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是,这印书归印书,不能耽搁了大家伙种田,收成的时节到了仓库里全是书,粮食往哪里放?”
“也对。”
段纶附和着点了点头。
“这才全部又运来了,也怪当初正儿做的仓库不够大,这不是现在运来这么多书,等我们回去啊,说不定又这么多了,还要再运过来,来回两趟半个月之后那些书又堆满了,愁死人。”
“确实挺愁人的。”段纶尴尬笑笑。
见这些书籍都搬运得差不多了,这个村民带着人把这些马车收拾了一番,“事情都办好了,咱们也就回去了。”
“留步。”段纶上前一步说的:“在下冒昧问一句,长安令一天可以印书多少?”
“印书多少?”这个村民沉吟半晌说道:“挺多的,一天一仓库吧。”
一天一仓库?一仓库是多少册。
看着村民的笑容,段纶觉得看来多问也没什么用,“一路劳顿,辛苦了。”
几个村民收拾着绳索,招呼了一声便回去了。
段纶瞧着他们离开,又是长叹一口气,“长安令还真是厉害啊,可以印出这么多的书。”
怀安县的县丞看着一堆堆的书籍神情也有些麻爪,这些书中最多的就是汉书和史记,这两本书都是如今的读书人一定都要看的。
段纶对这个怀安县的县丞说道:“这些书凡事没有入世家读书人,一人只要一文钱一本。”
县丞说道:“一文钱?这不是和送人没区别了吗?”
段纶笑着说道:“我就是白送了,怎么了?”
段纶都这么说了,县丞一时间也没办法。
第二日消息就放出去,朝中派来巡查御史开始送书了,凡事没有加入世家的读书人,一人只要一文钱一本书。
消息一出立刻在幽州地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出三天时间就传播了整个幽州。
崔傅和徐老头,还有卢信作三人远远看着热闹的卖书景象。
徐老头盘算着说道:“就算是一册一文钱,八万册书籍也是不少钱。”
崔傅也看着这一幕说道:“这个李正还真是大手笔啊,一出手就是八万册书。”
看着这一幕卢信作说道:“我这就去把家里剩下的田地都卖了,从此我和卢家划清界限,你说的是对的,李正和李世民的野心一定很大。”
又是八万册书进入山东地界,从幽州开始。
首先出事的就是在幽州范阳郡的卢家,范阳卢氏族中立刻召集了族中的子弟商量事情。
此刻有人正看着外面买了的一文钱的书籍,这种纸制书在山东地界本来就价格不菲,没想到李正可以卖到一文钱一册。
让很多人都觉得头疼,年纪大的甚至牙疼。
卢家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希望这件事可以由五姓各家来一起做决议。
又是在岱山,五姓各族中的长辈管事的人都在这里坐下了。
郑撅和王盛已经站在众人面前。
“王盛,你是最先看出端倪的,你来说说这件事该如何是好。”
说话的人是卢家的家主,很显然卢家的家主脸色是最难看的。
王盛说道:“在下以为应当先行稳住士子们的人心。”
“然后呢?”
王盛接着说道:“在下以为应当向当今陛下澄清我们的态度,帮助陛下进行科举制。”
此话一出众人都安静了。
郑撅上前一步说道:“各位长辈小侄也有一个办法。”
众人也看向郑撅。
郑撅说道:“小侄觉得若是向李世民表露我们的态度,岂不是说我们世家从此在皇家面前就要低头行事?五姓七望名声何在!”
王盛说道:“如今事态迫在眉睫,应当早做准备,如今只是幽州一地而已,过些日子要是有更多的书籍进入世家地界,岂不是会更加难办,在下以为应当早做决断,现在就派人去朝中向陛下分说。”
看着王盛说话,郑撅上前一步说道:“李世民就是想要亡了我们五姓的人,找李世民不仅是丢了我们世家的颜面,世家的脊梁骨何在!”
