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刻的李正忙得不亦乐乎,正在教着村民怎么做螃蟹。
    炒螃蟹,煮螃蟹,螃蟹汤,蒸螃蟹。
    就差开个食谱写上螃蟹的一百种吃法。
    一顿科普下来,村里的婶婶都看得明白,不过一吃之后好像螃蟹也不像传闻中的这么难吃。
    李正对她们说道:“婶婶们咱们的理想是什么!”
    一大群婶婶有些呆若木鸡地看着李正,像是看一个傻子一般。
    “当然天下太平。”
    也不知道是谁冷不丁说了一句。
    李正说道:“错!除了天下太平,咱们村要脱贫致富!发大财。”
    婶婶们一阵无言。
    李正接着说道:“咱们在泾阳外,官道边,长安城外城内去开铺子,卖螃蟹大餐,两文钱一斤收的螃蟹,五文钱一顿卖。”
    村子里的婶婶们还是有些犹豫,虽说味道不难吃,可这么丑的螃蟹有人吃吗?
    村子里开始行动,一家一户为行动单位,开始在长安周边摆摊卖螃蟹。
    第一天没什么人来吃,第二天,倒是有零星的顾客,有了回头客之后顾客越来越多。
    四五天之后,生意莫名其妙的好起来,尤其是长安的有钱人吃贯大鱼大肉,一吃螃蟹还挺新鲜的吃法,味道也不差。


第七十二章 人间美味
    阿史那坐在长安城外的摊位里,吃完了一顿螃蟹炒黍米饭,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味道。
    对唐朝人来说蟹虫是可恶的,可是吃了蟹之后又是这般的美味。
    李正可以把人人都厌恶的蟹虫做成餐桌上的美味。
    或许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蟹灾了,大唐百姓们又可以让自己少去一个隐患。
    据说前些日子来的奏报,太原的蝗虫隐患在鸡鸭下田之后也被遏制了。
    越来越多的人家也开始养起了鸡鸭。
    现如今太原也有了丰收的底气。
    仿若一切都是否极泰来。
    智慧很重要,中原人的智慧是崇尚武力的突厥人所没有的。
    甚至现在的突厥只要有人生病还有人去祈求神灵,去相信巫术。
    看着大唐百姓们有说有笑的笑颜,想起自己的族人还要每日担惊受怕地守着自己的领地。
    心中有了决断,或许现在的薛延陀不能和大唐争锋,现在的突厥只能甘心在大唐的脚下。
    阿史那还是坚信有一天可以杀回来,征服这片肥沃的土地。
    完成自己父汗完不成的事情。
    阿史那来到甘露殿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我愿辞去可汗之位,奉陛下为天可汗。”
    李世民笑着点头扶起行礼的阿史那,“是什么让你改变心意了。”
    “下臣觉得该为薛延陀的子民着想,只是下臣有一个请愿,希望大唐可以让下臣带着中原的书回薛延陀。”
    “好,好!”李世民笑着点头。
    让阿史那跟着宫里的太监去安排事宜。
    至于让他带什么书回去,还要看房玄龄等人的安排。
    李世民心情不错,听着太监的禀报派出卫府士兵去抓螃蟹已经赚了五千贯钱了。
    这才几天功夫,李世民悠哉的喝着茶水说道:“李正还在收螃蟹吗?”
    太监面色有些犯难。
    原本心情愉悦的李世民笑脸僵硬在脸上,“出什么事情了?”
    太监低声说道:“回陛下,只是现在李正抬高了收蟹的价钱,现在是四文钱一斤了。”
    话语一过脑子,李世民心里想之前李正是两文钱一个的收,现在四文钱一个不是更好,能多从李正手里挣钱。
    “价格高了岂不是更好?”李世民说道。
    太监面色犹豫说道:“只是如今长安城外的那些郡县都不让咱们的官兵抓蟹了,他们要把蟹抓来自己吃。”
    不让官兵抓就不抓了,李世民心里想着反正都是李正亏钱,若是可以平息这场长安的蟹灾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百姓们抓来螃蟹自己吃?
    李世民问道:“那些农户都在自己吃吗?”
    “是的,都说是人间美味呢,现在都抢着抓螃蟹,那些爬到田地里的螃蟹都快被吃完了。”
    “人间美味?”
