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到底帮不帮我!”
    高阳说道。
    李正低头看这个小丫头,看起来是个暴脾气。
    “高阳公主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帮忙的。”
    高阳开口说道:“我不想嫁给房遗爱这个傻大个,你要帮我!”
    “帮……”
    李正很想说帮不了,皇家的事情不能瞎掺和,当初掺和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就没少被李世民警告。
    再说了皇家的公主嫁娶岂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高阳一路跟着李正说道:“你和皇姐的事情我都知道,皇姐差点就嫁给长孙冲了,父皇最后还是把皇姐许给了你,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我不想任由父皇给我指婚。”
    在古代高谈婚恋自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像是一个板上钉钉的规矩。
    这个规定很迂腐,也很不合理。
    在这个年代一样,容易被当作异类。


第七百零九章 高阳的婚事
    这种时候和古人讲道理基本上没用,尤其是和李世民讲道理,基本上没用。
    除非你能像魏征那样,拿出一头撞死以谢天下的魄力,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
    不得不说敢在皇帝面前这样碰瓷的真是没谁了。
    走了一段路,李正回头发现高阳这个小丫头还跟着自己。
    “高阳公主,天色不早了,你该回别院,回你的父皇母后身边?”
    高阳跟上李正的脚步说道:“我和皇姐说了,晚上皇姐住一起,父皇和母后要把我嫁给房遗爱我才不和父皇母后住别院。”
    小丫头要跟着就让她跟着,李正回到家中对徐慧说道:“这位是高阳公主,晚上要住在我们家里,你照顾一下。”
    徐慧点头朝着高阳笑了笑。
    高阳还是一脸的不屑,抬着下巴一扭头。
    李丽质也带着小兕子和李治回来了。
    坐在院子里,李丽质说着高阳的事情。
    “因为婚事,高阳好几次发脾气。”李丽质有些同情地看向正在和小兕子玩着魔方的高阳,“有时候想想,也挺同情高阳的,可能也是高阳知道,父皇让她交给房遗爱也是为了父皇自己来拉拢房玄龄,将高阳一辈子的事情当作了父皇为了换取权力的条件,把她当成一件货物一般。”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话说胖子的婚事还没有定下来,怎么就先商议高阳公主的婚事了?”
    李丽质无奈地长叹一口气,“谁让高阳是女儿身,若她是个男子,父皇或许会为他寻一门好婚事。”
    李正惆怅地看着夜空,“话说胖子也快成年了,他的婚事有着落了吗?”
    李丽质点头道:“父皇和母后看中的杜如晦家的一个堂亲的女孩,只是现在还没决定。”
    说完,李丽质看向李正,“过些日子我和父皇说一下,关于高阳的婚事,至少劝一劝父皇,如今高阳年纪还小,也不用这么早就做决定。”
    要说李世民这个家伙做皇帝不咋地,做父亲更不咋滴。
    李正说道:“不见的劝你父皇会有什么效果。”
    看着李丽质忧愁的表情,李正说道:“和你父皇这种人打交道,你要让你父皇自己去选择,或者说要挟你父皇。”
    听到这话,李丽质说道:“怎么要挟?”
    “好像对你来说,你更喜欢要挟这种手段。”
    李丽质笑道:“但往往要挟是最有用的。”
    “你们老李家的性情都这么彪悍吗?”
    “那不然呢?”
    李丽质又追问道:“你说要挟父皇,那高阳的事情怎么要挟,用性命要挟?”
