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得有些微醉,眼神里却是依旧清明,目光盯着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朕要如何收复李正?”
长孙无忌低着头沉默半晌。
见长孙无忌不说话,李世民说道:“你且说说,朕且听听。”
“喏。”长孙无忌稍稍一礼说道:“臣以为李正此子,陛下若能收服也罢,若不能则杀之!”
放下手中的酒樽,李世民站起身说道:“为何杀他。”
长孙无忌朗声说道:“如今陛下能够镇住李正,可以后呢,谁来镇住李正,李正手里握着什么东西陛下应该很清楚。”
说出这话长孙无忌的手里也捏着冷汗,眼神的余光看了一眼李世民。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怎么知道那东西在李正的手中,而不是在朕的手中。”
“臣……”长孙无忌顿时脸色煞白,似乎陛下从没有说过那东西在陛下的手里,李正也没说过他有那种东西,这一切都是自己从镇西军中买来的消息,这一切和李正的弟子大牛有关。
李世民走到长孙无忌的面前,看着他跪在地上说道:“朕其实很信任你,但是朕很不喜欢有人做手脚。”
长孙无忌冷汗如雨下,伏在地上说道:“臣知罪!”
李世民冷笑说道:“也罢,朕不怪你,当初若不是你做了这么多事情,朕也坐不到这个皇位上。”
长孙无忌连忙说道:“陛下!臣肺腑之言,李正实在是太年轻了,如今的李正才二十出头,就有如此臣服将来的他又会怎么样谁人知道,不得不防啊,陛下!”
一番话长孙无忌说得很激动,就差在李世民的面前磕头了。
李世民蹲下身看着他的神色说道:“你说的朕当然明白,将来李正会怎么样真不好说,但是将来你呢?朝中有多少人是你长孙无忌的门生,不说李正将来能不能镇住,就算是你,你看看如今的承乾,他能镇得住你这个国舅吗?”
“朕防得住李正,朕防得住你吗?”
李世民的话语声在殿中回荡。
长孙无忌跪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念在你我当初的情义,朕不追究你在朝中的那些小动作,科举在即,朕不希望这次的科举成为你们增添羽翼的机会,你懂朕的意思吗?你们何苦这么急着拉拢各地贤才,真当朕是瞎的吗?”
说完李世民挥了挥衣袖说道:“该怎么做你心里很清楚,退下吧。”
长孙无忌连连行礼起身告退。
直到走出宫门之后,长孙无忌这才感受到脊背的凉意,一身的冷汗。
两天后的泾阳,李正哼着小曲正在改装着自行车。
许敬宗来到李正的身边说道:“长安令,做什么呢?”
李正手脚已经鼓捣着自行车说道:“铁大的手艺又精进了几分,这铁链越做越好了。”
许敬宗盯着油乎乎的铁链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李正铁链扣在齿轮上又说道:“你知道吗?这个铁链和齿轮之间的越是契合,效率也就越好,减少了功耗,踏板带动齿轮,齿轮带动铁链,铁链带动后方的齿轮,轮子就能转动得更快。”
许敬宗还是似懂非懂地点头,“长安令果真乃神人也。”
李正叹息道:“马屁少拍,都是些物理知识,说了你也不会懂的。”
许敬宗连连点头,“长安令说得是。”
李正洗了洗手站起身说道:“说吧,什么事情。”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孙冲被禁足了。”
“禁足?和我有什么关系?”
