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走向了自己的母妃的寝宫。
杨妃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也很高兴。
任由自己母妃看着自己。
杨妃不住点头说道:“回来就好,只是瘦了也黑了,准备了饭菜,饿吗?”
李恪点头。
在自己母妃的寝宫中,李恪狼吞虎咽吃着自己母妃做的食物,一碗接着一碗地黍米饭下肚。
直到实在吃不下了,这才停下。
杨妃低声说道:“最近朝中的事情,你千万不要管,你也千万不要在意,不论他们说了什么,你都不要去管。”
李恪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住地点头,咽下嘴里的食物说道:“母妃,我想去见见李正。”
杨妃点头道:“应该去见见李正,去吧。”
“孩儿告退。”
李恪站起身离开,一路走在出宫的路上,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想法,长安一定发生了什么。
父皇闪烁其辞,母妃这般告诫。
一路走出长安城,来到泾阳。
泾阳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不论外界多么的繁杂,泾阳总是这般的安宁。
薛仁贵亲自在村外迎接,“蜀王殿下,好久不见了。”
见到薛仁贵,李恪像是卸下了心中的包袱,终于舒心的笑道:“西域这大半年可够受罪的,等我见了李正,你我一定要好好喝一场酒。”
薛仁贵也笑着说道:“好,我还想听听蜀王殿下,在西域的见闻。”
说完李恪便走入了村子,和一路上的村民打着招呼,跟着薛仁贵来到泾阳的河边。
看到李正和李泰,还有程处默打牌。
还没走到近前就听到了李正的说话声。
“炸!我出完了,死胖子给钱!”
第六百六十七章 归来无功
程处默瞧着手中的牌双眼通红,一脸的杀气。
李泰也是一脸不情愿地付了钱。
薛仁贵走上前说道:“长安令,蜀王殿下来了。”
李正闻声抬头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李恪。
李泰也在看着李恪,又黑又瘦,倒是他的眼神和以前变化很多。
“蜀王殿下,请坐吧。”李正说道。
“许久不见了。”李恪说道。
见李恪还是板着脸,李泰瞧着他有些拘束的模样,没有忍住笑了笑。
李正也笑了笑说道:“蜀王殿下,坐吧。”
薛仁贵给李恪搬了一把凳子。
几人在河边围着坐下。
李正从炭火中扒拉出一些番薯分给几人。
李泰吃着烫嘴的番薯问向李恪:“见过父皇了?”
李恪点了点头。
“怎么样?”
李泰饶有兴致地问道。
李恪沉默半晌,“父皇的意思有些不明朗,有些想不明白。”
程处默翘着二郎腿说道:“蜀王殿下带兵出征,在吐蕃大杀四方,在西域又是夺西州拿高昌,甚至还把高昌的国王押到了长安,可是到头来却是没有任何的封赏。”
听完程处默说的,李泰小声对李正说道:“你说处默自从成婚之后是不是聪明了许多。”
李正点头表示赞同,确实没有以前这么瓜了。
李恪看了看李正和李泰的脸色,“封赏什么的我无所谓。”
李泰把烫手的番薯用衣角兜着说道:“这一次朝中有不少人弹劾,夺西州拿高昌确实是大功一件,谁都知道,可时势有时候由不得人,这一次出征的是泾阳护卫队,而不是朝中卫府的兵马。”
“早在你夺下西州的时候,父皇还是很高兴的,与满朝大臣也商议过封赏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出征的是泾阳护卫队,而且是李正一个人的所为,朝中的意思是不仅没有封赏,还要将护卫队的兵权交出去。”
“你说什么!”李恪听得登时站起身,“我不在乎什么封赏,但是护卫队是李正一手拉起来的,凭什么交给朝中。”
李泰连忙说道:“你也别这么激动。”
“不行!我要去见父皇。”
“坐吧,何必呢,不至于。”
李正说道。
听李正这么说李恪又只好坐下。
程处默吃着番薯,对眼下的谈话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了。
李泰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说道:“你在吐蕃受了不少的苦,现在回来了就好好休息,吐蕃的事情也没完,我说得对吧,李正。”
李正点头说道:“你父皇已经和我通过气了,泾阳护卫队交不出去。”
李正对一旁的薛仁贵说道:“你带着蜀王殿下,去休息,好好休息。”
薛仁贵点头说道:“喏。”
跟看着薛仁贵带李恪,李正看向李泰,“你父皇也太不厚道了,真的一点封赏都不给蜀王。”
李泰也是一脸的无奈,“我又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
李恪算是平安回到了泾阳,要说李世民不在意李恪这个儿子也不见得。
