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停下脚步站在原地。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去吧,我不拦着你。”
李丽质又从门口走回来,面无表情地坐下,“我觉得我还是不去的好,嗯!父皇的安排想必父皇自己有安排。”
说完李丽质想了一会儿又说道:“可是也不能任由那些言官弹劾,他们不知道你做的什么,他们就胡乱弹劾。”
看着李丽质神情上的纠结,平时管理泾阳的生意一副女强人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又有些萌萌哒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
李丽质单手撑着下巴说道:“据说外面言官为了弹劾你,父皇面前每天的弹劾奏章都堆满了桌案,长安一时纸贵。”
“是吗?因为我的事情,都影响了长安的物价?”
李丽质看向李正,“为何你的脸上还有些得意!”
李正捧着茶杯,“我恶名远扬,臭名昭著,你说你父皇怎么就看上我这么一个人做驸马。”
李丽质伸手捏着李正腰间的软肉,“你还厚着脸说。”
李正忍着疼说道:“要不让你父皇休了我吧。”
李丽质一跺脚站起身说道:“你想得美!”
说完李丽质又带着徐慧走出了家门。
一个人坐在书房中,李正看向窗外,自家的院子里种着的大蒜已经长起来。
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大蒜才成了人们的家常菜。
来到院子里李正翻开土看着大蒜的生长情况,大蒜的根子已经开始长了。
大蒜这个东西好养活,也不挑地,种田土里每日稍稍照看一下它就长得很好。
第二日,李正早早起床来到村子的东面,高陵这块地已经都种下了棉花。
高陵和泾阳的交界处,阎立本正在带着工匠建设新的书舍。
大清早见到张公瑾还和李泰走在一起是挺意外的,李正笑呵呵和他打招呼。
张公谨微笑着说道:“今日怎么有空来这里看了?”
李正看这眼前一片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说道:“总得看着点。”
看了一眼站在张公谨身边的李泰,李正又说道:“邹国公今日怎么有空出来散心了。”
“老夫……”张公谨也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泰,“老夫,早起闲着无事便走走路,散心。”
见李正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张公谨只好妥协地说道:“其实是魏王殿下与老夫约好,一起来劝你。”
李泰着急说道:“李正,朝中那些言官对你的弹劾都已经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你难道一点都不在乎吗?”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我能怎么办,难不成我一个个把那些言官都抓起来,堵住他们的嘴?”
李泰思索着:“你这个办法好像不错。”
李正又说道:“就算堵住一百个人的嘴,能堵住一千个人吗?一万个人呢?”
李泰又陷入沉默。
张公谨微笑说道:“说来也是,你李正做的事情确实容易犯众怒。”
第五百六十章 雨天的月饼
找了一块比较干净的石头坐下,李正对张公谨说道:“邹国公,我不过是把石头扔进一个市场中,至于会淹死多少人,浪会有多大,对我来说只是看个热闹的事情。”
李泰说道:“如今朝中弹劾的声音很多,尤其是魏征都反对出征,这么下去说不定父皇也会否定出征的决定。”
这话也很明白,李正暗暗点头。
张公谨说道:“李正,老夫虽然已经不闻朝中事情了,不过如今这么多人都在否决出兵,陛下若是迫于压力很有可能会暂停出兵的事情。”
李泰也说道:“没错现在朝中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对你不利,再说了你和吐蕃谈判的事情本来没什么人知道,现在一下子全知道都已经吵成一团,本来一时间关乎两国邦交的大事,全是你李正一个人在办。”
“本来心里就不乐意,再加上,你在朝中树敌无数,这一来二去你就成了众矢之的。”
“人心险恶啊。”李正感慨道。
“要不你让王玄策他们撤回来吧,若是朝中后方大军一直不发,他们这一千多人就是孤军深入。”李泰说道。
“人已经发出去了,粮草也出去了,怎么还能回来。”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
张公谨观察着李正的神色说道:“魏王殿下,怕是李正心里早就有打算。”
听到这话,李泰狐疑地看向李正。
张公谨也坐下说道:“这世道有太多的是因为利益举刀相向,皇权,权贵,勋爵,无非都是因为利益,有的是皇家的利益,有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李泰毕恭毕敬地听着。
“小狐狸不达到目的不会罢休的。”张公谨笑着。
“莫非……我就知道你李正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李泰说道。
李正推开李泰的脸实在不想看他那种表情,被一个漂亮的女人崇拜是一回事,被油腻的胖子崇拜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正,你是不是还有另外的打算。”李泰再次追问道。
长长一声叹息,李正抬头看着天。
李泰也跟着疑惑地抬头看天。
“魏王殿下,你看到了吗?”李正说道。
“我看到了很多云。”李泰抬头说道。
“对呀,天上有这么多的云,是不是快要下雨了。”
“可能是吧。”
“我是不是该回去收衣服。”
收回看天的眼神,李泰看向李正,“你家里这么多的下人,需要你收衣服吗?”
