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不是派人出来看病了吗?还有什么好着急的。”
李义府小声说道:“不是喝水的事情,再说了现在官府都倡议喝开水了,是热死人了,出人命了。”
李正捞出一碗绿豆汤自顾自喝着。
李义府又小声说道:“灞水那边的人让苦力干活,大热天的就活活热死了。”
就算现在是三伏天,长安的温度也应该就只有三十多度。
“应该是脱水了。”
“什么是脱水?”
李正对他解释道:“大热天的人会流汗对吧。”
李义府点头。
“人汗流得多了,身体里就会缺水,你就会口渴,若是不喝水你就会脱水。”
李义府站在原地想了许久,“就是人被嗮干了?”
李正看着他感叹道:“你看看你那华而不实的脑子。”
第九十六章 冰镇绿豆汤
长安周遭有不少人都在干活的时候晕倒了,尤其是灞上一带由于农忙的时候一场大水把田地都给冲毁了。
为了赶着时节把田地救回来,灞上的村民只能抓紧时间重新开垦田地。
不少人被嗮的脱水晕倒,甚至还出了人命。
大理寺上报了原因是活活被热死的。
李世民在朝会中大发雷霆,颁布了旨意谁敢在夏季大用苦力一律重罚,查出那些苦征民力的人拿入大理寺!
听到这话,底下的群臣小声议论。
看来灞上的那些个佃户要倒霉了。
“记得那片地是长孙无忌的地。”
“被大水冲了之后便宜卖给别人了。”
“就这么卖了怪可惜的。”
……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看着群臣议论,长孙无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上朝了。
杜如晦站出朝班说道:“陛下,如此做怕是不妥。”
魏征站出来也说道:“陛下为民着想,臣认为没错。”
杜如晦接着说道:“若是因为夏日长安不事生产,多少工坊要停产,多少人不能挣钱养家。”
魏征说道:“若是频频出人命,民心何安。”
程咬金站在朝班上也是一头的汗水,朝服都快湿透了,这才是早晨太极殿热得跟一个蒸笼一样。
“陛下!”一个言官站出朝班说道:“泾阳县每天都有数千人在建房子,泾阳县侯如此大用苦力是否该罚!”
朝堂之上又是一阵议论,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的事情长安不少人都知道。
之前是为了垦荒自然没人说什么,现在是为了建房子。
而且在这个关头,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言官再次说道:“若是泾阳不停工,让长安各处停工,却坊间一定会有人不答应。”
听这个言官说完,程咬金小声问在自己身边的秦琼,“这人是谁?”
秦琼忍着汗水从眼睑流下说道:“看着面生,不过听着话语确实是从冲着李正去的。”
满朝臣子议论,杜如晦说的也对,多少人在长安靠着找活干,来挣钱养家糊口。
若是一旦停工,多少人挣不到钱。
魏征说得也对,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热死民心一定会出现问题。
程咬金擦着汗水,“这天气热得真邪性!”
衣衫被汗水浸湿,衣服贴着身体很不好受。
不过话说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热晕人的现象,怎么就泾阳一点事情也没有。
李世民开口说道:“岑文本!”
岑文本躬身走出朝班,“臣在。”
“你去查查,不论长安城内外,有因强征苦力出人命的现象严惩不贷。”
“臣领旨。”
“退朝!”
众人走出太极殿之后这才长出一口气。
程咬金提着自己的领口驱散着燥热说道:“这日子要是能吃一口冰该多好。”
秦琼一路擦着汗水说道:“这日子真不好过。”
泾阳,烈日之下远处的风景都被扭曲。
孙思邈很忙,一大早就给人看病了,长安周边有不少人因为中暑晕倒。
越来越多的人往泾阳送。
泾阳医馆外的李泰瞅着李正往水棚里放着硝石,“你说这样子真的能凭空制造出冰?”
李正盯着水盆的硝石冒着一些气泡说道:“应该可以。”
硝石成冰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后期。
李正看着水的变化,捞出一些薄薄的冰片放在李泰面前。
“真的是冰?”
