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混账小子,还写信将这些写出来,真以为朕一怒之下会答应辞了他的官?
信中说的有多么地一针见血,朝堂就有多么的腐朽不堪。
想改太难,动辄伤筋动骨,想要治理一个天下谈何容易,想要改变一个天下更难。
李世民的心里泛起一阵悲凉,或许真的懂朕的也只有李正了。
长孙皇后端着一碗红豆粥而来,放在李世民的桌案上低声说道:“陛下,东宫已经在准备晚宴了,还有一个时辰陛下也该去赴宴了。”
李世民点头道:“太子妃苏氏的父母都到了吗?”
长孙皇后点头,“在武德殿安顿下来了,安排了人照拂。”
第五百八十二章 眼前的利益
看李世民吃着红豆粥,长孙皇后又说道“苏亶的女儿苏氏并不是什么名门,到现在苏亶还是有些惶恐,他可能觉得他的女儿不够地位嫁给承乾。”
李世民吃着红豆粥说道:“承乾怎么看?”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身边坐下说道:“现在还看不出承乾的意思。”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勺子说道:“这门亲事是朕定下的,承乾就算不乐意也改不了。”
长孙皇后收过空碗,“陛下就不用出面,妾身去见见苏氏的父母。”
李世民稍稍点头。
等到长孙皇后端着碗走出甘露殿,李世民眼神再次落在军报上。
吐蕃军报一直都会送来,大军还没出发,李绩已经安排了不少探子在吐蕃探查情况。
那些家伙还真以为朕对吐蕃的事情一无所知了?
李世民站起身来到甘露殿的后殿,这里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
这是吐蕃的地图,当初王鼎看过李正的地图之后找人临摹下来的。
不得不说李正的地图很详细,山川河流一览无余。
一个小太监站在外面说道:“陛下,邹国公到了。”
李世民点头,“让他进来。”
“喏。”
听到脚步声,李世民回头看向来人,张公谨现在没有穿朝服也没有穿官服,这身穿着要是在外面见到他,谁会知道他是国公。
张公谨躬身说道:“陛下。”
李世民目光重新回到地图上说道:“你的气色比以往好很多。”
张公谨微笑说道;“泾阳确实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
对张公谨这个评价李世民非常中肯地点头,“朕知道,去泾阳避暑的时候,朕就发现泾阳很好,不像长安,现在是秋季,整个陇右的风沙时不时会吹向长安,也就泾阳很少会有风沙侵扰。”
张公谨说道:“泾阳西北方向村口就有一片林子,而且这些年李正一直都在他的泾阳村外种树,如今那些树木都已经扎根了,泾阳村子里的孩子说过,种树可以防沙,现在想来这话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李世民目光依旧看着地图。
张公谨说道:“若是可以在长安周围多种一些树,也可以让如今的长安改观很多。”
李世民点着头又问道:“需要种多少。”
思量了一会儿,张公谨说道:“大概需要周边一千顷地,或者直接在陇右种出一片防沙林。”
李世民低声说道:“若是这么做,朝中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吧。”
“陛下,这是造福后世的事情。”
“有多少人会看到后世的事情。”
张公谨心里自然也明白,很多的朝臣都顾着眼前的利益,就像是将军拿着兵权不肯放手,五姓控制着官吏,甚至控制士子与新晋的官吏。
那些人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若是士族可以放手对士子的控制。
朝堂可以有更多的寒门学子。
若是将军可以放下手中的兵权,朝中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新将领。
有些事很多人看得明白。
可过好自己的儿子已经很不容易,他们哪里顾得上下一代人,下下代人。
就像是始皇帝修建长城,修建驰道。
当时有多少人反抗始皇帝的建设,现在就有多少人可以活在长城的庇佑下,千古功业却被那些人唾骂。
多少饱读诗书之辈对那时候的始皇帝抹黑。
即便是那些自称大儒圣贤的人活在长城的庇佑下,却大声指责始皇帝,更是挥斥方遒。
始皇帝焚书坑儒真的是只对付儒家吗?
