汤水翻滚的声音。
程处默算是最没有心思的一个人。
一坐下便开始吃了起来。
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会关心更不会打听最近朝中发生了什么。
黍米饭熟了,程处默一口辣椒一口米饭,就这么吃狼吞虎咽还是能吃三大碗。
直到吃饱了之后,程处默舒坦的长出一口气,扶着肚皮说道:“你说李崇义都已经住到泾阳来了,什么时候魏王也可以住到泾阳来。”
李正吃下一口羊肉,“你觉得可能吗?”
程处默低声说道:“魏王殿下就要成年了,成年成婚之后就要前往封地了吧。”
有时候程处默这个人平日里很混,又有时候用他的脑子说出的话,一句话能够点醒人。
程处默这话说得没错,李泰已经快成年了,而且就要成婚了。
一旦成婚成年之后,魏王按照大唐律就要前往封地。
第九百二十二章 女强人的新事业
想必李承乾很乐意李泰前往封地。
过了好一会儿雨水才停,李正回到家中,李丽质的房间里还亮着灯。
李正来到房间外看了一眼,武媚和徐慧还有李丽质正在商量着什么。
高阳的扶贫致富大计开始了。
为此李丽质要筹谋的事情有些多。
看来这几天都要忙了。
直到深夜,李丽质房间中的姑娘们都没有散去。
到了第二天早晨,李丽质又精神百倍地去各个作坊筹备事宜。
李正吃着早饭问向徐慧,“你们昨晚睡了吗?”
徐慧抱着账本回道:“睡了一两个时辰。”
说完徐慧抱着账本又急匆匆走向李丽质。
再看李丽质,似乎她眼神燃起了一团火焰。
女强人找到目标之后,很快就能激情满满地投入其中。
然后她就一心专注起了自己的事业。
这一次李丽质的目标就在蓝田县。
其实蓝田县在长安附近一带并不算贫困,而且就在骊山的山脚下。
依山傍水,蓝田县在地理上是一个很适合发展的地方。
这也是李丽质挑选蓝田县的原因。
吃完了碗里的早饭,李义府便来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份账单,李正拿着账单看着上面的数目,足足有五万贯。
这是许敬宗修路所要的第一份银钱。
李正把账目交给家中的侍女说道:“交给公主。”
侍女拿着账目离开。
过了小半个时辰,一车车的银饼便运了出来。
李义府小声嘀咕道:“许敬宗要的钱也太多了。”
李正无奈说道:“其实要的也不多,五万贯不过是一个月所要的银钱,后面越要修路要的银钱就会越多。”
虽说跟着李正已经见过很多大场面,眼看一车车的银饼运出来还是有些替李正心疼。
平日里花钱出去那可都是为了生意。
将来都是可以挣回来的。
如今吐蕃不断有银矿送来,眼下暂时不用愁缺钱用。
李义府小声说道:“朝中传来的消息,据说魏征并不死心打算接着查我们修路的事情。”
“他老人家要查就让查不用拦着他。”
李正满不在乎地说道。
跟着李正的脚步,李义府一脸愁容,“长安令,你说朝中处处针对我们,这一次修路的事情,还有当年兵器案的事情,时不时还有弹劾。”
想起前几日李世民说过的话。
不只是李世民这一朝。
可能以后李承乾即位之后,会更加地针对泾阳。
李世民要的李氏江山得一代代延续。
他会把一切不安定的因素都当作威胁。
来到马圈,李正低声说道:“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针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后也还是会针对的。”
李义府帮着李正开始收拾马圈。
把马儿放出马棚,马儿便会自己溜自己。
接着就是清扫马圈。
扫马圈一直都是一件费劲的事情。
加上下过一天的雨。
马圈里非常地泥泞。
直到中午时分这才收拾完,李义府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李正架好小泥炉。
烧好一壶水。
泡上一杯茶水。
武媚拿着账目正要赶去肥皂作坊。
正好要路过马圈,就看到了坐在马圈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