    “对,都说是人间美味。”
    李世民顿时感觉不对劲了,站起身问道:“除了李正长安周边的人都开始吃螃蟹了?还说这是人间美味?这么丑陋的螃蟹有这么多人吃?”
    正说话着李丽质带着一个食盒而来,“父皇,母后托人买来的螃蟹。”
    李世民诧异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打开食盒,瞧着里面被煮熟的这种螃蟹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丽质把螃蟹端到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父皇,这螃蟹现在越来越贵了,这么一碗蒸螃蟹要十文钱呢,前些日子还只有五文钱。”
    “这……这能吃?”
    李丽质笑着说道:“可好吃了,长安城好多人在吃呢。”
    “你也吃了?”
    李丽质点头,“父皇也尝尝。”
    李世民瞧着已经被掰开的螃蟹,拿起其中一块打量着。
    白色的是螃蟹肉,上面金黄色的是什么?
    再看看李丽质的神情,李世民鼓起勇气小小尝了一口,似乎螃蟹上还浇了一些酱汁的缘故,入口的口味非常丰富。
    李世民又咬下一大口,好像真的不是那么难吃,蟹肉嫩滑,加上蟹膏吃起来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好吃吧。”李丽质嘻嘻笑着说道:“这还是李正的泾阳传出来的做法。”
    “泾阳?”
    “对呀,很多做法只有泾阳的婶婶们会做,是李正教她们。”
    李世民沉着脸先是把这碗螃蟹给吃了个干净。
    “据说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螃蟹要怎么做,壳又硬不容易熟,知道了做法之后其实也很美味的。”
    李世民擦了擦嘴,面色越加不好看。
    李丽质接着说道:“现在长安附近有很多摊位都在卖螃蟹,价格也还算是公道都是十文钱左右,以前人人厌恶的东西现在都抢着吃,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担心会有蟹灾来祸害田地了。”
    李世民观察着李丽质的神情,这丫头像是在炫耀他的心上人有多么厉害。
    又能将螃蟹变成了桌子上的美味,又能迅速地解决这次的蟹灾。
    李丽质话语依旧没停。
    她的神情很高兴,对她来说可能这就是她自己看上的人吧。
    能出计定阴山之战,能提前预知水患,诗文冠绝长安以及天下。
    看她高兴地,李世民心里很不爽明明在操劳的是朕。
    细细一想,之前李正花了这么多钱收螃蟹,两文钱一斤收,一斤大概是两到三只蟹。
    那么到目前为止朝中因为向李正送去的蟹,让朕足足赚了五千贯。
    五千贯有多少只蟹?
    这些还不算,还有各个县的百姓送去的螃蟹又有多少?
    这笔账算明白了大概,李世民再次回想起那田地里那乌泱一大片在爬的螃蟹,现在想来似乎让自己损失了很多很多钱。
    都是钱呐?李正到底挣了多少了?
    这得是多少钱?
    就算是挣个差价李正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吧。
    李丽质说道:“而且据泾阳县的人说,李正还要感谢陛下让这么多官兵去给他们送螃蟹,帮助泾阳县扶贫建设,外面都在传呢,父皇是个好人,是个明君圣君,若不是父皇给李正螃蟹,还不知道螃蟹会有这么好吃。”
    “是吗?”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看来朕还真要去谢谢他,帮朕传了美名?”
    看父皇黑着脸,李丽质俏皮地笑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立刻说道:“女儿去找母后学女红了。”


第七十三章 迟迟不给封赏
    李世民烦恼地捂着自己的额头,安静了好一会儿拍案怒喝道:“朕倒给他李正做了嫁衣?!”
    三尸神暴跳的李二怒喝着,“李正!你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吧,你现在已经富的流油了吧。”
    站在宫外的两个太监议论着。
    “最近陛下发脾气的次数怎么越来越多了。”
    “陛下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最近脾气越来越暴躁。”
    “可能被国事操劳久了才这样的吧。”
    “或许这才是明君吧。”
    “可不咋滴。”
    ……
    听到甘露殿内越来越靠近门口的脚步声,两个太监立刻住口躬身站好。
    李世民黑着脸走出甘露殿,突然想喝烈酒了。
    一路走出宫李世民走在朱雀大街上。
    目光看到程咬金家,李世民迈步走入。
    正在和尉迟恭吃着螃蟹喝着酒的程咬金立刻站起身行礼,“陛下。”
    李世民坐下说道:“你们不必多礼。”
    看现场的情况又问道:“你们这是……”
    程咬金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我们绝对没有聚众饮酒。”
    李世民看向一旁的酒坛子,“那这是……”
    程咬金使劲眨了眨自己的大眼珠子。
    转头看一眼四周,程咬金疑惑说道:“咦?这里什么时候有了一个酒坛子……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杂碎拿上来的。”
    这话吓得一旁的府内下人一哆嗦。
    程咬金是个什么货色,李世民心里清楚。
    这家伙怎么可能不喝酒,像这样背地里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世民妥协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道:“罢了,朕这次来是想来你程府讨一口酒喝。”
    程咬金挥袖说道:“上酒!上好酒!”