想想这些张公谨心里也泛起一阵悲凉。
就像是杨广修建大运河,对天下对后世真的没有益处吗?
只要懂一些调度运筹的人都明白,这大运河的意义有多大。
可那些在乎自己利益当下的人,又有多少人反对杨广修建大运河。
他们哪里会想下一代的人,只要是损害了那些士族眼前的利益,他们就会发动自己的势力,来反抗杨广。
李世民说道:“如今大唐的土地并不是很富裕,想要这么大场面的种树,土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张公谨点头,土地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很多世家大族来说他们不会轻易让出土地。
更不用说让他们的土地去种那些没有任何好处的树木,至少耕种还能有一些粮食,纵使那些土地很贫瘠只要能种出粮食,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价值也是需要的,更不会用来种树。
不是谁都有这么长远的目光。
李世民重新回神看向地图说道,“你觉得现在的吐蕃形势如何?”
张公谨也看向地图,“臣以为吐蕃这个地方虽说不是多么的丰饶,但吐蕃是大唐的西北隐患,能够拿下吐蕃最好,吐蕃可以给作为大唐西方的屏障,拿下了吐蕃之后,中原数百年内再无西方隐患。”
“陛下请看。”张公谨上前一步指着地图说道:“西域一片土地很荒芜,不过这片地域非常的辽阔,如今的大食正在和波斯开战,都说大食东征来势汹汹,若是中原拥有西域作为屏障,大食的东征就会被拦在西域,无法踏足中原。”
听张公谨说完,李世民了然地点头,“要做成这样,就要先把吐蕃拿下,让吐蕃作为中原的屏障就必须让吐蕃成为中原的附属,吐蕃紧挨着大唐,一旦吐蕃在背后捅中原一刀,也不能小觑。”
张公谨点头。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油灯说道:“吐蕃朕必要拿下,松赞干布不是一个蠢货,他对富饶的关中难道没有一点想法吗?”
张公谨躬身行礼,“陛下明鉴,实乃臣民之福。”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长叹一口气,“说来倒是容易,可做起来又有多难,如今朝中又有多少人反对出征吐蕃,机会就在眼前,三万士卒就在河西走廊等着朕一声令下。”
“那些世家的喉舌到处都在拉拢人,一起反对出征西域,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朕派兵横扫了吐蕃,李正的谈判就会成功。”
“世家视李正为眼中钉,不论如何他们都想要将李正置于死地。”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东宫留言
从当初李正一夜赋诗三百首开始,世家就拉拢李正。
却被李正拒绝了。
李正的印刷术一出来,世家就开始视李正为眼中钉。
现在李正又将印刷术扩展了一步,泾阳书坊一日印书上千册。
世家不杀了李正,世家都要疯了。
蜀王李恪就在吐蕃,只要陛下不出兵,鬼知道李恪可以在吐蕃带着一千人能支撑多久。
但是李恪出事了,其中少不了李正罪责。
即便是李恪没事,只要吐蕃长时间不能得到平定,世家也会借机来编排李正。
这一切也是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
印刷术是世家的命门。
世家控制天下读书人就是靠着书籍。
谁掌握了书籍谁就掌握了读书人。
只要世家手里有书籍,可以教授他人读书,世家就可以培养出一代一代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培养出来之后,就是世家的喉舌。
而李正一日之间可以印刷上千本书。
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关于吐蕃的百年大计又算得了什么?
李世民继续和张公谨说着关于吐蕃的计划。
东宫的婚宴依旧在继续。
看着眼前的觥筹交错。
李正还在想着怎么离开这里。
晚宴就可以随意一些,晚宴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礼仪要进行。
能办的早就已经办完了。
转眼已经傍晚时分。
正在几个宫女交谈的李丽质看出了李正的神情,走上前说道:“想走了?”