话语说得掷地有声,在座的所有五姓各家长辈都在听着。
郑撅朝着长辈们又是行礼说道:“诸位长辈,在下以为不需要向李世民表态,我们派人和李正谈,毕竟李正掌握着印刷术,只要搞定了李正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了。”
听到这话,王盛的眉头猛跳。
再看诸位长辈的议论似乎有赞同郑撅的意思。
王盛走到郑撅的面前,“李正是什么人!和他去做生意?去谈判?和李正谈判过做过生意的,突厥,吐谷浑,西突厥,吐蕃都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郑撅目光盯着王盛说道:“那王胜,我问你一句,你的办法就一定有用吗?你就一定能保证只要向李世民表露诚意,就会放过我们世家吗?你可别忘了,李世民在长安抓了多少我们族中子弟!”
这话一出又是一阵议论。
王盛也沉默了下来。
“帮李世民开办科举制?”郑撅突然大笑了起来,“难道只有我一人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笑吗?真是没想到啊,你王盛竟然能想到如此差的主意,不仅不为我们五姓自家着想,还想着帮李世民来对付我们!”
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亏一篑?
岱山下的阁楼中,这里很安静,十多个五姓族中账本,正在看着两个年轻人的争辩。
郑撅一步步走到王盛面前,冷声说道:“说!你如此想要帮李世民开办科举是何居心。”
王盛也没有低下头,目光顶撞着郑撅,“说我是何居心,那郑兄又是何居心?李正此人城府极其深重,吐谷浑一战在李正的游说下,不出三年,吐谷浑亡了!东突厥和李正几次谈判,最终整个阴山以北成了大唐的养马场,至今东突厥的王廷血脉阿史那流落在外!佛门子弟,唐玄奘都和李正谈判过,到头来呢!李世民都快把佛门铲除干净,郑兄要和李正做生意?李正谈?”
指着长安方向,王盛朗声说道:“他李正吃人不吐骨头!”
话语声落下,阁楼中议论声越来越多。
“够了!”也不知道是哪位长辈大喝了一句,又迅速安静了下来。
卢家的长辈看了一眼四周说道:“先休息休息吧。”
几个年老的长辈们离开,五姓各族的族人也各自退下。
郑撅走出阁楼,一路走到山泉下,用清凉的泉水洗了洗脸,这才提神不少。
一个郑家的子弟来到郑撅身边说道:“刚刚听了世兄一番言语,实在是太振奋人心。”
郑撅看了一眼来人,是自己人,又用凉水拍了拍脸说道:“二叔最近身体还好吗?”
“挺好的,最近一直都有大夫照看着。”
郑撅呼吸着岱山的新鲜空气,从这里看去一片峻岭,非常地舒心。
来人看了一眼四下小声说道:“世兄刚刚说是要找李正谈,这样真的合适吗?”
郑撅擦去脸上的水迹说道:“李正确实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可惜当初没有拉拢他进五姓,有些人你不能拉拢他,他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很棘手的敌人。”
“照世兄的说法,李正是一个很危险的人?”
郑撅无奈笑了笑说道:“李正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可你看看世家族中那些老一辈,他们都七老八十了还掌握着族中大权,他们的脑子还能想清楚事情吗?老头子根本就不想做出改变。”
说到这里郑撅的笑容中带着自嘲:“你觉得这些老头子能办成什么事情吗?”
岱山脚下有很多的人在忙碌,每当避暑的时节这里都是最忙的,这里算是一处世家共有的别院。
郑撅找了一处凉快的地方睡了一个午觉。
被人叫醒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郑公子,长辈们叫公子过去再商议商议。”
郑撅从草地上站起身整了整衣衫便走向阁楼。
阁楼中的人还是上午那些人,在众人的目光下郑撅走上人前行礼说道:“晚辈见过诸位长辈。”
坐在最上首的五姓最高的几个长辈,也在观察着郑撅和王盛的神情。
“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先用王盛的办法试试。”
话音落下又是一片的议论声。
王盛的神情很振奋。
“王家的小子,这件事你可以先筹备起来了,我们几家都等着结果。”
“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找我们几家,关系到我们五姓各家一起的大事,也不能让你们太原王氏一家费神。”一个来自赵郡李家的老人家说道。
王盛用力点了点头,“晚辈必不辜负各位长辈们的嘱托。”
“都散了吧,我们几个家伙也累了。”
郑撅意外地在笑,这让王盛很意外,不过也顾不上这么多,走出阁楼叫了一匹马便急急忙忙离开了岱山。
瞧着王盛离开的背影,郑撅摇头叹息,“年轻人总是一腔热血,根本不知道这世道有多么的复杂,做事需要一腔热血,但也不能全靠一腔热血啊,那些老头子到头来一定还是会选择李正的。”
郑撅自语道。
世家放出来的消息立刻在山东地界传遍了。
今年入夏的六月,正在幽州的崔傅收到了五姓那边的消息。
徐老头和卢信作一起坐在崔傅的面前。
饭菜还没上桌,徐老头着急地说道:“崔老弟,外面的人都说太原王氏要去找当今陛下谈,说是要帮陛下开办科举。”
卢信作看向崔傅问道:“五姓做出这个决定是什么意思?”
