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行俭又看了看自己的册子,“这些方法老师就在几年前已经用过了?”
    大牛点头道:“老师当时也是这么做的,伤口愈合得很好,你可以放心用。”
    裴行俭收好册子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大牛看着裴行俭的眼神,喝下一口酒水说道:“大军什么时候到这里。”
    裴行俭看向窗外的风沙,“李大亮将军的是在河西走廊会和兵马,过了风季之后就集结三万大军开赴吐蕃,我们也没去见过李大亮将军,就是收到军报说是在河西走廊会和,我们这些人就先在这里等着了。”
    大牛思量半晌见裴行俭的筷子放在桌子上说道:“动筷吃吧,不用客气,你们在这里的一切用度吃得喝得,都由我来付。”
    裴行俭连忙说道:“这不合适。”
    默呕笑呵呵走来说道:“小将军放心,我们酒馆有长安令的份子,这才让我们酒馆有红烧肉黍米饭,你们都是从泾阳出来小人可不敢收你们的钱。”
    见裴行俭还有些拘谨,大牛又说道:“你放心,这个家伙从我们这里挣了不少钱。”
    “是……是吗?”裴行俭抬头看了一眼默呕,突然觉得这个人有些眼熟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又想不起来在这里见过。
    默呕还是一脸笑意,如今的默呕就像是还了一个人一般,整个人瘦的皮包骨头。
    见裴行俭开始狼吞虎咽地吃着,大牛跟着默呕来到酒馆后方的一个小院。
    “过些日子朝中的大军就到了,你为老师办事,老师也不希望你的身份被查出来。”
    大牛小声说道。
    风声很大,盖住了大牛的话语,只有身边的默呕可以听到大牛的话语声。
    默呕说道:“小人明白,如今的吐蕃开始趋于平定,已经没什么生意可做了,如今我的孩子们正在探索波斯以西的那些地方。”
    大牛回头看了一眼屋内的热闹说道:“兵器买卖的生意还要继续做,这一次朝中派来的三万大军看似要接管吐蕃的边防,三万人不是小数目,有多少是可以信得过不清楚,兵器案现在虽说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但是朝中有些人可一直揪着这件事还没放手,如今五姓和老师之间的形势非常的紧张,五姓的官吏心里可想着用兵器案这个案子来扳倒老师,这也是五姓唯一可以扳倒老师的机会,你的生意你的身份一旦被披露在人前,当今陛下也保不住老师。”
    默呕朝着大牛行礼说道:“小人断然不会拖累长安令,若是一旦事发小人一定自缢。”
    大牛拍了拍默呕的肩膀,“这两年能让莫先生的名头响彻整个西域,你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中原有句话叫做小心驶得万年船。”
    默呕又是行礼,“明白。”
    三天之后风小了一些,风季还要持续一个月,这个时候谁不会想着进沙漠。
    大牛和裴行俭一起看着风沙,直到看到薛仁贵和王玄策回来。
    两人走到近前浑身上下都是沙子。
    看着两人收拾着自己,大牛问道:“走了多远?”
    薛仁贵灌下一口水说道:“十里地。”
    王玄策拿出地图重新修改了一下路线,“荒漠的地形会随着风季改变,沙丘都会移动,走在荒漠中容易迷失方向,有了地图还不够,还要指南针。”
    薛仁贵感慨着说道:“真不知道你们这些日子是怎么在西域度过的,这西域一到风季,可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大牛说道:“薛大哥,你们是去吐蕃,吐蕃的情况这里好很多,等到了吐蕃的雪山之后,那里是一片水草丰富的地方。”
    说完王玄策又拿出一份地图说道:“这是我们自己绘制的地图,按照这个路线进入吐蕃没错,配合指南针使用是最好的,有了地图还需要方向。”
    薛仁贵接过王玄策递来的指南针,“谢了。”
    大牛又交给薛仁贵一个望远镜,“这是望远镜,用这个东西观察远处非常管用。”
    “我知道这个东西,只不过太过贵重了,我听说这个还是用琉璃做的。”薛仁贵有些不太想收。
    大牛强调道:“薛大哥放心,我随时可以再做一个望远镜,起初老师给的望远镜我用过之后又改了一遍,多加了一些镜片,可以看得更远一些,还有如果到了雪山之后……”
    薛仁贵比划着望远镜,见大牛说到一半又停下来,“雪山怎么了?”


