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纶拿出一卷纸,在桌子上铺开,纸上画着的是如今的世家阶层。
最上面的是五姓主家,往下便是世家嫡系,接着是世家子侄嫡系,再往下就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
段纶说道:“世家一直以来控制着读书人,多少读书人成了世家的傀儡。”
颜勤礼奇怪地看着段纶,实在是不明白今日段纶到底要做什么。
“一直以来这么多人弹劾李正,陛下为何一直护着李正?”
“因为李正是驸马?”有人说道。
“李正手里有对付世家的利器,印刷术!以前泾阳一天只有几百本书刊印,现在一天上千本!世家按捺不住了,以前书籍都是人抄写的,现在直接去泾阳交十文钱,就能刊印一本书,谁还抄书了?”
“李正之所以一直没事,是因为李世民想要护着他,想要除去世家对朝堂的影响,世家养出来的官吏太多了,多到可以左右朝堂的政见,当今陛下是明君,陛下能看不懂这种形势吗?”
几个男子听段纶说着来了兴致。
有人问道:“李正只不过是个驸马,他没有权,没有兵权,没有人脉,他拿什么和世家斗?除非陛下帮助李正扩大势力。”
“荣华富贵不过帝王一句话而已,我倒是觉得段纶兄说得有些道理,如今的世家成了什么样子?那些世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他们还自视甚高殊不知他们愚不可及。”
另一人说道:“当今陛下想要扶持李正,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不论言官如何弹劾,李正都毫发无伤,李正不入朝堂,但是这个李正真的有些神鬼莫测的本事,说不定真的要变天了,如今的世家对李正的作为,有些太过了。”
另一个说道:“说了这么多你想让我们做什么?”
段纶笑着说道:“世家固步自封,老人主事,年轻人无法上进,永远是世家嫡系子弟做主,五姓互相通婚,纸醉金迷,整个世家都是用这么愚蠢的方式存活了这么多年!就算李正和当今陛下不动手,世家也早晚要亡!因为历代帝王不可能永远都是蠢货。”
“诸位若是不信我的话,半月之后,世家子弟会洛阳举办一场中秋圆会,我们不如一起去看看,看看那些世家子弟如何谈论李正,现在的世家是不是陷入了危机,到时候我们去中秋游园会一看便知。”
几人沉默下来,各自思量着段纶的话。
颜勤礼看着眼前的这张纸所画,心中思量莫非段纶一直以来都是在筹谋这个,前些日子还看段纶和那些世家子弟说说笑笑,没想到他心中还有这样的大计。
第五百六十四章 吐蕃情况
听着段纶又说了许久,众人才离开。
颜勤礼跟在段纶的身边说道:“真的要怎么做吗?”
段纶点头,“一个人势单力薄,颜兄我不是你,你可以安于现状,我不一样,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停下脚步两人在东市的街头分别。
当天夜里,段纶又去见了一个人。
随后的第二天,便托人把一封信送到泾阳。
长安以西过了陇右便是以前的吐谷浑,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凄凉。
再往西就是喀喇山一带,李恪和王玄策的队伍就在这里修整着。
松赞干布目睹了这泾阳护卫队的第一仗。
面对人数两万人的西突厥大军。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深夜潜入西突厥大营中,一把火烧了西突厥的粮食,并且在他们的水源中下药。
袭扰,围杀,里应外合先杀敌军首领。
其实要说打法也不是多么地巧妙。
也很简单,就是从内部制造混乱,让对方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
再有外面的人一步步将对方蚕食。
黑夜之中分辨不清楚是敌是友,让对方陷入混乱,没有月色的黑夜中,西突厥大营中那些混乱的突厥人就是一个个火光下的活靶子,埋伏在外围的泾阳护卫队用复合弓一个个射杀就行。
对方还没看清是哪里射来的箭矢,就已经毙命了。
松赞干布还亲眼看到有很多西突厥人盲目地砍杀,自己人杀了自己人。
