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耳边说道:“若是李正来取丽质怎么样?”
    听完这话,是捅破了窗户纸,李丽质经常会去泾阳,自己女儿的动向心里一清二楚。
    丽质在所有子女中又是观音婢最疼爱的一个,也明白她为了丽质的婚事这些日子也到处在探听各家公子的消息,寻找品行兼优的。
    旁敲侧击地也问过丽质,似乎她的眼里就只有李正,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嫁给她不情愿的人。
    要是李正肯投效自己什么都好说。
    他想要的,自然可以赏赐给他,他要官位三省之下六部内随他挑,他的功劳够大。
    除却开国的那些国公将军外,年轻一辈中最出色的只有他。
    李世民心里也很纠结,把李丽质嫁给他?
    可是这样一来又觉得太便宜他了。
    又担心这个家伙娶了李丽质之后翻脸不认账了怎么办?
    李正这小子肚子里有货呀,还有很多事情要问他,科举制度,府兵制度,监察制度……
    哪一个不是让自己操碎了心,回想起当初李正把整个大唐江山痛批一顿的信,心中越加来气。
    骂也骂了,痛批也痛批了,你要有意见,提了就不管事了?
    太监拿着一份奏报急急忙忙的赶来禀报道:“陛下,不好了,渭水一带的田地里出现了不少虫子。”
    李世民:“……”


第七十章 螃蟹
    “什么虫子?”李世民问道。
    太监回答说道:“房相已经派人去查探了,一会儿便会来消息。”
    见李世民要处理朝政了,长孙皇后躬身退下。
    半个时辰后房玄龄来到甘露殿说道:“陛下,已经派人去捉虫了,只是如今才知道涉及的地方不止渭水一处。”
    李世民心累地说道:“能治理好吗?会影响收成吗?”
    房玄龄想了一会儿说道:“不会影响太大,就是费劲费时间。”
    泾阳,李正一觉睡醒就看到不少人在田地里抓着什么东西。
    转头问着李泰,“他们在田地里忙活什么呢?”
    李泰神情惰怠神智还没完全醒来,瞧了一眼说道:“抓拨棹子呢。”
    李正走入田地里说道:“这不是螃蟹吗?什么拨棹子。”
    李泰有气无力说道:“有人叫他拨棹子,斯文点的叫他无肠先生,乡下人都叫他蟹。”
    正在田地里抓螃蟹的大牛走来懂事地说道:“我帮老师一起抓。”
    摸了摸大牛的脑袋李正说道:“大牛,喜欢吃螃蟹吗?”
    大牛使劲摇头说道:“不喜欢吃。”
    李正看着田地里爬着一只只河蟹,“咱们有螃蟹吃了。”
    李泰指着李正手里的螃蟹问道:“你说咱们要吃这个玩意儿?”
    “你没吃过吗?”李正讶异地瞅着李泰。
    早晨清冷的风一吹,李泰清醒了不少,开口说道:“要是粮食吃,有肉吃,谁吃这东西呀,又丑,壳又硬。”
    一旁的大牛也说道:“老师,我小时候吃过,而且不容易熟,吃起来还是苦的,吃了容易闹肚子。”
    记得春秋时期就有螃蟹这个说法了,好像在关中一带倒也不是那么盛行。
    李正提着两只大螃蟹回到家中。
    简单处理了一下,生火倒水开始煮螃蟹。
    等到螃蟹熟了再捞出来。
    李泰有些不忍直视地说道:“李正,你该不会真要吃这个东西吧。”
    “人间美味,怎么能不吃?”
    李正掰开蟹,已经煮熟的蟹膏就凝结在上面。
    李泰看着李正一口咬下,还一脸享受的模样,就浑身一阵鸡皮疙瘩,这又丑又硬的蟹李正还真下得去口。
    大牛好奇问道:“老师,味道怎么样。”
    “很好吃,很肥美。”李正点头,又剥开一只煮熟的螃蟹递给大牛,“你尝尝。”
    大牛学着李正的模样掰开螃蟹,鼓起勇气一口咬下。
    神情由恐惧变得疑惑,再吃一口,神情又转而惊讶。
    大牛小脸上的表情变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怎么样?”