    李正说道:“用性命要挟是最不管事的。”
    李丽质再次说道:“那高阳有什么可以要挟父皇的?”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才能,若是高阳身上有才能,这个才能可以让你父皇不敢小觑,说不定就可以让高阳和你父皇谈条件。”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陷入了沉默。
    又想了一会儿,李丽质的脸色越加犯难。
    “……”
    李正看向李丽质说道:“高阳没有什么才能对吧。”
    李丽质说道:“高阳从小就比较顽劣,虽说高阳的生母只不过是父皇的一个嫔妾,但母后一直待高阳视如己出,也可能是太过宠溺的缘故,高阳平日里经常对宫女发脾气。”
    话语声起,听李丽质和李正说着体己的话语。
    徐慧给两人倒上茶水,然后安静地听着。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趁你父皇在泾阳避暑的时间,你带带高阳,和她讲清楚她现在的形势,要让她知道她自己现在的处境和条件,如今的她没有什么本事和她父皇叫板,当她有了资格和她父皇叫板的时候,或许她可以让你父皇就此罢手。”
    李丽质低声说道:“其实母后也好几次说过,房遗爱这个人虽说比较老实,但至少踏实,加上高阳性格上比较顽劣,有房遗爱这么一个老实本分的夫婿也挺好的,不然谁家男子受得了高阳的脾气。”
    喝下一口热水,李丽质说道:“明日我就和高阳说清楚,我会带着她做一些事情,看看她的天分如何。”
    李正点头。
    说完李丽质就回到家里,带着小兕子和高阳一起去睡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看着漫天的星辰说道:“你也早点去休息吧。”
    站在一旁的徐慧知道李正是在和自己说话,也躬身告退。
    这几年以来照顾李正的生活起居,也明白李正的性格,每到晚饭之后,不论天气冷暖,李正都要抬头看一会儿星空。
    每当李正一个人在书房看书的时候,是绝对不能打扰李正的。
    第二日的清晨。
    由于当今陛下去泾阳避暑,朝中政事暂由中书省处理,由当今太子李承乾暂管朝政,留守长安。
    今日,郑撅早早就准备好了去泾阳见李正,五姓到了如今一直都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卢家的老太爷一病不起,如今看来就要过世了。
    太原王氏早就没了话语权,博陵崔氏已经是一盘散沙,范阳卢氏的范阳都被段纶拿下了。
    如今赵郡李氏还算稳当,但是赵郡李氏的长女已经离开赵郡现在就住在长安。
    王盛也早早来到了城门口,对郑撅说道:“我不打算去见李正了。”
    郑撅看着他说道:“除了见李正你还有别的方法救你们太原王氏。”
    王盛说道:“这些日子以来多谢郑兄的提点,但在下还是觉得郑兄的办法不妥,昨日在下已经见过当今太子了,今日还想去见太子。”
    郑撅再次问道:“你觉得李承乾可以帮你?”
    王盛说道:“不论怎么样,郑兄你走自己的路,我有我自己的打算,从此你我最好再也不见。”
    郑撅看着王盛的态度摇头叹息说道:“生性纯良虽好,但也不能没有防备,李承乾不见得靠得住,皇子之间的内斗尚不止。”
    王盛苦笑说道:“总不能看着郑兄为了自己,出卖整个五姓,你有你自己的活法,我也有我自己的活法。”
    看这个意思也多说无益,郑撅说道:“那我也省心了。”


第七百一十章 不要脱离群众
    王盛躬身说道:“这段时间叨扰了。”
    礼貌地说着话,语气倒是很决绝。
    郑撅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论怎么说都没用了,王盛心里还是抱着拯救五姓的想法。
    看着王盛走回长安城,郑撅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个生性纯良的人,又没什么经历。
    这样的人要面对如此险恶的人心。
    还能如此坚持下来,虽说有些固执但他的这种坚持确实很难得。
    五姓终将要亡,这更不是王盛游说李承乾就可以扭转的,如今是李世民想要五姓亡,天下士子人心离散,李正一天印书上千册,李世民想要什么样的书籍,李正就可以印出成千上万册。
    李正是五姓最大的威胁。
    印刷术是五姓最大的命门。
    对握着刀的李世民来说,他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正想着,郑撅沿着新修的官道上就已经走到了泾阳。
    还是清晨时分,天也还未完全敞亮,已经有不少车马来往在官道上。
    “布衣百姓永远都是最勤劳的。”
    一句话语在耳边响起,郑撅侧目看去是许敬宗。
    许敬宗也看着郑撅,“我说得对吧。”
    在这里见到许敬宗有些意外,据说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个人是李正的左右说。
    郑撅连忙说道:“见过前辈。”
    “前辈?五姓出来的孩子还真是礼貌,我们关中人可没这么多的礼数。”许敬宗笑道。
    郑撅看了一眼许敬宗的神情,又说道:“看前辈气色不是太好昨晚没有睡好吗?”