“长安令有所不知。”许敬宗双手揣在袖子里说道:“如今科举在即,他长孙冲接着这个时候在长安城各处结交贤才,这很多人读书人知道他是当今国舅之子更是想要巴结,更重要的是这个长孙冲还在吏部任职。”
李正思索着,“科举在即?结交贤才?还在吏部任职。”
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猫
许敬宗点头道:“正是。”
李正感慨着说道:“这长孙冲还真是个蠢材,他不亡谁亡。”
许敬宗又说道:“听说是陛下见了长孙无忌之后,长孙无忌便把长孙冲禁足了。”
说着话许敬宗朝着长安城方向拱手行礼说道:“陛下英明。”
瞧着许敬宗的模样,李正说道:“我有时候挺不喜欢你这种举动的,你是一个处处为己着想的人,平日里也没见你有多么崇拜当今陛下,能不能不要装了。”
尴尬地笑了笑,许敬宗解释道:“该有的还是要有的,该装的还是不能少。”
拍着许敬宗的肩膀,李正说道:“果然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许敬宗细品着李正的话语低声说道:“与人相遇装友善,与亲友相聚装和谐,果然全靠演技,长安令这番话实在是妙啊。”
有时候确实受不了许敬宗的马屁功夫。
李正把修好的自行车交给铁大说道:“你让孩子们现在去试试。”
铁大连连点头,扛着自行车离开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除了这些话语,其实长安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说法。”
回头看向许敬宗,这个老小子腰间挂着一个和自己样式差不多的保温杯,李正说道:“你什么时候也好这一口了。”
许敬宗拿起自己的保温杯说道:“以前觉得长安令的杯子很新奇,在下自己用过之后才知道益处良多。”
“是吗。”李正狐疑地看着。
“在下被子里泡着枸杞,茶叶还有些益气补气的药材,时常喝一口实在是受益良多。”许敬宗说着打开杯子喝了一口,随后又说道:“说来长安令可能没注意到最近长安的变化很大。”
李正在田埂边坐下说道:“不都是骂我的人吗?”
许敬宗低声说道:“其实也不是,最近长安的话语风向变得有些奇怪,甚至有些诡异。”
李正抱着保温杯说道:“说说看。”
思量了一番,许敬宗说道:“除了那些原本骂长安令的人,还多了另外一些话语。”
李正皱眉说道:“比如呢?”
许敬宗看了一眼四下说道:“比如说长安令和魏王李泰走得近,将来的皇储之争会怎么样,长安令支持谁登基,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又想了好一会儿,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人言可畏啊。”
“就这些破事,皇储?”李正讶异说道。
“没错。”许敬宗点头。
两人正说着,李义府急匆匆而来说道:“长安令,货物到了。”
李义府说的货物就是西域送来的银矿,平日里李义府并不处理接收货物的事宜。
一般的货物都是报给李丽质,由李丽质来安排人接收货物。
有些特别的货物是由李义府直接接收的。
李正带着许敬宗来到马圈,足足十多车货物停放在马圈。
许敬宗瞧着一车车的银矿说道:“西域送来的银矿越来越多了。”
李义府点头也说道:“确实比以往都要多,看来开采得挺顺利的。”
银矿的开采起初苦难,是由大牛带着一群西域苦力开始挖矿。
挖了银矿之后,银矿就交给默呕管着,那些西域人依旧做着苦力挖银矿。
许敬宗瞧着成堆成堆的银矿说道:“这个默呕是不是增添人手了。”
李义府看着账本上的数目说道:“银矿的数量确实比以往多了两倍。”
许敬宗神色担忧地说道:“长安令,这个默呕若是私自增添人手,将来会不会盘踞着这个银矿,从而自立门户。”
李义府重重点头,神态也是非常的凝重。
如今的默呕从一个小小的兵器贩子,已经成为了整个西域最大的幕后黑手。
还有默呕的几个义子在帮他做事。
不得不说默呕一直都在背后隐藏的很好。
很多人都只知道名声却不知道背后真正的人是谁。
养虎为患这个成语是一个警钟。
警示着掌权者也在警示着所有人。
如今默呕的势力一步步壮大,默呕拥有私军,而且还有很多的关中兵器,现在更是掌握着银矿。
李正看向许敬宗说道:“看来你很担心呀。”
许敬宗连忙说道:“在下当然应该为长安令考虑,后半辈子的前途全靠长安令了。”
李正搭着许敬宗的肩膀说道:“既然你对我这么尽心尽力,还担忧默呕自立门户失去控制,要不我把你也丢到荒凉的西域去。”
许敬宗尴尬一笑,“在下去西域做什么?长安令说笑了。”
李正又说道:“帮我去盯着默呕呀。”
许敬宗连忙退后一步说道:“在下以为这个默呕八成不会这么快叛变,不妨在多观察一些时日。”
看着许敬宗突然的变脸, 李正忍着笑意说道:“你刚刚不是说要为我考虑。”