天空的乌云越来越厚,李正惆怅着说道:“魏王殿下有所不知。”
李泰瞪眼看着李正,“我什么有所不知了。”
李正拍了拍李泰的肩膀说道:“在下做了太多丧尽天良的事情,怕是会遭雷劈,尤其是下雨天怕是不能在外面瞎溜达。”
李泰一脸木然地看着,只见李正站起身,一步步离开……
张公谨的脸上又是似笑非笑。
一路走着,几滴雨水落下,关中的秋日能有一场雨也是稀奇,李正心里想着还是要琢磨修路的事情,果然不该出门的。
“李正!你找借口就不能找一个像样的吗?你就这么搪塞我!?”
身后传来了李泰不甘的咆哮,李正加快了脚步。
刚刚一脚踏入家门,原本的点滴细雨变成了倾盆大雨。
整个泾阳都被雨水冲刷着,李治也抱着书袋子也急忙忙跑回家中。
李正来到厨房开始准备做吃的。
李治走正好肚子也有些饿了,走入厨房问道:“老师,准备做什么好吃的。”
李正做着豆沙说道:“马上就要中秋了吧,中秋就要吃月饼。”
李治说道:“距离中秋还有些时日呢,老师什么是月饼。”
“月饼就是在中秋时候吃的。”李正细心地捣着豆沙,月饼由来已久,长年以来一直都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记得是在南宋时期就被当作习俗吃月饼。
最早时候应该是战国就有记载了只是那时候的月饼被当作祭祀的用品。
吃月饼真正作为一种节日习俗,也不知道是什么开始的。
月饼也不难做,没有太多的好食材。
也就只有豆沙馅的,比较好做。
忙活了好半个时辰。
月饼的面皮烤得有些过焦。
烤制好的月饼出锅,放在院外看着雨景吃。
小兕子和李丽质也回来了。
两人还带了不少的野菜回来。
小兕子走上前好奇道:“这个是什么啊。”
正想解释,小兕子已经拿起月票吃了起来。
“其实这个是月饼。”李正补充道。
“好吃。”小兕子眯眼吃着豆沙,坐在椅子上两条小短腿悬空晃荡着,一脸享受。
李治吃着月饼说道:“听说最近朝中有很多弹劾老师,长安有很多的说老师的坏话。”
李正把月饼递给李丽质,又对李治说道:“那些人也就说一些坏话而已,不用大惊小怪。”
李治咽下嘴里的月票又说道:“老师,你说朝中这次会不会中止驰援吐蕃的事情,据说现在朝中有很多的人谏言父皇,不要出兵帮助吐蕃。”
看着李正的神情,李正瞧着院子里的雨景说道:“晋王殿下一直住在泾阳,平日里也没什么人从长安到泾阳来,晋王殿下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我……”李治有些语塞。
“是皇兄说的。”小兕子小口吃着月饼。
见小兕子已经说了,李治只好妥协地说道:“好吧确实是魏王兄今天早上在书院找到我,说是想让老师最近低调一些,树敌已经很多了,得罪的人也太多了,老师在那些言官口中都快成本朝第一佞臣了。”
豆沙的月饼吃多了也有些腻,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多么响亮的名头,你老师我又多了一个称号,本朝第一佞臣。”
李丽质坐在一旁苦涩一笑,也不知道为何李正还有自得其乐。
任凭风吹雨打,这么多年以来李丽质也有些麻木了,名声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
可是对李正来说名声这种东西对他来说似乎八字不合。
即便外面有多么地声名狼藉,李正总是可以自得其乐地过着他自己的日子。
第五百六十一章 吐蕃捷报
不过这个月饼真的好吃,李丽质又拿起一只月饼吃着,看着秋日里难得的雨水。
村子里也安静了下来,雨水的声音很好听。
月饼做得有些多,李丽质把剩下的月饼交给徐慧,分给其他的侍女。
李泰气急败坏地回到了李渊的宅院中,李渊如今住在泾阳,就住在张公谨家的隔壁,再隔壁就是阎立本家,再隔壁的隔壁就是孙思邈家和狄知逊家。
李渊沉着脸问道:“李正怎么说?”