那些在背后做事想要借机杀了李恪的人,大有人在,有多少杀手还没出关就被李世民的人拿下了,能够让李恪一路平安,并且没有什么波折地回到长安。
李世民在其中安排的事情也不少。
话说也好些日子没有见到王鼎这个老太监了。
回到家中,李正把多余没吃完的番薯递给徐慧,“趁热给大家分了吃了吧。”
徐慧点头收好番薯,“公主殿下最近查了一些琉璃的价格,若是我们泾阳琉璃成色,就这么一块镜片应该可以卖出十万贯。”
李正漫不经心地点头。
看李正似乎也不在意,徐慧把还温热的番薯分给家中的侍女。
下午的时候,李丽质就回来了。
和李丽质回来的还有武媚。
现在武媚已经成了李丽质的头号小跟班。
武媚的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在生意上的事情,可以帮到不少的事情。
李丽质又嘱咐了几句,武媚便离开了。
看着一旁懒散的李正,李丽质坐到他身边说道:“做你的妻子,我为了泾阳的生意忙前忙后,你倒是闲情雅致。”
李正惆怅着说道:“公主殿下,此言差矣,其实我也很忙的,最近朝中这么多人想要我把泾阳护卫队的兵权交出去,我要想办法摆平这件事。”
李丽质微笑着说道:“所以你就和青雀他们在河边打牌。”
李正点头,“对,一边打牌一边商量事情。”
李丽质俏目看着李正,“明明知道你说的是胡话,为何你总能说得如此轻描淡写。”
李正摇着手中扇子,“很多年前公主殿下就发现了我的这个优点,不用夸了。”
“我没夸你。”
李丽质接过徐慧递来的热茶。
冬日里就算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些冷。
李正收紧自己的衣衫说道:“你父皇也不止一次有这样的念头,当初当着我面挖薛仁贵和王玄策呢,不过你父皇没成功。”
李丽质好奇道:“为何?怎么没听父皇说起过。”
李正也接过徐慧递来的茶水,“要是把这件事说出来,就是你父皇自己给他自己找不痛快,他不会说的。”
“你是不是又给父皇使绊子了?你和父皇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先让你父皇还钱再说。”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李丽质心中有气,又拿他没什么办法。
一手撑着下巴,李丽质看着门外的景色,泾阳总是这么地平静,这种景色就让人不自觉地放下心中的烦恼。
李丽质也不在纠结护卫队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就算是自己苦恼也没用。
很快李丽质就放下了这个烦恼,愉快地来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愉快地数钱算帐。
自从大牛去了吐蕃之后,李治也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很多时候大牛就是泾阳孩子们的头。
大家都会听大牛的。
看得出李治很想接大牛的班,成为泾阳第二个孩子头。
李治把大牛当作好朋友。
而在很多事情上,大牛会用自己的所学以及天赋上碾压李治的智商。
本以为大牛走了之后,李治成为了泾阳孩子们中成绩最好的一个。
第六百六十八章 归来的战马
但少了大牛这么一个超越的目标,李治的生活也平淡得有些枯燥了。
此刻李治正在算着一道几何题目,神情犹如天人交战。
李正打了一个哈欠,正是睡午觉的好时辰,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来。
李渊一大把年纪了,走路倒还是很扎实。
李正心里也奇怪,历史上李渊是怎么去世的,这很明显是一个要活百岁的老人家。
来到院子里,李渊便开始说着他听说的事情。
如今朝堂上发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自然也瞒不过李渊。
李渊说道:“还说你李正养私军,这简直无稽之谈,谁家还没几百个部曲,程咬金的部曲都快要赶上左武卫的人马了。”
李正瞧着李渊吐槽的架势,用嘴问候了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的全家。
看着李渊骂得脸都涨红了,李正怀疑老头子是不是有高血压了。
甚至还可以看到空气中,还有李渊大声唾沫喷出去的唾沫星子。
李正给李渊倒上一杯茶,“您老喝杯茶,缓缓气。”
李渊没好脸地喝下一口茶说道:“李正,老夫是在替你委屈。”
李正连忙说道:“您老客气了,我都觉得不委屈,您老不至于。”
骂也骂了,茶也喝了,李渊的情绪平复了不少,又说道:“说来,这一次你派人去吐蕃老夫才知道你的泾阳护卫队竟然这么有本事,大唐卫府的兵马要是有这么厉害就好了。”
“您老最近睡得好吗?”
