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个不服软的女婿和一个不肯放下架子的丈人。
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变过,长孙皇后长叹一口气。
“……”
李正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继续听着王鼎的讲述。
看着李正打喷嚏的样子,王鼎说道:“长安令,天冷要多注意保暖。”
眼瞅着冬季就要过去了,泾阳的棉花都已经收了,这天气依旧没有开春的迹象,马上就是贞观十年了。
李正收了自己的衣服,“王公公,你说陛下的旨意是什么意思?”
王鼎笑道:“老奴怎么敢揣测陛下的意思。”
看了一旁的李恪,李恪也是一脸不解。
李正又说道:“看来陛下是说,日子该怎么过是怎么过,对不对?以前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王鼎点头,“应该是吧,最近吐蕃又来国书了,还是想大唐求援的事情,长安令是不是该早做准备?”
李正喝着热茶翘着二郎腿没有回答王鼎的话。
早做准备?李世民到底还不还钱了。
李正不说话,王鼎朝着李恪稍稍一礼,又向李正行礼说道:“老奴就先告退了。”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头上悬着一把刀
等到王鼎走后,李恪看向李正,“你觉得父皇的旨意怎么样?”
李正抱着自己做的保温杯沉吟半晌。
李恪接着说道:“其实父皇要我做龙武军的副将,我连龙武军的驻地在何处都不知道,你是龙武军的统领上将军,你应该知道吧。”
李正点了点头,“你说陛下让蜀王殿下来做我的副将是不是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李恪不解道。
李正一脸苦恼地说道:“你是陛下的儿子,我使唤当今陛下的儿子做事,蜀王殿下你觉得合适吗?”
听到这话李恪站直身子说道:“李正,你我不是一般的关系。”
李正心当然不是一般的关系,你爹是我的顶头上司。
李恪又说道:“李正,我这人不怎么懂与人相处,我没有几个朋友,不过是你是我李恪最好的朋友。”
喝下杯中的一杯茶水,李正惆怅着说道:“蜀王殿下还真是什么都不懂啊。”
李恪一脸迷茫地眨了眨眼。
李正对李恪说道:“对了,孩子们军训是不是该开始了。”
李恪看了看天色,“时辰不早了,我也该过去训练了。”
说完李恪又急匆匆地离开。
喝下一口热茶,李正捧着茶杯长叹一口气。
等到李恪走远了,李丽质这才从屋内走出来,跟着走出来的还有武媚。
李丽质笑着说道:“棉花的收成不错,应该足够我们做两万匹棉布。”
说完李丽质又看到放在桌案上的黄绢,这是父皇让王鼎拿来的旨意。
打开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李丽质说道:“父皇让蜀王殿下做龙武军的副将,想必还有很多的用意吧。”
李正把身体的重量全部放在躺椅上,“确实有很多的用意。”
看着李正下巴的胡渣,不知不觉李正也有胡子了。
虽说李正经常会清理他自己的胡子,但会有一点胡渣留下,不会特意清理得很干净,按照李正的说法,他觉得脸太干净会像一个太监,或许是因为王鼎的缘故。
李丽质坐在李正的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着李正在看着的这片天空。
“过了今年你也二十岁了吧。”
李丽质低声说道。
李正也看了一眼李丽质,过了今年李丽质也十九岁。
准确地来说是虚岁,真的按照年龄来说,自己应该是二十岁,李丽质应该是十八周岁。
也不知道这丫头是不是故意这么说,还是再说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
十九岁是一个什么年纪,在后世或许也是为了学业奋发图强的年纪。
武媚悄悄看着当今长安令和长乐公主神情。
长安令和长乐公主成婚已经有三年了,两人一直都还没有子嗣。
不过长安令和公主殿下之间似乎有一种不可名言的默契。
两人坐在一起看起来很亲近,又似乎保持着一种默契的距离。
按照徐慧姐姐说过的,长安令和公主殿下相识五年,成婚三年。
相识八年感情还能一直这样,似乎也没有厌倦,更没有厌烦。
反而一直都有一种相互投契的日子。
长乐公主帮着李正将泾阳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正洁身自好,也没有找其他的女子。
虽说没有子嗣,感情却一直都能这么好。
李丽质低声说道:“父皇让李恪做你副将,是要盯着你或者是要分权。”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公主殿下若是这么想,就把你父皇想得太简单了。”
李丽质看着李正的脸,小声说道:“那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见徐慧端着一些布匹而来,武媚起身去给徐慧帮忙。
李正和李丽质之间的谈话涉及皇家的事情,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多听的好,武媚心中还是很清楚的,身在长乐公主身边,有些事情可以帮长乐公主,但是有些事情也绝对不能多打听,不能插手。
看了一眼,跟着徐慧走远的武媚。
李正说道:“如今朝中有哪个皇子掌握着兵权吗?”
