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后也才知道,官兵们都冲着这里的卢家子弟来的。
    反正平日里百姓们对卢家的子弟都没什么好感。
    不至于太过同情,也没有太多的仇恨。
    对他们来说五姓子弟被抓,与这里的百姓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百姓们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过着自在。
    段纶这段时间很忙,眼前是堆积如山的卷宗,坐在自己的府衙中正在盘算着这些日子查抄而来的钱财,五姓实在是太有钱了,出了上百万贯钱财还有很多的田亩。
    五姓的家产太多,数都数不清楚。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五姓竟然私藏瞒报了这么多田亩。”段纶看着卷宗说道。
    “段御史,一个叫做崔傅的公子来了,说是要见御史。”
    听到是崔傅,段纶说道:“让人进来吧。”
    “喏!”
    如今的郡守府衙,已经成了巡查御史的府衙,门口来来往往有不少的官兵。
    收到回报,崔傅带着两人走入这处府衙。
    段纶见到来人放下手中的卷宗笑呵呵走上前。
    崔傅稍稍一礼说道:“在下见过段御史。”
    段纶笑着说道:“崔公子多礼了,咱们都这么熟了,不用拘束。”
    邀请几人在高堂坐下,段纶又问道:“下官有些吃惊,崔公子为何也在幽州。”
    徐老头打量着四周,卢信作低着头也没有先说话。
    崔傅说道:“其实已经来幽州已经有一段时间,只是看段兄很忙碌,不好来打扰,听说现在段兄收缴了很多的土地?”
    段纶点了点头说道:“来了范阳才知道,卢家在这里荼毒之深。”
    崔傅又说道:“敢问段兄要将那些田亩怎么处置。”
    段纶苦笑道:“正头疼呢,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已经上报朝中了,想必用不了多久朝中就会派人下来治理。”
    崔傅又说道:“如今田地正是播种完需要人打理的时候,如今人都被抓了,那些田地也不能一直荒着吧,若是一直荒着想必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段纶盯着崔傅的神情,心中大致明白了对方来这里的意图,“崔兄想要做什么直说便是。”
    见段纶这么说了,崔傅也可以开门见山了,“如今世家子弟皆入狱,成百上千的田地无人打理,若是可以的话,段兄可以把这些田地过继给我,让我的人去打理这些田地,在下保证绝对配合朝中安排。”
    见段纶有些犹豫,崔傅又说道:“在下可以拿出一批银钱用作过继用,并且质押,若是在下管理不好那些田亩,朝中竟可以收回。”
    段纶笑着说道:“崔兄出手的时机可挑得真好,正好是季节青黄不接的时候,缺少人手的时候。”
    徐老头说道:“若是我等治理不好朝中尽可以收回,若是我等处理好了,那质押的银子尽可以收着,一直以来坊间过继土地与质押都是与庄户进行,如今没有庄户,我等也只能和段兄来谈,都是为了来年的粮食,总不能眼看着田地无人管。”
    段纶深吸一口气,清退了自己的左右,“你们想要多少土地?”
    崔傅笑着说道:“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卢作兴听到这话,使劲咳嗽了起来,要多少有多少,心里盘算着自己的钱够不够。
    见段纶不说话,崔傅站起身说道:“这个决定对段御史来说却是有些不容易,毕竟这也是关系到大半个范阳生计的事情,在下可以等段御史的消息。”
    段纶摆手说道:“若是有人可以管理田亩自然是好,但这件事需要和诸多乡里商量一下,若是各县的百姓答应,那这些土地过继给崔兄你们也不是不可以。”
    “段御史为民着想是应该的,确实应该问问坊间那些农户们的想法。”说完崔傅稍稍行礼说道:“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说完崔傅就带着人走出了郡守府衙,一路上徐老头说道:“我们还要等着段纶的消息是吗?”