    李泰好奇问道。
    大牛兴奋地把另外半只递给李泰说道:“好好吃呢,老师煮的一点都没有腥味。”
    李泰有些不信邪地接过半只螃蟹,想下嘴一口咬下去又犹豫了。
    再看看李正和大牛吃得一脸享受的模样,这个李正竟然连螃蟹腿都不放过。
    小小吃了一口,李泰回味着好像不是外面说的那般难吃。
    再吃一口,味道好像还不错。
    半只螃蟹吃完,李泰还有些意犹未尽。
    李正问道:“好吃吗?”
    “好像还不错……”
    李泰还在回味着:“我再去抓几只尝尝。”
    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说道:“县子,田地里的蟹都成灾了,周围几个郡县都忙坏了。”
    走进院子,李义府看到桌子上的螃蟹壳问道:“县子,你们这是在吃蟹吗?”
    “嗯。”
    大牛点头说道:“可好吃了。”
    “县子,你们竟然吃蟹?”李义府惊得差点叫了出来。
    一开始以为李正吃猪肉已经够那啥了,李义府觉得比较是乡野出身想想也就算了。
    现在竟然连这么丑这么不堪的螃蟹都不放过,太可怕了。
    李泰又抓了两只螃蟹来说道:“李正,你再煮两个给我尝尝,我吃得太着急没吃出啥味道。”
    李义府惊为天人地问道:“魏王殿下,你也吃了?”
    李泰微微点头,“好像也不是这么难吃。”
    开什么玩笑,在这个没有养殖的年代,错了时节就很难再吃到了。
    到了后世,螃蟹就只能靠养殖来勉强支撑。
    要不是这东西繁殖够快,说不定就已经被吃得灭绝了。
    又是两只螃蟹煮熟出锅。
    李义府瞅着煮熟后红彤彤的螃蟹说道:“这东西多真的能吃吗?”
    又看着李正熟练地掰开螃蟹递给自己半只,李义府连连后退,视螃蟹为洪水猛兽,“县子,我是不会吃这种东西的。”
    “你不吃给我吃。”
    李泰接过螃蟹就吃了起来,“外面都传蟹这种东西怎么怎么难伺候,壳又硬,又不容易熟,其实真的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嘛。”
    “嗯嗯,真好吃,老师的手艺真好,蟹都能做得这么好吃。”
    看三人神情享受地吃着,李义府一步步后退,太可怕了!
    李正对李义府嘱咐道:“你带话下去,就说咱们村子收螃蟹,三文钱一斤。”
    李义府嘴角直抽搐,“县子那东西扔了都没有人要,这东西还用钱收吗?”
    “要你去收就去收,哪来这么多废话。”
    李义府只好硬着头皮去办事。
    太可怕了到底是有多么凶残的人,能够吃得下如此丑陋不堪的蟹?
    想到这里李义府打了一个激灵。
    我是不会吃的,打死我也不会吃的。
    大批的河蟹从河里池塘里爬出来,田地都是围湖造田,田地都在河边,螃蟹一上岸全部进田地里了。
    这个时节雨水多,昼夜温差大,水温起伏不定,大批的河蟹爬上岸。
    很多地方称这种情况叫做蟹灾。
    河蟹这个东西若是不早治理又没什么天敌。
    很容易泛滥成灾。
    朝中反应过来,发现这次的蟹灾比相像中的要严重的多。
    各地的河边都有乌泱一片蟹在爬,甚至还爬到了官道上。
    清理起来好不费劲。
    李世民听了奏报之后着急地说道:“这该如何是好。”
    前些年粮食几近绝收,今年一直小心翼翼,粮食千万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
    老天爷这是和自己过不去,有多少人在等着看朕的笑话,有多少人已经准备好了向朕发难。


第七十一章 赔死他
    李世民亲自出宫来看田地里的情况,来到长安城郊外,不少百姓都在田地里赶着抓螃蟹。
    这些螃蟹会剪断粮食,好不容易长起来的粮食,都要被这些螃蟹给祸祸光了。
    李世民急得一脚踩死刚刚爬上田埂的螃蟹。
    简直可恨,在粮食就要成熟的关键时刻杀出这么多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抓螃蟹还要担心粮食的踩踏。
    甚至还有不少的郡县做起了法事,希望神灵驱赶螃蟹来保住田地。
    李世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法事,细细想想有些事情百姓们不来指望朕给他们想办法。
    去祈祷神灵?
    威信很重要,让百姓相信自己也很重要。
    在这种关头不能只看着百姓们受灾。
    自己也一定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行。
    眼下是收取名望与失去名望最关键的时刻。
    之前李正说的可以用鸡鸭来解决蝗虫的问题。
    李世民问向房玄龄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螃蟹吗?
