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虎一边洗着马一边说道:“长安令,这些战马看来在西域吃了不少苦,马蹄铁也磨损得很严重。”
    李正看着马儿,马儿也看着李正。
    马儿不安地打了一个响鼻。
    李正说道:“西域和吐蕃的气候和环境很不好,它们确实受苦了。”
    大虎给一匹马儿梳洗好,又给另外一匹战马梳洗。
    马儿的马蹄和马蹄铁之间也有很多的血痂,这是长途奔袭导致的。
    还有战马背上的毛发脱落得很厉害。
    大虎小心翼翼地解开战马的缰绳,看到这些马儿下巴有很多的老茧和结痂。
    “在西域大半年,它们还能好好的回来,看来蜀王殿下和王玄策都很照顾马匹,不然说不定它们的马骨就留在吐蕃了,其实卫府的战马都一样,一匹战马从牵出来征战,也就两三年的命。”
    虽说这是战马的宿命,大虎还是很心疼。
    这些马儿可是大虎一手照顾出来,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照顾马儿和马儿睡在一起。
    饲料都是大虎一手做的,每一匹马儿大虎都能认得出来。
    如果给每一匹马一个名字,大虎也能一眼就看出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就像大虎说的,一匹战马从牵出来征战,能够奔跑的寿命可能也就这么两三年。
    两三年之后,马儿的年纪就大了。
    那时候的马儿可能沦为别人的食物。
    在行伍人的眼中,战马是有尊严的。
    与其沦为食物,或许战死在战场上更好。


第六百六十九章 旨意
    大虎的情绪不是太好,这些马匹肯定刚刚学会奔跑的时候就在大虎的照料之下了。
    记得这些战马刚刚来到泾阳的时候,就是大虎一手在照料的。
    在大虎眼里这些战马就像是自己的好友一般。
    看他落寞的神情,李正说道:“它们总不能一直留在马圈里。”
    大虎点了点头,“长安令说的是,它们不能一直在马圈,其实我也挺为它们高兴的,至少它们也可以出去奔跑。”
    两日之后,一封吐蕃的国书再次来到长安。
    这一次吐蕃再次向李世民求援。
    朝臣们的一切议论,李世民都没有直接地答复。
    期间长孙无忌入宫去见了陛下几次,也不知道陛下到底做决定了没有。
    而泾阳的新一刊杂志又一次送入了长安。
    泾阳的杂志卖得不贵。
    一册也三十来页,十文钱一册,很多人都是看着开心。
    不识字的人也会买来让人读出来。
    如今因为泾阳护卫队的事情,朝堂之上很多人都在弹劾李正。
    不少人也都在等着李正的回应。
    李崇义买了一本杂志坐在京兆府府衙内翻看着,新一刊的杂志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记录的也全部都是闲杂的小事。
    还有一些泾阳的事情,上面记录了上官仪自从做了泾阳县令以来,一直尽职尽责如今泾阳已经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还有泾阳书院的褚遂良,现在已经教会了一千有余的孩子写字认字。
    李淳风道长在泾阳的书院,也教授着孩子们数术,现如今书院中十岁以下的孩子都会做一些简单的数术题。
    李崇义很诧异,泾阳的情况他也知道,他也会经常去泾阳。
    每一次泾阳出新的刊物的时候他也都会看。
    很吃惊这一次李正竟然会把泾阳的事情写到上面。
    其实很多时候杂志的内容大多数是一些发生在长安的事情。
    这一次竟然写了这么多的关于泾阳的事情。
    看完这本杂志,李崇义把它放在桌案上,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一次李正到底想要做什么?
