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颔首说道:“但说无妨。”
    “让魏王殿下,先不要离开长安了,括地志还没编撰好呢?”
    李世民不屑一笑说道:“括地志都这么多年了,是个人从识字开始都可以编撰好,青雀用得着这么久?”
    李正又说道:“我想办法把大食人拦下来。”
    李世民的笑容从脸上瞬间消失,一本正经说道:“朕考虑考虑。”


第六百七十七章 吐蕃的未来
    “那还是算了,时辰不早了,我要回去睡午觉了。”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天日,这大清早晨的睡什么午觉,李正越走越远真要有回去的架势,当即说道:“且慢!”
    见李正又停下了脚步,李世民又说道:“李正,其实朕也不想青雀离开长安,他是朕的儿子,做父亲的自然也不想。”
    李正回身看着李世民说道:“那陛下到底是想不想让魏王殿下留下来?”
    李世民思量半晌说道:“朝堂上不少言官进谏,朕也想堵住悠悠众口。”
    “那些朝堂上言官,平日里说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还颐指气使,真不晓得陛下养他们到底是做什么?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倒是他们一个个很来劲。”李正一脸惆怅着说道。
    李正说得也没错,朝堂上这么多的言官就是为了朝堂更好,天下更好,博采百家之长。
    有些言官确实没什么见地。
    李世民也有些无奈,“朕是为了广开言路。”
    李正叹息道:“您直说要面子就行了。”
    一时间有些语窒,李世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李正的话。
    来回走了两步,李正对李世民说道:“一直以来吐蕃的事情都是我来交接,这一次是不是也由我来交接?”
    李世民说道:“松赞干布的五百万贯欠债是你一手促成的,当初吐谷浑的事情,还有东突厥的都是你做的,朕自然相信,交给你朕也放心。”
    虽说李正这小子一身毛病,脾气古怪,不过这小子做的一些事情确实很对朕的胃口。
    李正又说道:“如今吐蕃的禄东赞正在来中原的路上向我们求援。”
    李世民点头,“朕已经收到松赞干布的国书,朕也知道这件事。”
    “所以在下过些日子可能会生病?”
    “过些日子会生病?”
    李世民讶异道。
    李正还是点头,“没错,而且正好是禄东赞来的那天生病,所以在下以为和吐蕃的事情最好是由魏王殿下来代办最好。”
    李世民扶额说道:“李正啊,你要是想让青雀来代办,直接说便是,这样做倒是可以拖延一些日子。”
    说完李世民又指着刚刚坐过的地方说道:“坐。”
    两人重新坐下,商量着关于吐蕃的事情。
    王鼎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吐蕃的未来就在李正和当今陛下的对话间决定了。
    谈完之后,李世民眼里有了精神,“没想到吐蕃和大唐的关系还能这般。”
    李正也笑着说道:“到时候坐地分赃,陛下可不要赖账。”
    李世民也笑道:“朕当然不会。”
    重新找到了方向,如今的李世民眼神清明,就像是如醍醐灌顶一般。
    回到宫中,李世民来到立政殿,安逸地喝着茶水。
    长孙皇后正在做着衣衫说道:“最近高阳越来越玩闹了。”
    李世民还是悠哉地喝着茶水,“后宫的事情你做主就行。”
    看了一眼李世民的神情,长孙皇后双手依旧做着衣衫说道:“陛下这是去过泾阳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记得去泾阳的时候,只是让王鼎陪同,也没知会其他人,照理说皇后是不知道的。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今日下了朝,陛下愁眉不展,但是陛下回来之后没有了之前的忧愁,反而自在了很多。”
    “……”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茶水。
    长孙皇后接着说道:“每一次朝中遇到难事,陛下去泾阳见了李正之后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臣妾说得没错吧。”
    李世民没有否认,放下自己的茶杯说道:“李正这小子藏着什么心思以为朕不知道吗?还说和朕一起分好处?”