    房玄龄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些蟹几乎是没有天敌,想要对付他们只能靠这么抓了。”
    一个太监来禀报说道:“陛下,有人在大肆收那些蟹虫。”
    那些祸害田地的蟹虫竟然还有人要?
    “收虫用来做什么?”李世民不禁问道。
    太监回禀道:“倒也没说,只是说有多少要多少,两人文钱一斤全部要了。”
    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还有这等好事?”
    虫子祸害田地就不说了,抓起来还特别的麻烦,容易弄伤自己的手。
    竟然还有花钱收。
    李世民开口问道:“可知是什么人在收?”
    “泾阳县子李正。”
    听到回答李世民颔首思量着说道:“莫非是李正良心发现打算给其他郡县扶贫了?”
    房玄龄也孤疑地思量了很久。
    要是别人收那些蟹倒是可以认为是大发善心,冲着鼓励百姓救粮食去收的。
    可要是李正收蟹,李世民就有些怀疑,李正一定是有目的的。
    离开田埂,李世民打算去泾阳看看情况,被人不行可能李正就行。
    对李正这个人,李世民总感觉什么事情到了他手里就会迎刃而解。
    走了一圈来到泾阳,李世民站在远处就看到有不少其他郡县的村民拥挤在村口不断有人送螃蟹过来。
    看情况泾阳还只要那些活得,新鲜的螃蟹。
    太监再次来报说道:“陛下,查清楚了,泾阳有不少人在吃蟹。”
    “他们在吃那个东西?”
    房玄龄满脸的疑惑,这东西能吃吗?
    既然有人收螃蟹自然最好了。
    李世民冷笑说道:“朕倒要看看他能吃多少。”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的脸色知道他心里是有决策了。
    想起突厥每年要给李正两万贯,李世民就心里有些膈应。
    现在看来派兵去抓螃蟹既能收获民心,又能从李正这个死要钱的人手里挣到钱。
    想到这一点李世民心里很美,嗯!就这么办。
    李世民下令说道:“传朕的旨意,召集长安卫府的兵马来抓蟹,全部卖给泾阳。”
    听到这个消息,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看陛下这意思是要赔死李正。
    蟹这个东西又没人要,整个长安包括附近郡县,能花钱收蟹的也只有李正一家了吧。
    房玄龄感叹道:“看来这一次李正要破财。”
    能够让李正破财李世民心里很舒坦,带着人回宫等着听李正破产的消息。
    当初这小子敲朕的竹杠,太子和青雀竟然赶着给李正送钱。
    两个败家儿子就不提了,这个李正竟然还在两国契约之间做手脚。
    还美其名曰扶贫建设!
    要数长安周边几十个县,就他泾阳县最富了。
    还扶贫!?
    虚伪!
    见过厚脸皮的没见过李正这个厚脸皮的。
    等李正没钱,看这个小子还怎么娶自己的女儿,看这个小子到时候怎么求着自己放过他。
    李世民回到宫里之后,就在权贵国公们圈子里传开了消息。
    都说李正在花钱收螃蟹,陛下打算把抓来的螃蟹都给李正,这是要让李正破产呀。
    泾阳县,泾阳的村子里数口大锅排列着,正在煮着螃蟹。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只要新鲜的要活的。”
    村子里,李大熊感慨着家里好不容易有点钱了,又要被这个小子给败个精光。
    村民问着李大熊,“你说你儿子有这钱留着娶媳妇多好,用得着收这些蟹吗?”
    李大熊说道:“钱都是这小子自己挣来了,我有什么办法说他。”
    村民说道:“揍他呀,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儿子。”
    李大熊惆怅说道:“本来就傻乎乎,再揍给揍得更傻了咋办,还指着他传宗接代呢。”
    一群村民也长吁短叹。
    本来收螃蟹已经够亏了,现在更是连官兵都把螃蟹送来。
    李正竟然还要笑呵呵地要感谢当今陛下,村民们又是一阵感叹。
    村子里好不容易出个有出息的,没想到这么败家。
    此刻的李正忙得不亦乐乎,正在教着村民怎么做螃蟹。
    炒螃蟹,煮螃蟹,螃蟹汤,蒸螃蟹。
    就差开个食谱写上螃蟹的一百种吃法。
    一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