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是哪个言官插嘴了一句。
    众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岑文本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那些工坊主不应该克扣工钱,如今天气炎热应该给那些劳工加工钱。”
    朝班中再次议论起来。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干多少活拿多少钱一直都是很合理的,怎么如今干活少了还要给人加工钱。


第一百零二章 你是你父皇派来的卧底
    朝中议论声越来越多,程咬金实在受不了了,大嗓门喝道:“肃静,天气这么热都堵不住你们这些言官的嘴是不是。”
    程咬金大嗓门一开口众人立刻就安静下来。
    等安静下来后,李世民说道:“岑文本,你的意思是长安不仅不能扣工钱还要加工钱。”
    岑文本点头,“臣是这么认为的。”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问道:“房相以为呢。”
    房玄龄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陛下,臣以为应当如此,劳工们是自愿去泾阳干活的,李正给的工钱多他们自然跟着李正,至于长安的物价……”
    说到物价房玄龄的话语停顿。
    魏征站出朝堂说道:“陛下,臣以为那些工坊主就算不想着加工钱也不该克扣工钱。”
    “天气炎热,劳工们本就是豁出命干活,房相说得没错,臣也以为应该加工钱。”
    话是这么说,李世民想到了如今长安的物价。
    没人干活了,劳工少了自然货也少了。
    一来一去价格也高了不少。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到甘露殿议事,退朝!”
    一群大臣加快脚步离开蒸笼似的太极殿。
    太极殿坐北朝南,如今的时节正好被太阳照个正着。
    导致时辰接近午时,整个太极殿就像是蒸笼一样。
    不少大臣一路健步如飞赶着去城门口买冰消暑。
    感觉上朝都像是冒着被热死的风险。
    话说这天气大家都这么遭罪。
    说是给劳工涨工钱。
    陛下会不会给涨一些俸禄。
    来到甘露殿这里总算是凉快一些,不过过了午时之后甘露殿也很热。
    李世民看着三人问道:“现在长安的物价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房玄龄说道:“首先还是需要给劳工们涨工钱。”
    杜如晦说道:“那些工坊主不见得会乐意。”
    其实一直以来,大唐的商贸还是挺自由的。
    朝中的管制也很少。
    只要不出大乱子,也不会想着去管。
    工坊与商户之间也都是暗规矩的。
    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现如今劳工们都走了。
    这个平衡立刻被打破了。
    李世民心里想着说道:“有什么办法可以物价平衡,让劳工们回来,让工坊主心甘情愿地涨工钱。”
    房玄龄沉思着不说话。
    杜如晦和岑文本也一时间说不上话。
    李世民不耐烦说道:“这个李正就是不消停,你们说说,他好好的窝在泾阳数钱不好吗?非要这么折腾。”
    房玄龄和杜如晦,岑文本躬身站着看着李世民发怒。
    天气热火气大倒也正常。
    你说这个天气,谁不烦躁。
    李丽质带着一些冰镇的绿豆汤而来。
    “父皇,喝点汤水。”
    李丽质很懂事地也端给房玄龄,杜如晦,和岑文本各一碗。
    “谢公主殿下。”
    房玄龄等人齐齐行礼道谢。
    一碗冰镇的绿豆汤喝下,李世民的怒火倒是被消去了一大半。
    看着懂事的李丽质,心中也不舍得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
    更不想就这么便宜了李正这个小子。
    李丽质说道:“父皇,现在的冰可便宜了,一斤只要三十文。”
    李世民低头看了一眼食盒里的冰。
    李丽质说道:“据说是李正找到制冰的法门,现在长安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冰了,到现在还在卖着呢,生意可好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中的无名火再次烧起。
    难怪程咬金秦琼送冰过来。
    原来是他李正在卖冰。
    生意火爆?
    想来李正这次又赚翻了吧。
    李丽质说道:“父皇,女儿想着多买一些给弟弟妹妹也可以消暑。”
    在买?就是给李正送钱,这可不行!