    泾阳
    “呸!”李正对李泰说道:“胖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父皇的心思,我看你父皇就没想过和我分好处,他一定想独吞。”
    李泰听了李正对父皇好一会儿的唾骂,低声说道:“李正,你也不要把我父皇想得这么坏了。”
    李正说道:“胖子,你要知道做皇帝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你父皇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李泰又说道:“不过这一次还是要谢谢你向父皇进谏让我留下来,不管成与不成,我还是谢谢你。”
    看着李泰的表情,李正打了一个哆嗦说道:“魏王殿下,你一定要把气氛搞得这么销魂吗?”
    李泰:“……”
    “还有。”李正又说道:“先不说你父皇欠了我多少钱,你欠我的钱还没还我,你要是这么就这么跑了谁来还我的钱。”
    李泰笑道:“我都明白,不论你怎么说我都谢谢你。”
    李正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我怎么感觉我应该让你离开长安的,你在我家白吃白喝多久了。”
    李泰的笑容僵硬在脸上勉为其难地说道:“下次我给钱。”
    谈钱是一件非常伤感情的事情,当初听李正这么说不以为然,现在想想深有体会。
    尤其是和李正这样的谈钱。
    李泰心中敢肯定就算是亲兄弟,和李正谈钱也不明算账。
    李正对李泰说道:“等到禄东赞来了之后,魏王殿下负责接待就行了。”
    李泰点头,“我明白了。”
    走出家门,李正在村子里走了一圈,棉花已经收了。
    如今田地需要重新翻土,等到开春的时候可以种粮食。
    织棉布的作坊也开始忙碌起来。
    半水力的纺车运转得很快。
    村子里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河道改建的事情还要提上日程,还要修路。
    李正有一种感觉,大牛走了之后村子里缺少一个给自己办事的人。
    看来还需要一个和大牛有一样能力的给自己做事。
    修路的测绘,水坝的构造,这些都需要数理化方面的知识。
    而且不是一知半解就行的。
    如今的大牛就在吐蕃,李正顿时感觉小号不够用了。
    还得再培养一个。
    李治?
    这小子确实够刻苦的。
    晋阳公主?小兕子的天分不错,而且就连李淳风也啧啧称奇。
    不过小兕子还太小,几何方面的题目都还没开始接触。
    长期来看小兕子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才。
    短期来看,晋王李治确实是一个现成可用的,就是比大牛差一些。


第六百七十八章 成婚三年没有子嗣
    一路走着李正来到之前被烧毁的实验室,发现李大熊就坐在不远处。
    走到李大熊身边,李正也在田埂旁坐下,看什么呢?
    李大熊瞧着远方说道:“儿啊,你说你和长乐公主都结婚三年了。”
    李正算了算日子,“应该不到三年吧。”
    说完李大熊嫌弃地看了一眼李正,“不到三年和三年有区别吗?”
    一手搭在李大熊的肩膀,李正说道:“要不我这个做儿子的,给您安排一下?”
    李大熊瞧着李正:“安排什么?”
    李正笑道:“给你找几个年轻的,让您老人家可劲糟,说吧,喜欢啥样的,要啥口味的。”
    “……”
    见李大熊板着脸,李正又说道:“你怎么不说话了。”
    “……”
    见李大熊脸色都已经黑下来了。
    李正又说道:“你脸怎么黑了,你该不会生病了吧,要不要我找孙神医给你瞧瞧?”
    “不必了。”李大熊说道。
    “是吗?”
    李正又上下了打量了一边李大熊,见李大熊一口浓痰可以吐得老远,又放心了不少。
    李大熊语重心长地说道:“正儿啊,做爹的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但爹这辈子想做的事情都已经做过了,有些事情已经看破,看淡了。”
    听他这话,李正琢磨道:“您老这是看破红尘了?”
    李大熊点头,“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你该不会是要遁入佛门吧。”李正连忙说道:“这可不行,我和佛门的那些家伙有仇,你要不和李淳风,孙思邈做道士吧。”
    李大熊点头,“为父正有此意,所以……”
    话还没说完,李正接着说道:“做道士好,改日我给你们修一座大道观,道观一定要大,房间一定要多,再给你们准备几十个师太,要什么样的随你挑。”
    李大熊深吸一口气,实在是忍无可忍,想要挥手打在李正的后脑勺。
    看这小子已经和自己一样高大了,又收住了手。
    “你和长乐公主成婚三年,到现在还没有子嗣。”
    “我知道,咱们能别这么着急吗?”
