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泰也只好闭嘴收住声。
    李世民的目光死死盯着土豆眼睛都快红了。
    亩产四十石的粮食。
    这些粮食要是可以在大唐广泛种植起来,能够让大唐多少人不饿肚子。
    有了足够的粮食大唐的人口问题就能解决。
    普通百姓们的生活也可以变得好很多。
    李世民心中很明白历朝历代对粮食都很看重。
    就算是陈粮也不会轻易地扔了,只要还能吃陈粮就会留着。


第八十六章 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这也导致有时候战时的士兵吃的都是难以下咽的陈粮。
    那些陈粮都放在粮仓几年了,可还是要吃下去为了不饿肚子。
    如此金贵的粮食,李正多到用来喂猪。
    李世民想起自己还在为粮食发愁的时候。
    土豆的粮食竟然有这么多,而且还是在荒地里种出来的。
    本朝最大的粮食暴发户就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当自己每日都在缩衣紧食的时候,这个李正说不定在每日在大鱼大肉。
    朕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个李正又过的是什么日子?
    难怪李泰去了泾阳就不回长安了。
    李世民很想哭。
    太委屈了!
    房玄龄也是感叹,若是当初长孙家不把李正赶出书舍,说不定李正就可以为朝中所用。
    说不定现在也不用和李正为了粮食讨价还价。
    悔不及当初!
    李世民看向另外一堆黄灿灿的东西问道:“这个又是什么?”
    李正看了一眼玉米说道:“这个是玉米也是一种粮食。”
    “亩产有多少?”
    李正算了算说道:“亩产两斤左右吧,大概是二十石左右。”
    李泰也说道:“父皇,这个玉米种出来不挑地,就算是秃顶的山上都能种出来。”
    李世民疑惑道:“这个东西不挑地?”
    李正点头,“确实不挑地,很耐旱。”
    耐旱……
    长安附近的大多数地都是因为太过干旱才会成为荒地。
    李世民想着这种粮食若是可以旱地里种出来,那会让中原多多少的粮食。
    所有的荒地都能种粮食,李世民真想把这些玉米种遍天下。
    李世民神情激动,这些粮食对大唐的意义太大了,转头问李正,“这些东西你都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我……”
    瞧着几人的眼神,李正老脸一红说道:“从前有个游方道士,他走遍了天下。”
    房玄龄神情好奇地问道:“然后呢?”
    李正又想了想瞎编道:“那个道士见我骨骼清奇,拿出一堆粮食种子,他一定要让我收下,我要是不收他就要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房玄龄:“……”
    李世民说道:“朕怎么感觉你在说瞎话。”
    “是吗?那下次我找一个好一点的借口。”
    先不管李正的这些粮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至少这些粮食对如今的大唐来说太重要了。
    李君羡站在原地,神情看起来一本正经,实际上大脑已经一片空白。
    李正的这些粮食产量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刷新了他的三观,说不定现在是在做梦,等一会儿或许自己就会醒了。
    房玄龄神情怔怔说道:“陛下,这些都是祥瑞呀,可以说是仙物。”
    “什么仙物,就是普通的土豆和玉米而已,这世上没有仙物也没有神仙。”李正解释道。
    李世民问道:“你认为这个世上没有神仙?”
    李正看着天空说道:“其实天上除了云什么都没有。”
    李君羡回过神问道:“那天上的星辰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以你们的智商,我很难和你们解释。”
    房玄龄看向另外一边说道:“这些又是什么。”
    李正介绍道:“这个是番薯,是一种粗纤维粮食,吃着管饱,就是吃多了排气次数也会很多。”
    掂量着手中的番薯,房玄龄问道:“番薯的产量有多少。”
    李正心中盘算了一会儿说道:“还行吧,一亩地五六十石,和土豆差不多的样子。”
    房玄龄神情激动,看着李世民仿佛在说,发了发了,大唐发达了。
    “咳咳……李正老弟。”李世民开口说道。
    连称呼都换了,李泰看傻眼了,自己父皇竟然主动和李正称兄道弟。
    不知道丽质知道这件事之后会有什么表情。
    手里有了粮食心里自然不会慌。
    李世民问道:“朕之前看过那些稻种,那也是你种的?”
