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知道了如今中原局势的变化。
正扫着地,阿史那听到一旁酒肆里有人在议论重开科举这件事。
大唐要重开科举了,大唐的读书人更多了。
抬头看向天,阿史那心中感到很无力。
大唐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大唐的国力会更加强大。
这几年大唐风调雨顺,粮食年年丰收。
大唐也越来越富裕了。
中原已经这么强了,它还是一步步在往更加富裕,更加强大的方向而走。
阿史那心中泛起一丝悲凉,如今的突厥呢。
突厥还是如此的蛮夷,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如今的东突厥人活在中原人的庇佑下。
心里还有那份东突厥的王室的血脉,让阿史那从内心里感到自卑,在中原都城的长安,阿史那的心中那种自卑更甚往昔。
看到从驿馆出来的禄东赞带着一群吐蕃人路过。
阿史那更是低下了头,生怕对方会认出自己。
扫了一段路,阿史那坐在路边的石头休息。
从一旁的小贩子那里买了一张饼。
阿史那一边吃着饼,一边消化着今天听到的消息。
李正要扩建印书坊,这是要五姓世家宣战了。
朝堂要重开科举。
关外诸国的使节又要来长安向李世民朝贺了。
其中还是没有高句丽的使节,似乎高句丽已经很久没有和中原有联系了。
阿史那的嘴里依旧吃着饼,执失思力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活着。
应该是回东突厥去了吧。
正吃着饼,阿史那见到一个人走到自己的面前。
抬头看见是如今的京兆府少尹李崇义。
李崇义递给阿史那一个水囊说道:“不要光吃饼,喝口水。”
接过李崇义递来的水囊,阿史那看到李崇义身边也没有官差,随即放下了心。
和阿史那坐在路边,李崇义说道:“最近过得还好吗?”
阿史那点了点头,“听说火烧大慈恩寺的事情,是你们在查?查清楚了吗?”
“没有。”
李崇义又站起身说道:“我还要去一趟家里,告辞了。”
阿史那没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关于和李崇义的交情要说自己第一次来长安扫地开始。
平日里李崇义也会过来和自己说几句话。
阿史那更怀疑其实李崇义的京兆府官差是在盯着自己才会。
直到近两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就连执失思力来自己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京兆府也没什么反应。
甚至还尝试着走出长安城。
那时候离开长安城三天三夜也不见官府来追查。
当初是在外面饿得不行,这才回到了长安。
这才确认了,根本就没有人盯着自己。
当初也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想要斩草除根,被带到长安的那一刻自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没想到刀还没架在脖子上竟然让自己扫地。
这个决定像是突然做出的。
能想到这种主意的人也就只有李正了。
阿史那又凶狠地咬下一口手中的饼。
长安的另外,段纶知道了李正要扩建印书坊的消息,此刻心中有些忐忑,也很兴奋。
等了这么久,筹谋了这么久,李正终于打算出手了。
朝中也终于打算要出手了。
一直以来五姓就控制着读书人。
这种日积月累的控制迟早反噬他们的自己。
眼下这种反噬可能就要来了。
消息散布朝野的三天之后,中书省对科举事宜一直还举棋不定。
唐玄奘终于来到了承天门前,要来面见李世民。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了泾阳。
如今房玄龄是李承乾的老师。
又是陛下亲封的,作为房玄龄的学生,李承乾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了科举事宜当中。
几人通过禀报之后,有几个泾阳护卫队的带路下来到了马圈。
在这里远远就可以看到远处忙碌的泾阳的村民。
房玄龄说道:“每一次来泾阳,老夫总觉得泾阳像是换了一个面貌一般”
第六百九十八章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李承乾坐在房玄龄的身边,看着周遭的景色。
大虎把人请入座之后,便自顾自清理着马圈。
坐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李正来,李承乾有些坐不住了,问向大虎:“李正为何还不来。”