    说到这个,许敬宗长叹一口气,“我这不是刚从平康坊回来,心中有些腰酸腿软,看来回村子里还要好好休息一会儿。”
    “平康坊……”
    “对,平康坊。”许敬宗上下打量一番,“看你年纪也就二十多岁,年纪轻轻也要洁身自好,少去风尘之地为好。”
    郑撅连忙说道:“晚辈谨记教诲。”
    似乎有些不习惯这个郑撅一次次的行礼,许敬宗带着他来到一处铺子对这里的老板说道:“来两碗面,再加一碟羊肉。”
    勤劳的伙计应声答应。
    郑撅看着吵闹的四周说道:“前辈一直都在这里吃吗?”
    许敬宗说道:“平日里就是在这里吃。”
    见郑撅看着四周,许敬宗又说道:“怎么?这里太吵了?年轻人你看到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了吗?这种烟火气要多看看,用我们长安令的话来说这叫走基层,千万不要脱离群众。”
    郑撅感慨道:“不要脱离群众,长安令的境界实在是高。”
    这小子压根就没有听懂这话的意思吧,回答得倒是很敞亮。
    年纪轻轻就如此虚伪,想必以后也是一个人渣。
    许敬宗仔细一想,自己年轻的人还没这么虚伪。
    两碗面上桌,还有一碟羊肉。
    郑撅看着碗中的面,只是清汤面加两根青菜,连一点油水都没有,倒是眼前的许敬宗吃得很欢。
    许敬宗看郑撅没有动筷说道:“怎么不合胃口?太寡淡了?”
    “早饭要吃,咱们泾阳村子不大,但村子里的人一日三餐都很按时,而且早上吃得太过油腻对身体不好。”
    又走来一个人说道,这人还也叫来了一碗面。
    郑撅看着来人又行礼说道:“想必当面就是泾阳主簿李义府?”
    李义府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几片羊肉吃了起来,又看了一眼郑撅碗里的面说道:“这个面要带着羊肉才好吃。”
    说完李义府也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郑撅又要拿起筷子去夹一片羊肉,就看见许敬宗动作飞快地夹起最后两片羊肉,然后吃了起来。
    碟子中的羊肉已经空了,郑撅也只好就这么吃着。
    刚一两口觉得清淡,但继续吃着味道又还不错。
    一碗面吃完,郑撅长出一口气。
    许敬宗说道:“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郑撅点头道:“看着没什么但吃起来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李义府站起身说道:“我还要去一趟长安找京兆府的崇义公子要一些卷宗。”
    许敬宗说道:“是因为修缮排水渠的事情?”
    李义府点头便离开。
    郑撅很懂事地就把钱付给了伙计。
    许敬宗带着郑撅一路走向村子里,“当今陛下来到泾阳避暑之后,村子里的守卫更多了。”
    郑撅看着后山的守卫,人数确实不少。
    走了一段路看着如今的泾阳护卫人数,就算是要攻打泾阳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难怪当初派出了这么多的刺客也进不了泾阳。
    按照这个兵力想要攻打泾阳需要数万的兵力。
    而且泾阳与长安相望,长安的兵马也随时可以来支援,不知道李正新修的官道是不是也这个缘故,为了可以与长安想往,来往兵力运输会非常的顺畅。
    又走了一段路,泾阳坊市喧闹的声音不在了。
    第一次见到李正只是在护卫队的营地,这一次真正走入泾阳这个村子,从后山看到整个村子的面貌。
    就像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非常地宁静。
    可以看到远处有零星的村民正在田地里忙碌着。
    “长安令就在马圈。”许敬宗说道。
    郑撅回过神才意识到自己站在原地许久了。
    跟上许敬宗的脚步,郑撅也跟着走下山,走到村子的小道上:“这里的道路看起来好结实,好平整,这样的路是怎么修出来的?”
    许敬宗一路走着说道:“当初长安令从长安读书回到村子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之后就是开荒,想想当初也奇怪,要了这么多的荒地竟然真的种出了粮食。”
    郑撅说道:“我记得那时候的李正还只是泾阳令吧。”
    又走了一段路,郑撅才走到马圈。
    李正和大虎正在马圈里忙活着。
    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