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中也缺人啊。”李世民感慨道:“这些日子以来朕开革了不少官吏,这些官吏或多或少手脚不干净,又有五姓的官吏,朕不放心,朕需要人手。”
    李正惆怅着说道:“我这也没人手给陛下。”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觉得你们泾阳的县令上官仪不错。”
    “把上官仪给陛下了,我这泾阳的县令换谁来做。”
    抬眼看着李正的脸色,李世民说道:“朝中可以有一个官吏和你换。”
    李正咧嘴笑了笑,“孔颖达!”
    “不可能。”
    李世民摆手。
    “那陛下就去问问上官仪,看上官仪愿不愿意去朝中。”
    听着李正的话语,李世民心里又没底了。
    上一次薛仁贵和王玄策给了这么多的好处和保证都没用请动这两人离开泾阳。
    现在要上官仪离开泾阳想来没这么容易。
    再者说当初的上官仪也没什么本事显现,还是李正最先看中那时候的上官仪。
    如今上官仪在县令一职上体现了很高的才能,能让房玄龄称赞的人不多。
    “你要孔颖达是要孔颖达在你的书舍教书?”
    “教孩子们读书,孔颖达老夫子也挺乐意的,之前就问过他老人家,只要陛下点头。”
    “孔颖达是国子监的祭酒,他老人家去你书舍教书,你教朕的国子监要如何?”
    “其实孔颖达的年纪也很大了,不如陛下给孔颖达老夫子换个官职。”
    “你是让孔颖达换个闲职。”
    “国子监祭酒往上,统管学子授学的夫子的人选裁定,闲暇之余让孔颖达老夫子来泾阳讲课,这样陛下不丢面子,又可以让孔颖达老夫子安享晚年,还能兼顾我的泾阳。”
    李世民喝下一口酒水,“李正,你看中孔颖达很久了吧。”
    李正笑道:“孔颖达老夫子挺好的,陛下看中的是孔颖达老夫子在士林中的声望才会让他老人家做国子监的祭酒。”
    李世民点头没有否认,有孔颖达坐镇国子监,就等于在士林中得到一种肯定,这也才让国子监有了名声,“朕要的就是孔颖达的名声,你要孔颖达也是为了名声吗?”
    “如今泾阳书院只有五个夫子,我需要一个领头人,这个领头人需要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随着书院的孩子越来越多,我需要更多地夫子。”
    李世民记录着李正的话语,“朕明白你的意思,这个条件朕可以同意。”
    收起册子,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朕回别院了。”
    李正拱手说道:“陛下慢走。”
    刚走两步,李世民回头说道:“李正。”
    “怎么了?”
    “朕希望有一日,你与朕之间也可以像今日这样对话,朕也不是多么险恶的人。”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今日天气的真不错。”
    李世民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离开。
    王鼎瞧着李正也是稍稍行礼,跟着李世民离开。
    如今的大唐朝堂运作效率还算是不错的,李唐江山立足至今吏治还算是清明。
    当然以后就不好说了。
    看一眼天色已经快到吃晚饭的时辰了。
    回到家中李正就看到李丽质和徐慧,还有武媚正在算着账本。
    来到厨房,李正开始做菜。
    李治来到厨房帮着洗菜。
    “老师,今日父皇一回到别院就召见了房玄龄他们,说是要连夜商讨大事。”
    “把蒜头拿来。”
    李正对李治说道。
    “哦。”李治听话地拿来蒜头。
    葱姜蒜放入锅中炒香,接着把处理好的鱼放入,开始做鱼汤。
    几盆家常菜简单地做好上桌。
    李渊赶着饭点就来蹭饭。
    不过来蹭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李世民在的时候,李渊不会来。
    李渊在的时候李世民大概率不会在。
    做君臣不像,做父子也做不好。
    这皇家的家教确实很诡异。
    饭后,李丽质坐在一旁剥着葡萄说道:“听母后说你和父皇又聊了好一会儿?”
