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子?”李正对久久没有说话的王盛问候道。
王盛依旧没有说话。
李正用手中的蒲扇厌烦地当着阳光,又说道:“五姓一手掌握着登科的门路,一手握着书籍,这就像是一手握着屠刀一手握着玉玺,五姓的人心早已尽丧。”
王鼎有些同情地看着王盛,这个王盛看起来也是一个忠良的孩子,在案卷中王盛太原王氏的嫡子。
从小就被照顾得很好,王盛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长辈营造的环境中,或许生性纯良,但却不知人心险恶。
从小被灌输的思想,让王盛心中坚定五姓是美好的。
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所有人会团结一致?
当见识到人心的险恶,当见识到外面的世界的残酷。
当所有事实放在他面前。
或许对他来说才是最可悲的。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王公子现在知道为何要开科举了吗?知道为何要推倒五姓吗?”
王盛目光抬起看着李正。
李正咧嘴笑道:“当然是为了两个字,公平!”
“公平?”
郑撅看到身旁的王盛浑身颤抖,一副要发怒的模样连忙说道:“长安令,天色不早了我等就回去了待明日再来见长安令。”
说完郑撅拽着王盛便离开。
走出泾阳护卫队的营地,王盛挣开说道:“你向族中长辈们说来让李正收手,你竟然想要让自己为你自己谋一份出路?、”
郑撅目光带着怒意说道:“你以为我真这么好心去帮那些老家伙说话?他们的死活与我何干!”
王盛挥去一拳打在郑撅鼻梁上,“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
吃痛之下,郑撅捂着自己的鼻子,鼻血一滴滴流下。
拿出手帕擦拭着鼻血,郑撅看着王盛的模样气笑了,“王公子,我就是为了我自己,从一开始在你们太原王氏的宗室开始,我就是为了我自己,说什么让李正收手?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也不想做什么拯救五姓的英雄!”
郑撅再次大声说道:“但我问你,五姓真的干净吗!你现在回太原问问你的父辈他们做过什么肮脏的事情。”
第七百零三章 袁天罡死前的密奏
薛仁贵瞧着两个已经走远的五姓子弟,也转身走回营地对李正说道:“他们回去了,不过似乎两人起了争执。”
一个想要寻找一份出路,一个心中不断地质疑着自己的认知。
李正喝茶杯中的茶水,“这天气,想喝点冰镇的。”
王鼎站在一旁小声说道:“宫里有藏冰,老奴可以让人送来。”
李正摇着手里的扇子说道:“不用了,我们泾阳可以自己制冰。”
王鼎点头道:“若有需要长安令招呼一声便是。”
有时候觉得王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有时候又觉得这人特别地别扭。
也不知道这个太监什么时候正常,什么时候不正常。
这才只是早晨天气就已经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李正一路走向村子里的养殖场,这里有村民不断地往屋顶上泼水降温,这么热的天气这些家禽都要热坏了。
这么热的天气,家禽的管理非常重要。
不过眼下看来,养殖场被照顾得挺好。
这也是村子里收入来源之一,孩子们也要吃肉长身体。
看完了养殖场的情况,李正又来到养猪场。
养猪场靠着山下,这里背阴平日里靠近后山这一块也很凉快。
确认了猪圈里的猪也还算精神,勤劳的村民每天都会把这里打扫得很干净。
来到印刷厂,这里已经开工了。
印刷厂一旁有一间小屋子,张公瑾就在这里看着书。
张公瑾抬头见到李正来了,笑呵呵说道:“难道看你来这里,听说你今日见五姓子弟了?”
李正在一旁坐下,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其实我挺不乐意见他们的。”
在泾阳已经有几年了,张公瑾心里知道李正的心思,对五姓的事情也不愿意过多插手。
这是陛下和李正之间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书籍,张公瑾说道:“能上凌烟阁的臣子也该有了,老夫再问你一句话,想不想上凌烟阁?”
