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程处默看到一池子的冰水,把自己的扒了个精光就跳入池子中。
    在冰水里扑腾一会儿,程处默说道:“爽!”
    李泰瞅着李正说道:“说吧,光是这一天卖冰,你挣多少了。”
    “不多不多,也就七千多贯吧。”
    程处默讶异得有些结巴,“你李正一天挣七千贯!”
    随着天气热起来,烈酒也不好卖了。
    就算是旺季一天也就挣个百来贯,一千贯都是行情好。
    李正光是卖冰一天就挣了七千贯。


第一百章 就业问题
    等三伏天过去还要些时日,程处默算着日子若是这样下去,光是卖冰就可以卖三个月。
    一天七千贯……
    程处默盯着李正说道:“李正,你这是要发呀。”
    李正低语着说道:“低调,低调,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富有,不瞒你们其实我的日子也不好过。”
    李泰侧目看着李正,眼里充满了鄙夷。
    长叹一口气李正说道:“你们两人有所不知,其实我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程处默问道:“怎么不好过了?”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且听我细细说来,我村子要建房子,如今我有一万多人在建设房子,这一万多人的工钱我要出,还有一个魏王殿下在我家奉旨白吃白喝。”
    李泰:“……”
    “处默,你是不知道啊,对魏王殿下的食量,在下实在是惊为天人。”
    李正说完抽泣了一声愣是挤不出一滴眼泪,“处默,别看我现在风光,以后要娶媳妇说不定还要一大笔银钱。”
    ……
    “我爹就我一个儿子,还指着我传宗接代,我家徒四壁,雨天漏雨,夜里漏风。”
    ……
    程处默安慰着李正说道:“看来你也是挺不容易。”
    李泰从水池里站起身,哗啦一声带起一阵浪。
    这全天下也就程处默这个瓜怂会信李正的鬼话。
    “你李正若是还穷困潦倒,那全天下都是叫花子了。”
    程处默说道:“李正确实挺可怜的,他也不容易。”
    行了,程处默还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李义府赶来说道:“县侯,有人想要来买制冰的秘方说是要用十万贯银钱来买。”
    “不卖。”李正立刻否决道。
    李义府点头,“这就去回话。”
    李泰看着好奇,“谁呀?这么财大气粗一出手就是十万贯要买秘方。”
    程处默琢磨着说道:“估计是权贵的人,要说整个长安谁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十万贯。”
    李泰也点头,对李正说道:“你可要小心了,说不定是五姓的人要来买秘方,他们这些人可是无孔不入。”
    除却长安以外的权贵,也只有五姓的人有如此家底。
    所谓家财万贯,一户人家有个一万贯已经很不了不起了。
    十万贯的是什么人家?、
    一定是大族,而且有很大的势力。
    李泰也知道就算是自己的父皇现在也不可能拿得出十万贯。
    按说有这个实力的人除了五姓也没有其他人了。
    村民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刻把村子都把守得严严实实。
    不让那些陌生人来打扰村子,以防他们窃取秘方。
    “正儿带着我们挣钱了,我们不能让秘方被别人夺走。”
    “对,绝对不能让外人进来。”
    “把村子都看好了。”
    “记得栓上狗!”
    ……
    村民们的动作非常快。
    整个村子的各个入口都被拦得严严实实。
    卖冰确实让不少村民都挣了钱。
    卖一趟也有十多贯钱入账。
    有了钱就可以给自己孩子娶媳妇。
    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买书。
    “正儿带着我们好不容易让自己好过一点。”
    “千万不能让那些外人捣乱。”
    威信的十足的老村长对村民们嘱咐着,“谁都不许把正儿制冰的秘方说出去。”
    “对!不能说出去!”
