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丽质端着一杯热茶而来说道:“看什么呢?”
    李正目光放在图纸上说道:“修路。”
    新式的图纸画法,李丽质也见过也看得懂,在李正身边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那些闻所未闻的学问。
    有些东西的做法虽说听起来很新奇,但确实是真的好用。
    就像之前李正帮着父皇做的借代记账法,现在泾阳就在用,银钱的往来就会清楚很多。
    瞧着图纸上的线路,李丽质皱眉说道:“你要修一条路一直修道洛阳。”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是接近洛阳,还没有到洛阳,不过总有一天要通往洛阳。”
    李丽质沉吟半晌说道:“最近洛阳的订单越来越多了,几乎要超过长安了,我觉得洛阳以后的订单会更多。”
    说到这么李丽质长叹一口气说道:“说来皇爷爷过世之后,父皇敲打了很多皇戚和权贵,自那以后有很多权贵举家搬到了洛阳。”
    李正看着图说道:“这么快就开始大迁徙了?”
    “大迁徙?”李丽质摇头说道:“也不算是大迁徙吧,只能说他们经过这一次的敲打有些人理亏,不敢直面父皇,也不敢再造次了,远离长安去另外一个地方可以更自在一些,姑姑她们也都去了洛阳。”
    李正拿着茶杯说道:“房陵公主?”
    李丽质点头,“我这个姑姑眼光很准,尤其是看男人她的眼光从来不会错。”
    好奇地看着李丽质,李正问道:“什么叫从来不会错?”
    李丽质说道:“我姑姑临走前有留下话,她见过很多很多的男人,她对我说你藏得很深,她不敢冒犯你。”
    李正尴尬一笑道:“我有这么可怕吗?”
    李丽质莞尔一笑,“当初皇爷爷和我说过,如果有什么人想要造反,李正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旦李正有这个想法,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杀了李正,哪怕会错过很多也要保住李家的江山。”
    说完李丽质还是面带笑容,“这是我皇爷爷的原话,他在病榻前和我说的。”
    “一个女人说着要杀自己丈夫的话,竟然能面带笑容。”李正啧吧着嘴说道。
    “我也很可怕吧。”李丽质说道:“尤其是一个女人说着要杀人的话,还面带笑容。”
    李正定了定神说道:“你什么时候会杀我?”
    李丽质看向窗外,“很难说,你和父皇之间我很难选择,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控制你,除非我们能有一个孩子,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
    李正眼神孤疑道:“你在调戏我吗?”
    李丽质捂嘴轻笑了两声,“就算我们有了孩子,你觉得我能控制得住你吗。”
    沉默半晌李丽质说道:“母后和我说过,也算是母后的教导吧,夫妻之间就是相互控制的,互相控制着彼此,当然母后从来没有过要杀了父皇的意思。”
    “而你有。”
    李正强调道。
    李丽质瞧着图纸低声说道:“这么长的一条路,沿途需要经过很多郡县,可不是一件小事,当初你修泾阳和长安之间的官道,那是因为只涉及泾阳和长安,其他地方没有影响,现在这么长的路,想要修建可没这么容易。”
    “如今你在外面的名声这么差,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你要修这么条路怕是不容易,更别说这种劳民伤财,这并不是有多少钱的事情。”
    李丽质这么说,李正心里当然也明白现在的情况,眼下好不容易让段纶和上官仪的风波压下去了。
    李正说道:“你父皇已经尝到了修路的甜头,你觉得你父皇会同意吗?”
    李丽质低声说道:“我可以向父皇说这件事,会不会答应不好说,你知道的,我父皇可不好对付,我父皇想要什么你很清楚。”
    李正苦恼地长叹一口气。
    李丽质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说的事情你好好考虑。”
    李正回神问道:“什么事情?”
    李丽质脚步走向门外说道:“我最近都挺方便的。”
    说完李丽质走出了书房并且带上了门。
    灌下一大口茶水,李正明白了她的话,生孩子?
    如今的李丽质也才二十岁。
    后世的女孩子二十岁在做什么?
