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就像是阿史那说的那样,拿什么和现在的中原人斗。
现在的大唐都富裕到了什么地步。
执失思力沮丧地坐在一旁,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长安的行人看起来很忙碌,每个人像是都有事情做。
这么坐一直坐到了傍晚,到了傍晚时分,行人们劳作了一天。
傍晚时分的行人们看起来都很累,但是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笑容。
李正一觉睡醒,一整晚做了很多奇怪的梦。
睡眼惺忪地走出房门,李正无精打采地洗漱着。
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院子。
等人再走近之后,李正才看清了来人,看来真的要近视了。
吐出漱口水,李正说道:“陛下,你大清早不上朝的吗?”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日说道:“都什么时辰了,早就下朝了。”
李正使劲擦了一把脸,然后坐下开始吃早饭。
李世民瞧着李正的神态,似乎这个小子看到朕不是很欢迎,莫非他真的在计较朕欠钱不还?
李正吃着早饭看到李世民也在饭桌旁坐下,他竟然还这么不客气地吃起了早饭,难道皇帝都要空腹上朝的吗?很怀疑他是故意留着肚子来泾阳蹭饭的。
徐慧一直站在一旁,李丽质在房间里细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父皇怎么会突然来了?李丽质心里也猜测着。
“李义府最近办事真是越来越不靠谱,像陛下这么尊贵的客人到了竟然不通报。”
李正先开了口。
李世民吃下一口豆花说道:“要是李义府给你通报了,怕是你的这桌饭食第一时间就撤掉了吧。”
李正尴尬一笑,“陛下想多了,陛下要来蹭饭我还能拒绝不成?”
这小子脸上的笑容勉为其难挤出来,说完话这笑容又一下子消失了。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朕心里都很明白,这一次驰援吐蕃,你根本没有花任何代价,收来的粮食都转卖给吐蕃,你不过是倒卖了一手,挣的可能是两三倍的钱。”
李正又给自己的豆花里加了一些盐,接着吃着。
见李正不说话,李世民又说道:“驰援吐蕃原本是一件谁都看得明白的赔本买卖,而你却能从中把吐蕃吃得连骨头都不剩,直到现在朕面对你,就连朕自己心里都没有把握了,甚至来说,驰援吐蕃可能会让大唐陷入战争的泥潭,可是你把一切的代价都归结给了吐蕃,你说的五百万只是第一笔,朕相信,你一定还有后手。”
李正吃完了豆花,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李世民。
李世民又说道:“仗打得越久,大唐能够得到的好处就越大,甚至大唐不用大动干戈,只要吐蕃人越着急,你心里就越乐意,只要给松赞干布一点甜头,再给他一棒,陛下就可以想到松赞干布接下来会做什么。”
李世民说完脸上带着淡然又高深的笑容,眼中的神情像是看穿了世间万物。
李正收拾着碗筷说道:“陛下慧眼如珠,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计划在下佩服。”
听到这话李世民有些诧异,“你要说的这句?”
李正愁眉看着李世民,“陛下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听夸奖吗?”
李世民:“你!”
第五百五十六章 有的和没有的
听李正这么一说,李世民脸色神情顿时僵硬。
这小子竟然还若无其事地泡茶。
“李正!”李世民拍案说道:“难道朕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你的一句中肯的夸赞吗?朕是那样的人吗?”
喝下一口茶水,李正说道:“那陛下说这么多是为了什么。”
李世民再次语窒。
李丽质坐在卧房中,听着外面的说话声。
也听得出李正的语气,李丽质心中着急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圆场。
本来应该是一场很好的翁婿对话,父皇也不是经常来泾阳。
难得来一次,李丽质心里当然也是希望李正和父皇可以相处得很和睦。
可一直以来父皇和李正之间的关系就有些不对付。
人人都可以对父皇毕恭毕敬,唯独在李正这里常常吃亏。
偏偏李正还挺有本事的,每一次父皇遇到的难题,总能被李正三言两语地摆平。
就连母后也常常说,父皇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每次去泾阳回来之后,朝中的一应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以至于就连母后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李丽质悄悄看了一眼屋外的情况,小步走出卧房,走到李正的身边给倒上茶水。
又看了一眼父皇的脸色,李丽质小步走到自己父皇的身边也倒了一杯茶水。
徐慧收到了李丽质的眼神,带着一群侍女离开屋内。
李正看着屋外的阳光,“陛下若觉得这五百万贯我已经很赚了,那陛下还真是小看我了。”
李世民用布绢擦了擦嘴说道:“朕愿闻其详。”
“其实我一直觉得大唐将士的性命血汗只能用来守护大唐江山,守护大唐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守护大唐疆土,守护百姓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给别人卖命我总觉得浑身膈应,至于守护吐蕃,还要看吐蕃跟谁姓。”
李世民皱眉盯着李正。
李正接着说道:“对陛下来说我不过是利用这五百万的借款给自己的谋利,或者说以后也能谋利,若是陛下真是这么以为,认为在下眼里只有这么一些钱财,看来是在下错付了。原来我在陛下眼里是这样的人。”
看这小子说得一脸悲伤与惆怅,李世民很想大骂你李正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心里的不痛快也只是不痛快。
李世民神色上没有丝毫的表露,“那你和朕说说,你眼里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李正长叹一口气:“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李丽质站在一旁安静思量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这句话咋一听没觉得什么,细细一想却有些耐人寻味。
李正再次说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李世民也在思考这句话,只看前半句只是有些耐人寻味,后半句又直接呼应,他没有,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凡是他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李世民细细品味的这句话,后半句就显得非常地尖锐。