    面对朝中这么多的人都弹劾,可能陛下也在等着李正为他自己辩解。
    或许说很多人会在新的一刊杂志上会有动作。
    可目前看来似乎什么动作也没有。
    想不明白李正的意图,李崇义也干脆不去想这些事情,再次埋头处理自己的公务。
    张公谨再一次来到长安。
    在王鼎的带路下张公谨一路走上长安的城墙,看到站在城墙上的李世民,张公谨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看了一眼张公谨笑着点头,“你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张公谨也说道:“泾阳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
    把手中的杂志递给张公谨,李世民说道:“李正都在书上说了,泾阳是一个多么好的地方。”
    张公谨接过杂志也看了一眼,“其实泾阳也确实像杂志上写的这般,没有过多的吹嘘。”
    李世民看着长安城的风景,从这里可以一眼看到泾阳的方向,渭水的不远处有一片绿化带。
    “你说李正是怎么想到在泾阳村外种这么多的树。”
    “每当风起时,就会有陇右的大片沙尘而来,这些树木可以挡住沙尘,这些树以后长得越高大,挡住的沙尘就会越多。”
    张公谨解释道。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又说道:“你觉得李正有没有想过把关中的其他地方也像他的泾阳一样。”
    张公谨笑了笑说道:“臣不知道李正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再次说道:“若是朕想要这么做呢?”
    城墙上的风很冷,阴沉的天空看起来又像是要下雪了。
    见张公谨不说话,李世民又说道:“你是觉得朕办不成吗?”
    张公谨躬身说道:“臣以为很难。”
    “很难……”
    听到这话,李世民长叹一口气。
    张公谨走到李世民的身边说道:“陛下,李正的村子其实与关中很多地方不同,泾阳没有与太多的权贵有纠葛,而且泾阳的一切都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换句话说以前的泾阳很干净,就像是一张雪白的宣纸,上面没有任何的笔墨。”
    “当初李正接手了泾阳之后,就可以肆意的打造,他想要泾阳变成什么样,他的决定很重要。”张公谨收了收自己的衣衫又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也明白陛下的苦心,陛下是想要中原的其他州府也能成为像泾阳这样的地方。”
    李世民颔首点头没有否认。
    张公谨微笑说道:“臣认为不太可能,用一地的样子,来做整个中原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与其说泾阳的人都是好人,不如说还有很多的坏人。”
    “陛下,这个世间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向往的,中原不是泾阳一地,中原地大物博,很多地方多不一样。”
    李世民沉思良久。
    张公谨接着说道:“有些话,臣知道也不好听,有些话,臣也不想多说,只是这个世间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用别人的样子来要求另外一个人本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做起来也很容易杯水车薪。”
    “所以臣以为中原这么多的州道府,都有各自的样子,它们都有适合它们自己的方向,陛下不应用泾阳一地来要求所有的中原州道府,而是应该用各个州道府用能用的方式,来让它们做得更好。”
    耳边有张公谨说话的声音,也有风的声音。
    李世民笑了笑。
    张公谨也笑了笑。
    王鼎安静地站在两人的身后。
    好久之后,李世民点头,“你说得很对,也很有道理,可能是朕太过急于功成,有了你这番提点,朕也明白了很多。”
    张公谨躬身说道:“臣多话了。”
    李世民再次说道:“李正确实做了很多,他的活字印刷,他们的泾阳护卫队,他的酿酒,他的作坊,有些时候朕也想不明白,朕想要你帮朕想想。”
    张公谨说道:“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说道:“你觉得,李正做得这么多,有多少是为了他自己,有多少是为了江山社稷。”


第六百七十章 不疼不痒
    张公谨说道:“臣还是那句话若是用别人的样子来要求另外一个人会很累,陛下想要李正活得和别人一样其实很难,李正就是李正,他和很多人都不一样。”
    “那你觉得他的泾阳护卫队的兵权需要交给朝中吗?”
    李世民问道。
    见陛下终于问到了正题,张公谨也明白了李世民这一次让自己到这里来的缘故。
    张公谨低声说道:“臣以为大可不必让李正在交与不交之中选择,泾阳护卫队充其量也不过是李正的部曲。”
    “部曲?”李世民冷笑说道:“谁家的部曲这么厉害,可以征战吐蕃,可以夺西州,拿高昌,李正的部曲都在吐蕃一路无敌,都打下了一个国度,在西域都赫赫有名。”
    “这是部曲吗?高昌国都被拿下了,这简直比朕的卫府将领们还要骁勇善战,若是关中的部曲都有这般本事,朕的江山是不是高枕无忧了?”
