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泰也死死拽着李正,面色担忧地说道:“李正!你到底和我父皇是什么关系。”
    “你父皇!”
    李正差点叫了出来。
    李世民上前一步说道:“你们两人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连连退后先和李世民保持距离,李正说道:“我现在有点乱,你让我理理。”
    李泰想了许久,神情似乎明悟了,一拍大腿指着李正大声说道:“李正!我明白了,你和我父皇已经插香,斩鸡头,拜把子成了兄弟对不对!”


第八十四章 用眼神杀死他?
    李世民甩起一巴掌打在李泰的后脑勺上喝道:“混账小子,朕怎么可能和李正结拜!”
    李泰委屈地捂着后脑勺站到一旁。
    虽说不知道为什么李泰的脑回路如此的清奇,李正也是好半天没有回过神。
    老哥只是一个称呼,就好像有人帮你叫人家一声大哥。
    或者向人请教问题,你会称呼人家老师。
    或者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呼一句老师傅。
    老哥也是对李二的称呼。
    房玄龄正在对李泰解释着事情的前因后果。
    收起情绪,李世民对李正说道:“没错,朕就是当今的陛下李世民。”
    说完李世民已经准备好了感受李正的崇拜与敬仰,没错!我就是皇帝,你小子很惊讶吧。
    是不是没有料到,朕这么亲民,朕这么的礼贤下士?
    你李正立大功了,从开始到现在其实都是朕。
    李正琢磨了好久说道:“你真的是当今陛下,现在的皇帝李世民?”
    李二一脸严肃的点头。
    李泰都见到他之后自称儿臣,还叫他父皇。
    看来应该是不会有假了。
    李正又琢磨了好久说道:“哎呀,失策!”
    “怎么了?”
    李正又是一番痛心疾首,“亏了!”
    李二疑惑地问道:“怎么又亏了呢?”
    李正又想了一会儿说道:“做皇帝的应该很有钱,在下悔不及当初没多要点钱。”
    李二:“……”
    李正说道:“果然长安没好人。”
    李世民原本的期待被李正的这番话扫得一干二净。
    很想告诉这个小子,其实朕也很穷,国库跑耗子了。
    这小子心里竟然还惦记着钱!
    莫非在这小子眼里朕就是一个钱袋子?
    转身走了两步,李世民说道:“算了!玄龄,我们回去吧。”
    房玄龄连忙拦住李世民的说道:“陛下,陛下请冷静,凉州战事如今还不明朗,军情十万火急。”
    李世民看向李正,他似乎还在悔不及当初,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对他来说像是做了一笔生意亏了很多钱。
    “你看看这小子的德性!”
    李君羡稍稍拔出腰间的刀说道:“陛下,需要末将去杀了他吗?”
    李世民气得吹胡子瞪眼,“不用了!”
    李君羡说道:“末将明白了,陛下是要亲自去砍了李正的项上人头吗?”
    “也不用!”李世民喝道。
    李君羡收起刀低下头站到一旁。
    房玄龄劝说道:“陛下,无论如何我们先问问李正如今该怎么办。”
    李世民想了又想,眼下杀了李正确实不合适,虽然很想把他剁吧剁吧吃了。
    可冷静下来想想,这个小子确实对自己有用。
    这样的一个人物对大唐来说不可多得,而且他还很年轻。
    忍了!连魏征老头指着朕的鼻子骂都忍了。
    李正这么几句话算什么。
    重新来到李正的面前,李世民说道:“袁天罡说五姓百年内不会倒,你觉得五姓如何?”
    “袁天罡?”李正说道:“他就是个神棍,你信他?”
    口出狂言,李世民忍着怒意说道:“你觉得袁天罡在诓骗朕?”
    李淳风这个人物饱受争议,受过后世教育,李正打心里不相信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
    李泰看着情况递给房玄龄一个玉米,“房相尝尝,这个叫玉米挺好吃的。”
    房玄龄接过玉米学着李泰的模样吃了一口,一边吃着一边点头味道真的很不错,软糯香甜。
    李世民直勾勾看着李正,这个小子凭什么说袁天罡是个神棍。
    李正叹息说道:“陛下,你知道袁天罡为什么说五姓百年内不会倒?他为什么说百年内。”
    “为何?”