李泰着急地来回踱步说道:“这李正简直不可理喻。”
李渊说道:“青雀,你先不要着急,李正都说了什么?”
“他说……”
李泰一跺脚说道:“李正竟然怕遭雷劈。”
李渊瞧着屋外的雨水下意识抬头看了看头顶,似乎觉得这个举动有些蠢就假装扭了扭脖子说道:“听袁天罡说过李正的道行高深莫测,而且也好几次算准了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莫非是李正泄露天机太多,怕糟了天罚。”
“天……天罚。”李泰诧异道。
“坊间有言天机不可泄露,或许李正有什么顾忌。”李渊说道,一本正经。
“真的是因为这个吗?我怎么觉得是李正懒得管了。”
“李正会不会有什么难言的苦衷。”
李泰一脸犯难地坐下说道:“现在满朝都是对李正的骂声,人言可畏,本来李正的名声就不好,这一次可不只是世家官吏弹劾李正,就连魏征都坐不住弹劾李正。”
李渊沉着老脸喝下一口茶。
李泰担忧道:“李正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是以后呢?当朝第一佞臣,千古的骂名,更重要的事情一旦出兵暂停,王玄策和李恪带着一千人进入突厥,要是后方没有大军的支援,这一千人进入吐蕃就是孤军,凶多吉少。”
“朝中那些言官那些有心人他们的目的还不清楚吗?李正本就有印刷术就已经让世家视李正为生死大敌,现在又造出了印刷厂印书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世家更是不置李正于死地不休。”
“只要王玄策与蜀王殿下得不到支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在吐蕃可还有十多万西突厥的兵马。”
“这次的驰援都是李正一手策划,这一千人若是死在了吐蕃,若是李恪有什么闪失,怕是父皇都不会轻饶李正。”
李渊思量着,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些言官打着出兵不利的名头阻挠李世民出兵驰援,那先行的一千兵马势必会凶多吉少。
其他的都可以商量,若是李恪出了什么意外,那就不是小事。
李恪是李世民的儿子,虽说不是嫡出。
一旦李恪死在吐蕃,李正难逃罪责。
那些言官是不是打着这个心思不清楚,但是五姓世家肯定要置李正与死地。
对付世家最锋利的一把剑,印刷术就在李正的手中。
鬼知道那些人还动用什么手段。
半个月后,长安发生了一件事,长安的东市有不少的住户门口被倒了夜香。
也不知道谁干的,竟然在别人家门口乱倒夜香。
长安发生这种事情,负责管理长安治安的京兆府自然要管。
李正这个长安令长年做甩手掌柜,李崇义已经习惯了。
眼下太子婚事在即,长安又出了这等事,李崇义当然要管。
李崇义发现那些家门口被倒了夜香的住户,都是官吏的宅院。
大唐官吏的家门口被人倒了夜香肯定不是小事。
一般人家也就骂骂咧咧几句话算了。
但是一晚上十多个言官家门口都被倒了夜香。
实在是太巧合了。
巧合得像是某个人报复。
李崇义想着到底要不要派人去抓了李正,可李正是京兆府所有官吏的上司。
作为下属抓上官好像有些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