李丽质细想了一会儿,“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没有。”
“那就对了,你父皇让蜀王殿下掌握龙武军这是在蜀王的头上悬着一把刀,人心说复杂也复杂,如今蜀王殿下也算是掌握了一部分的兵权,这个兵权会让蜀王殿下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李恪不是那样的人,他应该不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李丽质说道。
李正看向李丽质说道:“平时生意上的事情,你做得干净利落而且非常的善于随机应变,怎么到了这个关头,你又不明白了?”
李丽质又说道:“李恪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踏实的人,兄弟姐妹中他一直都很懂事。”
“懂事是一回事,办事又是一回事,龙武军一直都是朝中最讳莫如深的一卫,蜀王殿下手里有兵权,我又有家财万贯,我和蜀王殿下联手可以做什么?”
“你的意思是……”
李丽质明白了李正的意思,“你是说父皇是在试探李恪?”
李正摇头说道:“所以呀,不要把你父皇想的太好,凡事往最坏的结果上去想,你父皇看似给了封赏,其实什么都没给,还给蜀王殿下和我的头上悬了一把刀。”
“……”
李正强调道:“所以你父皇是坏人。”
又指了指自己,李正说道:“我是好人。”
李丽质捂嘴笑了笑:“父皇不是什么好人,那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我是好人。”李正认真点了点头说道。
李丽质明了地笑了笑便走向徐慧,和徐慧还有武媚一起整理着布匹。
村子里,张公谨走在村子里,就看到李大熊和李绩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
李大熊笑呵呵说道:“我哪里教过李正什么兵法,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什么学会的。”
李绩说道:“某可不信,你家小子藏着的本事多着呢。”
张公谨远远地听着,李正的本事确实有很多的秘密。
就说西突厥和吐蕃的战争开始,指挥西突厥打仗的人的到底是谁?
很多巧合串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联想到李正。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三个父亲
比如说阿史那想要刺杀段纶的时候,薛仁贵为何突然非常巧合的把段纶给救了。
再说西突厥的国师已经打入吐蕃了,以当时西突厥的实力,扫平吐蕃应该不是难事。
可恰恰在这个关头西突厥的国师突然就死了。
反而又给了松赞干布喘息的时间,让松赞干布来关中求援。
而结果又恰好是松赞干布欠了李正五百万贯的银钱,这笔钱足够可以买下大半个吐蕃。
甚至松赞干布可能一辈子也换不清的一笔债。
最后的得到利益的人还是李正。
就算是朝中的兵器案,查了这么久都没有查到结果。
还是说根本就不会有结果。
戴胄已经过世了,当初第一个调查兵器案的人过世了。
当初戴胄查兵器案的时候,应该查到了不少的事情。
因为那时候的兵器买卖远没有现在这么警惕。
应该可以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是戴胄却离奇的离开了大理寺。
从而兵器案就一直搁置。
等到现在戴胄去世了,或许很多的秘密也带入了黄土中。
更别说现在下落不明的袁天罡。
可能现在的袁天罡已经死了,袁天罡和李正之间又有多少的秘密。
张公谨思量之后又自嘲的笑笑,如今已经离开的朝堂。
李世民的身边有这么多的能臣干将,这些事情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走上前张公谨笑呵呵对李绩还有李大熊稍稍行礼。
李绩也还礼。
李大熊也稍稍一低头。
三人坐在一起看着田野的风光。
李大熊琢磨道:“今年的冬季冷,冻死了不少虫子,来年说不定又可以丰收。”
李绩也说道:“你儿子如今是驸马又是长安令,贵为郡公,你这个做爹的怎么还做这种庄稼汉的事情。”
李大熊挠着后脑笑呵呵说道:“那是李正那小子的本事,我一个种地的还是种田踏实。”
张公谨说道:“李正的本事确实不少。”
看着李大熊脸上有些骄傲的笑容,李绩说道:“要是某儿子有你半分灵醒,某也宽心了。”
李大熊说道:“我儿子,他的本事可能是孩子他娘在天有灵吧。?”