    “因为一百年后的事,也找不到他袁天罡,不论是对是错先说个一百年,我们又看不到一百年后,装高深?谁不会!一百年后的事情怎么说都不会错。”
    李正这么一说确实有些道理,但袁天罡的话是真是假还尚未可知。
    李世民接着问道:“那你觉得五姓的气数还有多少。”
    李正拱手说道:“抱歉,在下从来不信什么气数,天命,那些狗屁倒灶的东西。”
    李世民再次问道:“那你信什么?”
    李正了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信我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信事在人为,我信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好一句人定胜天,不信自己的命运,李世民回想起当初自己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不就是不想屈服自己的命运。
    李世民刚想问房玄龄什么。
    回头看去就看到房玄龄和李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另一边吃起了玉米。
    竟然还在唠家常。
    李世民再次问道:“所以你根本不在乎五姓的气数有多少?”
    李正冷笑了一阵后说道:“有必要在乎吗?就像是你想要弄死一个人,你就要眼睁睁看着他,看他被雷劈?”
    “还是等待缘分?”
    “还是说想用眼神杀死他?”
    “陛下手段高明,嗯!是在下输了”
    李世民一时间无法反驳:“这……”
    李正接着说道:“当然是一刀给他来个透心凉,陛下想要对付五姓就问老天爷?”
    “……”
    李正拱手说道:“真是上天眷顾啊,大唐到现在还没亡国。”
    “李正!你这个……”
    “既然陛下相信天意,又何必来问在下,慢走不送。”
    话说李恪越来越不称职了,说好的给我来当护卫,都几天没来上班了。
    果然都不是什么好人。
    李世民气得太阳穴青筋直冒,转身就要走。
    房玄龄连忙劝说道:“陛下冷静,千万要冷静!不要忘了,我们是来做什么的。”
    “你听听这小子说的都是一些什么话。”
    房玄龄劝说道:“虽说有些大言不惭,不过李正说得也没错,五姓一直威胁着朝中,不如说等天意倒不如想办法摆平他们。”
    见李世民面带怒意,房玄龄再次小声说道:“陛下,凉州战事不容有失啊。”
    深吸一口李世民平息自己的怒火,重新来到李正的面前说道:“朕问你,要怎么摆平五姓?”
    李正摇头,“不知道。”
    “你!”
    房玄龄:“陛下息怒。”


第八十五章 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
    “那朕问你,如今凉州战事紧急,朕需要很多的粮食,如今粮食大多都在五姓世家手里,你教朕如何?”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今日的风很喧嚣啊。”
    又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李世民很想现在就拔刀剁了这个混蛋小子。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
    李世民拿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银饼问道:“应该如何?”
    淡然地收下银饼,李正说道:“凉州战事需要多少粮食。”
    “五百石!”
    李正感叹道:“真是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呀,陛下现在很着急对不对。”
    能不急吗?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要有能撑得过一个月的粮食。
    等中原粮食丰收,带着粮食和大队兵马打得吐谷浑满地找牙。
    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李世民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粮食什么都好说,没粮食兵马都发不出去。
    李世民对李正说道:“你现在要是手里有五百石粮食,朕现在就向你买。”
    “咳咳……”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好像不太相信我有五百石粮食。”
    李世民对泾阳县情况清楚,就靠这些荒地也不见得李正能种出五百石粮食。
    五百石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的郡县能有两百石粮食就已经是大丰收了,就算是整个泾阳的所有田地的收成都没有五百石。
    别说李正的那些荒地了,就算是荒地也不可能比那些良田的收成来得高。
    李世民盯着李正说道:“你能拿出五百石粮食吗?”
    李正咧嘴笑道:“我要是能拿出来怎么办?”
    李世民说道:“要是不能拿出来怎么办?”
    “我拿出来五百石粮食,你以后就不能再让我入朝为官,再把整个泾阳县包括泾阳县周边三里地全部给我。”
    “你要是拿不出五百石粮食,你就要入朝为官不仅如此你还要为朕的国事尽心尽力,帮朕摆平五姓!”
