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中,还有一应官吏陪着。
段纶对郡守卢孝说道:“卢郡守,你们范阳郡还真是人杰地灵啊。”
卢孝配笑道:“哪里哪里,咱们范阳的羊肉一直不错,不知道段御史是不是想尝尝。”
“在下到范阳已经有些日子,羊肉吃多了,如今一打嗝都是羊肉味,腻得慌。”
“也是也是。”
卢孝笑呵呵说道:“在下就让人去准备其他的饭菜来招待段御史。”
“不必了。”段纶拒绝道:“在下身受陛下的重托,来这里也是巡查的,不是来吃喝玩乐的,不敢耽误陛下的安排。”
“说得也是。”
卢孝还是使劲点头,这个段纶可不好对付,而且这个段纶身后站着的就是李世民和李正。
来到驿馆钱,段纶说道:“卢郡守就送到这里吧,我这一路劳顿就先回驿馆休息。”
卢孝笑着又说道:“这驿馆有些简陋了,其实下官给段御史准备了别院。”
“简陋的好,我就喜欢简陋的。”
说完段纶就走入了这座驿馆。
站在驿馆门外的卢孝稍稍行礼,只好带着人悻悻离开。
驿馆看起来很朴素,倒也干净。
段纶让伙计上了一些家常菜,一边吃着心里想着,去你们卢家准备的别院?
这不是落你们五姓的口舌?
真以为我段纶傻?
一边吃着段纶喝着酒水叫来伙计,“我问你,最近你们范阳郡可有发生什么不平事。”
伙计面对段纶这个御史低着头说道:“我们范阳很安宁哪里有什么不平事?”
“没有不平事?”
段纶再次问道:“你们范阳就没有地痞闹事?没有纨绔横行?”
伙计一头的汗水,段纶看得出他很紧张。
“说呀?”段纶再次说道,眼神饶有兴致地瞧着这个伙计。
伙计支支吾吾说道:“回禀御史,我们范阳真没什么不平事,范阳非常的太平,就连纨绔和地痞也从来不闹事的。”
段纶又说道:“本官向来疾恶如仇,最讨厌那些干坏事的人。”
伙计连忙说道:“御史能来我们范阳,是我们范阳之福。”
看他说话都在打颤了,段纶对这个伙计没了兴致,再问话估计也问不出什么了。
吃完了饭菜,段纶来到驿馆的房间,房间就在驿馆的二楼,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热闹的范阳街道。
看着这里的人来人往,段纶对跟着自己而来的怀安县县丞说道:“你不觉得如今范阳看起来有些问题吗?”
县丞小声说道:“这里确实有不太对劲,有些太过安宁了。”
段纶点头,“确实太过安宁的,安宁得像是特别安排过一般。”
“这里是卢家的本家,不是涿郡。”
段纶稍稍点头,这段时间你带着人去打听打听范阳以前是不是有些不平事,最好多找五姓子弟的破事,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越多越好。
怀安县的县丞点头就去办事。
从幽州往南的太原地界,王盛策马已经离开了太原,快马加鞭一路朝着长安赶去,不论五姓其他几家在搞什么名堂,只要见了李世民把事情给办好,五姓各家自然也没话说。
一声尖锐的破空声传来。
还没回过神,身下的马儿突然响起一声嘶鸣,像是瞬间失去了气力一般摔倒在地。
因为马儿跑得很快,王盛也被摔出去数米之远。
从地上吃力地爬起身,就感到一阵剧烈的刺痛,腹部被路上的石头划出了一片血迹,看了一眼腹部的伤口,伤口夹杂着一些沙子。
好在只是蹭破了皮,没什么大碍,王盛看向自己的马儿,马儿的脖颈处中了一箭,此刻躺在血泊中喘着气。
王盛抬头看向四周,已经找不到射箭的人。
跟随而来的下人连忙过来保护好王盛。
“有人不想我去长安!”王盛咬牙切齿地说着。
“公子,我们还有其他的马儿?”