    还在读大学?
    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咽下滚烫的茶水,还是下不去手,年纪太小了。
    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土木建设的书籍,再拿基本道路建设的书。
    铺开图纸和笔记本,李正把心思完全沉浸在了修路的事情上。
    几天之后,长孙皇后收到了李丽质的来信,一边给李世民念着。
    “这小子要修路?还是这么长的一条路?”长孙皇后点头,“丽质的信里面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李正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李世民愁眉说道:“这事不好办,如今朝中没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科举的事情已经让这么多人焦头烂额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 种树
    “原本朝中正是用人缺人之际,大多数朝臣都是身兼数职,朕还指望着这次科举可以让朝中多添一些新人。”李世民不耐烦地喝下一口酒水。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丽质的信中也说了,现如今洛阳的种种赋税都比以往多很多,就连泾阳也可以感觉到洛阳要的货物越来越多了。”
    李世民拿过长孙皇后的信看着上面的内容说道:“丽质的意思是说若不帮着李正修这条路,洛阳会比长安更加繁华,长安反而会比孤立?”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倒着酒水说道:“丽质的信不是说了吗?长安地处中原西北,而洛阳不论是地理还是水陆运输都在非常关键的位置。”
    李世民吃着一只鸡腿说道:“丽质主持着泾阳的生意当然会这么想,李正这小子满脑子都是挣钱他要修路就是为了给他挣钱。”
    长孙皇后无奈地笑了笑,心中很明白这是陛下对李正的偏见,其实修路的甜头朝中已经尝到了。
    陛下和李正是翁婿关系,但也是一种非常难办的翁婿关系。
    以前以为丽质出嫁之后这种关系会好一些。
    但现在看来这种关系并没有缓解。
    原本阴云密布的天空又下雪了。
    长孙皇后看着窗外的飘雪说道:“都快要入春了,怎么还要下雪。”
    李世民也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雪景,沉默不语。
    李治带着孩子们种完了树苗,收拾收拾也要收拾收拾回家了。
    如今泾阳以西的绿化带已经成了规模。
    这几年以来种下的树苗也已经长好。
    脚踩着黄土,李治可以感觉到脚下的黄土比以往结实了很多。
    老师想要一直种树到陇西,这两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从陇西吹来的风沙比往年越来越少了。
    李治心里很清楚老师是一个喜欢银钱的人,而种树又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种树要花钱找树苗不说,种了树还没有钱收。
    防沙林这个想法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甚至还有人认为李正种树就是为了挣钱。
    李治看着这边防沙林,其实老师就是为了抵御风沙才这么做的,并没有想要挣钱的意思。
    回到村子后李治对李正说了现在防沙林建设的情况。
    李治指着地图说道:“我们的防沙林快要建设到陇西了,只不过要种树种到陇西地界,人家可能不会愿意。”
    知道李治说的人家是谁,在自己的泾阳地界种树当然没有人会说什么,反正都是荒地而已。
    真要是种树种到陇右去,还需要人家点头。
    就像是你要在路边种树,也会碍到各家各户,要和沿途的每一户人家都商量好。
    见李正许久没有说话,李治问道:“老师,要不要和父皇说一下。”
    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李正想起了后世风沙漫天的时候,那时候的生活在黄土高坡,就算没有漫天的沙尘家里也总是会有很多沙子,扫都扫不干净,就连空气里也总是弥漫着沙尘。
    到了后世虽然也在挽救,收效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见到的。
    直到住在黄土高坡的人越来越少。
    有能走出去的人就再也不回来了。
    谁愿意住在一个风沙漫天的地方。
    从先秦开始一直到现在,关中的土地一直都在被开垦,要打仗就需要有人口。
    提高人口势必需要更多的粮食。
    而在那个时候没有高产粮食的时代,人们只能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粮食。
    这也导致了大片的森林成了田地,再由田地成了荒漠。
    沙漠化也会越来越重。
    也不知道从大唐开始来不来得及。
    “老师?”见李正不说话,李治小声的问道。
    “你知道吗?往后的数百年间,陇西乃至陇西以西的黄土高原上,沙尘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李正低声说道。
    “那我们还需要接着种下去吗?”李治小声说道。
    “种,当然要种。”李正说道:“你先回书院吧。”
    “明白了。”
    李治给李正倒上一杯热水之后这才离开。
    走到书院门口,李治就撞见了大牛。
    大牛看着李治的神色说道:“有心事?走路都不看眼前。”
    回过神,李治抬头这才发现自己走到墙边,再往前一步就要撞到墙。
    转过身坐在墙边,李治说道:“大牛哥,你说老师为什么一直执着种树呢?”
