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接过信再次说道:“大食来势汹汹,你真的不打算跟着我回关中吗?”
大牛笑着说道:“我还想看看吐蕃长什么样呢?”
李恪拍了拍大牛的肩膀。
等到天亮的时候,李恪带着五百人的队伍要押着高昌的国王前往关中。
高昌在西域是一个横跨西域,西突厥,吐蕃,河西走廊的一处要冲地带。
这个地带有着地理位置优势,一直以来都是西域一块比较富裕的地方。
从汉朝时期,高昌就有汉臣来治理,高昌国的组成也非常地复杂,其中有西域人,有西突厥人,甚至还有昆仑奴以及波斯,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都城。
在汉朝还没发生变故之前,高昌一直在汉臣的治理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昌这座都城就是汉人建设的。
等到了魏晋时期西凉各国的崛起,又导致了高昌被人占领,又一次次被重建。
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大牛合上手上的这份西域古卷,瞧着远处的西州城,不知不觉已经送蜀王送到西州。
李恪说道:“你们就送到这里吧,接下里的路我自己可以走回去。”
王玄策说道:“蜀王殿下,一路小心。”
李恪也说道:“你们也是,在西域切记要保重自己。”
大牛点头道:“蜀王殿下放心!”
多看了一眼大牛,李恪押着高昌国王,带着五百人的队伍一路朝着东方而去。
瞧着人越走越远,王玄策说道:“蜀王殿下,这一次回去一定会很风光。”
大牛看向西州城,“王大哥对西州的财宝不感兴趣吗?”
王玄策咧嘴笑道:“当然有兴趣了,只是那些财宝太过邪乎,不敢碰。”
大牛拉着马儿的缰绳说道:“我好像知道西州的财宝是怎么回事了,若是我估算得不错,那些财宝根本就没有消失,还在西州城中,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障眼法而已。”
第六百六十五章 财宝秘密
重新来到西州城,之前的高昌国的大军过来一次,只是被洗劫了一番倒也没有做太多的破坏。
再一次来到这里,王玄策听着这里高昌老者的哭诉无非就是抱怨那些高昌人的野蛮。
还有一些不会说关中话的西域人,听着他们叽叽喳喳说着话,很聒噪。
大牛一路走向西州城的正中心,这里有一个地窟,是原本放着财宝的东西。
看着已经空荡荡的地窟,大牛蹲下身拿起一些沙土,仔细看着沙土。
王玄策也跟着走过来说道:“怎么样了?”
大牛拍去手中的沙子,又使劲跺了跺地面,感受着土质的松软。
“王大哥,把地窟的门关上,这里留几个人。”
王玄策按照大牛的吩咐关上门,地窟里就留了四五个护卫队的队员。
大牛坐在地上从自己的包裹中拿出一份地图。
瞧着地图,王玄策一时也瞧不明白。
大牛解释道:“王大哥,西州是一个西域里少有的一个有丰富水源的地方,有好几条支流流经西州,而西州的地势很低,很容易让雨水汇集,这才有了西州这片肥沃的土地。”
王玄策听着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你说的这些和财宝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
大牛解释道:“西州的地势就像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这种地势下,但凡是雨水都会随着沙土往地下渗透,我问过西域出了风季其实在高昌,在西州都是有雨季的,只不过这个雨季可能几年都不来,但确实是有的。”
王玄策闷声不作响地听着。
大牛指着自己画的地图说道:“王大哥你看,若是我估计得没错,西州城下就有一条地下河,这条地下河的水位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当地下河的水位发生变化,对地面也会有一定影响。”
王玄策越加迷茫了。
“道理也很简单,这一处地方应该是最靠近地下河的地方,地下河的水位变化,直接会影响到这里,当地下河水位上升的时候,会挤压上方的沙子,从而会把沙子往上推,水位下降的时候沙子也会下陷,如今风季刚过,西州各处支流的水位也降低了不少,其实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沙子已经下陷了一段记录了,只是我们察觉不到而已,你站在地面上,你感觉不到地下的变化。”
“这就是障眼法,其实这片原本放着财宝的沙地已经下陷了好几寸。”
听完大牛的论述,王玄策沉默良久,随后说道:“抱歉没有听懂。”
大牛无奈说道:“也就说当水位上涨的时候,水位会挤压沙子,会把沙子撑起来,所造成的这种挤压同样会作用在金子上,金子受到了挤压自然会上浮,当水位下降的时候,由于金子的重量比沙子重,它们会先下沉。”
“你的意思是说,这些金子根本没有消失,而是就在沙子下面。”
大牛用力点头
王玄策想起了风季到来的时候,那种渗人的风声。
大牛踩了几处地方挑选了一处土质最松软的地方说道:“挖!”