    李正点头说道:“确实说了一些事情。”
    “你不会又和父皇做生意了吧。”
    “呵呵。”李正尴尬一笑,“和你父皇做生意容易血本无归,和谁做生意都好,和皇帝做生意太危险。”


第七百三十二章 门生
    说完李正见李丽质狐疑地看着自己说道:“为何这么看着我。”
    李丽质抬着下巴有些得意地说道:“说着不想和皇帝做生意,你现在和我父皇有多少笔生意。”
    李正抬头看了看天说道:“也没多少吧。”
    李丽质又问道:“那你和父皇有多少生意是我不知道的。”
    这女人太过聪明,越聪明的女人越危险。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你知道前些日子朝中闹得沸沸扬扬的兵器案吗?”
    李丽质点了点头。
    “现在朝中的一些人还抓着那个案子不放呢,不过这件事有你父皇罩着,他们查的就是你父皇。”
    “兵器案与你有关系?就连父皇也在其中。”
    “没错。”
    李丽质放下手中的葡萄,思量了一会儿说道:“朝中查得怎么样了。”
    李正扶着额头,“现在看起来,他们查得没头没尾,因为兵部,刑部,大理寺查出来的情况都会和你父皇汇报,你父皇看了汇报之后,就可以去掉手脚,然后抹平痕迹。”
    李丽质思量半晌。
    李正说道:“所以说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见得可以查得出来。”
    沉默良久,李丽质笑了笑,“苦了那些查案的何至于此。”
    李正无奈道:“谁让你父皇是一个又要面子又要钱的人物。”
    徐慧走过来说道:“公主殿下,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李丽质站起身说道:“我去给小兕子洗个澡。”
    侧目看了一眼李丽质,这女人的眼神怎么怪怪的。
    刚走开两步,李丽质停下脚步回头说道:“对了,最近青雀不知道怎么了,似乎外面有喜欢的女子了。”
    李正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深夜时分,李丽质看着已经熟睡的小兕子,起身收拾一番发髻,来到桌前继续整理账本。
    家里很安静,烛火的光还有些昏暗。
    徐慧走到李丽质身边小声说道:“公主殿下。”
    李丽质看了一眼窗外的夜色:“有些饿了,去拿些点心,我去把账本整理一下明日还有一堆事要忙。”
    徐慧端了一盆糕点放在一旁。
    李丽质说道:“上个月肥皂的账本在哪儿?”
    徐慧从书架拿出一本账本递给李丽质,“都在这里了。”
    一夜过去……
    第二日,一早的时候上官仪就来了。
    李正早早睡醒吃着早饭,一边听上官仪说着。
    “长安令,陛下也没说给在下什么职位,只是这一去朝中在下也实在不知道要做什么。”
    上官仪一脸犯难的说道。
    李正一边吃着说道:“朝中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上官仪着急说道:“陛下让在下带队清查世家田亩,也不给在下人手,更不给在下一官半职,只是旨意上的一句话。”
    李正递给李治一只肉包子,低声说道:“我说得明白点,其实就是想要你去对付世家,冲着世家去而已,前面已经有一个段纶,现在的段纶也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说不定现在被世家的人给拿住了,你去就是和段纶呼应,你们两个相互配合做事,他段纶是巡查御史,你是去查贪官黑官,他来指点,你来动手。”
    上官仪的脸色愈加犯难。
    “这差事不好办,对吧。”李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上官仪的神色。
    “在下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
    “一查到底,抽丝剥茧,就算是顶天的手也给我查出来,上到国公皇戚都别放过。”
    李正和世家的对峙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
    现在世家几乎被朝中压着打,越来越多的五姓官吏被陛下从朝中剔除。
    李正接着说道:“我知道可能会出大乱子,五姓势力不除,皇家势力稳不稳不说,朝堂都会被世家控制,眼下需要一个办事雷厉风行的人,既然陛下看中了你,你就好好去办。”
    见这件事已经躲不掉了,上官仪又说道:“这些日子以来多谢长安令的照顾,只要长安令一句话,在下将来也会辞去朝中的官职,为长安令效力。”
    “什么叫就我一句话?”李正吃着肉包子说道。
    “在下的意思是只要长安令一句话,在下就可以辞去朝中的官职,继续留在泾阳为长安令效力。”
    上官仪一脸认真的说道。
    安静了好一会儿,只有李治在一旁狼吞虎咽的吃着早饭。
    见李正没有说话,上官仪又说道:“长安令,这番话在下是认真的。”
    李正吃完碗里的稀饭,瞧着站在家门口的上官仪低声说道:“你知道吗,你刚刚的这番话可能会害死我。”
    上官仪说道:“长安令,此话怎讲。”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我们书院的很多孩子们可能不会当官,因为他们所学的并不是当官的料,我的书院大多时候教给孩子们一些谋生的技能,你懂我的意思吗?”