许敬宗又说道:“那也不能把在下丢到西域去,在下……我……”
看许敬宗支支吾吾的模样,李正又看向李义府。
李义府收回神情捧着账本说道:“这银矿要赶紧入库才行,以免被眼尖的人发现了。”
许敬宗也说道:“不知道为何,在下的下腹好痛,怕是要如厕了。”
“慢着!”李正说道。
许敬宗和李义府同时停下脚步。
“称心已经去了高句丽,老许啊,你把最近关于高句丽的消息整理好给我。”
许敬宗躬身说道:“明白了。”
“还有,我要准备修路了,人手可以准备起来了,如今是农忙,但先做一做人手的规划,在夏季农闲之前给我一个可抽调人手的大概数字。”
李义府也躬身说道:“这就去安排。”
说完这两人各自走开。
身边有这么两个人猫着实有些烦恼,人猫归人猫,这两人也是办事的一把好手。
许敬宗这个情报头子做得越来越熟练了,像极了天生做这块料的人。
李义府如今俨然成了泾阳的调度手,从外调货,内部调人手,这家伙做事也很麻利,除了偷懒的次数越来越多。
大虎就在不远处放着马,坐在草地上捧着书,一旁还烤着肉。
见李正走来大虎说道:“长安令,不得不说这个猪肉烤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牛的畅想
李正拿起一串烤猪肉吃着说道:“看什么书呢。”
大虎的目光依旧看着书本说道:“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其实是自己从伊索寓言中抄录下来的故事,其中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有些故事也非常的值得让人深思。
大虎放下书本又说道:“昨日又有三匹小马刚出生。”
李正看着马群说道:“哪儿呢?”
大虎指了指远处。
李正顺着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有三匹小马慢悠悠地走着,看起来走得非常不自然,四肢很不协调。
春日里的风非常舒服惬意,泾阳的空气也非常好。
李正坐在草地上看着远处的风景说道:“你知道吗?可能再过几百年西北一片会是黄沙漫天,遮天蔽日。”
听到李正这样的话,大虎笑了笑说道:“几百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这番话也不无道理,大家都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几百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可他们又何曾看到过几百年后的光景,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而来。
遮盖住了整片的视野,就连呼吸都会让鼻腔中塞满了沙尘。
他们砍去了森林,把森林夷为平地,把河道开辟成一道道沟渠,直到河水流干了,植物也都枯死了。
接着动物开始逐渐减少,没有了食物狼群开始攻击人类,到最后就连最后一点绿色都没有时候,甚至还没来得及反思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就已经从天而降。
砍去一片树林可能只需要一天,养出一片森林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
如今的关中以西就是这么一种情况,陇西的沙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大虎吆喝着赶着马群,让它们进入马圈。
李正回到家中看着自己眼前的地图。
这张图纸勾勒的就是数十公里长的一条路。
这条路连接关中以及洛阳。
杨广修建了大运河之后让洛阳处在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
大运河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李丽质拿着一份书信而来,“母后让人从宫中送来信件了。”
李正的目光依旧在地图上,“你母后都说了什么?”
李丽质站在一旁说道:“母后问过父皇的口风,父皇的意思很明显,并不愿意你在这个时候去修路。”
把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李正说道:“我就知道你父皇不会同意的。”
李丽质倒了一杯热水说道:“就算是这样你还是要修路吗?”
李正点头说道:“既然你父皇不同意修路,那修路就和你父皇没有关系了。”
李丽质疑惑地看着李正,“修路是为了洛阳,你好像很在乎洛阳。”
李正对她说道:“并不是很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