第七百三十章 往大了说
    “进入雪山之后,有些人会得一种病,吐蕃那边的人说是被山神蒙了眼,其实就是一种雪盲症,千万不要看雪太久,几天可能还好,十天半月眼睛会出问题。”
    “雪盲症?”薛仁贵的神情疑惑。
    “没有遇到过这种病,倒是早年前我看过的一本典籍中有记载这种病症。”裴行俭回想着说道:“而且所记载的也不过是寥寥几笔,说是有人进了雪山之后,一个月之后出来,眼睛就瞎了。”
    大牛解释道:“其实雪盲症和阳光有很大的关系,光是有雪没有光的反射也还好,因为雪会反射太阳的光,对眼睛的影响很大,人或许感觉不到阳光的刺眼,但是阳光经过雪的过滤反射之后,其实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王玄策说道:“我们在雪山呆了一段时间就有人几个人得了这种病,不过现在都已经痊愈了。”
    大牛说道:“用一些当地草药就好,不过还是要提前预防,如若有必要长时间进入雪山,眼睛最好蒙上一层黑布,或多或少可以有点用。”
    裴行俭用笔记本记下大牛的话语。
    在酒馆又住了几天,今天的风看似停了。
    大牛和王玄策早早就睡醒了天还没有完全亮就开始整理队伍。
    裴行俭看着大牛收拾着行李问道:“大牛哥,你们这是要去吐蕃?”
    大牛稍稍点头,“风季会停止几天,趁着这几天我们要赶紧赶到沙州,接着沙州的路进入吐蕃地界。”
    薛仁贵对王玄策说道:“万事小心。”
    王玄策笑着点头,“放心。”
    说完,大牛与王玄策带着队伍往吐蕃而去。
    骑着骆驼,王玄策回头看了一眼,裴行俭和薛仁贵依旧站在酒馆外。
    “我们要用三天时间进入沙州。”大牛看着地图又说道。
    “应该来得及。”王玄策又说道:“不过既然想要修建长安令得到的土地,那两万西域人为什么就这么解散了,他们做苦力还是很不错的。”
    当初在雪山抵御大食人的时候,就用这两万西域人做苦力。
    大牛解释道:“用西域人做事确实好,不过我们在吐蕃做的事情不想太多人知道。”
    王玄策疑惑地看着大牛。
    大牛笑道:“等我们到了地方,王大哥就知道了。”
    王玄策骑着骆驼面色有些担忧,“我听薛仁贵说如今的关中形势,好像对长安令很不利,五姓与朝中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
    大牛颔首说道:“默呕办事要更加小心了。”
    荒凉的戈壁上,有几只狼见到队伍飞快地跑远。
    泾阳
    李正看着段纶送来的书信,李世民安静地坐在一旁喝着酒水。
    书信上写着的是现在郑州的情况,李正看完之后对李世民说道:“看来段纶这一路挺顺利。”
    李世民又灌下一口酒水说道:“说是挺顺利,你难道就看不出有些人物,段纶根本不敢动吗?”
    站在一旁的王鼎给李正重新倒满茶水,而后继续站在一旁听着君臣两人的对话。
    见李正沉默良久,李世民又喝下一口酒水,“在段纶的背后是你李正,还有朕,当初在范阳,段纶做得不是挺好为何如今一到郑州就畏手畏脚。”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长长地一声叹气。
    “李正,你觉得应该如何做?”
    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正看了一眼一旁王鼎的神色。
    王鼎勉强地笑了笑。
    再看李世民一脸的着急,李正说道:“陛下,科举的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李世民收起着急的神情说道:“已经在安排了。”
    李正再次说道:“其实这件事可以与科举齐头并进,孙神医说过吃药要有药引子,想要治一治五姓就要对症下药。”
    李世民好奇说道:“那要用什么样的药?”
    “药已经下了,现在重要的是药引子。”
    “那药引子是什么?”
    李正端着茶杯道:“是科举!”
