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好了。”李正感慨着说道:“他在我这里碰了一鼻子的灰,脸色能好吗?”
大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李世民急匆匆回到宫里,回到甘露殿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章一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批复。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黑着一张老脸说道:“陛下这是去过泾阳了?”
李世民拿起茶碗想要喝口水,发现碗中的茶水已经冰凉,心中懊恼想坐又坐不住,怒声说道:“当初朕看李正是个人才,处处照顾他,现在他翅膀硬了都敢威胁朕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渊的笑容
长孙皇后也皱眉说道:“不过说来最近坊间的传闻越来越多了,吐蕃边界上的一战让多少边疆小国闻风丧胆,陛下真觉得是李正做的吗?”
李世民古怪地看着长孙皇后,“你的意思是……”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有些事情不必说破。”
想着长孙皇后的话语,李世民心中思量,吐蕃边界的一战确实让周遭的小国闻风丧胆,若是大唐手握这样的利器,以后谁敢来冒犯大唐,与其说利器在李正的手里,不如说是在大唐的手中。
思考着这番话,李世民的思绪也豁然开朗了。
长孙皇后连忙说道:“是臣妾多言了。”
作为皇后,长孙皇后也当然明白后宫不得干政,一直以来都是谨言慎行。
李世民观察着她,平日里自己的皇后可不会过多地打听朝中的事情,就算是提及也不会多问。
“今日观音婢的看法倒是挺有见地的。”李世民低声说道。
“陛下说笑了。”
多年以来的夫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也早就有了默契,看到长孙皇后的笑容,李世民又说道:“说吧。”
长孙皇后按着李世民的肩膀说道:“陛下今日去见李正的时候,陛下刚走丽质就让人送信来宫中了,妾身也就知道了这件事,说来丽质也是为难,李正是她的夫婿,陛下又是丽质的父亲。”
“陛下和李正之间的关系越不好,丽质就越为难。”
长孙皇后说完,李世民冷笑着,“朕何尝不想和李正好好相处。”
虽然李世民嘴上这么说着,长孙皇后心里明白这丈婿关系怕是很长时间都缓和不好了。
天空又下起了雪,李世民也看着外面的雪景,仿佛世间一下子安静下来了一般,他低语着说道:“过些日子又是新的一年,贞观也十一年了。”
长孙皇后脸上带着笑意,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
雪下了一天一夜,当雪停下的时候,李正打开自己的家门,就看到了站在门外地李渊。
如今的李渊年纪已经很大了,李渊看到李正笑着说道:“陪老夫走走?”
李正笑着说道:“难得您老人家这么有兴致。”
刚睡醒的李治和小兕子也高兴地要一起去。
李渊,李正,李治还有小兕子一起走在雪地里。
雪已经停了,似乎天气也不是那么冷。
李正对李渊说道:“老话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又是丰收的一年。”
李渊点头说道:“以前的老夫也喜欢看雪,李正你知道吗?雪景最美丽的所在并不是雪,而是站在雪中的人。”
听到这话,李正古怪地看着李渊,以前李渊看起来就是一个老顽固,难得从李渊的嘴里听到这么有深度的话,再看李渊今天穿着得体,却发现今天的他精神很好,竟然也没有拄拐杖。
看着李渊的神情,李正心头一阵悸动,莫名地感到不安。
在村子的小路边停下脚步,小兕子和李治已经在雪地上嬉戏了。
李渊又说道:“李正,在你心中天下应该是什么样的。”
说出这话,李渊又顿了顿说道:“老夫不是在试探你什么,也不要把老夫当作是太上皇,你就当老夫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家来回答老夫。”
李正呼吸还带着一些寒冷的空气,面对这样的李渊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低声说道:“我也不知道我心中的天下是什么,我觉得我自己没有资格去说天下应该怎么样,只是觉得我眼前的样子挺好的。”
李渊点了点头,“很好。”
仿佛天地间都安静了,李正只能听到李渊的说话声,甚至还可以听到他的呼吸声。
李渊又说道:“很多人都说你李正有一身神鬼莫测的本事,老夫也好奇过,想必二郎也问过你很多次,老夫知道你一直都在敷衍,现在你可以告诉老夫吗?”