几个护卫队的队员当即开始了挖掘。
王玄策看着队员们慢慢挖出一个洞,又问道:“就像你说的这只是障眼法,那些传说又是怎么回事,就是拿了这里财宝的那些人。”
大牛笑道:“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编造一个故事来保护这些财宝,若是真有这么一回事,或许是西州城有人杀了那些偷拿财宝的人。”
这么一说,王玄策大致理解了。
大约挖了一个多时辰,挖了一个一人高的地洞。
就挖出了一些金子。
王玄策看着这些金子觉得不可思议,“还真是被你说对了,这些金子根本就没有消失。”
大牛又说道:“明白其中道理之后,那些诅咒的传言就不攻自破了,不过这些金子我们不如先让它们留在这里,我不知道西州城的水有多深,还是不要声张的好。”
“确实。”王玄策中肯的点头。
这个时候确实不要说出去的好,若是被守护这些财宝的人知道了,怕是要拼命了。
“就放回原位吧,以后我们来取就是了。”
王玄策嘱咐护卫队的队员把金子放回地洞中,并且重新埋好。
走出地窟已经是夜里了。
一走出地窟,大牛就可以感觉到四周有不少的目光已经看了过来。
虽说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在守护着财宝。
这些金子不能轻易动。
尤其是西州城的人。
在这里的有些人宁可拿出自己的所有给路过这里的劫匪和大军,受尽欺负也不愿意离开这里。
像是有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西州城一般。
大牛看向远处的正在望着自己的老者笑了笑。
在西州休息一晚,大牛和王玄策护卫队的队员在西州城居民不舍的目光下离开了这里。
策马看着慌乱的西域,王玄策说道:“现在我们去哪儿?”
大牛懒洋洋地坐在马背上说道:“去吐蕃瞧瞧。”
王玄策点头,“好,那就去吐蕃。”
李恪押着高昌国王一路来到河西走廊,来到这里的酒肆休息了一晚。
意想不到的这里竟然有长安才能喝到的烈酒。
酒肆的老板是一个突厥人,关中话倒是很熟络。
李恪瞧着他有些眼熟,但也一时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休息一天之后,李恪接着赶路,来到河西走廊入关。
李恪发现卫府的兵马看自己的目光很奇怪,打听之后才知道自己在西域和吐蕃做过的事情已经传遍大唐各个卫府军中。
夺西州打高昌的事情,并且是自己还押着高昌的国王。
李恪不想面对这么多人的目光。
对关隘的将领做了报备之后便再次启程。
一路沿着陇右道前往关中。
凡是沿途的关隘将领都对自己很热情。
以前的时候作为皇子,也是一个最不起眼的皇子。
没有李泰和李承乾的身份。
突然面对这么多的热情,李恪感到很不适应。
快到泾阳的时候,李恪看着泾阳外种着很多很多的树木。
第六百六十六章 回长安
有一些都是新种的,还有很多早年前种下如今已经长成了,远远看起来在泾阳的西北方向像是有一个绿色的屏障,风沙都被这个屏障给挡住,还有一些孩子在树林里玩闹着。
经历过西域的残酷,李恪瞧着无忧无虑的那些孩子,心中各位的感慨,能在关中活着真的很好。
多看了几眼这种景色,一直以来在西域在吐蕃,看到的不是荒原,就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戈壁。
放慢自己的行进速度,李恪很想多看一眼。
虽然是隆冬时节,但关中总是充满了生机。
还是要先去向父皇复命,一路来到长安城外,就看到等候在城门口的李崇义。
看着许久不见的李恪,现在的李恪看起来狼狈得不少,“蜀王殿下,黑了,也瘦了。”
李恪翻身下马说道:“我来向父皇复命。”
瞧着现在的李恪,李崇义总觉得他身上似乎多了一些什么。
又说不上是什么。
站在寒风中,李崇义收了收自己的衣襟说道:“蜀王殿下,请吧,陛下已经在宫里等着吧。”
李恪这才点头,让泾阳护卫队的队员先回村子里,自己押着高昌国王一路走进长安城。
走出去有大半年了,现在回到长安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走在朱雀大街上,这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
高昌国王神色有些认命,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不甘。
对他来说败给大唐丢了高昌国,似乎也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
来到承天门前,李恪见到王鼎。
王鼎躬身说道:“老奴见过蜀王殿下。”
李恪点头,“你是要接我去见父皇吗?”