大虎清扫着马圈一边说道:“长安令这些日子很忙,整个村子都很忙,可能一时间事情很多,过不来。”
当今太子造访能被这么冷落对待的,要是换成别人肯定不敢。
也就只有李正能让当今太子如此放下身段。
房玄龄心中暗暗想着,低声对李承乾说道:“李正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平日里他很谦虚,虽然他爱钱但是他为人自律,这是太子殿下需要向李正学习的。”
李承乾点头道:“孤谨记老师教诲。”
又等了两个时辰,还是不见李正前来。
大虎已经在一旁烤起了羊肉串。
李承乾看着村子的方向,此刻又饿又疲倦,再看身边的房玄龄依旧是镇定自若的样子。
大虎拿着几串烤好的羊肉串,放在房玄龄和李承乾面前说道:“太子殿下,房老先用着,垫垫肚子。”
李承乾有些不乐意地拿着羊肉串吃着,心中不痛快也不好表露出来,倒是这个烤羊肉串,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正吃着就看见远处的身影,等到对方再走近一些才看清楚是李正,此刻的李正和许敬宗正有说有笑走过来。
看到李正来了,房玄龄这才站起身。
李承乾也跟着站起身。
走到近前,李正看着两人说道:“见过太子殿下,见过房老。”
房玄龄和李承乾也是稍稍还礼。
重新坐下,李正让许敬宗把食盒中的饭菜拿出来。
李正给房玄龄和李承乾倒上酒水说道:“最近村子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太忙了,怠慢了房老和太子殿下,在下实在是惭愧。”
房玄龄笑呵呵说道:“长安令身负陛下重任,我等明白。”
李承乾见李正的碗中没有倒酒水,有些疑惑。
李正也看出了李承乾疑惑的神情解释道:“我们泾阳的规矩,办事的时候是不能饮酒的。”
李承乾这才点了点头,“长安令还真是严于律己啊。”
说完心中暗暗肯定,孤以后也要这样,要严于律己,成为李正这样的人。
李正吃着大虎递来的羊肉串说道:“太子殿下和房老这次来是所谓何事?”
房玄龄开口说道:“还是朝中再开科举的事情,马上就要新朝开年,陛下有旨意要重开科举的,遥想当初长安令一纸谏言书信,简短几句话却是直指要害,如今科举的弊病颇多,陛下也想要重整科举,中书省议论颇多的,但也一直举棋不定,特此前来想要问问长安令的想法。”
李正尴尬笑了笑,“这么多年了,我自己都忘了我当初说的是啥。”
自己都忘了……
房玄龄的表情很错愕。
一口饭菜咽在了喉咙口,李承乾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
见气氛有些尴尬,李正又说道:“其实科举说简单也简单,要说难,其实也挺难的。”
听到这个房玄龄来了精神,“愿闻其详。”
李正思量着说道:“其实说白了,科举真正重要的就是六个字。”
李承乾也来了精神问道:“哪六个字。”、
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说道:“公平。”
又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又说道:“公平。”
再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指着桌案上的三串羊肉说道:“还是公平!”
“公平……”
这两个字让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
李正吃下一口羊肉串说道:“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从百姓到士族再到权贵,所有人都在一个起点,同一个方向上,不论是权贵还是皇戚,或者是世家大族,大家都是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
房玄龄点头说道:“长安令的方式是抛却身份和背景?”
李正点头。
说完房玄龄又是思量半晌,“长安令的话语,老夫记住了,待回到中书省老夫会和朝中众人商议。”
其实关于科举的制度有很多很多,自科举开创以来,科举作为普通人翻身,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方式一直都在延续着。
并且一直都在完善。
要说科举,李正可以和房玄龄说上一天一夜不带停的。
其中包括很多反腐败的做法。
但也不能说太多,有些事情太超前就怕吓到他们。
而且如今的中原情况还不一定适用后世的方式。
世家的长年垄断之下,科举的开始没有这么简单,如今不管是李世民的朝堂,还是世家的拖后腿,整个中原都有些尾大不掉的情况。
这就像是李世民想要做一个天降猛男,需要大家在这个时代下狂奔。
但是世家却牢牢拖着这个时代的后腿。
李世民能不急眼吗?