李正问道。
被这一问,突然从一件事跳到另外一件事,李渊的脑子好一会儿才转过弯,“睡得还不错,怎么了?”
李正说道:“平日里多吃点芹菜和蒜。”
“为何?”
“降血压。”
“……”
“血压?”
“嗯,就是您老的血压。”
不知道李正说的血压是什么意思,李渊见自己为他着急,这小子还这么云淡风轻,又觉得自己的这顿脾气发得有些莫名其妙。
见李渊不再说什么了,李正走出家门,一路来到马圈。
大虎正在收拾这里,当初从泾阳出去的战马也回来了五百匹。
这些战马看起来瘦了不少,有些马匹身上还有一些伤痕。
大虎正在细心照料着。
再看马圈旁的小屋,许敬宗正在整理着一卷又一卷的情报。
看到李正来了许敬宗也急忙行礼,“长安令,这是这些日子情报。”
说完许敬宗又拿出一份名册说道:“这两日弹劾长安令的朝臣都已经查清楚,就是这些人,他们无非都是用长安令养私军的名义向陛下弹劾长安令。”
李正翻看着名册。
许敬宗又小声说道:“长安令,养私军的罪名可不小啊。”
李正问道:“多大啊。”
许敬宗小声说道:“轻则流放,重则连坐满门。”
“这么狠?”
“对!”
许敬宗看了一眼四下,又小声说道:“长安令,趁陛下还没做决定之前,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
“做什么?”
“当然是不能让罪名坐实,我们可以把这些弹劾过长安令的人……”
“别!”李正打断许敬宗的话,“我知道你想做什么,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
许敬宗思量一会儿又说道:“不如我们也杂志上抹黑他们。”
“也不行!”
李正又说道。
“那我们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李正低声对他说道:“你知道我们杂志现在关中传播得有多远,它可以是一种记录闲杂事情的趣谈书籍,但若把它当作一种为自己谋利以及抹黑他人,造谣生事的工具,我这脑袋怕是要不保了。”
泾阳每个月出刊的杂志一直都卖的很多。
是印书厂除了印书生意之外的另外一笔生意。
也是一项不菲的收入。
有了文字之后就有了传播。
传播的东西落在谁手里,就是一样利器。
甚至可以用它来煽动叛乱。
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李世民不是一个蠢人,他不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一旦自己有这种念头,或者杂志上记录的事情触碰到他皇权的底线,威胁到朝堂,甚至以此来左右朝堂和坊间的风向。
李世民一定会杀了我。
而且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李正低声说道:“这一次咱们的杂志上就写一些泾阳村内的真善美就好了。”
“真善美?”
许敬宗很诧异。
“对!”
李正很认真地点头。
又是思量了一会儿,许敬宗躬身说道:“长安令高明,在下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情报收拾好之后便往泾阳的印书厂而去。
大虎一边洗着马一边说道:“长安令,这些战马看来在西域吃了不少苦,马蹄铁也磨损得很严重。”
李正看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