    崔傅摇头说道:“不用等了,先派人去看看附近几个县的土地情况,再给那些农户去说说好话,咱们要过继土地,但也不能走卢家的老路了。”
    徐老头听完看向卢信作。
    卢信作解释道:“不要想着可以从百姓手中得到好处了,要做就好好做,李世民希望的是吏治清明,这个关头也就是这几年不能出什么乱子。”
    徐老头点头,“我老徐也不是什么坏人,你们放心。”


第六百九十一章 分蛋糕
    崔傅让徐老头准备了一些人手,准备去各个县看看情况,卢信作知道这么做会很累,也会很麻烦但还是要做下去。
    段纶也在整理着五姓个卢家宗族的家产,卢家的不少子弟都抓入了地牢中,至于哪些人可以放出来,哪些人不能要也要审问之后才知道,当然要说怎么审问,放过哪些人。
    也就只有李世民说了算。
    段纶写完了一份奏章,交给身边的小吏说道:“这上面写着的都是一些范阳的情况。”
    怎么处置范阳卢氏?
    段纶心里也清楚,虽说自己是巡查御史,这种事情还是要李世民说了算,想来不久之后李世民就会派人来范阳了。
    有些事情可以做,也可以大胆一些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不能碰,段纶心中很清楚。
    泾阳,在书院的藏书阁中,李世民和李正相对而坐。
    这里很安静,李世民目光看了一眼陈列的书籍。
    李正给李世民倒上一杯茶水说道:“段纶差不多已经拿下范阳了。”
    李世民看着茶水倒入杯中,“是一件好事。”
    说完李世民瞧着李正的神情又说道:“朕听说五姓打算找你来谈,据说郑撅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吹拂着茶水上的茶叶,李正低声说道:“陛下,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李世民笑着说道:“你李正如今名满天下,朕对你指指点点不合适吧。”
    “你是陛下,我不过是一个郡公,我若是违背陛下的意愿办事,我怕是或不长久。”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这茶水不错,你们泾阳出来的茶叶,味道总是比其他的地方的醇厚,自从炒茶开始在长安出现,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卖茶叶的,朕总觉得,你们泾阳有什么别人没有的,所以才能独树一帜。”
    “陛下过奖了。”
    “你与朕之间不用藏着掖着,这么多年了,朕信得过你,再说了在很多事情上,你与朕是一条船上的人。”
    当皇帝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就是不信任了。
    如今范阳卢家已经倒了,显然是到了分蛋糕的时候。
    和皇帝分蛋糕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给皇帝少了,皇帝要不高兴。
    你若是不拿,皇帝会更不高兴。
    见李正沉默着不说话,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你在犹豫什么?”
    “陛下要科举要书籍,要学子?”
    李正试探着问道。
    李世民点头。
    李正又说道:“我要修路,要人手,要钱!”
    李世民点头,“行。”
    王鼎站在藏书阁外,听着里面的对话,君臣两人简短的对话中,似乎已经把五姓的末路给安排好了。
    长安的天气也开始炎热了起来,王鼎站在屋檐下躲着阳光。
    李世民走在藏书阁中,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看了一眼又放回去,“朕听说你的弟子在吐蕃杀了很多大食人?”