王盛打开水囊,忍着痛用水清洗着伤口,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
重新换上干净的衣衫,换了一匹马儿接着赶路。
这一次王盛警惕着四周,就在路边的山崖边,瞧见了一个人就站在崖上拉着弓箭。
对方的箭矢射出,王盛连忙拉住缰绳,箭矢落空。
“快去抓人!”王盛指着崖上大声喊道。
随行的下人立刻策马追了过去。
王盛拔起射在地上的箭矢,看起来对方不是想要取自己的性命,箭矢的方向分明就是冲着自己的马来的。
就是为了阻挠我到长安?
折断手中的箭矢,王盛心中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你们不让我去长安,就是说明有人害怕了。”
半个时辰之后,自己家下人回来了。
“公子,我们追丢了。”
王盛重新翻身上马说道:“只要我在长安去长安的路上,他们就一定还会再来。”
第六百八十七章 拿什么和李正斗
王盛赶了五天的路,距离长安已经越来越近,出了崤关世家的人就管不到自己了。
坐在路边,王盛灌了一口水,再看自己的人手,人手折损了有一半。
可见对方阻挠自己进长安的决心。
休息了片刻,王盛就要接着赶路,一队人马赶来,在自己的面前停下。
看着来人是自己王家的人,王盛便松了一口气。
来人对王盛说道:“公子,家主重病还请公子回去。”
这个消息让王盛的脑子轰然炸响,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我父亲病了?”
来人点头。
“可是我父亲一直以来身体都不错,怎么会突然间生病了?”
来人是自己的堂亲,应该信得过。
王盛又说道:“父亲的病情很重吗?”
“已经不能起床下地了,大夫说可能时日无多了,若是家主过世了,公子去长安完成了家主的嘱托,又有何用?”
是啊,如果父亲过世了,怕是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正要打算回去,却见对方的人把自己的人全部抓了起来。
看着自己的手下都被押倒在地,王盛吃惊地看着自己的堂亲,“你们这是做什么?”
对方拉着缰绳说道:“公子,跟我们回去吧。”
“你骗我?”王盛警惕地退后一步。
来人看着长安方向,不远处就是崤关低声说道:“公子是到不了长安的,也过不了崤关的,明白我的意思吗?”
说完四周走来的人,就把王盛押倒在地。
“你们什么意思?”
来人接着说道:“公子,跟着我们回去吧,你到不了长安的。”
“放开我!”
王盛大喊着,一个布袋子迎面而来,后脑一疼便失去了知觉。
再次醒来的时候,王盛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竹房之中。
阳光从缝隙中照进来,像是晚霞,一缕缕的阳光中可以看见灰尘在飘着。
发现自己没有被捆绑着,看了一眼门的所在。
便站起身用力撞开门,发现门也没有锁着。
由于是用尽全身力气撞开的门,王盛撞开门便重重摔倒在地。
抬头看见四周的下人都在看着自己。
慌乱地起身,王盛再次看向四周,确认了一番周围的环境,这里不是岱山阁楼吗?
“我怎么来这里了?”王盛目光不停看着四周,眼神中都是慌乱。
目光搜寻之下,王盛发现了自己的父亲王屿。
“父亲。”王屿看着自己的父亲,“这到底……”
带着自己的儿子走到一边,王屿神情落寞地说道:“孩子,是为父不好,有些事情不是我们王家一家说了算。”
王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他们!”
王屿点了点头,“因为大量的士子离开,世家要留住士子们,士子是世家的百年根基,他们改变了决策决定找李正谈。”
王盛怔怔地退后两步。
王屿说道:“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这就是身不由己,你无法改变所有人,所以你也不要轻易相信所有人。”
王盛苦笑着说道:“何苦啊。”
一个阁楼的侍女,小步走来说道:“王家家主,王家公子,大家都已经到了。”
王盛跟着走向阁楼,内心甚至已经想好了里面是什么样的场面,还有众人是什么样的眼神。
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世家真的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走入阴暗的阁楼,王盛看到的还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郑撅那张自负的脸。
郑撅看到有些狼狈的王盛,“王公子去哪里摔了一身的土?”
王盛没有理会郑撅,走到人前看着几个五姓的长辈,开口问道:“为何又改主意了?”