“只要是你没有的,我就要把你有的一切都要夺了。”李世民沉吟半晌说道。
李正点头。
李世民观察着李正的神情,看着他脸上看起来自信有一些苦恼的神色,第一次觉得李正的境界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些话,是你最近的体悟吗?”李世民问道。
“不是我的体悟,这句话出自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有个说法叫做马太效应,这句话就是马太效应中的一句话。”
“马太效应?”李世民沉思着,“为何要叫马太效应,这和马有什么关系。”
李正说道:“陛下就当是一个叫马太的人说的吧。”
李世民颔首说道:“这般言语朕还是第一次听到,朕也看过很多先贤的言论,但凡得先贤所言皆是治国,育人,立德。”
“朕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般尖锐又不遮掩的话语。”
李正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我再给陛下讲一个故事吧。”
李世民点头,“讲。”
李正捧起茶杯说道:“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个银饼,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尊敬的国王,你交给我的一个银饼,我已赚了10个银饼。”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说道:“尊敬的国王,你给我的一个银饼,我已赚了5个。”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说道:“尊敬的国王,你给我的一个银饼,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个银饼赏给第一个仆人。”
听完这些李世民好奇问道:“这个国王为何要把第三个仆人的银钱赏给了第一个人。”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再次说道,“那个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的故事,反映的是一个现象,即赢家通吃。”
李正依旧看着屋外的阳光,心里想着和李世民这个皇帝讲马太效应是不是有些太离谱了。
毕竟这是后现代的结论。
当然也不可能和李世民讲马太效应的另一个意思,当然也是不能讲的,因为如今的大唐高低权贵都是建立在这个效应上,意思就是穷人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有。
这个现象在如今的大唐非常地普遍,也非常地讽刺。
就是在一场豪赌的桌子上,往往最有可能赢,且能够赢得最多的人就是庄家。
而输得倾家荡产的往往是那些散户。
当然了这个理论直到后世也没有很好地解决。
因为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时代,这种情况就一直都在发生着。
李世民像是陷入了沉思,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有些抓不住。
李正低声说道:“对陛下来说吐蕃没有的有很多,吐蕃需要的是银钱和兵力,而我们可以用银钱和兵力将这个吐蕃夺过来。”
第五百五十七章 高深
“我不在乎什么五百万贯,也不在乎那些粮食可以给我挣多少钱,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的想要的。”
李世民再次看向李正,“你想要什么?”
李正低声说道:“我在吐蕃买了几块地,这些地也都写在了契约中,我希望陛下可以帮我保护这些土地。”
看着李正,李世民又问道:“你还想要什么?”
李正摇头:“我就是想要这些而已,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那三十二块土地。”
李世民目光看着李正,“朕答应你,那些土地都会是你的家产。”
李正拱手说道:“多谢陛下了。”
李世民又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我想要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都是陛下的。”
听完这些话,李世民站起身走到门口,“李正,你觉得吐蕃会是大唐的吗?”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现在不是,以后肯定是,将来也可能是,谁也夺不走吐蕃。”
李世民脸上难得有了笑容,“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看着李世民的背影,见人还驻足在原地说道:“即然陛下都已经明白了,陛下还不回宫里去吗?”
正在收拾饭桌的李丽质:“……”
李世民的背影也有些僵硬,阳光照在面前还有些刺眼,“李正,其实朕这一次来还有一样的事情要问你。”
李正叹息道:“最近买粮食赔了好多钱,也不知道吐蕃什么时候会还钱,这日子怕是越来越难过了。”
“你的日子还会难过?”李世民的话语带着一些讥讽的意思。
“在下家境贫寒,还有这么多的产业要养着,东边的养猪场,南边的养鸡场,村子里的印刷厂,肥皂工坊,养马的,织布的……”
李正一边悲伤,“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过了。”
李世民沉声说道:“朝中的俸禄与以往的账目,朕都一应结给你。”
李正当即问道:“当真?”
刚刚还一脸悲伤忧愁,现在李正一扫之前的忧伤脸色,似乎还有些高兴。
这小子耍朕!心中再一想,又觉得算了,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如今还有地方有事情要用到李正。
等到李正的利用价值干净了,一定要把李正炖了泄愤。
李世民鼻孔出气,心里这么想着。
“对了,陛下说还有事情问我,什么事情?”
李世民回过神说道:“李正,朕打算在中原各个郡县都开设书舍,招募学子与夫子,你觉得如何?”
李正说道:“费钱。”
看李正想都不想就回答,李世民有些鄙夷这小子果然还是看重钱,双手放在背后说道:“这不是钱的事情,这是关乎社稷的事情,岂能用金钱衡量?”
李正啧吧着嘴,“社稷也要花钱啊,敢问陛下整顿社稷的时候哪一样可以离开钱?”
李世民沉吟半晌,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无法反驳。
在各个郡县开设书舍确实是好事,看起来李世民也想要刨了世家的根,想要更多的寒门学子。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施行起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一拍脑袋就办事不是很好。”
一拍脑袋就办事,李世民原本沉着的脸又黑了下来,“你的意思是朕很鲁莽。”
“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李正拱手说道:“好吧,陛下确实鲁莽了。”