李正捧着茶杯点头,“你说我就这么走了是不是不太好。”
李丽质说道:“那确实不太合适。”
说完李丽质从发髻上拿下一个发簪说道:“那把这个送给太子吧,我们可以从东宫后门离开。”
李正一手夺过李丽质手里的发簪,“这个发簪金子做的吧,也太贵重了。”
李丽质伸手用手指戳了戳李正的额头,“你钻钱眼里去了,送太子你还想送多廉价的,一个簪子而已了。”
“不行,还是太败家了。”李正说完对王鼎招了招手。
王鼎小步走来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卷起衣袖说道:“那笔墨来,我给太子殿下送一个礼。”
王鼎点头,叫来几个宫女便去办事。
不一会儿,笔墨纸砚都放在了桌案上。
李正提起毛笔开始写字。
李丽质看着李正这种有些别扭的书写方式,一个个扭捏的字便写了出来。
直到写完之后李丽质才看明白了李正的意思。
写完之后,李正说道:“我这句话送给太子,是不是比这个簪子更有价值?”
李丽质这才笑着点头,“确实,送个太子簪子还真比不上你写的这句话。”
看向王鼎,李正又说道:“王公公,你觉得如何?”
王鼎笑着说道:“老奴不识字。”
李正看了一眼四下,又说道:“王公公,我和公主殿下就先走了,麻烦王公公告太子一声。”
王鼎点头,“老奴明白了。”
李丽质叫上了小兕子和李治。
趁着没什么人注意,李丽质牵着小兕子的手,李正带着李治离开。
东宫不是太大,东宫还有一个供宫女和太监出入的小门。
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个门的所在,李丽质从小在宫里长大很熟悉宫里的环境。
左拐右拐,走了半个时辰,就来到了太极殿前。
“我和父皇母后说一声。”
李正拉住就要去找李世民的李丽质,“走吧,说了反而不好离开了。”
李丽质又看向小兕子,小兕子说道:“明达也不想回东宫,东宫的那些哥哥姐姐都不和明达玩。”
李正说道:“改日也可以再回来,李君羡就在玄武门等着呢。”
李丽质这才点头。
几人一起走向玄武门,一路上的宫女和太监还有侍卫都看到。
想来走不到玄武门说不定父皇就会知道。
若是父皇没有派人来问,可能父皇也默认了让自己离开。
李丽质心里这么想着,又走了半个时辰才走到了玄武门。
见到人回来李君羡有些诧异,“公主,将军,这么早就回去了吗?”
李正扶着李丽质和小兕子上了马车说道:“嗯,回家。”
李君羡挥手对随行的护卫喊话道:“回泾阳。”
马车驶动,李正看向天际,等回到泾阳说不定天也还没黑。
刚出了玄武门马车就停下了,李君羡策马而来说道:“长安令,有人等。”
正好奇什么人会在玄武门等自己,李正走出马车一看却是站在玄武门旁的张公谨。
“邹国公,你怎么也在这里,你是来参加太子婚宴的?现在晚宴还没开始应该赶得上。”
张公谨说道:“今日是来见陛下了,王公公说驸马已经回去了,想着老夫也可以坐着你们的马车顺路回去。”
原来是王鼎这个老太监和李世民汇报。
李正说道:“邹国公上马车吧。”
张公谨笑着说道:“老夫坐外面的驭位就好。”
给了李君羡一个眼神,李君羡指挥着护卫队继续前进。
张公谨作为站长辈坐在外面的驭位上,李正也不好再坐回马车里,让马夫挪了挪位置,李正坐在一旁。
“你就不想知道老夫这次来宫里做什么吗?”
“没兴趣知道。”李正摇了摇头。
“也是,你也不想知道的。”张公谨点头道。
东宫的晚宴开始了,李承乾也知道了李正已经离开。
不过现在的李承乾半句话也说不出来,目光盯着眼前这张纸浑身发抖,眼神中都是燃烧的斗志。
这是李正送给自己的话?李承乾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李正没有送什么礼物,但是这张纸上的话语确实比千金万金的礼物更加贵重。
面对这句话,李承乾甚至有了下跪的冲动。
已经入夜了,东宫晚宴开始了,却不是多么地热闹。
也有不少人沉默了。
都是因为李正的写下的这句话众人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李泰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