    他李正都这么有钱了。
    “咳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道:“青雀不是说要多少有多少吗?找他要。”
    说完李世民老脸一红。
    突然感觉有些丢人。
    可如今宫里实在是太缺冰了。
    房玄龄说道:“陛下,灞上的案子已经查清楚,该拿的人也已经捉拿入狱,大理寺来奏章问是不是可以结案了。”
    听到又在议论政事,李丽质稍稍一礼退下。
    见长乐公主离开了,杜如晦也说道:“长孙家交出了一个旁系子弟任由大理寺处置,清河崔氏也交了几个人出来。”
    李世民冷静下来,看来长孙家和清河崔氏都不想牵涉这件事情太深。
    “既然如此,就让大理寺结案吧,以后这样的事情查得紧一些,派出门下省的官吏去各地巡查一番是不是还有这样的事情。”
    三人躬身行礼回道:“喏。”
    “物价的事情容后再议,中书省早点商议一个章程出来。”
    “臣等告退。”
    等人都离开之后,李世民拿起食盒内的一块冰。
    吃在嘴里让自己冷静下来。
    吃了之后又灌了一口茶水,
    吃多了冻得牙疼。
    泾阳
    李泰收到宫里的消息,拉了一车冰给宫里送去。
    回头看去,李泰见李正黑着脸说道:“不就是一些冰而已,你看看你着急的。”
    “一共五百六十斤算在你账上。”
    “我说你这人真是钻进钱眼里了,咱们这交情谈钱多俗。”
    李正冷冷一笑,“你不仅在我家白吃白喝,还往外送,这不是有交情这是有仇。”
    李泰安慰着李正说道:“你放心,现在我不在长安,太子殿下在使劲在父皇面前显摆,我现在要讨好父皇,等我回到长安了,向父皇要到好处,说不定你就能加官进爵。”
    李正板着脸,“好你个李泰,你不仅不知道报答我,你还恩将仇报。”
    李泰笑骂着,“笑一笑,今天天气这么好,钓鱼去?”
    “不去!”
    李泰看四下无人,又问道:“李正啊,宫里送来消息有人在朝中弹劾你。”
    李正:“没兴趣。”
    对李正的拒绝李泰熟视无睹,看了一下四周小声问道:“现在劳工都跟着你来了,长安没人干活,现在物价都上涨了,你说说朝中要怎么做,才能维持物价,召回劳工,又能让那些工坊主心甘情愿地给劳工涨工钱。”
    听完李泰说的一大堆,李正机械般的扭头看去,低语道:“胖子,所以你就是你父皇派来的卧底对不对?”
    “哈哈!”李泰一甩衣袖,转身离开。


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乱象
    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李正长叹一口气,“果然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
    到了饭点,家里和往常一样正在吃饭,李泰一边吃着一边观察着李正的神态。
    一顿饭吃完,李泰缠着李正说道:“李正,我对天发誓,这件事不是让我父皇来问你的。”
    “算了吧,老天爷可不稀罕你对天发誓。”李正长叹一口气,“人品太差,连誓言都会变得廉价,胖子,你且行且珍惜。”
    “……”
    “长安都快乱成一锅粥了。”
    李正:“……”
    李泰着急喝道:“李正!”
    逗着一只村子里的小奶狗,李正低声说道:“这祸是父皇闯出来的对不对。”
    李泰点头说道:“其实父皇颁布那道旨意也是为民着想,谁会知道那些工坊主会扣工钱。”
    “所以是你父皇闯的祸对不对。”
    “对……好像也不对。”
    瞧着李泰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李正说道:“你说你父皇闯的祸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泰跺着脚气急败坏说道:“都怪那些工坊主,在这个时候克扣工钱。”
    李正说道:“满朝堂的人是你父皇的智囊团,我就是一个种田的怎么能和朝中那些大臣相比。”
    李泰说道:“就算你这么说,我也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的。”
    李正一脸惆怅说道:“办法确实是有。”
    李泰一脸的着急,“那你倒是说啊。”
    李正看着漫天星辰,“万一不管用还闯祸了怎么办?”
    “没事你先说出来,万一有用呢。”
    “还是算了,等我房子建好了再说。”
    “你这人怎么这样!”