    李世民憨厚拿着酒碗,“朝中已经在准备科举了。”
    再看李世民的脸色,李正说道:“科举和五姓的关系是什么?”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说人话!”
    “科举是为了五姓,五姓掌握着的读书人,读书人想要读书,所以药引子既是科举又是读书。”说到这里李正顿了顿,“重要的是读书!”
    李世民皱眉像是在思索。
    李正接着说道:“要开科举还要有书读,读书人有书读才能开科举,读书自然还要有教书人,谁来教书,教什么样的书,这些才是陛下最需要的药引子。”
    这么一说李世民的思绪豁然开朗,又说道:“怎么做!”
    “首先……”
    “且慢!”李世民打断李正的话,有些不情愿地拿出一本小册子,王鼎准备好了笔墨。
    李世民提笔而起,“你说吧,朕先记着。”
    看了一眼李世民的小册子,李正发现这正是泾阳众多工作人员用的册子,“陛下。”
    李世民正要下笔问道:“怎么了?”
    “陛下什么时候有这种爱好了。”
    “朕觉得挺好用的。”
    “是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世民写下这句话点头道:“这句话说得好,再好的记性不如将事情写下来,朕受用了。”
    写完这句话,李世民越看越满意,随后说道:“具体要怎么办,你可以先说说看,朕可以考虑要不要采用你的想法,当然了朕还是要和朝中商议,商议出了结果之后再决定。”
    陛下虽然这么说,一旁的王鼎看得出来。
    向陛下说话的人有很多,向陛下进言的人也更多。
    但很少有人能够让陛下这么认真地用笔记下话语。
    说着会不会采用长安令的话。
    还不是要记下来,可见陛下对长安令的话语有多么地看重。
    天空下起了细雨,这雨很柔和淋着雨也不会不舒服。
    李世民坐直身体说道:“你可以开始说了。”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陛下,我们事先说好,朝中要的是开科举招揽天下寒门读书人,我所要的陛下可以给我吗?”
    “你想要什么直说,可以往大了说。”
    李世民提着笔盯着李正。
    李正笑着用茶杯碰了碰李二的酒碗说道:“往大了说?咱也不敢啊。”


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世民的行动
    “五姓的脏钱不少,朕可以给你的一定会给你。”
    “当真?”
    “当然!”李世民点头。
    “那好。”李正放下茶杯说道:“还请陛下把我的俸禄,以及细盐的份子钱给我,又拖了这么久了。”
    “……”
    谈话戛然而止,王鼎看了一眼李正手里的茶杯,茶水是满的,看了一眼陛下酒碗,酒水也还是满的。
    李世民重新拿起笔说道:“先说说你的计划。”
    李正摇着扇子开口说道:“段纶虽说有兵马在身后,可段纶手中可以用的人手太少。”
    李世民记下李正的话语又说道:“之后呢,给段纶人手吗?要多少?”
    “朝中派出三千人官吏以及八千名夫子,将这些官吏分到各个郡县,开办学堂。”
    李世民低头接着写着。
    “三千人官吏用来巡查各地的书舍,并且有不当的书舍必须取缔,至于这个不当,是什么地步的不当,到了什么地步需要取缔,那就要陛下与朝中考量了。”
    说完李正喝下一口茶水。
    李世民写下这段话说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朝中自办学舍来给学子有书读,如今五姓忙着应付段纶,朝中再出这么一手,可谓是釜底抽薪,让五姓措手不及。”
    李正点头道:“这个才是药引子,如今我们不缺书籍,陛下想要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籍,印书坊就可以印,可以让朝中官吏来主办,再将科举的考题写入朝中派发的书中,一手印书,一手办书舍,再加科举。”
    听着李正说完,李世民看着写下来的这段话,点头道:“如此才算是一盘完整的棋局,李正你为何不早说?”
    李正苦笑一声。
    听完一番话,李世民心中大致有了一个计划,再次说道:“这件事需要很多的人手。”
    李正点头没有否认。
    李世民又说道:“你有什么人手推荐吗?”
    “朝中这么多能人陛下问我作甚。”
    “朝中也缺人啊。”李世民感慨道:“这些日子以来朕开革了不少官吏,这些官吏或多或少手脚不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