虽说王玄策这边打内应的人手中有人受伤,但也无伤大碍。
也不知道是西突厥人太傻还是李恪和王玄策太聪明。
两万人的大军不到三天时间就被杀得溃败。
到现在松赞干布完全不敢小看这支护卫队了。
尤其是他们打仗时候的那种配合,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像是磨练了千百遍一般,就算是不说话也能用手势交流。
相比西突厥人,李恪和王玄策是用智慧打仗,利用的就是现在的西突厥人的自大,自大让他们疏于防备。
见到正在修整队伍的王玄策,松赞干布上前说道:“王副将,我们在这里已经修整了有些时日了,是不是可以继续前进了,要是现在就动身,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到拉萨。”
王玄策一边巡查着营地里的情况说道:“如今的我们的人还没有适应吐蕃的环境,现在不适合动身。”
听到这话,松赞干布着急又说道:“若是现在不动身,等到了西突厥的回过神的时候,说不定他们就打回来了。”
王玄策看向拉萨方向,“也不见得他们会打过来,西突厥的国师离奇死亡之后,整个西突厥已经群龙无首了,西突厥本就是各个部落联结在一起,其实每个部落的联系并没有这么紧密,只是各自顾着自己,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兵权,兵马分散在各地,很难指挥。”
“对我们来说,他们不过是一群骑着马的匪徒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要是他们可以打回来我倒是省事了,吐蕃国君也请放心,我们已经派出前哨,以后有动静会立刻传来军报,而且我们也需要观察西突厥在吐蕃的兵力分布,如今的吐蕃到处都有西突厥人在劫掠,需要了解清楚情况再动手。”
松赞干布一脸纠结地说道:“我们也应该早点和禄东赞的人马会合才是,人多才更有胜算。”
接过士兵递来的水囊,王玄策一脸淡定的说道:“你要是着急,你可以自己带着人去找禄东赞。”
“你是在故意拖延吗?”松赞干布问道,“我开始背了五百万贯的债,请你们来驰援的。”
“我们是来驰援的但是我们不受你们的指挥,再说了朝中一直都没有派兵过来,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你放心等到了时机成熟了,我们会继续进军的。”
听对方这么说松赞干布也只好作罢。
就像王玄策说的,这些人马确实不受自己的指挥。
内心苦涩,就是如今弱小的吐蕃,处处都要看人脸色。
接下来的日子,松赞干布又在营地里呆了一段时间,王玄策和李恪依旧没有要进兵的意思。
没等到王玄策继续进军,倒是等到了几个朝中的官吏。
来人是兵部的侍郎,是来核对军报的。
松赞干布作证,王玄策和李恪解释了好久,这个官吏才确认了军报无误。
这个兵部侍郎尴尬笑着说道:“蜀王殿下不要见怪,这也是陛下的顾虑,谎报军报的事情想来是不会做的。”
松赞干布说道:“还请大唐陛下放心,这一战是我亲眼看到的。”
兵部侍郎记录好这里的事情这才带着人离开。
“兵部侍郎怎么来了?是不是朝中又出什么事情了?”松赞干布问向李恪。
“我们只是来驰援吐蕃的,朝中的事情和我们无关。”李恪低声说道。
看来李恪不愿意说及朝中的事情,松赞干布也不好再多追问。
军营也一直都在修整,每日都可以看到一些队伍的伍长在组织士兵拉练。
每日都有负重锻炼,松赞干布瞧着这些士兵的锻炼,这些士兵们的锻炼很奇怪。
大部分都是训练负重长跑,之后就是搏斗和箭术。
让松赞干布一直以来最吃惊的就是这些士兵的组织调度非常厉害。
而且营地里也打扫得特别干净,每天都要打扫三次。
就连一般能够在军营中看到的老鼠,这里也没有见到过。
无论是武器还是衣服盔甲,都摆放得很整齐,而且整齐得简直让人发指。
李正到底是怎么把人训练成这样的。
太匪夷所思了。
几声鼓响,军中开饭了。
吐蕃的勇士和这些护卫队是分开吃的。
松赞干布更愿意喜欢和这些泾阳护卫队的人一起吃饭。
泾阳的护卫队出征带了不少的食物,大部分的粮草都给吐蕃人用了。
护卫队这边自己有自己的伙食,伙食很简单,一人一张饼,一碗热乎咸菜粥,还有些一些肉脯。
这种腌制过的咸菜做粥味道很好,而且猪肉脯也是非常地香。