听张公瑾这么一说,凌烟阁是自己想上就能上的。
张公瑾又说道:“你虽说名声不是太好,但你若是想要上凌烟阁,开口说一句便是。”
李正摇着头又说道:“不想上。”
说完之后站起身便离开了。
张公瑾瞧着李正离开之后,屋后的小房间中走出一个人。
“太上皇都听到了?”张公瑾对李渊说道。
“要说李正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也不是什么好人。”李渊板着脸说道。
张公瑾苦笑一番,当初玄武门的事情自己就是策划的人之一,帮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后,便打算不再进入朝堂了,做出如此事情,也知道自己的仕途算是到头了,李世民登基之后自己便再也没有进入朝堂。
和李靖出征阴山回来之后,也不是没有想过找一个地方度过余生。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了李正这么一号人物。
李渊低声说道:“凌烟阁上的名字,肯定有你张公瑾。”
张公瑾咳嗽两声说道:“老夫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已经是这副老弱病残之躯,说什么登凌烟阁,要这凌烟阁之名有何用。”
低头看着还在咳嗽的张公瑾,李渊说道:“你的身子还不如老夫,你这辈子阴谋诡计用尽,这是老天给你的惩罚吧。”
张公瑾脸上的笑容有些豁然。
李渊又说道:“李世民会让你上凌烟阁,但你希望让李正上凌烟阁,你想用你在凌烟阁的位置换李正上凌烟阁,是不也是。”
张公瑾点头道:“奈何这个小子不领情,他很聪明,更知道陛下立凌烟阁的原因。”
李渊瞧着繁忙的印刷厂说道:“那是他不想欠的,李正和老夫的儿子已经僵持这么多年了,二郎一直想要收服李正,李正就像是一头拽不回来的倔牛,怎么都不领情,偏偏李正又有一身神鬼莫测的本事。”
张公瑾坐正身子说道,“袁天罡死后,陛下似乎对李正有了一些忌惮和防备,更有猜忌。”
屋子里有些阴暗,看不清张公瑾说出这话时的神情。
李渊转头看向屋外的阳光,“袁天罡临死前有给二郎递过一份密奏,至于这份密奏上写着什么,除了二郎他自己,没有人见过。”
张公瑾低声说道:“每到夏天,长安的就会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想来陛下也该到时候避暑了吧。”
李渊说道:“这些日子要商议出征西域的事情,想来也是无法分心避暑上的事情。”
回到家中的李正,正在听着李丽质的讲述,其实泾阳的环境挺好的。
西邻着泾河,北依着仲山。
冬暖夏凉,又靠着河流。
最开始的泾阳除了很穷也说不上有啥不对的。
加上村口有一片树林可以挡住风沙,等到新种下的树林长成之后,对泾阳来说就有一片更加结实的防沙林了。
李丽质翻看着账本说道:“我看了往年长安的修缮的一些账本,现在的人手苦力价格来算,这一次长安修缮工事需要用到的银钱应该是九万贯,这还是除去所有闲杂费用以及各项零散开支算出来的钱。”
要说李丽质,若是织衣服做女红显然对他有些不合适,可能别的女子想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她绝对是一个拿着账本管家的女子。
李正慵懒地躺在躺椅上说道:“你说你父皇什么时候给钱,咱们好开工。”
李丽质坐到李正的身边,“你之前说的预制板是什么?可以给我们减少多少的成本?”