李正看着李渊,现在的李渊很老,也很瘦。
在冷风中像是会随时倒下一般,当天边的云朵散开,阳光照耀下来,照在李渊的脸上,他老迈的脸慈祥地笑了笑。
李正低声说道:“我的本事不过是我毕生所学而已,我做过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面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李渊还是笑了笑,“你说的不是实话。”
李正又说道:“好吧,竟然你老不领情,我就和你明说吧,其实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我从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回到这个愚昧又有些傻里傻气的唐朝,我脑子里都是知识,对你们来说我的知识就是外挂。”
李渊依旧是还是一脸笑容,“你觉得老夫会相信你的鬼话?”
李正无奈地长叹一口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安静了一会儿,李正看着李渊又说道:“这是实话。”
又走了一段路,来到村子里的书院前,这里有很多的孩子已经开始上课了,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正是李淳风。
李渊再次说道:“你心里一定在笑话老夫吧,当年老夫把事情做得一团糟,让两个儿子刀兵相向。”
李正摆手说道:“其实在那个境地也有很多人身不由己。”
李渊又笑了笑。
李正接着说道:“其实很多时候人的选择有理性和感性的时候,作为一个父亲从理性上来说当然是让更优秀的儿子上位,但有时候人都不是绝对理性的,人都是有感性的。”
“理性?老夫还是真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
李渊说道。
李正又说道:“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只能接受这个结果,等接受了结果之后,我们保留好的,将那些坏的改善成好的,就这样留下好的,弥补不好的,一次次完善,一直这么下去一直去尝试不一样的事情,从而就会得到一个正确的,适合的,更好的天下,有人说这就是历史。”
李渊的眼神里倒映着阳光下的雪地。
李正观察着李渊,看李渊站立着好安静,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已经没有呼吸了。
安静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渊说道:“一直去尝试,一直去纠正?会成功吗?”
李正点头,“我们骨子里一直都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第八百一十八章 安详
李渊稍稍点了点头,“有些时候老夫觉得你不着调,有些事情老夫觉得你故意藏拙,现在你的这番话老夫更觉得像是真实的你。”
李治在雪地里摔了一跤,还是和同伴们玩得很开心。
看着眼前这一幕,李渊依着一棵树坐下说道:“李正,你是一个心里藏着事情的人。”
李正说道:“您老放心吧,大家都会好好的。”
李渊把身体的重量全部靠在身后的树上,缓缓地闭上眼。
阳光下,他很安详,一动不动。
李正看了他许久,慢慢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已经没有呼吸,也已经没了脉搏。
小兕子蹦跳着跑来说道:“皇爷爷睡着了?”
李正点头说道:“嗯,睡着了。”
说完小兕子又蹦跳着去跑步。
李正深吸一口气,招手叫来了李义府嘱咐道:“去叫孙神医来,告诉宫里,太上皇走了。”
听到这话李义府如雷击一般站在原地,愣愣地看着一旁已经闭上眼的李渊。
李正说道:“快去吧,别愣着了。”
“喏!”