房玄龄再次问道:“敢问长安令可有什么具体的方向?”
李正再次说道:“其实要说方向也说不上,要说挣钱我可能在行,可要说科举这种事情我是真的没什么经验。”
李承乾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李正,总觉得李正心里很清楚,就是不肯说。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长安令但说无妨。”
“那我就说了。”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坐直身体说道:“其实我觉得应该是从各个地方乡与县开始,从乡县到郡,到州府,再到各个州府往上递交,再到最后的长安,一步步往上走。”
房玄龄心中记下李正的话语。
“中原地大若是这么实施,天南地北的学子都要向长安靠拢。
朝中最好给予学子们一定的补足,比如说从更远的地方来到长安参加科举,可以获得一定的银钱,已经各地州府给予一定的盘缠,这世道能读书的都是有钱人。
路途遥远,若是只能来长安的学子只有富贵人家,那开科举也是白搭。”
“科举要的是公平,达成这种公平,在下说得容易,可朝中想要办起来又不容易。”
李正对房玄龄说道:“在下不过是随口一说还望房老不要见怪。”
房玄龄也说道:“哪里哪里,是老夫受教了。”
长安城中,一直等在承天门的唐玄奘终于收到宫内的回报,可以入宫见陛下了。
第六百九十九章 请玄奘还俗
唐玄奘跟着一个守卫进入承天门,一路走进宫中眼前豁然开朗就是不远处的太极殿。
瞧着巍峨的太极殿,唐玄奘的脚步稍停多看几眼。
随后唐玄奘跟着守卫又朝着太极宫的右边拐去,绕过一处处的殿宇来到了武德殿前。
刚走到武德殿近前,就有小太监走上前说道:“敢问可是玄奘法师。”
唐玄奘念了一声佛号说道:“正是贫僧。”
小太监笑着说道:“陛下已经在殿内等候多时了,玄奘法师请进吧。”
唐玄奘点头再次看了一眼武德殿,迈步走入殿中。
一进入殿内就可以感觉到一股凉意,这里没有什么烛火也很昏暗。
感受着凉意唐玄奘看向站在自己眼前的人影,对眼前这个身穿一身黑袍的陛下,唐玄奘躬身说道:“陛下。”
李世民这才转过身,看向唐玄奘,“你与朕年纪相仿?”
唐玄奘低声说道:“贫僧今年三十有余。”
李世民抚须说道:“这里是之前朕的父皇所居住的地方,因为父皇迁出去的缘故,这里平日里很少会有人来,朕会时不时来这里看看,没想到父皇一离开,这里竟如此冷清。”
唐玄奘躬身说道:“贫僧记得如今太上皇就在泾阳。”
李世民点头,“在这样的武德殿中,父皇的身子积下了不少毛病,倒是去了泾阳之后父皇也开朗的不少,在泾阳还有小兕子和稚奴在他老人家的膝下,那里可比宫里有生机得多,泾阳是个养人的好地方,玄奘法师觉得呢?”
唐玄奘闭眼低声说道:“泾阳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李世民又说道:“在泾阳的孙思邈可以照顾父皇的病情,而且李正也精通医术,现如今父皇不用服用什么药,他的病情竟然自然而然就好了很多。”
唐玄奘说道:“泾阳的生机也会感染太上皇吧。”
听唐玄奘这么说,李世民在桌案前坐下,也说道:“玄奘法师请坐。”
唐玄奘闻声坐下。
坐下之后,从殿后走出几个宫女,来到身边奉茶倒酒。
还有一些肉食也放在桌案上。
这些宫女的穿着都非常地单薄,甚至还隐约可见。
李世民一直观察着唐玄奘的表情,看着他的眼神。
再看一桌的酒肉,唐玄奘闭上眼念了一声佛号说道:“陛下,这是何意?”
李世民像是恍然地回过神,尴尬笑了笑说道:“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