    听完这话,上官仪面色一变连忙说道:“在下明白了,这就去朝中赴任。”
    说完上官仪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在一旁听着的李治也吃饱了,好奇问道:“为什么说上官仪的这番话会害死老师。”
    “如今王玄策和薛仁贵已经成了军中的香饽饽,你父皇招揽不及,若是以后的朝中大臣都出自我的门下,你说你父皇还能放过我吗?”
    “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李治想着说道。
    起身舒展着筋骨,李正在院子里打起了太极拳。
    如今的村子很忙碌,又到一年之中秋收的季节。
    李大熊坐在田埂边说道:“今年的天气好,想来又是丰收的一年。”
    李绩嘴里咬着草根说道:“你说你儿子现在娶了公主,纳妾的事情什么时候安排起来,你们一家子只有你们父子两,如今那小子也已经是郡公了。”
    李大熊长叹一口气,“那小子事情他自己做主,要说纳妾的事情,咱们村子里谁家男人不是只有一个媳妇,两个媳妇怎么养得过来,咱们家是穷苦人家,正儿也是从小穷过来的,就算是再富贵他不会忘本的。”
    泾阳的别院,长孙皇后让宫女们收拾着东西,已经准备要回宫了。


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正将来的样子
    李世民坐在别院的院子中,房玄龄和秦琼刚刚离开,王鼎便走来说道:“陛下,上官仪去见过李正了。”
    拿起一颗还有些烫手的玉米,李世民一边吃着说道:“李正和上官仪都说了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不是很清楚李正和上官仪说了,老奴问了问晋王殿下,说是上官仪讲只要长安令一句话,上官仪就算是抗旨也会为李正办事。”
    听完这话李世民冷冷笑了笑,“李正怎么回应的。”
    王鼎低声说道:“李正说了,上官仪说了这话会害死李正。”
    李世民吃了一口玉米说道:“玉米这个东西朕当初见丽质拿进宫中吃过,第一次吃得时候还觉得味道很不错,吃多了也就那样,不过倒是让朕如厕的时候舒坦了不少。”
    说着李正陛下话风一转怎么又提到玉米了,王鼎干站着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李世民吃着玉米说道:“朕看你以前如厕也需要挺久的,要不你也吃点。”
    王鼎说道:“老奴在泾阳经常吃玉米土豆这些稀奇的食物。”
    “也对。”李世民点头道:“你在泾阳这么长时日,确实可以每天吃到。”
    王鼎点头,“其实玉米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做法,老奴最近也在研究,只是长安令平日里不怎么透露玉米的其他做法。”
    李世民思量半晌说道:“临走前找李正要一些玉米的种子,朕打算在宫里也种一些。”
    便秘这种毛病,平日里也时常困扰李二。
    期间也服用过不少汤药,一直没怎么见好。
    倒是玉米这个东西,吃完之后第二天就可以拉个痛快。
    这种感觉确实很不错。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玉米,接过宫女端来的热茶喝下一口舒坦的长出一口气。
    王鼎又说道:“陛下,杜尚书也已经收到了旨意,想必这两天就会去见上官仪了。”
    李世民放下茶碗,“李正不在朝中为官,不过在李正手下办事的那些人,可一个个都是好手。”
    王鼎说道:“上官仪平时虽说有懒散的时候,不过办事确实很有条理,还有许敬宗平日里看起来虽说有些不着调,还有些放浪,但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李义府平日里也经常插科打诨,但办事也不马虎。”
    李世民还了一个坐姿说道:“李正开了一个书院,书院中的孩子全是泾阳村的孩子,朕看过这个书院,书院很多知识都是李正编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