    张公谨一时间语窒,这么一说若是朝中的卫府都有这么厉害,确实江山无忧了。
    也可能是西域和吐蕃的那些人实在是太弱了。
    一千人的队伍就把这些西域人打成这样。
    以后呢?
    前两年的时候,西突厥打吐蕃,又打东突厥。
    都说西突厥人多么的厉害。
    现在看来似乎也不过如此,只不过他们都很差劲?
    张公谨也观察过泾阳的护卫队,没有太多的不同,唯一与大唐卫府的区别可能就是练兵的方式。
    就这样的方式练出来的兵,就能够横扫西域?
    到底是西域太弱了,还是李正的护卫队另有文章?
    看了一眼李世民有些纠结的神情,张公谨又说道:“陛下,其实可以派军中的将领入泾阳护卫队,起初泾阳护卫队的就是蜀王殿下带着,无所谓兵权的事情,泾阳护卫队说是李正所创,但是李正一直都是交给他人管着。”
    李世民情绪有些低落,“这就是李正聪明的地方,朕还拿他没什么办法。”
    张公谨低声说道:“陛下,蜀王殿下的封赏也该封了,再怎么说蜀王殿下,也拿下了高昌的国王,至于出征西域,出征吐蕃的事情,如今大食还在东征,不如我们再看几年,不用太过着急。”
    李世民稍稍点头,“陪着朕走走吧。”
    张公谨点头。
    君臣两人在长安的城墙上走了好一会儿。
    说着以前征战天下的事情。
    王鼎一路也陪着走着。
    当天下午,一份旨意就离开了甘露殿。
    蜀王李恪在泾阳练兵数年之久,此次平定吐蕃,征战西域,夺西州,战高昌,生擒高昌国王入长安,命蜀王李恪龙武军副将,留任长安!
    但凡出征随行泾阳部曲,皆赏银钱万贯。
    入龙武军编制,由蜀王李恪继续练兵。
    朝中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龙武军的副将是一个很大的名头。
    龙武军的位置很多权贵都眼馋了很久。
    没想到落在了李恪的头上。
    想想也是李恪是一个很本分的皇子。
    心思干净没有城府。
    也没有什么太负责的人际关系。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编入龙武军,也是李世民对护卫队战功的认同。
    这些护卫队的队员看似只是李正的部曲,但也算是为大唐征战。
    并且还捉拿了高昌国王。
    编入龙武军,并且由蜀王李恪来带领。
    这种结果是最好的,也堵住了朝中诸多弹劾的声音。
    程咬金坐在自己的府邸,听着下人的禀报,“你是说陛下见过了张公谨之后才有了这道旨意?”
    小人说道:“确实是见了张公谨之后,陛下才下旨的。”
    程咬金对牛进达说道:“这张公谨还是聪明啊,一来堵住了悠悠众口,二来又不会对泾阳所有冒犯,蜀王李恪可以留任长安,并且成了龙武军的副将,还可以借此继续留在泾阳,帮着李正掌管护卫队。”
    “这一石三鸟的谋略,实在是漂亮。”
    牛进达嫌弃地说道:“一石二鸟,哪里来的一石三鸟?这叫一举多得。”
    程咬金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批阅着奏章,王鼎已经去宣读旨意了。
    再次拿起一旁泾阳的杂志,这本杂志已经翻看好几遍。
    这一次还以为李正为了他自己辩驳。
    没想到这小子什么都不做。
    长孙皇后端着一碗羹汤而来,“陛下,刚做好的羹汤。”
    李世民端着碗喝着羹汤说道:“李正这个小子还真是雷打不动,不论朝中多大的风浪他都丝毫不动容。”
    长孙皇后微笑说道:“陛下认识李正这么久,让陛下现在才看清李正?”
    李世民摇头,“正是因为他这小子年纪轻轻,为人处事老道至极,朕才不放心,你说这小子做事怎么能这么圆滑,本以为这一次李正会为他自己辩解,哪怕他向朕服个软,朕也不会为难他。”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看来陛下收服李正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还是一个不服软的女婿和一个不肯放下架子的丈人。
    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变过,长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