李正说道:“不会多吧,应该可以减少大约四成的成本。”
听到这话李丽质又开始盘算着利润,一边盘算着说道:“我想请父皇母后来泾阳避暑。”
李正说道:“上一次你父皇母后来泾阳避暑,在泾阳白吃白喝,还带走了我们泾阳为数不多的稻米。”
李丽质瞧着李正,“你都已经这么有钱了,还差这点稻米?再说了我从小在宫里长大,宫里的夏季有多闷热我经历过,泾阳不是有建设一处别院吗?现在也没人住。”
太极宫地势确实不适合夏季居住,因为地势偏高午时阳光直射,不像泾阳依山傍水,一到夏天就会非常地热。
第七百零四章 凌烟阁排名
至少泾阳在夏天还有凉快的地方。
李正低声说道:“你父皇要来避暑也可以,别院的房租我就不收了,但是平日里一切的开销都要你父皇自费,换句话说就是你父皇来避暑可以,但是不能来白吃白喝。”
李丽质笑着说道:“我这就去给父皇写信。”
修缮长安城的排水渠虽然利润不是太高,但往后的每年五千贯也可以当作退休的本钱之一。
李正来到泾阳书院,如今的泾阳书院,就只有这么几个夫子,来书院上课的张公瑾算一个,李淳风算一个,褚遂良算一个,孙思邈算一个,还有阎立本。
每个夫子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算是他们自己办公的地方。
平日里孙思邈和张公瑾都不在书院里待太久,上完课就忙着自己的事情去了。
走入阎立本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叠又一叠的图纸。
阎立本抬起头看到李正有些诧异,“平日里可不见你来书院走动。”
李正坐到阎立本的面前说道:“来和你商量商量,修缮长安城排水渠的事情。”
阎立本搁下手中的毛笔,拿出一卷书信说道:“几天前,就有奏章送到我这里,也说了修缮长安城排水渠的事情,只不过十二万贯的银钱是不是太少了,这钱就算是够长安令修缮排水渠,到头来可能还会赔钱。”
李正点头道:“这点你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一份图纸你看看。”
阎立本将信将疑接过李正递来的图纸,看着上面的内容好奇道:“这是?”
李正解释道:“这是我根据预制板的想法改良出来的一种模型,其实就是我们按照尺寸做好这些排水渠的石槽,到时候直接砌到排水渠中。”
阎立本看着图纸又抬头看了看李正,“如此做法,确实省时省力,而且还省钱。”
图纸上都是一个个长方形中空的沟槽,上方是开口。
瞧了许久之后,阎立本说道:“这么一来的话不仅修出来的沟渠非常地干净,而且以后修缮会非常地方便,长安令如何想出这种办法的?”
李正摇着扇子尴尬一笑。
有一些奇思妙想确实非常的有用,阎立本也不再多问,点头道:“如果说是这么做的话,确实可以让成本很低,原本复杂的翻修工事,这么一来就会简单很多。”
说完阎立本又道:“老夫这就安排学子们设计尺寸,之后再安排去试着做做看。”
李正说道:“有劳了。”
阎立本拱手说道:“老夫也从你这里学到了不少,说不上有劳,你若是有更高超的技艺老夫还想多学一些。”
说着阎立本拿出长安城的沟渠开始设计图纸。
走出书院的时候,李正又遇到了李绩,如今的李绩看起来中年发福有些严重了。
李绩懒散地坐在树荫下,身边放着一壶酒,拿着酒碗一口一口地喝着好不惬意。
李正走近一看,酒水里还放着冰块。
“李绩大将军这日子好不惬意。”
李绩抬眼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上半辈子一直在南征北战,没怎么好好过日子,下半辈子老夫就想过得舒坦点。”
在李绩的身边坐下,李正说道:“过些日子陛下又要来泾阳避暑了。”
“长安这个地方到了夏天之后,就会热的让人过不了日子,大多数的大户人家都会在外面置办宅院,每年的夏季去避暑。”
说完这话,李绩目光盯着李正说道:“五姓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正说道:“如今算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李绩低声说道:“听说卢家已经失去范阳了?”
“现在段纶就在范阳看着。”李正靠着坐在地上背靠着大树放松着身体说道:“说是卢家的士子闹事才会给了段纶下手的机会,不过我觉得这件事里面有很多的猫腻,就说那些士子早不闹事,晚不闹事?偏偏在段纶到了范阳之后,就闹事?”
李绩微笑着说道:“确实太巧合了。”
“那些士子之中就没有陛下的人吗?这一手神助攻的时机未免太恰到了。”
李绩笑着又说道:“五姓的那些老家伙可不好对付,以前的五姓会小看,现在你一天印书上千册,五姓会害怕你。”
李正说道:“大将军这话里有话啊。”
李绩低声说道:“李正,你是一个聪明人,但世上绝大多数的聪明人都活不了太久,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大将军说的曹操身边的杨修,他的下场确实不太好。”
李绩喝下一口酒水说道:“不过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