    村民们一阵响应。
    根本不用李正说话。
    面对全村人的利益,大家很容易就可以拧成一股绳。
    就连早些时候收留的难民们也一致同仇敌忾地对外。
    以前村子里的日子都不好过。
    就算是吃饭都是自己饿一顿让孩子吃饱一顿。
    怎么样都不能饿着孩子。
    没了吃的就去找活干。
    现如今李正从长安读书回来之后。
    村子里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难民们是最有感触的。
    他们居无定所有时候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很多村子都不愿意收留他们。
    甚至还有人赶他们。
    如今好不容易被收容。
    好不容易不用再挨饿。
    还有了一个家。
    这样的日子绝对不能被人破坏了。
    谁都是从不容易的时候过来的。
    谁给了大家好日子,就跟着谁过下去。
    想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
    一些别有用心的外人来到村子都被哄了出去。
    李正从池子里懒洋洋站起身,换上干净的衣服再这么泡下去皮都要起褶子了。
    老村长拄着拐杖而来对李正说道:“正儿啊,全村上下都说好了,绝对不会让秘方泄露出去的。”
    秘方其实很简单,往水里放硝石再放到阴凉地一个时辰之后就可以凝结出冰片。
    这样的秘方迟早会被人知道。
    不过既然村子里上下都这么做了。
    李正也只好点头,“谢谢村长爷爷。”
    老村长笑呵呵说道:“哪来的谢,正儿带着大家伙过上了好日子,你千万不要见外。”
    李正来到工地看远处的大牛正在组织人手,问李义府,“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了?”
    李义府一边给自己扇着风说道:“县侯,算上新来的一共有两万六千人了,分出了不少村民去管事。”
    “现在进度应该可以快很多了吧。”
    李义府稍稍点头说道:“还差一千幢房子,两万多人一起使劲一个月内就可以建好。”
    果然还是要人海战术才行。
    坐在石头上手撑着下巴,心里愁着系统给的工程越来越大了,以后怕不是往公顷方向的大工程去。
    “我们还要继续招收人手吗?”
    李正果断回答道:“招,咱们资金充裕,有多少要多少。”
    虽说李正现在有钱,光是卖冰就能挣不少。
    “下官觉得有些不妥,长安各个工坊的人手不够了,怕是会有人不服气呀,到时候把我们告上公堂怎么办?”
    李正冷笑道:“怕什么,他们都是自愿来的,我们又没强迫,有本事他们也出这么多的工钱来我这里挖人。”
    现如今大唐的贫富差距很大,再加上就业人群太少,导致财富都在大多数人的手里。
    对权贵来说可能几贯钱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钱。
    可是对平民来说一贯钱可以对付他们半年的口粮了。
    这样的情况也让大唐的赋税非常不均衡。


第一百零一章 加工钱
    如果有更多的就业就可以让经济流动,大唐的经济也不会是一潭死水。
    大唐虽然支持贸易,但能做生意的人太少了,终究也只是少数而已。
    百姓们手里有了钱就可以拉动内需。
    回到自己家,李正数着今天一共挣了多少钱。
    这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
    李正感叹,这日子实在太腐朽了,太腐朽了。
    孙思邈写了一份奏章,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刮痧这个土办法确实好用。
    去除暑气,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很多土办法都挺有用的。
    就是没有记载在医典中。
    这样的酷暑,中暑的人若是没有及时将暑气拔除,很容易会死人。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或者本来身体就很弱的人。
    在奏章里写下关于刮痧的种种好处。
    再写下自己的署名,孙思邈交给一个村民说道:“麻烦送到长安的弘文馆,就说是贫道写的会有人收。”
    “明白了。”村民立刻去办事。
    晚饭时分,李泰非常不客气的吃着菜,还有一个淡然自若的孙思邈。
    李大熊和孙思邈也很聊得来,和李泰也很聊得来。
    饭后,李大熊对正在洗碗的李正说道:“孙神医想要收你为弟子你就做他弟子呗。”
    李正把一只只碗洗干净说道,“我用点小聪明挣钱还可以,让我正儿八经学医术,你儿子我没这个天赋。”
    听到这话,李大熊不乐意了,“你也能治病,做爹的就看你很有这个天赋。”
    李大熊小声说道:“那可是孙神医,做孙神医的弟子,一个传出去找媳妇也好找呀。”
    “不好吧。”李正迟疑着说道。
    李大熊心里着急接着嘱咐:“你小子是不是瓜,就算是你学不会孙神医的医术,成了人家的弟子这个名头就已经很响亮了。”
    李正小声对李大熊说道:“知道为什么,孙神医活了大半辈子还没一个婆姨陪着吗?”