知道李正很有钱,带出来的兵就连伙食也是这么地精致。
顿顿有盐腌制过的咸菜,还有肉吃。
第五百六十五章 拆你父皇台
最重要是有盐,常年打仗的松赞干布当然知道军中盐的重要性。
泾阳护卫队吃东西的时候是不说话的,很安静。
士兵们吃东西的时候也坐得很整齐,而且更不会留下什么残羹剩饭,这也是泾阳护卫队的铁律,不论伙食吃的是什么自己碗里的一定要吃干净。
吃完之后会收拾好,而且自己的碗筷要自己洗干净。
一切都很有纪律。
反观吐蕃这边。
一群吐蕃人吃东西的情况很混乱,有人大笑着有人大声喧哗,坐没坐姿,吃没吃相,有些人更是直接用手抓着吃的,明明这几天都是吃饱的,这些人还是和几天没吃过饭的饿死鬼一般。
松赞干布觉得有些羞愧也有些丢人。
要是以后自己的吐蕃勇士也这么有纪律,这么有精神该有多好。
又过了几日松赞干布收到了禄东赞的急报,吐蕃在拉萨的剩余两万兵马情况非常不好。
眼下很需要支援。
松赞干布又找到了王玄策,“王副将现在还不能出兵吗?”
王玄策收拾着碗筷说道:“还不是出兵的时候。”
“禄东赞在萨拉的情况很危急,我必须要动身。”
“那你去吧,处处小心。”
走之前松赞干布对王玄策说道:“王副将,我希望你们可以遵守诺言。”
王玄策微笑说道:“我们中原人是讲究信誉的,毕竟这次五百万贯的驰援,你也放心长安令也不会让这件事成为一个笑话的。”
松赞干布匆忙组织自己的兵马,整顿好之后便带着五千吐蕃勇士离开了。
李恪走来说道:“他走了?”
王玄策点头,“松赞干布坐不住了,他救自己的吐蕃子民心切啊。”
李恪说道:“他为了他自己的吐蕃,他可以付出一切,我们这些手足可都是村子里带出来的,少一个人都是大事,可不能冒险。”
王玄策点头,“这些日子派出去的斥候查探得如何了。”
“正要和你说这件事,去大营说话。”
李恪跟着王玄策来到大营,在军中的大营中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大军停留在这里这么多天就是为了制造这个沙盘。
沙盘上插着的小旗子都是如今西突厥的兵马分部。
并且一旁还挂着一张巨大的地图,这张地图就是大半个吐蕃的地形图。
喀喇山是一个作为驻地的好地方,这里有水源而且易守难攻,本不想着急动手,按照李正的吩咐不用和西突厥拼死,一切见机行事。
但是一千人的大军不能一直漂泊,需要一个长久的驻地。
喀喇山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地方。
王玄策看了一眼等高线地形图,“吐蕃的地势从低到高,我们一路前往拉萨地势会越来越高。”
李恪说道:“按照李正的说法,我们越进入吐蕃的深处,我们的人身体上也会出现一些状况,到现在倒是军中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长安令的话一向很准,我们要注意点。”
李恪按照军报又在沙盘上插了几个旗帜,“吐蕃的地势不是关中平原,而且吐蕃非常的缺水,过了这个水源地下一个水源地在百里开外,按照我们现在的粮草,带够水大概可以行军五天。”
王玄策思量半晌,“蜀王殿下,这西突厥人看似在吐蕃都很分散,不但一个个都占据着要道隘口,吐蕃比较富裕的地方基本上还有西突厥人盘踞。”
李恪愁眉说道:“虽说并没有聚集大军,但是这么散布在吐蕃的境内就像是一张千疮百孔的布,想要彻底清除这些隐患会耗费不少时间。”
王玄策对李恪的话很赞同,“蜀王殿下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动身比较合适。”
看着沙盘上的形势,李恪思量半晌,“我们只有一千人对付小部分的西突厥人当然足够,只要不是遇到西突厥的大队兵马,都能够有周旋的余地,眼下我们在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临近我们的几个西突厥部落如何,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再动手。”
“吐蕃的天气非常不好,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