    “成交!”
    “可以。”
    李正看向不远处的李泰招呼道:“胖子!和你父皇说说,我们泾阳县现在有多少粮食。”
    李泰想了会儿说道:“大概八百石吧。”
    八百石……
    八百石!房玄龄拉住李泰说道:“魏王殿下说得可是真的。”
    李泰说道:“没仔细称量过,但是只多不少。”
    李世民看向李泰说道:“青雀此事不可儿戏,你给朕说实话!”
    李泰犹豫着又说道:“可能不止八百石,或许是九百石!”
    九百石?!
    房玄龄的神情越加慌乱,小声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此事不可儿戏啊。”
    李世民再次喝道:“给朕老实说!”
    李泰神情惶恐,“应该有一千多石吧。”
    怎么越说越多了!
    就泾阳这点地,能有一千多石粮食,见鬼了不成。
    李世民再次喝道:“青雀,你可知你说的是什么?”
    李泰一头冷汗,“父皇,儿臣这次说的绝对实话,确实是有一千石有余。”
    李世民看向李正,李泰好像说的不是胡话。
    房玄龄着急问道:“泾阳哪里来这么多粮食?”
    李泰慌张地解释道:“土豆光是亩产就能达到四十石。”
    “亩产四十石粮食?有这种粮食吗?”
    李泰看了李正说道:“李正说是那个土豆品种中,再算上现在的玉米和番薯确实有这么多的粮食。”
    “就算是之后泾阳县的百姓一年不劳作,光是吃这些粮食一年也吃不完。”
    李世民看向李正,“你真有亩产四十的粮食?”
    李正笑呵呵说道:“怎么?现在不许赖账啊,整个泾阳所有地泾阳周边三里。”
    房玄龄想着李正的要求,整个泾阳大概有两千多亩地,若是加上周边三里估计有三千亩。
    这么算下来李正拥有的地比一个县候还要多。
    李世民阴沉着脸说道:“君无戏言,自然不会赖你的账。”
    带着几人来到粮仓,李正打开粮仓的一扇扇门说道:“我的粮食都在这里了。”
    这里修建了八个粮仓,似乎远处还有正在修建的。
    拿起一颗颗土豆,李世民说道:“这个就是土豆?能够亩产四十石?”
    李正点头,“亩产四五千斤吧,用你的话来说就是四五十石左右。”
    房玄龄愣愣地看着,整个人处于一种飘忽的状态。
    连走路都有些走不稳。
    四五千斤?亩产四十石?
    大唐黍米也就亩产三百斤,能够四五石都算不错了。
    土豆直接上升到十倍。
    这是一个什么意思?
    大唐的粮食产量直接上升十倍,农业几乎可以脱胎换骨。
    李正接着说道:“四五千斤只能说还算正常,若是土地再好一点可以达到六千斤。”
    李君羡打量着这几个被塞满的粮仓,这里的每个粮仓可以储存六七百石粮食的模样。
    大唐人种粮食不是太讲究,黍米那种东西沿着河滩种还好,而且产量也不高。
    若是遇到天气变化,一干旱说不定就会颗粒无收或者收成大减。
    若说民以食为天,还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老天爷不高兴了,太多人都要没粮食吃。
    李正说道:“其实我也挺愁,这么多粮食塞在这里吃也吃不完,说不定还要用来养猪呢。”
    李君羡问道:“你要用这些用来养猪?”
    李正挠着头,“本来就是吃不完。”
    土豆的产量确实是很高,若是放在后世一块钱就能买个两三斤。也有不少用来做饲料才勉强可以消化下过剩的产量。
    这个李正是没挨饿过是吗?
    李君羡问道:“这个土豆难吃吗?”
    李泰说道:“不难吃,炖猪肉可好吃了。”
    李世民瞪了李泰一眼。
    李泰也只好闭嘴收住声。
    李世民的目光死死盯着土豆眼睛都快红了。
    亩产四十石的粮食。
    这些粮食要是可以在大唐广泛种植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