    大牛思量了半晌说道:“我也不清楚。”
    李治又说道:“不过自从种了树之后,泾阳这边的风沙确实少了很多,而且母后也说过,泾阳住着格外舒服。”
    大牛说道:“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在西北和东北以西一带都种上防沙林,这样就可以避免风沙的侵袭。”
    李治稍稍点头,“别人都说老师爱财,其实老师心中也有想要做好事的时候。”
    大牛又说道:“其实我也想过,现如今泾阳以西的森林已经有样子了,而且再过几年那些树木的壮大之后,土地也会变得更好。”
    说着大牛捧起地上的泥沙说道:“树木可以固土,原本是荒地的地方种上树,那么几年之后森林的土会变得更加的肥沃,你想过没有或许过几年,甚至十多年之后,人们看土地又变得肥沃了,他们砍去森林,把森林夷为平地,开垦成田地,种下粮食。”
    “种了粮食之后,田地又重新成为沙漠。”
    李治顿时站起身说道:“那我们这么多年种的树岂不是都白费了。”
    大牛笑了笑说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得这么久远,人活一世可能也就五六十年,你觉得他们会想到几百年之后吗?”
    李治皱眉说道:“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想得到,若是我们可以接着种树,我们甚至可以种到河西走廊去,让河西走廊也成为一片森林,天空干净了也就没有风沙了。”
    说完李治站起身说道:“我这就去写信去给父皇,让父皇下旨种树,只要有父皇的旨意,想必也不会有人反对。”
    瞧着李治快步离开,大牛摇头叹息。
    一直听着两人对话的段纶说道:“这件事哪有这么容易。”


第八百三十三章 书院与科举
    大牛回头看向段纶说道:“你也这么觉得?”
    段纶递给大牛一只烤地瓜,“大家心里都清楚,只不过晋王殿下不懂而已。”
    接过温热的地瓜,大牛坐在书院门口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小时候我觉得以后的日子也没什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以后不会像现在这样。”
    段纶还是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李治还是写了一封信让人送进宫中,这一封信进入宫中之后连续几天没有消息,像是石沉大海一般。
    随着一场细雨到来,新的一年也到了。
    天快要亮的时候,王鼎站在长安城的城门口宣读着新一年李世民的旨意。
    一份份布告已经贴在了城门口上。
    贞观十年,第一件事是春种之后就要开考的科举。
    接下来就是各国使节前来觐见的事宜。
    各地耕种布施,还有官员轮换,以及新的一年官吏风评。
    对朝中来说新的一年,需要有很多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朝中开始科举,这一次科举是面向所有人读书人。
    不论出身,不论身份都可以参加科举。
    对泾阳的春天来说,也是一年之计最忙的时候。
    村民们都在田地里忙碌着,李正提着鱼竿坐在泾阳的河边钓鱼。
    李大熊看了自己儿子许久,走上前说道:“儿子,你说我们村子现在忙不忙。”
    李正从河面收回目光看向李大熊,“咱们村子确实挺忙的吧,我今天刚刚钓了两条鱼,咱们烤着吃?”
    李大熊瞅着自己的儿子说道:“他们都说你特别的灵醒,做爹的我怎么看你还是挺瓜的。”
    李正开始在河边烧篝火准备烤鱼。
    “你到底听没听懂我的话。”李大熊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听懂了听懂了,咱们村子里不是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