    “嗯?”意识到这点,李大熊回过神说道:“为什么?”
    李正看了一眼院子里正在打坐的孙思邈小声说道:“因为孙神医是个道士,而且是不近女色的那种。”
    李大熊恍然回过神,“嗷……”
    李正又说道:“咱们想想看,若是我以后成了孙思邈的弟子,会不会让我也大半辈子找不到媳妇,那怎么办?”
    李大熊郑重其事地摸着下巴的胡渣。
    “你愿意我混得和孙神医一样吗?”
    李大熊立刻摇头,“那不行,咱们家还指着你传宗接代呢。”
    “可不咋滴,你看你儿子我明智不。”
    李大熊心里坐下决定,“那还是不能让你做他的弟子。”
    李正也欣慰的点头,“所以呀,您吃了饭也早点睡吧,明早还要去田里忙活呢。”
    李大熊点头,“嗯,睡觉。”
    第二日的朝会上,太极殿依旧像是蒸笼一般。
    听着朝臣们的禀报,李世民一阵头大。
    最近长安不少工坊的劳工都出走,去李正那里干活了。
    整得好几个工坊都没人干活。
    物价都要上涨了。
    李世民心里发愁,你说你个李正说好划清界线。
    好好在泾阳数钱混日子多好。
    非要搞事情,搞得长安如今民不聊生。
    又一次觉得做皇帝好累。
    不想干了,想禅位让李正来做皇帝。
    让他来体验体验做皇帝的苦恼。
    李世民听完了言官的禀报,问向房玄龄:“现如今长安有多少工坊停工了。”
    房玄龄站出朝堂说道:“一共三十多个,其中包括做陶器的,做染布的,还有一些做苦力和木匠。”
    杜如晦也说道:“如今长安物价已经开始上升,一匹布已经涨到了二十文。”
    民生大事不得不管。
    李世民接过太监递来的手帕擦了擦汗水说道:“诸位可有什么对策。”
    房玄龄说道:“长安诸多工坊停工是因为劳工出走,与减少工钱有关系。”
    话又说回来,还是因为朝中之前下旨,减少苦力的劳作,避免再次发生出现热死人的情况。
    李世民感觉一个头两个大,照理说活干得少了工钱也少了,倒也算是合理。
    总不能强按着头,让那些工坊主掏钱。
    杜如晦说道:“陛下为今之计还是需要那些劳力回到长安。”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说道:“为什么都去泾阳了。”
    房玄龄答道:“都说是泾阳的给的好处多,工钱高而且干活不用太累。”
    李世民看向朝班中的岑文本问道:“岑文你去过泾阳,你来说说现在泾阳是个什么状况。”
    岑文本躬身回答道:“陛下,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是为了建房子,房子也是给村民们住的。”
    岑文本话刚刚说到一半,李世民又擦了一把汗示意继续说下去。
    “泾阳每日劳作四个时辰,清晨时分两个时辰,傍晚两个时辰,避开了一天时间内最热的几个时辰,不仅工钱高,人手一个月可以拿到一贯钱,还有不要钱的冰镇绿豆汤喝。”
    此话一出,群臣又是一阵议论。
    这待遇可真够好的,一个月一贯钱,一天只要干四个时辰,还有不要钱的绿豆汤更是冰镇的。
    这条件也太好了,他李正到底富有到了什么地步。
    “不是说李正很穷吗?”
    “对呀,不是说李正一直感谢长安的扶贫济困吗?”
    “这么好的条件,我都不想做官了。”
    “泾阳那些劳工的工钱都快比我们的俸禄要多了。”
    ……
    李世民示意朝堂保持安静,问向岑文本,“你觉得为什么这么多人离开长安去了泾阳。”
    岑文本组织了好一会儿的语言才开口说道:“工钱,很多劳工都觉得工钱不公平。”
    “干多少的活拿多少的工钱有什么不公平的。”
    不知道是哪个言官插嘴了一句。
    众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岑文本躬身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