“是吗?”
李绩抬头看了看天空。
李大熊眼底里回忆着以往,“小时候家里穷,有些果腹的粮食都不错了,做爹的,我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他竟然已经是郡公了。”
张公谨听得出李大熊话里的感情,有一些骄傲,也有一些落寞。
做父亲的什么都没有教过孩子。
但李正却是郡公了。
为儿子做不了什么,一种悲伤。
李绩也是做父亲的也听得出这话的意思。
李大熊思量再三说道:“郡公是多大的官,一年可以有多少的俸禄。”
李绩思量着说道:“我也不知道郡公有多少俸禄,应该挺多吧。”
张公谨说道:“我和李绩一样,都是国公,还真没当过郡公。”
果然还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张公谨微笑着,不说郡公有多大的权力,却说郡公有多少的俸禄。
其实当今陛下一直都没有给李正的俸禄。
可能是陛下觉得李正太有钱了。
也可能说陛下的觉得李正的钱比国库还要多了。
就这么把俸禄给李正有点委屈了。
毕竟你李正都这么有钱。
说是这么说,做皇帝的欠着这么多年的俸禄确实有些不厚道。
李大熊又问道:“国公应该比郡公要大吧。”
李绩点头。
李大熊叹息一声。
张公谨说道:“郡公他爹为何又叹气了呢?”
李大熊一脸的忧愁,“这小子年纪这么小已经是郡公,这以后会是多大的官啊。”
李绩和张公谨又沉默了下来。
说完李大熊扛起了锄头走向了田地。
张公谨和李绩坐在一起,两人都看着李大熊扛着锄头哼着小调的背影。
有时候人比人确实比死人。
李正现在还年轻,说不定再过几年就是国公了?
大唐的国公也太多了,陛下应该不会轻易给李正封国公。
就算是要封李正做国公,那李正必须立大功才行。
开国的国公和后进的国公不一样。
后进的国公更难得到。
想完这些李绩放心地站起身。
张公谨也站起身了。
李绩说道:“某听说蜀王殿下是龙武军的副将了?”
张公谨点头,“没错。”
李绩又说道:“陛下的这道旨意,应该多少有你张公谨的几分意思在吧,你我之间就不用有太多的隐瞒了,我们都在泾阳,到底是你张公谨不放心李正,还是陛下不放心蜀王。”
张公谨低声说道:“我是为了陛下的着想。”
李绩颔首说道:“李大熊面前老夫就不说了,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老夫心里清楚,别人不清楚,老夫清楚,都已经是太平盛世了,李建成的尸骨也凉了,那些诡谲的阴谋诡计就不用再拿出来了吧。”
“某也不喜欢你们这一套。”
李绩神情不悦地说道。
张公谨有些惭愧地深吸一口气,“我和陛下还是君臣,在泾阳我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帮李正,只要他开口我就会帮他,但是陛下也一样,若是陛下需要我办事,在下也会义不容辞。”
李绩低声说道:“如实陛下和李正同时站在你面前,你会帮谁?”
张公谨看向李正的宅子,“会有这么一天吗?若真有这么一天,或许天下就大乱了,李正和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