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不要什么名声只要提升手艺。
大唐民风淳朴不欺我也。
心里感慨着,李正再看阎立本,他又去检查书院了,书院刚刚落成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检查一下。
李正把杯子重新挂在腰间,去了田地里准备看看棉花的种下的情况。
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
自从引入以来,棉花就成了一种长久的消耗品。
经济作物的说法有很多,也有说是一种原料作物。
棉花自古以来,从广泛种植开始,它就深深嵌入了中原人的日常生活中。
与其说中原最擅长的是什么,不如说是在种田的本事上谁都比不过中原人。
李正小心翼翼挖开田地里的一些土,看着棉花根系的情况。
棉花的花期不是太长,在明年芒种之前应该可以收一茬。
长安
朝堂之上又一次为了出征吐蕃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李世民听着文武两边的大臣争执不清。
一方面说可以出兵,而且现在出兵可以稳定大唐西北边防的局势。
一方面又说出兵会让大唐陷入战争的泥潭,鬼知道这一仗要打多久。
武将们纷纷请战,文官们说要此时还是不能出兵的时候。
李世民看着两方的人还在争吵。
这些文官有多少不干净的,有多少是为了文官后方的权贵利益说话的。
那些武将有多少是为了军功,有多少是为了制衡文官后方的权贵的。
太极殿数百个文武官吏,看似就几百个人。
这几百个人牵涉的可能是大唐大半权贵的利益。
李世民一脸的惆怅,做个皇帝好难,不想干了!
直到快正午时分了,王鼎小声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时辰不早了。”
李世民朗声说道:“朝堂是不是市集!”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一起朝着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出征吐蕃的事情容后再议,还有想要说的写好奏章,递交中书省。”
说完李世民甩了甩衣袖离开太极殿。
很明显看得出李世民确实不高兴了。
不过为了各家的利益,就算得罪当今陛下也不在乎。
大家都各自心里清楚,谁是谁的喉舌,谁的背后站着各家的利益。
魏征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想要写一份奏章再骂李世民,朝堂上都是一些什么官吏,你这个做皇帝也不管管。
房玄龄也杜如晦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安静的站在一旁。
程咬金,秦琼也都没有说话。
朝堂太混,有些事情不能瞎掺和。
明白的人心里都清楚。
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扶着额头正在整理着思绪。
王鼎给倒上一杯茶水递给李世民,“陛下,要不是歇息一个时辰了。”
李世民疲惫地摆了摆手,“李正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思量半晌说道:“泾阳传来的密报说是,长安令最近建设一个新的书院,而且还要扩建养猪场,现在应该忙着种一种叫做棉花的东西。”
李世民苦笑道:“这小子还真是清闲。”
王鼎微笑道:“应该也算是忙吧,陛下忙家国大事,李正忙着一亩三分地。”
“明明一身的本事,这小子却不肯为江山出力。”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小子的话说得响亮,到头来还是他置身事外,还为万世开太平,这小子实在是……”
李世民一拍桌案又说道:“太子在做什么?”
王鼎又说道:“刚下了朝,想必太子也还在想出兵不出兵的事情吧,需要传唤太子殿下吗?”
李世民摇头,“不必了,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半个时辰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了甘露殿。
看着两人行礼,李世民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应该出兵吗?”
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这一次出征事宜涉及利益众多,尤其是五姓一方,如今朝中官吏五姓的人众多,尤其是御史台和吏部,因为李正的事情,他们断不会让陛下出征。”
杜如晦神色凝重,“看来这一次世家是要把李正往刀口上逼。”
“陛下!”一个小太监慌张跑来。
“说!”
谈话被突然打断,李世民黑着脸。
小太监躬下身说道:“御史台御史蒋期自尽了,下了朝就在御史台提刀自尽了。”
李世民拍案而起,“你说什么!”
小太监拿出一份带血的奏章说道:“这是蒋御史的死谏,还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快步走到这个小太监面前,拿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简单的一句话,大唐需要休养国力,此刻出征一旦战事无法平定,势必徒增耗费,外邦外夷战乱何须动用国本,臣死谏!
看完这份奏章,李世民咬着牙又合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看一眼明白了什么。
李世民重新坐下,“他们为了不让朝中出兵都开始死谏了!就为了五姓的利益,他们可以连命都不要了吗!”
这个蒋御史也确实是五姓的喉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清楚。
房玄龄一脸担忧地说道:“陛下,看来五姓为了阻止出兵,什么手段都会用,如今连人命也用上了。”
杜如晦也说道:“陛下,此事越拖越久,对陛下,对边关会越来越不利。”
李世民看着手中这份带血的奏章说道:“这件事既然是李正挑起来的,如今到了这副田地朕倒要看看他李正怎么收场!王鼎!”
王鼎躬身行礼,“老奴在。”
李世民重新站起身,“去泾阳!”