    “杂交水稻,亩产两千斤左右吧。”
    听李正这个一说两千斤也就是亩产二十石,房玄龄便问道:“老夫在古籍看到过,水稻也就亩产十石左右。”
    李正拿出蒲扇给自己扇着风说道:“你们的当然不行了,我这个可是杂交水稻。”
    “什么是杂交水稻?”
    李正叹息说道:“说了你也不会懂的。”
    和古代人交流太费劲了。
    李世民接着问道:“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吃?”
    李正说道,“当然了,不信我做一顿饭给你们吃。”
    李世民点头,“好,朕正好也饿了。”
    来到李正的家中,李世民瞧着这里的情况。
    这个家不大,也就两三间屋子,一个篱笆围成的小院子。
    李泰小声说道:“儿臣这些日子就是一直住在这里,虽说破旧了一些,但也遮风避雨,李正在泾阳的名望一直不错。”
    路过的婶婶瞧见情况问李正,“正儿啊,你家来客人拉?”
    “嗯。”李正回应着点头。
    她又说道:“婶婶给你瞧了几个隔壁村子的闺女,长得怪水灵的,你可要去见见。”
    李正有气无力的应付道:“我知道了。”
    李世民把李泰拉到身边紧张地问道:“青雀,朕问你李正是不是准备办亲事了?”
    李泰点头:“确实是这样。”
    李正竟然在准备找媳妇办亲事了!
    李世民心中着急那朕的女儿怎么办?
    李正是不是要娶别的女子为妻?
    李泰解释道:“父皇,如今李正的婚事是泾阳县全村上下的头等大事,全村人都在给李正找媳妇呢。”
    “这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着急地来回踱步,要是李正娶了别人做妻子。
    那朕的女儿怎么办?
    丽质还对李正这个小子情有独钟。
    这小子竟然还在挑选媳妇。
    李世民心里急切,到底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把丽质许给李正。
    李正的那些粮食朕必须要得到!
    李泰看着李世民的神色问道:“父皇是要如厕吗?”
    李世民稍稍回神,“你为何这么说?”
    李泰小声说道:“儿臣看父皇的神色不太对劲。”
    “不用了。”李世民摆手说道。
    房玄龄倒是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在院子里到处张望着,宁静安逸,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第八十七章 原来是两只老狐狸
    长孙无忌知道朝中缺粮消息,听说众多国公也来献粮,赶忙也来献粮。
    一开始也是犹豫的毕竟家中粮食也就这么点。
    既然大家都这么做了,自己也不好不做。
    太监拦住长孙无忌说道:“赵国公,陛下不在宫里。”
    长孙无忌站在甘露殿外,这种关键时候陛下不在这里能去哪里。
    太监又说道:“赵国公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留下话来,老奴会代为转告陛下的。”
    长孙无忌对太监说道:“那老夫晚些时候再来。”
    转身想要离开,长孙无忌问道:“陛下这个时候去了哪里?”
    “老奴也清楚,陛下没说倒是和房相一起出去的。”
    长孙无忌点头,莫非陛下是去找五姓的人了?
    太监微笑道:“赵国公请回吧。”
    泾阳
    李世民和房玄龄狼吞虎咽吃着土豆炖猪肉。
    李正的厨艺很好,一碗土豆炖牛肉已经让李世民和房玄龄下了三碗饭了。
    李君羡扭过头不去看这种场面,陛下竟然吃猪肉吃得这么香。
    陛下可真是明君呀,连这么粗贱的猪肉都吃得香。
    心中感动,陛下为了体验民间疾苦真是太辛苦了。
    房玄龄喝下一口汤指向另外一盆菜说道:“这个菜又是什么?”
    “这个是南瓜。”李正也吃着轻描淡写说道。
    “南瓜?没听说过,也是一种新粮食吗?”
    李正说道:“这个南瓜可以当作粮食来吃,不过也是一种蔬菜。”
    房玄龄夹起吃下一口说道:“确实很软糯,产量如何?”
    李正想了想说道:“这个南瓜就不好说了,一般来说亩产三千斤吧,要是利用支架搭起来藤蔓的话,节约空间可达到亩产上万斤,也就是亩产三十石到一百石吧。”
    亩产上万斤?