    李正喝着茶水点头道:“大食人要进攻吐蕃,他想要守住吐蕃而已。”
    李世民又说道:“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就一千多护卫队人手和两万西域人,朕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守住吐蕃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守住的,大牛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朕希望你有朝一日可以对朕坦诚一些。”
    “我一直对陛下挺坦诚的。”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
    放下手中的书籍,李世民一边打量着这里的陈设,一边说道:“你这个藏书阁的陈设不错,想看什么样的书,照着书架的标识找就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李正点头,没怎么去过后世的图书馆,书店总没少去。
    不就是一个分类的事,不得不说很多古人对书籍分类其实做的不好。
    很多时候要看一本书翻箱倒柜要找好半天。
    还不一定找的到。
    李世民对这里的陈设很喜欢,“改日朕也要让国子监也像你这样做。”
    李正说道:“若是陛下喜欢,我可以设计一个比较适合国子监的书架。”
    “最近吐蕃又不少军报传来,大食人还在吐蕃的边境上徘徊,大食人一路东征好战,这件事可能不会很简单就了了。”
    李正点头道:“确实不会这么快就了了,如今已经快要入夏了,吐蕃高原的一些雪山消融之后,对大食人来说通往吐蕃的新通道就该打开了。”
    从藏书阁的窗户往外看,李世民见到了其乐融融在田地里忙活的村民。
    “朕打算向吐蕃派兵,派兵三万驻守吐蕃防御大食人,让尉迟恭的儿子带军。”李世民低声说道。
    “在下在这里提前祝陛下旗开得胜。”
    “还有科举的事情。”李世民又说道:“科举不是朕一个人的想法,五姓倒了之后,朕一定要再开科举,中书省已经定下了大概的科举流程,你觉得呢。”
    李正笑着说道:“在下不过是个做生意的,哪里有这么多的决策,陛下手中这么多的能臣,在下可不敢献丑。”
    李世民颔首又说道:“若你有什么看法,朕一定会好好考量的,朕发现每一次来找你,你总能想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往往这些想法看起来特别的不靠谱,但是再一想又不是没用。”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
    “等到朕施行下去之后,发现竟然有奇效。”
    李世民说完后,目光盯着李正,等待着反应。
    只见他喝了一口茶什么都没说。
    “如今科举的事情已经箭在弦上了,这个关头,朕不可能收回科举的事情,在这个关头你对朕的科举就不能说一些有用的建议吗?”
    李正一脸惆怅着说道:“最近也不知道了,我总是睡不好,吃不好,整天闹晕脑胀的,最近应该好好休息了。”
    休息?
    李世民嘴角直抽抽,暗自一咬牙说道:“朕可以让段纶把查抄的一部分五姓家产给你。”
    李正又给自己续上一杯茶水说道:“这不合适吧,要是有人说我借此侵吞别人家产,岂不是被别人落下话柄。”
    “你李正怕话柄吗?你的名声早就成什么样了,想要和朕借此讨价还价你直说!”


第六百九十二章 改善长安
    李世民一口气说完,再看李正这小子还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重新坐下来又说道:“说吧,你有什么要求,朕尽量满足你。”
    听李世民这么说,李正才点头说道:“我要修路,这条路从长安通洛水,一共修路三十六公里,我都量好了,路线也已经规划好了,从我现在新修的官道一路往下。”
    修路是好事,李世民当然愿意接受,也没必要反对,对李正的生意有帮助,对朝中来说没有坏处。
    “朕可以给你下批文,并且给你权力,甚至让沿途周边的县配合你。”
    喝一口茶水,李正又说道:“那多谢陛下了,还有五姓这么多的子弟全部都要抓入牢狱,在下觉得要是关在牢中还要给他们饭吃,白养着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毕竟有些五姓子弟真是无恶不作。”
    天空中传来阵阵闷雷,几阵风从窗户吹入还有些凉。
    厚厚的云层,仿若白天到了黑夜。
    雨水几滴落下,天空又闪过几道闪电,隆隆的雷声开始响起。
    雷声很响,闪电照亮了天空。
    李正看了看窗外,入夏之后,最近雷雨有些多了,总觉得时不时就会有人来长安渡劫。
    话语被雷声短暂地打断,倾盆大雨便落了下来,李世民说道:“那朕是要把那些世家弟子都杀了?”
    “那倒也是也不必,只不过是希望他们来给朝中做苦力,用来修缮边境,比如说修路,这样朝中也不用在牢中关着很多的子弟,每天还要用粮食给他们吃东西,粮食是可贵的不能浪费。”
    “用来做苦力?”李世民脑海中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突然想到大理寺的地牢中也关着不少穷凶极恶的人。
    有时候和李正聊得多了,这个小子的肚子里总有掏不完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往往对朝中有很好的用处。
    雷雨依旧在下雷声越来越大了。
    李世民重新坐下说道:“李正,对付五姓的事情,还需要朕做一些什么吗?”
    李正笑道:“陛下只要好好准备科举就可以,至于五姓的事情,交给我就行。”
    “每一次来泾阳,朕总是觉得你的泾阳看着很舒心。”
    风带着一些雨水从窗户中吹入,李世民说完喝下一口热茶。
    李正说道:“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