又看了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又说道:“给朕换上便服,你们两个也一起去。”
“喏……”
朝堂之上为了出征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坊间。
死谏这种事情经常听闻。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真的豁出性命,自尽来死谏。
程咬金府上,眼下程府上下都在忙着程处默的婚事。
程家和孔家的婚事在即。
第五百九十三章 就问你怕不怕
眼看婚事就要举行了。
就出了这么一件事。
程咬金灌着闷酒。
坐在一旁的牛进达低声说道:“看来这一次五姓是不会轻易罢休了。”
程咬金打了一个酒嗝,“其实都是冲着李正这个小子去的,老夫还听说五姓又派出了不少杀手前往吐蕃,五姓不弄死李正,他们不会轻易收手的。”
牛进达长叹一口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况且李正的印刷术伤的是世家的根基,要不是泾阳是皇家重地,一直有人把守,怕不是五姓要把整个泾阳一把火烧了。”
程咬金非常赞同地点头,“没错,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结束的,这段时间那些五姓世家子弟的举动看来是有提前筹谋的,传闻如今的世家都收拢了不少钱财,鬼知道这些钱财是用来对付李正的,还是他们的买命钱。”
牛进达的神色担忧。
程咬金斟酌着:“我老程家还和李正有烈酒生意来往,这小子要是有什么闪失,我老程家的进项岂不是又要少一大项。”
牛进达嫌弃地看了一眼程咬金,“都到了这么地步,你却还在看重银钱。”
程咬金又灌下一口闷酒,“你说这个李正自发迹以来,好像就没消停过,这小子的八字还是真是邪门了。”
坊间有不少人走动,今日的弘文馆也格外地冷清。
李泰在自己的府邸听着下人禀报的消息,着急地来回踱步,“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这事竟然还搭上了人命,这是想让父皇都下不来台。”
泾阳,许敬宗收到消息急匆匆就往泾阳赶去。
刚来到村口,就看到几个身影,再一确认那不是当今陛下吗?
似乎李义府还陪在一旁,正在往李正的家中而去。
许敬宗驻足在原地,没想到陛下的动作这么快。
如今再去送消息也太晚了,只好眼睁睁看着当今陛下先一步到李正家中。
正在和李治商量着养猪场扩建的事情,李正看到李世民的到来有些意外。
李治上前行礼,“父皇。”
看了一眼李治,李世民又看向李正,“李正,你出来,朕有话问你。”
放下中的图纸,李正对李治说道:“那我晚点再来和晋王殿下说养猪场的事情。”
听到养猪场三个字,李世民的眼角狠狠抽了两下。
李正带着李世民,房玄龄和杜如晦走出家中。
一路走到泾阳的河边,李世民不耐烦说道:“朕不是来你的泾阳散步散心的,这里没什么人就在这里说吧。”
李正也停下脚步,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老近来可好,杜尚书的身体怎么样了?药还有吗,没有的话我这里还有不少,去的时候带一些走。”
杜如晦神色一脸凝重,“药如今还够用,最近也没有犯病,如今来找你是为了朝中的事情。”
果然,李正心里思量,平日里李世民来泾阳最多带个王鼎。
带上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显然不只是来随便问问的。
李正又问道:“陛下吃了吗?”
李世民老脸一黑,“李正!你就这么不想为江山社稷出力吗?整日就只是养猪种田这点事?还口口声声说为万世开太平。”
果然急眼了。
再看一眼王鼎的神色,李正又说道:“陛下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李世民咬着牙说道:“李正,你是不是觉得朕的江山没了你李正就不行了?”
李正摇着扇子尴尬一笑,“在下从来没有这么想过,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没有在下,陛下应该过得更好才对。”
“李正,朕到底要如何做,你才能入朝为官!”
“陛下,我……”
李世民盯着李正又说道:“是不是从前有个道士说你不能做官,你要是做官他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
李正清了清嗓子,“其实……”
李世民再次朗声说道:“朕的龙武军距离泾阳不远,你心里应该明白,朕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杀到泾阳,将这里夷为平地!”
李正看着天空,“陛下,你能不能……”
“你是不是觉得,朕会求着你让你做官!让你为朕办事!”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茶水,今日的李世民来势汹汹,怎么这么大的臭脾气。
看着平静的河面,李正坐下说道:“陛下,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
李世民这才收回眼神,甩了甩衣袖说道:“讲!”
李正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陛下,我身居龙武军上将军,又是驸马,家财万贯,更是郡公,陛下觉得我这样的人能做官吗?再者说我这人喜欢钱,陛下若是不介意朝中多一个大贪官,在下也不是不能考虑入朝为官。”
李世民冷笑道:“你倒是做个贪官试试,看朕砍不砍你的项上人头。”
“这就对了,陛下让我去朝中做官,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当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听李正这么一说,李世民心头的怒火去了大半,心里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杀了李正。
李正是如今朝中的摇钱树,这两年以来宫中库房充盈不少,这里面有李正的功劳,尤其是兵器生意,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实在是太多了。
这小子更是丽质的丈夫,再不济也不能让丽质伤心。
丽质还对李正如此的死心塌地。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李正!朕问你,你什么时候可以和丽质有一个孩子。”
听闻这话,四周安静了许久。
房玄龄和杜如晦非常有默契地一起咳嗽着。
李正瞧着李世民,“陛下这次来泾阳就是为了这件事。”
“不是!”李世民黑着老脸再次说道。
“那陛下是……”
李世民也咳了咳嗓子,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呼吸。
房玄龄上前,把今日的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以及死谏的事情都和李正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正斟酌着说道:“所以说,他们为了阻挠陛下出兵,甚至都自伐了?五姓官吏这招够有意思的,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打了自己一巴掌还要问陛下怕不怕?”
李世民:“……”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心里想着似乎李正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李正踌躇着说道:“五姓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解,嗯!不解呀。”
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急什么
杜如晦顺着李正的这番话,思量再三,欲言又止。
房玄龄面色凝重,“如今朝中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想来五姓为了阻挠出兵还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李世民眼瞅着李正一副淡然的神情,“李正,你觉得呢?”
李正长叹一口气,“既然如此陛下就别出兵了吧,陛下也不想朝堂再出事。”
杜如晦心中意难平,“这些五姓官吏着实是太过嚣张,竟然还用上了这等手段。”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