崔傅往嘴里灌着酒水说道:“若是五姓可以帮助李世民开办科举,说不定可以保住五姓很多的根基,也就说五姓向李世民彻底投诚了,如此一来五姓的地盘保住了,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准备都白做了。”
听到这话徐老头着急说道:“老头子我可是从江南调了数十万贯钱财过来,地都已经看好了,你现在和老头我说之前做的都白费了?”
卢作信也说道:“我已经将我家中所有的田地都变卖了,事到临头你跟我说什么事情都白干了?你知道我变卖家产的时候冒着多少人的谩骂。”
又灌下一口酒水,崔傅将酒碗重重地摔在桌案上,“我也不想一切的准备都白做。”
徐老头看卢信作着急,自己心里也跟着着急。
崔傅长出一口气目光盯着眼前的酒碗说道:“不会的,我是不会想错的,我太了解世家那些老家伙的心思了,他们骗不了我的,这些人绝对不会向李世民投诚!”
“可现在外面都在说,五姓要帮李世民开办科举。”
“我说了!他们骗不了我!我不会错的。”崔傅大声说道。
卢作信摇头叹息拍了拍崔傅的肩膀。
徐老头神色焦虑地看着窗外的行人。
太原,王盛正在族中安排着接下来要去长安见李世民。
正准备着人手,王盛就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王屿神情一脸的落寞。
看到父亲是这样的神情,王盛走上前说道:“父亲,不用太多担心,孩儿会照顾好自己。”
王屿低声说道:“琅琊一带与江南一带,还有郑氏都停下了与我们生意往来。”
一直以来,太原王氏就是靠着笔墨生意为生,江南的墨,琅琊的笔。
这么一来王氏的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没了,在五姓中太原王氏本来就不是这么富裕,而且还有这么多族中子弟和士子需要养着。
第六百八十六章 到不了的长安
王盛说道:“他们为什么和我们断绝生意往来,我们一直给他们的钱也不少了!”
王屿一脸愁容地说道:“老夫早就想过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孩子啊为父知道你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可错就错在是生在五姓世家,是五姓世家耽误了你。”
看着王屿的神色,王盛说道:“是不是郑撅又做了什么,是不是他!”
王屿安慰愤怒的王盛说道:“孩子你千万不要发怒,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别看现在的五姓大家都在,其实人心早就已经散了,他们觊觎的是我们太原王氏这片富饶的土地,千万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也千万不要轻易地相信一个人。”
王盛目光怔怔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家主!家主!不好了。”
正说着话,一个下人慌张地跑来说道:“我三千多个士子要离开我们太原。”
“你说什么!”王盛眼中的怒火更盛。
到现在王盛算是什么都明白了。
王屿说道:“你收拾好了就立刻去长安,找你的姐姐,这太原你不要呆着了。”
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有这样的神情。
王盛心头也满是忐忑,总觉得有更大的事情要发生了。
段纶终于来到了幽州的范阳郡,范阳郡是幽州最大的一座城,这里也是范阳卢氏的本家。
刚刚到了范阳郡段纶就受到了当地官吏热情地招待。
走在城中,还有一应官吏陪着。
段纶对郡守卢孝说道:“卢郡守,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