李义府慌张地跑开。
孙思邈确认了李渊的死亡,“人都有这么一天,好在走得很安详。”
李丽质也收到了消息朝着这里跑来,看到李渊的遗体红着眼站在原地怎么都说不出来。
当天下午的时候宫里就来人了,带走了李渊的遗体。
李正回到家中,大家的情绪都很不好,小兕子在李丽质的怀里哭泣着。
李治也是沉默不言。
李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回想着和李渊的对话。
从李世民登基之后,那时候开始或许李渊就已经放下了一个皇帝的架子,更像是再普通不过的老头。
几天之后,长安就要将李渊发丧了。
按照礼制李丽质和小兕子,李泰,李治等孩子都要去。
收到李世民的旨意,第二天一大早就有马车等在了门口。
看着李丽质牵着小兕子的手走上马车,众人都没说什么话。
李恪在前头驾着马儿带路,看到李正走来说道:“你可以坐在马车里。”
李正翻身上马,“我还是骑着马吧。”
李恪又说道:“这可不像你的做派,这一次可是要先去长安,在这么多人的面前。”
李正拉着马匹的缰绳说道:“这几年他一直都在泾阳养老,如今就这么走了,我说什么也要送送他。”
李恪重重地点了点头,众人便朝着长安方向而去。
出了泾阳之后,天已经完全亮了。
李泰早早就等在了城门口。
见到李正,李泰连忙就走上前说道:“还好你没有误了时辰。”
除了李泰长安的城门口还有很多人,这些人都是李世民家的宗室亲眷。
李泰小声说道:“皇爷爷刚过世,父皇的情绪很不好。”
李正注意到很多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这种感受很不好。
李泰也注意到有很多不友善的眼神,低声说道:“皇爷爷在泾阳去世,大家当然都是冲着你来的,也有人觉得是你没有照顾好皇爷爷,不过你也放心,其实早在半月前太医署的医官就去看过皇爷爷,说是皇爷爷的日子确实不剩多少了,任何时候离开人世都有可能。”
说到这里李泰感慨道:“说来也是皇爷爷离开皇宫之中的那段日子,算是他过得最好的日子,皇爷爷在泾阳的晚年过得很好,至少不是在武德殿这样幽闭的环境,那样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软禁。”
王鼎从长安城内走出来躬身说道:“长安令。”
李正拱手说道:“王公公,好久不见了。”
王鼎重新站直说道:“陛下想要见一见长安令。”
眼下这个时候,也只好跟着王鼎的脚步去见李世民。
一路走进长安城。从朱雀大街开始走,要进入承天门。
跟在王鼎身后走着,李正听见了道路两边路人们的议论,也有很多人的目光看着自己。
走了小半个时辰这才走入承天门内,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里有李孝恭,李元昌等人正在李渊的灵柩旁哭泣。
而李世民穿着一身白衣面无表情,他气色憔悴,双眼也是通红。
李正向他行礼说道:“陛下节哀。”
回过神之后,李世民低声说道:“是你陪着父皇走了最后一段路,说了最后的几句话?”
李正点头说道:“确实。”
李世民目光看着灵柩说道:“我父皇直到最后也不愿意再见我,而是去找了你。”
自从玄武门的事情开始,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就很不好。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或许李世民心里才是最难受的,身为儿子想要尽孝的,或许李世民也挣扎过,更是想过弥补。
感受着李世民拍着自己的肩膀的力度,李正说道:“临走前,太上皇问我以后的天下会怎么样。”
李世民说道:“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我没有资格来决定将来天下会是什么样。”
李世民闭着眼又问道:“还说了什么?”
“其实在他老人家的心里也很纠结当年的事情,当年他能做得更好,但是他没有做好,造成了那样的局面,作为一个父亲他老人家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个父亲,没有好好教导你们。”
反正这些话也算是李渊要自己转达给李世民的。
李世民突然笑了笑,这笑容有些释然,又带着很多深意。
李渊走了,关于玄武门的一切萦绕李世民心头的阴影或许也可以散去。
李世民又问道:“李正,你觉得朕的父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正也看着灵柩说道:“这种话不应该我来说。”
“对,这种话不应该你来说,后人自会有评说。”李世民整理着自己的衣袖说道:“朕的父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朕很清楚,也能想明白在他弥留之际来找你的原因。”
话语停了停,李世民低声说道:“朕的父皇弥留之际要见你只有两个原因,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要不你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
李正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