    看向一旁的螃蟹李世民问道:“你们也吃螃蟹吗?”
    尉迟恭说道:“陛下,如今长安每家每户都吃着螃蟹呢,怕是过了这个时节之后就吃不上了,现在真是一天一个价越来越贵了。”
    程咬金也说道:“蟹的价格越来越贵,不过这味道做出来之后真的不错,这年头有螃蟹吃,若是不能与美酒相配简直是人生一大憾事。”
    烈酒下肚,君臣三人谈起了往事,谈起了征战疆场平定天下的时光。
    泾阳县,李义府端着一碗螃蟹而来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吃螃蟹不?”
    看见螃蟹李泰脸色发青说道:“不了,我现在一打嗝都是螃蟹味,你端着螃蟹离我远点。”
    李义府啃着螃蟹腿说道:“多好吃的螃蟹呀。”
    李泰冷笑当初说打死不吃螃蟹的人吃李义府,现在说着螃蟹好吃的也是李义府。
    李义府说道:“对了,蜀王殿下来了。”
    扭头看去,村口的方向李恪已经走来,李泰走上前问道:“皇兄?你怎么来了。”
    李恪站起身说道:“我说了要做李正的护卫就要好好做。”
    李泰知道李恪这人有些执拗,也不想多劝他什么。
    指了指远处的一棵大树,李泰说道:“李正就在那里乘凉睡午觉。”
    李恪走向树荫对正在睡午觉的李正说道:“阿史那已经称臣,他愿意放弃可汗之位,奉父皇为天可汗。”
    “好事呀。”
    李正换了一个睡姿依旧没睁开。
    李恪说道:“你不觉得他服软的太快了吗?”
    “可能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你早就算准了阿史那不会做太多的反抗对不对?他早晚会服从大唐只是时间问题。”
    李正拱手说道:“过奖了过奖了。”
    李恪抱着横刀想了一会儿说道:“执失思力已经称呼臣了,阿史那会不会称臣已经不重要,你不是不过问你只是懒得管了,李正,我说得对吧。”
    李正一脸欣慰地点头,“蜀王殿下,你终于悟了。”
    “看来外面对你的名声果然是真的。”
    李正来了精神说道:“我外面的名声怎么样了?”
    李恪板着脸说道:“你自己去问问不就知道了,不过还有一件事阿史那有一个请求,他想要中原的书籍。”
    李正感叹道:“突厥不可怕,就怕突厥又文化呀,这不能给。”
    “阿史那只有这么一个要求,他都称臣了,这都不满足他吗?”
    看了一眼李恪的神色,也不知道这个家伙真的实诚还是假的实诚。
    李正说道:“历朝历代以来草原上的那些蛮夷屡次入侵中原,但是中原总是可以打回去,你觉得是为什么?”
    “因为……”
    李正指了指脑子。
    李恪明悟地说道:“你的意思是突厥人脑子不好?”
    突然不想和这个家伙聊天了,费劲。
    “真的不能给阿史那书籍吗?”
    “给他一堆佛经敷衍一下得了。”
    “明白了,我这就嘱咐宫里的人。”
    李恪说完便离开。
    李正坐起身,真想好好数落这个家伙一顿,看他一步步走着的模样,又只好收住了口。
    “算了,不和老实人计较。”
    皇宫,李恪把李正的方法说了遍,把书籍改换成佛经。
    房玄龄等人听了有些不解,连书籍都不给只给一些佛经?这会不会太缺德了。
    李恪:“李正说了,突厥不可怕,就怕突厥有文化。”
    杜如晦也想了想说道:“好像确实这么一个道理,就这么办吧,反正这个阿史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