    “也罢。”李大熊摇头叹息。
    看着李大熊一脸忧郁地离开。
    李正瞧着他的背影,总觉得他的背影充满了故事,对自己生母一无所知,对李大熊以前的事情也是一无所知。
    这些也就算了,最近听自己爹说话越来越不对劲了,怎么还带文绉绉,也罢?
    跟着李绩厮混这么久,果然连说话都不一样了。
    话说李绩在泾阳也白吃白喝这么多年了,他做客做到现在还打不打算走了。
    看着之前的实验室,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也一直没有修缮。
    李正说道:“麻烦杀手姐姐,去叫一下李义府。”
    听到李正的话说完,站在他身后的李江山愣了愣,又看了看四周,他是怎么知道我在他身后的。
    再看李正瞧着地面,李江山也低头看去,原来是自己的影子。
    “明白了,我这就去叫李义府。”
    李江山抱着横刀说话。
    李正双手背负点头。
    在去找李义府的路上,李江山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我是给皇后办事的,凭什么李正一句话我就要给他办事。
    找到了正在组织村民运送养鸡场饲料的李义府。
    等到李义府来的时候,李正拿着一块木板画着自己的实验室构图。
    跟着李江山而来,李义府见到李正连忙上前,“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简单换好了实验室的样子,对李义府说道:“实验室重建一下,这是我画好的设计图,你按照我画的样子来建设就行。”
    李义府接过李正的画板,点头说道:“明白了。”
    和李义府交代完,李正又走向马圈。
    之前烟花的配方只有大虎知道。
    李正来到马圈,许敬宗正在和大虎烤着羊肉串。
    许敬宗拿着两串已经烤好的羊肉串说道:“长安令,吃羊肉吗?”
    李正接过羊肉串尝了尝,“有点太辣了。”
    许敬宗说道:“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总觉得嘴里没什么味道,就想吃点辣椒,味道有些重。”
    李正还是吃完了手里的羊肉串。
    看了一眼马圈里的马匹,李正走到一旁的小屋中。
    如今屋子里已经没有了书籍,之前放满了的书籍都已经搬到书院的藏书阁。
    现在放在这里的都是一卷卷的情报。
    这些情报都是许敬宗每天让人收集了。
    不得不说许敬宗这人干其他的不行,做情报头子还是挺在行的。
    拿出笔墨,李正写下了火药的配方。
    火药的配方和烟火的配方还是稍有区别的。
    虽说成分大差不差,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写下了如今朝中的情况,已经面对大食人要做的事情,李正花了半个时辰写完了这封信。
    信是用简体字写的。
    现如今认识简体字也就只有大牛。
    若是平常人看着信上的简体字,会看得非常吃力。
    最重要的区别是,这个时代的人喜欢竖着写字,而自己是横着写的。
    在大牛去吐蕃之前,所看的一些书籍,都是直接从系统图书馆拿出来,大牛已经习惯这种简体文字和横写的习惯。
    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天然的加密书信。
    写完之后李正把竹筒把书信放入,再上了封蜡。
    李正交给许敬宗说道:“把这个交给默呕,在默呕回去的时候,让他安排人把这份书信交给大牛。”
    许敬宗点头说道:“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几口把剩下的肉串吃完,许敬宗便骑上一匹马儿,急匆匆地离开。
    李正又对大虎说道:“拉一辆马车。”
    大虎好奇问道:“长安令是有什么事情要办吗?”
    李正微笑着说道:“这件事关乎吐蕃的安危。”
    大虎连忙说道:“喏!这就去办。”
    像是临危受命一般,大虎这就去村子里拉车,村子里一半用的是牛车,把牛卸下,用马儿来拉就行。
    李江山远远看着李正又是吩咐大虎办事,又是吩咐许敬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