博陵崔氏的一个老人修剪着自己的指甲说道:“王家的小子好没有礼数。”
在五姓中这么质问长辈是不合礼数的,众人也对王盛呵斥起来。
听着众人的呵斥,这种无可救药的规矩,这种腐朽又墨守成规的感觉,让王盛感到恶心。
郑撅说道:“诸位长辈,王盛年纪还小,还望诸位长辈不要见怪。”
崔家的老人冷哼一声,“世家立足根基就是天下士子,若是科举一开,士子们纷纷离开对我们世家来说,就是自断根基,科举不能开。”
郑撅说道:“晚辈已经准备好了和李正谈话的事宜,决定八月一过就去长安见李正。”
几个长辈都点头。
“不过王家的小子说得也不无道理,李正是一个城府极深之人,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的。”
郑撅行礼说道:“长辈说的在下一定谨记。”
几个长辈纷纷点头,“即然这样,就交给你郑撅去办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就等着你的消息了。”
郑撅再次躬身行礼便走出阁楼。
王盛也跟着郑撅走出阁楼。
走了一段路,郑撅发现王盛依旧跟着自己,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王盛直视着郑撅。
两人隔了十步远的距离,郑撅说道:“你是不是觉得这一切都是我做的?”
王盛没有说话,依旧看着郑撅。
郑撅又说道:“其实我什么都做,都是那些老家伙们自己的决定,王盛你确实很聪明,你可以提前察觉到危机,可是之后呢?你的做法却显得太年轻了。”
见王盛依旧没有说话,郑撅长叹一口气,“你看到那些迂腐不化的长辈没有,五姓会毁在谁的手中。”
郑撅指向阁楼说道:“会毁在他们的手中,从汉武到后晋,几百上千年了,五姓这颗大树的根子已经腐朽了,甚至不用李世民动手,我总觉得不出百年,只需要稍稍一推,五姓这颗大树就会倒,李正和李世民不过是要把这个进程加快而已,我和你其实一样,都想要挽救世家,都想要拯救世家,但五姓的根子已经烂的不成样子。”
“互相通婚,子嗣减少,长辈大权在握,晚辈只能服从,从地界到思考事情的方式都要按照他们长辈的要求来,这样的世家不是世家,这是牢笼,想明白点!五姓已经不值得你这么努力地付出了,这里的根子就已经烂透了,书籍的产出在李正手中只会越来越多,李世民想要什么样的书,李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印出数千上万册!”
郑撅指着自己说道:“我们拿什么和他们斗!起兵造反吗?”
第六百八十八章 士子闹事
王盛低声说道:“所以你想要和李正谈?”
郑撅长叹一口气说道:“要让李正来救五姓很荒唐对吧。”
王盛点头,“我觉得李正或者李世民根本不会想着留下五姓,我更觉得你是不是有另外的目的。”
郑撅笑着说道:“王公子,你若是可以一把火烧了泾阳,毁了李正的印刷术那就什么都好说,但事与愿违,你的想法你的办法确实不错,也能保住五姓的根基,但上面那些老头子,他们不愿意冒任何的险。”
说完之后,郑撅便转身离开了。
王盛依旧站在原地许久,等到天色完全入夜之后才离开。
贞观十年的七月,又有六万册书籍进入了山东地界。
崔傅坐在幽州城中一直在等待着消息。
徐老头和卢信作也在一直等着消息。
天气也越来越炎热,崔傅摇着手中的扇子往嘴里灌着凉水,好让燥热可以平息。
敲门声响起,崔傅听到敲门声重新坐起身,徐老头便站起身去开门。
门打开是一个年轻人,看到来人,崔傅问道:“进来吧,是不是有什么消息了。”
年轻人躬身说道:“这几日五姓各族传来消息,由于大量的士子出走,他们该注意了,不找李世民,而是打算和李正去谈。”
听到这个消息卢信作立刻来了精神,目光看向崔傅。
崔傅递给这个年轻人一块银饼说道:“辛苦了。”
接住银饼年轻人说道“多谢公子。”
说完他便离开。
徐老头送人出去,重新关上门着急问道:“崔公子,我们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