    房玄龄拍案而起,“你说的可是真的?”
    “咳咳咳…”
    听到这话,李世民剧烈咳嗽着。
    显然是被李正的这番话给惊到了。
    李泰小心翼翼给李世民拍着背。
    好一会儿才顺过气,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朕问你,亩产万斤,可是真的?”
    李泰从厨房搬来一只南瓜说道:“父皇这个就是南瓜。”
    看着磨盘大的南瓜,李世民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
    “这个是怎么种出来的?”
    见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李正看了一眼碗里的一碗猪蹄炖青菜被吃了个精光。
    可真够能吃的,这食量怕是李泰都望尘莫及了吧。
    李正心里想着现在做皇帝的怎么了?没吃过肉还是咋滴。
    看几人不相信,李正带着他们来到南瓜地。
    这里支起了一个竹棚,南瓜的藤蔓就缠绕在竹架上。
    李世民看着一颗颗磨盘大的南瓜,感叹道:“没想到这么细的藤蔓上能长出这么大的瓜。”
    没见过吧,李泰有些骄傲的说道:“父皇,南瓜虽然大,但是容易烂,需要好好照料。”
    李世民点头还在观察着这些南瓜。
    房玄龄感叹道:“这一只南瓜够一户人家吃多久。”
    李正无奈说道:“吃不了多久,南瓜容易烂,新鲜的摘下要早点吃,吃不完就分给其他村子,要不烂了就只能喂猪了。”
    “喂猪?”房玄龄叹息说道:“浪费呀。”
    李正说道:“那还能怎么办?烂了人就吃不了,只能用来喂猪了,说来猪也嫌弃,要是饲料搅和在一起,猪都不乐意吃。”
    李世民回味着,这个南瓜的味道确实很不错。
    打了一个饱嗝,李世民说道:“特别的管饱。”
    房玄龄的神情越加激动,一开始李正说了自己还不信,现在看来这个南瓜真有亩产万斤的说法。
    主要是这一个个的南瓜实在是太大了。
    就连呼吸也变得局促,百姓有救了。
    知道李正之前这些作物的来历是瞎话,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粮食就在泾阳,就在大唐。
    这才最重要的。
    心里也奇怪,这些粮食自己从未见过,别说没见过就算是怎么种都是一难题。
    李正却可以种出来,还是说李正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作物的来历已经这些粮食怎么种?
    房玄龄挥去这些猜疑,对李正行礼说道:“泾阳县子,请受老夫一礼。”
    李正急忙扶起他,“您老别这样,您可是大人物,我受不起。”
    房玄龄依旧是躬身说道:“这礼,你受得起!你救了大唐的百姓。”
    “过了,过了啊。”李正说道。
    开什么玩笑!
    房玄龄是什么人?
    后世评说中他可是一个值得敬仰和敬佩的人物。
    李正扶起他也连忙还礼。
    李世民看到一旁田埂撒上红彤彤拳头大小的果子问道:“这是什么?”
    “这个是番茄。”李正摘下几颗递给他们。
    “番茄?”
    李正咬下一口吃着说道:“一种果蔬。”
    李世民咬下一口说道:“嗯!很爽口。”
    房玄龄也咬下一口,汁水迸溅,带皮咬入口中有些酸,但是汁液非常地丰富。
    “这果蔬产量怎么样?”
    李正说道:“这个就是一般的果子,产量不咋滴,反正闲着没事咱们来打牌吧。”
    “打牌吗?”
    房玄龄和李世民都有些傻眼。
    “打牌是什么?”
    李泰解释道:“父皇,打牌就是一个游戏,现在村子里的老人家都喜欢玩。”
    “是吗?那朕也试试?”
    让李泰从家中拿来用竹板做的牌。
    几人围坐在河边开始打牌。
    玩法不难懂,解释了几遍玩了几局之后。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已经明白了玩法。
    哧溜……
    房玄龄一口咬下番茄,打出一对三。
    李世民:“一对五!”
    李正琢磨着手里的牌,这李二和房玄龄的悟性可以啊。
    这次玩了几局,这两人就玩得炉火纯青,还能举一反三地算牌。
    到目前为止自己已经输了十文钱巨款。
    “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