王鼎又说道:“陛下已经都知道了,在甘露殿等着。”
李恪押着高昌国王就要走入承天门,王鼎又拦住说道:“蜀王殿下,人就交给老奴吧,陛下现在没有心情见他。”
看了一天高昌国王,李恪把他扔下就走入了宫门。
高昌国王看着王鼎阴恻恻的笑容,不由得浑身汗毛直立。
也不知道王鼎要带着高昌国王去哪里,既然人已经带来了,事情就交给父皇去安排。
李恪走在熟悉的宫中,路过门下省的时候,就注意到有很多的官吏对自己指指点点。
在路过中书省的时候,就看到有不少的官吏对自己在躲闪。
朝中的气氛很奇怪。
李恪走到承天门前对太监说道:“我来见父皇。”
“蜀王殿下请进吧,陛下就在殿内。”
李恪应声走入甘露殿中,见到李世民便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嗯。”
李世民正在批阅着奏章,头也没抬。
单膝跪在地上,李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一会儿之后,李世民把奏章放在一旁,看着李恪说道:“你黑了也瘦了。”
李恪也抬头看向自己的父皇,发现父皇带着大牛说过的眼镜。
李世民摘下眼镜说道:“这东西是李正做的,很好用。”
李恪说道:“儿臣听李正的弟子说过。”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李恪面前,扶着他起来,“吃了不少苦吧。”
李恪摇头,“不苦。”
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李世民颔首说道:“苦就苦,朕知道你不容易,在吐蕃扫灭了这么多的西突厥部落,在西域不仅夺得了西州,还拿下了高昌,你的功绩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早在几个月前朕说过等到时机到了出兵,如今你该做的倒是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让朕有些下不来台了。”
李恪一时间无言。
当初朝中为了向吐蕃出征的事情,朝堂争论不休,父皇也因此妥协暂时不出兵。
如今西州和高昌都已经拿下,从河西走廊到高昌,大唐可以接着这条道直捣西域腹地,从而自上而下压制吐蕃。
可是朝堂的情况又怎么能如此顺利。
就像大牛说的,朝堂比自己所想的还要复杂。
李恪躬身说道:“父皇,儿臣冒进了,不该做这些,应当早些回关中。”
“不碍事。”李世民摆手说道:“西域也好,吐蕃也好,都是早晚的事情,朕心里自然有考量,你做得很好,也不用在乎这么多人闲话,回来就好。”
说完李世民又点头,像是确认了什么一般,重复道:“回来就好,去见见你的母妃吧。”
李恪躬身说道:“父皇可还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重新坐下打算接着批阅奏章,“没什么吩咐的,这段时间好好歇息,退下吧。”
李恪再次行礼:“喏!”
走出甘露殿,李恪心中百感交集,似乎没有自己原本预料过的那些。
快步走向了自己的母妃的寝宫。
杨妃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也很高兴。
任由自己母妃看着自己。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