李泰拿过冰就要往嘴里放,李正连忙拦住他说道:“这个冰不能吃,吃了闹肚子。”
李正把一碗一碗的绿豆汤放入水盆中,冰镇一下还是不错的。
半个时辰后,李正捧着一碗冰镇的绿豆汤喝下一口,“果然还是冰镇的好。”
李泰也拿过一碗喝进嘴里感叹道:“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李义府跑着而来说道:“县侯,官兵来了说是要查村子。”
李泰吃着绿豆汤说道:“哪路官兵敢来泾阳闹事?带过来。”
刚说完人已经来到近前,岑文本走到李泰的面前行礼说道:“魏王殿下。”
“岑文本?”李泰好奇地站起身,“氏族志和括地志你不编撰了,来这里做什么?”
岑文本笑呵呵说道:“陛下有旨让下官来查看各地的情况,尤其是泾阳,据说泾阳县侯在大兴土木,所用的劳力也是全长安最多的。”
李泰面色古怪,心中明白最近确实是有地方热死了人,可是泾阳的人都是好好的。
李正端给岑文本一碗绿豆汤。
“谢泾阳县侯,下官早就想要解渴了。”岑文本捧着绿豆汤喝下一口说道:“冰镇过的?”
说完岑文本一口灌下。
“喝完了?”
岑文本点头。
李正看了一眼说道:“还真是一滴都不剩了。”
岑文本享受地长出一口气,“这炎炎夏日能够喝到如此沁人心脾的绿豆汤属实难得。”
“再来一碗?”
岑文本使劲点头,“好呀。”
李正又从水盆里端出一碗给岑文本。
接过冰凉的绿豆汤,岑文本又是一口灌下,“畅快。”
“又喝完啦?要不要再来一碗。”
岑文本摆手说道:“已经饱了。”
“一共两文钱,一文钱一大碗已经很划算了。”
岑文本的笑容僵硬在脸上:“这……”
李正微笑说道:“免得说我向你行贿。”
岑文本有些尴尬地说道:“下官出门没带钱。”
李泰使劲给李正使了使眼色,人家是来巡查的,你李正倒好不但不讨好人家还要问人家收钱。
刚觉得李正机灵,马上翻脸就要钱。
李正又说道:“没钱也没关系,烦请你给我打个广告。”
“什么广告?”
“就是广而告之的广告,你中书侍郎说话应该有点用的。”
岑文本苦笑着说道:“哪里哪里,县侯是中书省平章事,照道理来说你的官阶比我高才对,哪里敢当。”
李正拉着岑文本走到一边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就把我们泾阳县的事情如实告诉朝中最好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我这里的冰镇绿豆汤只要一文钱就能喝一大碗。”
岑文本犹豫了一会儿才答应。
第九十七章 身正不怕影子斜
“原来是要做生意,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岑文本说道。
李正带着岑文本走向住宅区的工地,现在是午时有不少人都在躺在树荫下休息。
岑文本问着一个村民说道:“你们不干活的吗?”
村民睡着午觉本不想搭理睁开眼看到李正来了站起身。
李正介绍道:“这位是朝中来的岑中书,是来看望我们的,知道你们大家干活都辛苦了。”
村民不懂什么礼节,不知道怎么行礼只是有些憨厚地笑着说道:“咱们中午不干活,都是早上和傍晚。”
岑文本接着问道:“那你们县侯有强迫你们干活吗?”
这话一出,几个村民都站起身警惕地说道:“你这个做官的是不是想要栽赃我们县侯。”
附近几个村民都走到近前,岑文本立刻退后几步,看向一旁李正。
李正连忙劝说道:“你们不要这么激动,人家就是随便问问。”
村民说道:“正儿,这些做官的要是欺负你了,你就和叔叔伯伯们说。”
岑文本脸上的笑容越加苦了,急忙解释道:“诸位误会了,在下只是例行公事,都是公事。”
村民再次喝道:“公事也不能随便栽赃我们正儿。”
“那是当然。”岑文本连忙点头。
也没法再问下去了,岑文本离开这里走向另一边,对跟在身边的李正说道:“县侯在这里的民望可真好。”
“是他们比较照顾我而已。”
岑文本接下来又问了几个村民,也大概明白了这里的情况。
临行前,岑文本对李正说道:“最近长安有不少人苦征民力的情况,而且出了人命。”
“这些事情在下都有所耳闻。”
岑文本解释道:“陛下知道这件事之后,如今也已经下旨,若是再有的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姑息,现如今都在各方查探是不是还有这样的事情。”
“岑中书受累了。”
“只是尽臣子的本份而已,下官这就去向陛下禀报了,县侯的事情下官会如实告知。”
“慢走啊。”
李正送别了岑文本,李义府这才凑上来问道:“咱们没事吧?”