    ……
    白吃白喝还理直气壮,李正感叹,“果然还是我太善良了,这世上怎么还有魏王殿下这般不要脸的人。”
    李泰摔门走入自己的房间。
    果然!向李正请教问题就是容易折寿。
    事发后的第二日,长安的物价再次上升。
    “陛下,一匹布已经涨到了八十文了。”
    “陛下,木材已经涨到二十文一石了。”
    “陛下不少行商的商户已经停止向长安卖染料了。”
    李世民面带愁色
    大唐做苦力的一般都没几个工钱可以挣。
    一天十文钱都算是正常的。
    而这一天的工钱也不过是工坊主一天所挣的零头。
    可能连零头都不是。
    而这点工钱可能在别的地方会更低。
    工坊主从来不缺工人。
    有多少人每日在长安找活干。
    对工坊主来说只要有手有脚有力气对他们来说谁干都一样。
    李世民打心底把那些克扣劳工工钱的工坊主给骂了一个遍。
    “李正最近都在做什么!”
    听到李世民问话,太监小心翼翼回道:“一直都在泾阳还是老样子。”
    李世民又问道:“青雀最近在做什么?”
    “魏王殿下也是一样,一直都在泾阳。”
    李世民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心里总是忍不住会想到李正。
    不行!朕不能对李正太依赖。
    就不信了,没有他李正还办不成这件事了。
    李世民开口又问道:“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有什么对策了。”
    太监回话道:“昨夜中书省商议了一晚上,到如今也没有结果。”
    李世民微微点头,“把他们都叫来甘露殿议事。”
    “喏。”
    房玄龄等人来到甘露殿向李二行礼。
    李世民摆手让他们免礼问道:“关于那些工坊主的事情商量得怎么样了。”
    杜如晦行礼说道:“工坊主若是不加工钱,那些劳工恐怕很难会回来。”
    症结还是在加工钱上。
    总不能下旨让这些工坊主涨工钱。
    “陛下还有一办法就是有些……”
    李世民示意杜如晦接着说。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不如让李正减少工钱,李正给他的太多了,那些劳工也不见得回来。”
    李世民知道其中原因,杜如晦的这个做法首先要李正点头。
    可李正也不见得会点头。
    从前隋开始对商业的管制就很松。
    一直以来行商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规矩。
    朝中也懒得管这些行商的。
    朝中当然也希望可以让商业兴盛。
    但历朝历代都注重农桑更多一些。
    管理商业,要是管好了说不定可以增加很多的大唐赋税。
    若是管不好说不定也会民怨四起。
    眼下情况就是快要民怨四起了。
    一匹布六十文是什么概念。
    长安的百姓都快穿不起衣服了。
    李世民拍案怒喝道:“这群工坊主是在逼着朕收回成命吗?!”
    房玄龄连忙说道:“陛下,息怒,那些无良奸商如今手里的东西卖不出去,也是砸在他们自己手里。”
    李世民怒气未消,杜如晦心中也是忧虑以民为本是好事。
    可有些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摆平的。
    再这么下去怕是朝臣都要劝说陛下收回成命了。
    房玄龄说道:“不如命令那些工坊主不许涨价。”
    货物少了价格就高,其实这是一个常理。
    奇货可居的道理很多人知道。
    李世民又说道:“把那些私自把货物涨价的工坊主编录成一个名册给朕送来。”
    听到这话房玄龄有些气馁。
    到了第二日,事情越加严重。
    物价更贵了,粮价倒是稳定,可物价一路上升,一匹布八十文。
    一天一个价!
    太监急匆匆向李世民禀报说道:“陛下!程处默把一家卖木材的铺子给砸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来了精神问道:“程处默人呢?”
    “已经被领军卫的人拿下。”
    看着眼前一份份奏章不少言官已经开始劝说收回成命。
    李世民恼怒地把这些奏章全部推下桌案。
    “这些言官一个个不知道想办法,竟然还帮着那些工坊主让朕收回成命!”
    又有太监来禀报:“陛下,不好了,有不少百姓跟一些商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