“没事。”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传话下去,咱们县招收人手。”
“招收人手?”
“如今朝中下了这般的禁令很多人估计会没活干,现在是我们招收人手的好时机,工钱还是和原来一样。”
李义府想了想之后就明白了李正的目的。
“县侯这招实在是……”
李正:“趁火打劫?”
李义府摇头,“应该是釜底抽薪。”
岑文本回到朝中向李世民禀报了泾阳县的情况。
李世民低声问道:“这么说来李正不但没有苦征劳力,还善待了村民?”
岑文本点头,“确实这样。”
李正在泾阳的民望一直很好,这是有目共睹的。
李世民几次去泾阳县都能够感受到那些村民对李正的信任。
李正本就在泾阳县出生,村民们是看着李正长大的。
当然会有人猜忌,也会有人说闲话。
身正不怕影子斜,就算有人说闲话,只要李正做得好,自然不攻自破。
本想着这一次李正会吃点亏,至少被人弹劾。
李世民苦恼地喝下一口凉水,那些言官风闻奏事无端猜忌的事情确实要管管了。
虽说李正要划清界线,但也不想与李正疏远。
也不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李正会不会多想。
李君羡来到殿前内禀报道:“陛下,已经查清楚了灞上的地是谁的了。”
李世民沉下来问道:“说。”
“喏。”李君羡先是递上一份奏章,“已经查实,三个月前灞上的地被人已经倒卖了数手。”
李世民拍案怒喝道:“朝中有严令不得私卖田地,还有人敢顶着朝中的禁令这般买卖!”
李君羡低下头解释道:“先是由长孙家的一个旁系做主卖给了一个长安富户,那个富户有转手用比较高的价钱卖给了洛阳的一个商人,再转手数次到了清河崔氏的手里。”
李世民翻看着奏章上面清楚的写着什么时候交易,交易的具体钱财。
李世民对李君羡说道:“奏章上所涉及人的名字,一一拿下!全部拿入大理寺审问。”
李君羡问道:“这上面有长孙家还有五姓……”
李世民愤怒的扔下奏章说道:“全部给朕拿下彻查!朕不管他们是长孙家的人还是五姓的人!”
“喏!”
李君羡起身去办事。
一场风波似乎牵出了一场大案。
岑文本心里暗暗想着。
李世民让一旁的太监给岑文本一碗酸梅汤,“你也辛苦了,喝口汤吧。”
岑文本接过这碗茶汤,“谢陛下赐茶。”
这炎炎夏日,能够喝一碗酸梅汤最好不过。
坊间到了这个季节像这样消暑解渴的酸梅汤很难得喝得着。
瞅着岑文本把一碗酸梅汤喝完。
怎么看他喝着好像一副很嫌弃的模样。
李世民也拿起放在自己桌子上的酸梅汤,细细尝了尝。
味道明明也很好。
李世民问道:“不好喝吗?”
岑文本笑着说道:“很好喝。”
“除了泾阳其他地方也要好好查查,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臣告退了。”
李世民独坐在甘露殿中自语道:“莫非是岑文本不喜欢酸梅汤?”
可能是岑文本他本就不喜欢吧。
李世民对太监吩咐道:“如今酷暑难耐,分发一些酸梅给各家国公。”
有了酸梅来解暑想必他们也应该好过一点了。
一个多时辰之后,宫女送来了一个包裹,“陛下,魏王殿下让人送了一些冰过来。”
“冰?他哪里来的冰?”
宫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